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村妇清贫乐 >

第145部分

村妇清贫乐-第145部分

小说: 村妇清贫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你自己养的女儿一无是处连人家的妮子一根手指头都不如!”

周氏脸色气得紫涨,喘着粗气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过了好一阵才咬牙道:“苗娘这妮子怎么那么苦命,居然碰上了你这样一个狠心的爹。”田阿福看了看妻子,无奈地叹了口气:“你当我听说了苗娘在婆家日子难过我这心里头好受,我这是没法子。她这性子不改,我担心女婿忍不下去终有一日会给她一纸休书。要想叫她改性子只有断了她的后路,无论她如何诉苦咱们都不搭理,这样逼着她慢慢朝好里改。”

周氏没想到丈夫对女儿的未来居然这么悲观,喃喃道:“不会的,咱们乡下人又不是那些讲究的高门大户,娶个媳妇不容易,谁家会轻易写休书。再说我们苗娘又没犯下什么大错。”

田阿福冷笑道:“没犯下什么大错,老子从你嘴里听来的那些,你闺女已然顶撞了几回婆婆了,然后又和三位嫂子轮番吵骂,至于起床太迟那更是常有的事。别忘记你当初因为老二家的顶撞了你叫嚷着让老二休妻,老三家的身子不舒服起床迟了你死揪着人家不放责骂不休。怎么到了苗娘这里便全成了人家婆婆嫂子的不是了 ?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周氏脸色哄一阵白一阵,却是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田阿福叹了口气:“老子四个儿子个个都教养得不错,怎么苗娘便给咱们养成了这般讨人嫌弃的性子。嘿,都怪过去太惯着她了,看到她有不对的地方只是说她还小,大了自然好了。却没想到这人的性子一旦养成,改起来真是比登天还难,真是悔不当初啊!事到如今咱们只有希望苗娘能尽快有个孩子,然后慢慢改掉一些坏习性,这样女婿看在咱们老人通情达理的份上能容忍咱们闺女不至于休掉她。”

 第一百七十七章 元宵佳节

田青苗就是再不愿意回婆家到了正月初九也不得不回去。田青林听说了妹妹嫁人后过得不顺心,虽然心里明白大多是自家妹妹本身的原因,但想着苗娘小小年纪的时候最喜欢跟在自己这个哥哥屁股后头转,甜糯的声音一口一个三哥三哥的便心里难受。

不为妹妹做点什么他心里难受,初九那天他提前等在苗娘他们回王家岭的路上堵住苗娘两口子,然后跟王四郎说了许多,无非是苗娘被自家父母兄弟宠爱过度,做事难免有些任性,但她本质不坏,请王四郎看在娘家人的份上多多包容。日子久了,苗娘自会变好。

他做这事本来是瞒着姚舜英的,可是自己回来后不小心又说了出来。姚舜英暗自好笑却什么也没说,田青苗再差劲也是田青林的亲妹子,他一心为妹子担忧也是人之常情。只是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田青苗哪能那么容易改好。

初十田青林便开始砍柴烧炭了,他一共打算烧四窑炭,年前才烧了两窑,年后还得烧两窑。这人力气大干活手脚麻利,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已经砍好了两窑的柴。田家人分家的时候就没分糯米,到了元宵节本来姚舜英他们是做不成汤圆的,好在李氏在小两口拜年回家的时候给包了两斤,张氏也从娘家拿了两斤糯米。

田家湾跟李家庄一样,村子里有公用的磨房和舂房,张氏怕十四十五那两天村里的磨房人多,十三那一日便要姚舜英将米取出来泡上,然后她中午从山上回来后再一起拿出磨房去磨。姚舜英知道张氏是怜惜自己,可是这大冷的天,两个人一个灌米一个磨明显要比一个人灌下米然后去磨,磨好之后又去灌米要快。自己早早地在小竹火炉里面铲了火,硬是要和张氏一块去。张氏见她态度坚决只好答应。

