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村妇清贫乐 >

第164部分

村妇清贫乐-第164部分

小说: 村妇清贫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一打扮,与吴大郎那等普通的长相一比,我看吴家堡的人谁还好意思再嚼舌根子说吴大郎犯傻,宝娘妹妹高攀。哎呀,那时候三叔心里不知道有多开心!”

姚舜英嗔道:“你呀,就只关心我三叔。那时候何止我三叔高兴,三婶祖父祖母他们都开心!”田青林赶紧点头:“那是那是。这不是跟你三叔最亲近,自然一下想到他了。”这倒是事实,就算自己不嫁给田青林。他和三叔也会是好朋友。听到田家湾捎来的口信,李氏觉得正中下怀,立马请来人捎信回去让姚舜英一家到时候来接宝娘一块进城。李氏发了话加上孙眉娘也在耳边不停地劝说,宝娘只好同意进城。

家里喂养了那么多的牲畜,出门去了只能交付给蓉娘照顾。姚舜英事先将喂养需要的粮食都取出来,然后将自家的院门钥匙交给了蓉娘,诸事安排妥当之后一家子便动身去李家庄接宝娘。若是田青林一个人他为了节约银子往往是走路,可这回带着媳妇闺女外加小姨子。自然是要坐车了。

几个人到了吴家堡雇了车,到了启汶城的时候才刚到午时,雪娘和李兴业的媳妇马氏看到他们很是高兴,雪娘立马买菜做饭,大家吃完饭后又说了一通话,姚舜英让宝娘带着乐仪先在铺子里歇息。自己和田青林去找郎中诊脉顺便抓药。

郎中姓杨,六十来岁了,不是本地人。十几年前才落脚于此,在整个启汶城里算是妇科方面最好的郎中了。大凡有点名气的人都有几分傲气,杨老头也不例外。因为来找他看病的人太多,他就定了条规矩,那就是每天最多只看二十个病人,超过了一概等到明日,当然生命垂危急需救治的病人除外。理由是看的病人太多,他精力不济容易误诊,那就不是救人而是杀人了。

自从他定下这条规矩之后,这些年来一直严格执行。据说曾经有一任县令的夫人来看病。结果刚好是第二十一个,杨老头硬是将其拒之门外。县令夫人自认遭受了奇耻大辱。回去在自家丈夫跟前告状,县令大怒,认为杨老头置病人于不顾不仁不慈不配行医,随便寻了个不是将其关入大牢。可是全县的名流乡绅都来替其求情,这些人当中有几家颇有背景,小小的启汶县令哪里敢得罪他们。立马便将杨老头放了。

自此杨老头名气更大,派头也更足了。任你如何出身高贵腰缠万贯,到了他这里都得老老实实地按规矩来。这老头的诊金也要得颇有意思,有钱人家要得多贫寒人家要的少,这么一来等于十谁都可以来寻他看病,所以他几乎是每天都会看满二十个。

姚舜英他们进去的时候前头还有几个人在等,也不知道自己今日还轮不轮得上,正想去找医馆的伙计问一问便看到一个伙计走了过来,然后递来一块木牌,上头写着数字。给牌子就证明今日还轮得上,两个人看了看那数字,二十,不由拍了拍胸脯,感叹自己运气太好了居然赶上了最后一个名额。这给看病的人发号码牌也是杨老头这里独创的,根据病人来医馆的先后顺序发号牌,这样不会造成混乱争吵,和二十一世纪的挂号类似。

拿到了号牌,两个人便在角落里寻了两张凳子安心坐等。“怎么那么久了还没见出来?那人一个男子也跑来寻杨郎中,还耽搁那么久!”邻座的一个胖妇人似乎等得不耐烦了,小声抱怨着。“就是,光他一个人都进去了那么久,家里还指望我赶回去做晚饭呢。”另一个乡下少妇模样的人附和道。其他等候的妇人也在七嘴八舌地谈论此事。

“师父他老人家又不是只能看妇科上头的病,旁的病也能看,兴许那人病情复杂,所以师父得反复斟酌才能下药不是。您看这门都关上了,师父八成在给那人全身察看吧。诸位稍安勿躁,耐心等候吧。”医馆的伙计微笑着劝慰,大家这才安静下来。

