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策 译析 >

第49部分

战国策 译析-第49部分

小说: 战国策 译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同北见赵王
【提要】

本篇阐明了《战国策》的一个要旨:除非你作世外的高人,在这个人欲横流的世界上,如果仅有王道和仁义,而没有谋略和兵法,那么伤害侵略随之而来、国将不国、一切都会不安全。兵法谋略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证道义的完善。策士郑同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兵法、谋略、防人之心必须存在的道理。

【原文】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一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王曰:‘然。’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译文】

郑同北上拜见赵王。赵王说:“您是南方的博学之士,来这里有何见教?”郑同回答说:“我是南方一个鄙陋无知的人,有什么值得您向我请教。当然尽管如此,大王您已经把问题摆在了我面前,我又怎么敢不回答呢?我年轻的时候,父亲曾教给我兵法。”赵王说:“我不喜欢兵法。”郑同听了这话拍手仰天大笑,他说:“兵法本来就是天下最狡诈的人喜欢的东西,我原来就猜想大王您不喜欢它。我早先也曾用兵法游说过魏昭王,昭王也说:‘我不喜欢。’我就说:‘大王的行为能比得上许由吗?许由并没有被世俗的名利牵累,所以不接受尧的禅让。可是现在大王已经接受了先王遗留下的江山,您想要保持祖先的灵魂平安无事,国家的领土不被侵占,社稷之神得到祭祀吗?’魏昭王说:‘那是当然的。’我又说,现在如果有人带着随侯之珠,持丘出产的美玉,揣着万金之财,一个人独自在野外露宿,本身没有孟贲那样的威武、荆庆那样的果断,身边也没有强弓利箭来防御,那么不超过一个晚上,就会被人害死的。现在有强大贪婪的国家进逼大王的边境,向大王索取疆土,晓之以理、动之以义,它们都不会听从,在这种情况下,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它们呢?大王您如果不讲求用兵的策略,那么邻国的野心就会得逞了。”赵王说:“寡人请求你多加指教。”

【评析】

高洁的道德完人许由只能呆在世外,世上的人如果要作许由,那么只有隐居的一条路。如果要呆在人类社会,要在世上建功立业,必须抛弃掉道德上迂腐的肤浅之见。

谋略并非教人奸诈和邪恶,相反,它正是为了战胜邪恶和侵害、为了保证道义的实现而必须运用的智慧和手段。战争本身非常残酷,但正义战争的目的是为了遏止战争和暴力压迫,是为了安全和正义。不对邪恶进行猛烈的打击和残酷的歼灭,那里能得来自由和安全。如果让那些无知的仁义之人主宰大事,说不定滋生多少变乱,冒出多少大奸大恶出来。胡林翼、曾国藩都很推崇“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的警句,他们二人完全以此信条血腥对付太平天国,倘如不残酷,那么儒家的仁义道德、中国数千年来的礼仪人伦岂不一旦扫地荡尽,在他们看来,杀戮和镇压就是为了保全仁义道德。 


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
【提要】

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一切以现实的利益作为进行外交的标准和圭臬。赵国合纵攻秦失败之后,苏秦再一次将合纵的希望寄托在齐国身上,凭着他的凌厉词锋和对国际斗争的真知灼见,说服赵国驾驭他国、与秦国分庭抗礼。

【原文】

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齐乃赵以伐宋。秦王怒,属怨于赵。李兑约五国以伐秦无功,留天下之兵成皋,而阴构于秦。又欲与秦攻魏,以解其怨而取封焉。

魏王不说。之齐,谓齐王曰:“臣为足下谓魏王曰:‘三晋皆有秦患。今之攻秦也,为赵也。五国伐赵,赵必亡矣。秦逐李兑,李兑必死。今之伐秦也,以救李子之于死也。今赵留天下之甲于成皋,而阴鬻之于秦,已讲,则令秦攻魏以成其私封,王之事赵也何得矣?且王尝济于漳,而身朝于邯郸,抱阴、成,负蒿、葛、薜,以为赵蔽,而赵无为王行也。今又以何阳、姑密封其子,而乃令秦攻王,以便取阴。人比然而后如贤不,如王若用所以事赵之半收齐,天下有敢谋王者乎?王之事齐也,无入朝之辱,无割地之费。齐为王之故,虚国于燕、赵之前,用兵于二千里之外,故攻城野战,未尝不为王先被矢石也。得二都,割河东,尽效之于王。自是之后,秦攻魏,齐甲未尝不岁至于王之境也。请问王之所以报齐者可乎?韩处于赵,去齐三千里,王以此疑齐,曰有秦阴。今王又挟故薛公以为相,善韩徐以为上交,尊虞商以为大客,王固可以反疑齐乎?’于魏王听此言也甚诎,其欲事王也甚循。甚怨于赵。臣愿王之日闻魏而无庸见恶也,臣请为王推其怨于赵,愿王之阴重赵,而无使秦之见王之重赵也。秦见之且亦重赵。齐、秦交重赵,臣必见燕与韩、魏亦且重赵也,皆且无敢与赵治。五国事赵,赵从亲以合于秦,必为王高矣。臣故欲王之偏劫天下,而皆私甘之也。王使臣以韩、魏与燕劫赵,使丹也甘之;以赵劫韩、魏,使臣也甘之;以三晋劫秦,使顺也甘之;以天下劫楚,使顺也甘之。则天下皆秦以事王,而不敢相私也。交定,然后王择焉。”

【译文】

齐国想进攻宋国,秦国派起贾前去阻止。齐国就联合赵国共同进攻宋国。秦昭王很生气,把怨恨都集结于赵国。赵国的李兑联合赵、韩、魏、燕、齐五国去攻打秦国,没有成功,于是就把诸侯的军队留在成皋,自己却暗中与秦国和解。同时又想和秦国联合进攻魏国,以此消除秦国对赵国的怨恨,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自己取得封地。