提前两日磨房果然没人不用排队等候,两个人边说笑边磨米,说着说着便说到大房当初没分到糯米又没有娘家给。这个元宵节是吃不成汤圆了。周氏自己八成也没剩下。似乎当初留的那些糯米都舂成了糍粑。两个人说到这里不由对视一眼,然后彼此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妥协和无奈。

张氏苦笑道:“公婆没吃上汤圆就咱们自己吃,江哥儿他爹心里肯定不舒坦。我们家这两斤糯米做成的汤圆啊,到时候起码有一半不是我们自家的。还有大房,再讨嫌那也有三个孩子不是,你说咱们几个大人吃得欢实,那几个小崽子却吃不上,这心里也不落忍不是。”

姚舜英取笑道:“二嫂这人啊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就知道你不忍心吃独食。”张氏立马反唇相讥:“难道弟妹便忍心了?”姚舜英做出铁石心肠状道:“错,我还就是忍心。只是汤圆做好之后,三郎那家伙肯定要端去给他们。我又打不过他。与其那样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她说完这些话自己却忍不住笑了起来。

张氏笑道:“别口是心非了,咱们都不是那狠心的人。依我看不如这样,咱们两家干脆一家给一家分。二郎不用说肯定是先想着给公婆他们,那干脆我们家便负责给公婆小四送,你们便给大房分吧,省得端来端去地麻烦。”姚舜英点头表示同意。

当地风俗汤圆是在元宵节的晚上吃的,由于二房三房提前打了招呼。所以元宵节那顿晚饭田家四房的人都吃得不多,都留着肚子准备晚上吃汤圆。田青林一砍完柴回来,姚舜英便开始炒芝麻,芝麻炒熟趁热趁脆得立马用擂钵擂,田青林蹲在火塘边梆梆梆梆地擂了好一通,然后喊姚舜英来检查是否擂好了。

姚舜英拿出往年李氏那种严厉的派头,走过来瞅了一眼后大声道:“都还只是这样子,哪里就好了。擂接着擂,使劲儿。你没吃饭啊。这孩子做事就是这么毛躁,做起事来就想着胡乱蒙混过去,吃起来却就数你吃得多抢得快!”田青林见小媳妇装模作样心里暗自好笑,却不道破老老实实地埋头继续擂。

擂了一通后又问道:“你再看看好了没?”姚舜英再次伸头过来看了看,摇头道:“不行,你说你怎么这么性急。这可是汤圆馅儿,不是桐叶粑粑馅粗一点没关系。汤圆本身那么细腻,你说你这馅儿弄那么粗粒粒的,这搭配得来嘛。接着擂,有耐性一点!”田青林看着小媳妇这回居然叉着腰呵斥起自己来了,越发好笑,强忍着不笑出声低头继续用力擂。

过了一阵他再次问道:“来看看这回好了没?”姚舜英第三次走过来看了看,然后道:“差强人意,算了就这么着吧。”田青林捶了捶自己的腰,招呼道:“累死了,拿碗来我将芝麻粉放进去。”姚舜英拿来一个大碗递了过去。“近些,我手都酸了伸不直。”田青林苦着脸道。“装什么装,大老爷们擂个芝麻而已,有那么累吗?”姚舜英一边撇嘴一边靠了过去。

可是她刚一靠近便被田青林一把抱住:“大老爷们,你还知道哥哥是大老爷们啊,是谁起先说什么这孩子那孩子的。学你祖母呵斥你五哥很威风很过瘾是吧,我叫你威风!”田青林边说边伸手呵着姚舜英腰间的痒痒肉,姚舜英边忍不住笑边说道:“哈哈,我不过是……觉得好歹是过节,找点乐……哈哈找点乐子逗你玩呢……”

田青林佯装怒道:“逗我玩,像呵斥小孩一般地呵斥我是好玩,我叫你好玩!”姚舜英被他挠得笑个不住可是又挣脱不开,抵不过痒痒,只好求饶道:“好哥哥你饶了我吧,妹妹下回再也不敢了。”田青林冷哼道:“哪能那么轻易地饶过你,我嘴巴子笨说不过你,可我咬还是咬得过你的。”