又过了一刻左右,诊室的门终于打开了,一个戴着大大斗笠的高大男子走了出来。这几日又不下雨,这人戴着个斗笠做什么,在屋子里也不取下,难不成是患了什么严重的皮肤病不好见人?姚舜英正犯着嘀咕,旁边的田青林却忽然站起来道:“横竖还有好几个人才到咱们,我出去透口气。”

“嗯,去吧。”屋子里除了两个小伙计余下的都是妇人,有两个还悄悄地咬着耳朵谈论着自家的病情,田青林一个男子置身其中委实尴尬。更何况他又这般英俊,那些妇人们着话眼睛有意无意地直往他身上瞟。

田青林奔出门,追着前头那斗笠人疾步而行。那人大步走着,然后拐入一条偏僻的小巷,田青林追了过去。可是人刚一进入小巷,脖子上便觉一凉,一柄锋利的匕首架在了他的脖子上,转瞬又移开了。“文靖,是你!”那人正是王明达。“伯父,您怎么会来启汶,是来看我的吗?”王明达看了看四周,低声道:“说来话长,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跟我来。”

田青林跟在王明达身后七拐八拐进入了一个小院,那小院四边虽然有房子,但看着似乎没什么人住。王明达将他带进东厢房,田青林打量了一下问道:“伯父是在此歇脚?您来启汶多少日子了。”王明达笑道:“不过昨日才来,想不到今日便碰上了你,真是太巧了,这下便不用劳烦马掌柜托人捎信给你了。”

田青林拍掌大笑:“真的是好巧,我带着英娘还有乐仪今日刚进的城,这不才进杨郎中那医馆等了一会子便看到伯父。”“医馆,侄儿媳妇也在啊。哎呀,伯父当时心头不好受,走出来没注意看边上,居然没看到你们!”王明达有点懊恼。“心里不好受,为何?伯父是去瞧病的,莫非您的身子……您到底是哪里不好?”田青林脸色突变,语声微微颤抖起来。

王明达见他一副非常担忧的样子,赶紧摆手道:“别担心,伯父身子好得很。我找杨郎中瞧病是假,寻他调查一桩往事是真。”“哦,是这样,那侄儿便放心了。”田青林大松了一口气,“伯父不高兴,莫非是没问到什么?”“是啊。”王明达叹了口气,“这家伙被当年之事吓破了胆,任凭我怎么问都不愿说。”“这桩事很重要吗?是范老将军让您来调查的吗?”

王明达点了点头:“虽然说是范老将军派我来的,可主要还是为了咱们国公府。”田青林一怔:“这杨郎中跟咱们家有什么关系?”王明达道:“他跟咱们家没关系,可他跟当今圣上还有太后有关系。就算咱们揭穿景王也就是三皇子和太后联合篡位的阴谋,可太后毕竟是皇上生母,皇上最多也就是幽禁她。这个女人狡诈多端,只要她还活着,不出几年一定又会兴风作浪。所以咱们一定得设法让皇上极端厌憎她,厌憎到非处死她不可的地步。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杨郎中的证词。”

原来当今皇上未登基之前与原配郭王妃感情极为深厚,郭王妃连生了两胎都是女儿,然后有方士说郭王妃命中无女,太后当时还是贵妃心里很不高兴,何况郭王妃这个位置她原本是属意齐家女子的。当郭王妃怀第三胎的时候她便指使太医在安胎药里下毒,导致郭王妃早产,生下了一个身子乌青的死婴,然后自己也香消玉殒。当时的皇上看着惨死的爱妻和无缘的长子,发誓一定要追查真相替妻儿报仇。

ps:

忘记及时冲卡,昨晚八点钟家里断了电,这是昨天的更新,今天的可能晚一点,抱歉!