魏昭王很不高兴。苏秦就到齐国去,对齐王说:“我替您对魏王说:‘赵、魏、韩三国都遭受过秦国的威胁,这次联合进攻秦国,是因为赵国的缘故。如果秦、齐、燕、韩、魏五国联合进攻赵国,赵国必定会灭亡。如果秦国赶走李兑,李兑只有死路一条。现在去讨伐秦国,实际上是在救李兑的性命。如今赵国把诸侯联军驻留在成皋,暗中出卖诸侯,和秦国勾结媾和,并且已订立了和约,还想联合秦国一起来进攻魏国,图谋为李兑夺取封地,这么一来,大王您尊崇赵国究竟又得到了什么好处呢?况且,大王您曾经亲自北渡漳水去邯郸拜访赵王,献出阴、成之地,割让葛、薛,用来作为赵国的屏障,而赵国却一点不为大王效力。现在又把河阳、姑密两地分给李兑的儿子,而李兑却勾结秦国攻打魏国,以便夺取陶邑。

大凡人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知道贤与不贤,大王如果拿出对待赵国一半的诚意去联合齐国,又有哪个诸侯国敢图谋大王您呢?大王您如果为齐国助力,就不会有称臣朝拜的屈辱,也没有割地的损失。齐国因为大王为齐国助力,就会赶在燕、赵两国之前出动所有的军队,在二千里以外的地方作战,不管是攻城,还是野战,齐国军队都会为大王打头阵当先锋。攻下城邑,割取河东之地,全都献给大王。从此以后,秦兵进攻魏国,齐国没有一次不是越过边境前来援救的。请问大王您用来报答齐国的做法又是如何呢?韩在楚国,距离齐国有三千里,大王却因此怀疑齐国,竟说齐国和秦国有私交。现在大王又扶持齐国的故相做国相,把赵将韩徐当作知己,把虞商作为贵客,大王竟然可以反倒对齐国产生怀疑吗?

“魏王听了这番话感到自己很理屈,所以很想事奉大王,特别怨恨赵国。我希望大王逐渐了解魏国而不要厌恶它。我请求替大王把秦国对魏国的怨恨转移到赵国去。希望大王您能暗中尊重赵国,而且不让秦国知道大王您看重赵国。秦国知道齐国看重赵国,那么我料想燕、韩、魏三国也必将看重赵国,而且都不敢和赵国对抗。这样,五国共同事奉赵国,赵国又与秦国结成联盟;赵国的地位一定会居于齐国之上。所以,我想让大王您使诸侯之间互相冲突,然后您暗暗从中进行调解。大王可使韩、魏、燕三国与赵国发生冲突,派公玉丹暗中调解;让赵国和韩、魏两国发生冲突,派大臣我去进行调解;让韩、赵、魏三国和秦国发生冲突,派顺子从中说和;让所有诸侯和楚国发王冲突,派韩从中调解。这样,诸侯都会背弃秦国而投靠大王,而且不敢私下与秦国交往。大王的邦交稳定以后,看与五国中的谁友好对您有利,再从中加以选择。”

【评析】

要想赢得国际霸主的地位,就要处处插手国际事务,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经常出头露面、大显身手。有实力者可以操纵各国间的联合结盟、分化与战争。战国时代的秦国和齐国就多次挑起国际争端,然后处理这些事端,从而赢得各国的倚重和服从,彰现和巩固自己的领袖地位。冷战时代的美国和苏联,可谓这方面的代表,在国际上翻云覆雨、操纵战争、签署协议,俨然成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

战国各诸侯达成合纵联合的目的,是为了各自的兼并扩张,并无互利互存可言。今天联甲攻乙,明天又联乙攻甲。联甲攻乙,既联甲则甲不助乙而减少攻乙之阻力,并可借甲之力而成破乙之功,待乙破甲孤,乙无力助甲之时再回头攻甲。也可以说今日之联甲攻乙,即是为了有利于明日之攻甲。其合纵联合的实质如此而已。这正是合纵连横复杂多变、极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五国伐秦无功
【提要】

苏秦的合纵国际战略获得了一次成功,五国联合攻打秦国,只可惜没有胜利。人心思变,主帅想与秦国讲和,从而捞到封地陶邑。苏秦一定要将他的合纵战略贯彻下去,所以极力制止赵国主帅的连横举动。

【原文】

五国伐秦无功,罢于成皋。赵欲构于秦,楚与魏、韩将应之,秦弗欲。苏代谓齐王曰:“臣以为足下见奉阳君矣。臣谓奉阳君曰:‘天下散而事秦,秦必据宋。魏冉必妒君之有陶也。秦王贪,魏冉妒,则陶不可得已矣。君无构,齐必攻宋。齐攻宋,则楚必攻宋,魏必攻宋,燕,赵助之。五国据宋,不至一二月,陶必得矣。得陶而构,秦虽有变,则君无患矣。若不得已而必构,则愿五国复坚约。愿得赵,足下雄飞,与韩氏大吏东免,齐王必无召也。使臣守约,若与有倍约者,以四国攻之。无倍约者,而秦侵约,五国复坚而宾之。韩、魏与齐相疑也,若复不坚约而讲,臣恐与国之大乱也。齐、秦非复合也,必有繲重者矣。后合与繲重者,皆非赵之利也。且天下散而事秦,是秦制天下也。秦制天下,将何以天下为?臣愿君之蚤计也。

天下争秦有六举,皆不利赵矣。天下争秦,秦王受负海内之国,合负亲之交,以据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