他说完在姚舜英脖颈边耳边脸上到处啃咬。“你,你快停下,当心二嫂他们过来看到笑话!”田青林喘着粗气道:“二哥他们这会子肯定也在为做汤圆而忙乎,人家才不会来了。至于家里其他人更不会来了,他们这时候来不担心被说成嘴馋想提前来打探汤圆熟了没有。”两个人笑闹了一通都有点动情。

田青林年前虽然解了禁,可到底顾忌着姚舜英的身体,还是极力克制自己的欲望。这会子他附在姚舜英耳边低笑道:“妹妹不是说好歹是过节咱们得找点乐子吗?你方才呵斥我已然是乐过了,晚上到了床上怎么着也该叫哥哥乐一乐吧。”

姚舜英见了丈夫那暧昧的神色如何不知道他心里所想。当即脸一红。伸手在田青林腰间掐了一把,低骂道:“瞧你那点出息,一天到晚地尽想着那事儿。还不赶紧做汤圆,大房的几个孩子还等着吃呢!”田青林嘻嘻笑道:“谁叫妹妹的小模样那么馋人,不由得哥哥不一天到晚地想着那事儿。”他笑归笑,到底还是放开了姚舜英。

两口子都是手脚麻利之人,忙碌了一通汤圆终于做好。姚舜英虽然不忍心吃独食,但也不喜欢和焦氏一道吃汤圆。汤圆煮好后她捞了半多在一个大蒸钵里,然后叫田青林端着给大房送去。

田青山看到三房送给自家那么多汤圆,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急忙道:“三郎哥哥知道你心疼你侄子侄女,可这糯米毕竟是弟妹娘家送的。而且拢共只有两斤,你给我们家拿了那么多过来,你们自家不是没剩下多少了,弟妹心里该不好受了。”

田青林道:“大哥说的哪里话,英娘不是那小气的人。这可是她亲自捞好叫我端过来的,她说你们人多便多分了一点给你们。这个东西不过是应应景的东西,难不成真要吃上好多。再说了。大家都吃了晚饭,真叫你多吃也吃不下。”

“多谢弟妹,真是太感谢了。”“都说元宵节吃了汤圆才一家人和美团圆,若不是你们好心,咱们家今年便吃不上汤圆了。倒不是非要馋这东西,只是吃不上这心里一年都不舒坦。三郎你跟弟妹好生说一声,便说我真是多谢她了。”焦氏往年也是做过汤圆的,两斤糯米粉能有多少汤圆她心里大致还是知道的,她看到田青林端给自己的汤圆。便知道姚舜英确实给自己家多分了。田青林摆了摆手:“一家人,大哥大嫂何必如此客气。趁热吃吧,我也要回去吃了。”

今年的元宵节是晴天,晚上天空的那轮圆月看得清清楚楚。小两口吃完汤圆肚子饱饱地自然不能立马上床睡下,姚舜英将小竹火炉提着来到院中仰望明月,想着前世母女两个一道吃汤圆然后站在阳台上一道看烟火的情景,不由幽幽叹道:“这时候城里大街上应该很热闹吧。”

田青林以为她在说启汶县城,立马接腔道:“那是自然,不用说那些大户人家还有商铺门前都挂着灯笼,估摸着还有猜灯谜的。其实启汶只是小地方,再热闹也热闹不到哪儿去。吴家堡和咱们一道划船的一位老兄曾经在南坪州府过过一次元宵节,他说起那场景咱们都觉得太稀奇好看了。可他却说这根本不算,据人家那些到过京城的人说,京里的元宵节那才叫热闹呢。说是那些高门大户每家都有自己的灯棚,专门有仆从打理。你想那些公侯之家的灯笼该有多精致华美。哎呀,可惜这般盛况咱们看不到。”

姚舜英被他这么一打岔,心头的伤感思念消散了不少,点头道:“天子脚下富庶繁华自然是其他地方不能相比的。有一首词叫《青玉案?元夕》专门描写元宵节,你听了便可以想象京城元宵节的盛况了。”田青林一听便来了兴致,急道:“这外头冷,妹妹咱们进去,你慢慢念给我听我争取给它背下。”

两个人回到火塘边,姚舜英立刻背了起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