 第二百零一章 摊牌

当时负责给郭王妃诊脉开方子的是太医院一位姓杨的院判。出了这样的惨事,杨院判自然难辞其咎,被大理寺收监审讯判了斩立决不算还满门抄斩。

当初的大理寺左卿与昌国公私交不错,而且两家人都没少与杨院判打交道,他私下里透露了一些内幕,说齐贵妃插手阻挠摆明事情不寻常。还说自己查到杨院判尚有一个私孩子养在外头,郭王妃出事之前杨院判曾经派人出去过,他怀疑杨院判一定是将什么重要的物证交给了这个私孩子。

听到这里田青林不禁插嘴道:“莫非这杨郎中便是杨院判那儿子?”王明达点了点头:“我偶尔听叶百户说马掌柜曾经提起过启汶有个外地来的杨郎中最擅治理妇人之病,然后结合其年纪,心里有点怀疑是他。加上两年没见你又想看看乐仪和侄儿媳妇便跟范老将军说了此事。范老将军对此事很看重,当即叫我来启汶调查那人。

我到了启汶一看其模样,一下便断定是他,这人虽然较当年的杨院判年长十来岁,可那模样跟杨院判还是有七八分相似。而且他的医术那般高明,分明是得高手传授过,当年杨院判在治理妇人病症上头的造诣在太医院那可是首屈一指的,不然也不会叫他负责给郭王妃诊脉开方子了。估计这姓杨的前些年害怕所以四处漂泊,启汶毕竟较为偏僻地方小,所以他才安心在此居住下来。”

田青林道:“伯父是想叫杨郎中拿出当年杨院判留下的物证,指证齐太后害死郭王妃,可是杨郎中不肯。”“是啊,我一跟他提起杨院判提起当年之事。他虽然矢口否认可神色却甚为惊惶,这更证明了他便是杨院判那儿子。嘿,我这么冒然去找他他心里狐疑在所难免,加上当年杨家满门抄斩他只是因为养在外头没人知道才捡回一条小命,害怕也是正常。该想个什么法子能叫他相信我呢?”

田青林见伯父眉头紧锁忍不住也开动脑子想起了法子,可是想了半天也无果,反倒想到杨郎中若是因为害怕逃离启汶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王明达听到他的担忧,笑道:“这个倒不用担心。姓杨的当年正当壮年且只有一家五口。自然能轻易弃家而逃,眼下他可是年过六旬儿孙满堂,家大业大的,哪能说撂开便撂开。况且伯父来的时候范老将军派了四个好手跟着,其中一人可以飞檐走壁身手很是了得,伯父已叫他们去监视杨宅了。”

两个人说了好一通田青林才想起姚舜英还在医馆等着自己。王明达叫他赶紧回去。说明日午时自己会在顺心茶楼,让田青林找借口带姚舜英和乐仪过来给自己瞧一眼。田青林犹豫了许久,终于还是硬着头皮道:“伯父。您看这瞒了这么久,不如咱们跟英娘说实话吧。老这么瞒着她,侄儿总觉得心里难受。英娘是个极有见识的女子,她不会失了方寸多嘴多舌地。”

王明达叹了口气:“伯父只想着咱们家这境遇,不想你媳妇跟着担惊受怕,却忽略了你的感受。眼见着便能拨开乌云见青天了,也是告诉她的时候了。田阿福和周氏那里还是先别说,听你说来那周氏行事似乎颇有欠缺,为了稳妥起见继续瞒着吧。”“哎,好。侄儿今晚便跟英娘说。还有,英娘看了许多杂七杂八的闲书。指不定她能帮您出个主意,让杨郎中肯交出东西。”

“嗯,也好,你还是赶紧回医馆吧。”王明达笑着拍了拍侄儿的肩膀,心里却有些心酸。之前听田青林说姚舜英如何满腹学识他还是很替自家侄儿高兴,可侄儿说到自家媳妇总是一副敬仰的口气他又觉得难过。侄儿可是堂堂国公府的少爷,姚氏再出色终究只是一个乡野秀才家的闺女。齐家若是不出事,自己的儿子们就还活着,文靖这孩子也会平安地在国公府锦衣玉食地长大,决计不会这般见识短浅。都怪齐家可恶,自己一定要让齐家血债血偿,姓杨的不开口,自己就是撬也要撬开他的嘴巴!王明达想到这里,拳头捏得死紧。

“你这时辰可掐得真够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