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玉琢 >

第132部分

玉琢-第132部分

小说: 玉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二娘请告诉我,我怎么做才算是不忤逆不大逆不道?这官场的沉浮。是皇上的旨意,上司的命令,又岂是我娶不娶曼文就能决定的?我杨建修读书十几载,又做官十几载,年近不惑。难道还不如大字不识的二娘你看得透彻,还要听你的命令行事不成?至于我爹。二娘您还是少拿我爹来唬人吧。他要真这么关心我,我跟我哥又何至于到今天这个地步?”说完他伸手拿过杨太太手中的庚帖,挥挥手,“你走吧,以后我的亲事不用你张罗。”

“你跟你哥到了什么地步?你说说,到了什么地步?小时候我是冷着你们还是冻着你们了?说这话也不怕昧了良心!还有,你以为我想帮你张罗亲事呢?要不是你哥来求我,我才不会吃饱了撑的管这闲事呢,做得不好落埋怨,做得好也得不到一句好话。你们兄弟俩都是白眼狼。你既然那么有本事,就把你哥一家接出去吧!免得说我虐待你们。”

杨建修听得这话,眼睛直直地盯着杨太太看,过了好一会儿,才冷然一笑:“好!我就把我哥一家接出来。不过,咱们得请族长、亲戚来,告诉他们我们四兄弟分家了。”

“这话可是你先说的。”杨太太一副心愿得偿的样子,“我这就回去将你这话跟你爹说。”说完也不理关氏,转身就往外走去。

看着杨太太带着一群奴仆一下就走得没影了,关氏这才一脸忧郁地看着杨建修:“建修你……如果跟咱们叶家断绝关系,真能让你官复原职,你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吧。就算退了亲,我们也不会怪你的。曼文的性子我最知道,要是她知道你是因为要娶她才丢了官,估计这门亲事无论如何她都不答应。”

“伯母,您别听我那继母瞎嚷嚷,她今天来闹这一场,不过是看我不当官了,而我哥哥生病不能赚钱养家,生怕她儿子被我们拖累,所以想要逼我提出分家的要求,这样她既得了名声又得了实惠。这女人,算盘打得精着呢。我们小时候,她整日在我爹面前装好人,背地里栽赃陷害,挑唆我们父子的关系,害我们被爹爹打骂。目的就是想让我爹讨厌我们,喜欢她的儿子,多分她儿子一点家产。”

“可是,不是聂家因为我们而迁怒你、罢了你的官吗?”关氏疑惑地问。

杨建修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过头来看向了叶琢:“琢儿,这事你怎么看?”

叶琢知道杨建修想要考校她。她微微一笑,把聂家的另一层用意也说了出来:“是,也不是。聂家要罢杨大叔的官,一来是想威慑杜公子;二来想惩治我一番;第三,也是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投石问路,想要知道上头对他们的举动是怎样一个态度。如果撤了杨大叔,京城里没反应,就说明二皇子心软,或力量不足,或智谋不够。那么接下来他们就会把这附近所有的官员都换成自己人,深挖探访哪些作坊店铺是北派的,一一清除,巩固大后方。如果京城里有反应,又要看他们的反应是强是弱,以决定如何应对。所以,就算没有我的事情,杨大叔也应该是第一个被罢除官职的对象。”

杨建修对叶琢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当初叶琢出计灭掉严庆春和龚志民两人的表现上,以为她是个脑子比较聪明、也比较有心计的女子,并不认为她对朝堂之事会有什么了解,更不可能理解聂家最深层次的含义。现在乍一听见叶琢这番分析,对政局看得比他还要透彻,不由得大吃一惊,瞪大着眼睛看着叶琢,半晌方问:“那么,琢儿觉得我能官复原职吗?”

叶琢微微一笑:“二皇子既然把手伸到这儿来了,哪有又把手缩回去的道理?斩草要除根,这样的道理我能明白,没道理二皇子不明白。大皇子能跟二皇子相争,可见势力非同一般。哪怕是皇上将太子之位定了下来,大皇子心里仍是不服气的。不过如果他聪明的话,会蛰伏在一旁,趁二皇子犯错或稍有疏忽,就猛扑上去置他于死地,从而取而代之。所以,二皇子只要不是傻瓜,现在就会一鼓作气地把他的根基拔掉。而大皇子的根基,不就是这南边的玉矿吗?没有了这股财力上的支撑,大皇子的势力就像会断了气的猛虎,轰然倒下。所以,聂家这一番投石问路,必然会引起二皇子凌厉的反击。看吧,不出几天,杨大叔不光是官复原职,还有可能更进一步,成为这南山县的县令。而不属于聂家阵营的袁大人,或许会到府衙里去,代替原来的知府大人。”

“果真?”

“真会这样?”

杨建修和关氏同时问出声来。

“八成会这样。”叶琢点点头。

杨建修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满脸的振奋。不是这样的道理他这官场上混了十几年的人想不明白,而是叶琢的猜想跟他不谋而合,可见是不会有错的。这大大增强了他的信心。

“所以杨大叔如果想分家,趁着你家老太太松口,赶紧地分吧。否则你这官一升,怕是又分不了了。”叶琢笑道。她知道杨建修一直想分家,但他当着官,杨太太哪里肯让他分出去?现在好了,终于有机会分出去了。

想到这里,她暗自庆幸。如果没分家,杨太太绝对有事没事就摆婆婆谱,郑曼文不知怎样受气呢。而分家了,杨太太又不是正经婆婆,想不理就可以不理会了,多好。

“是啊,如果你分了家,我家曼文就不必受这老虔婆的气了。”关氏知道杨建修的心结,所以对杨太太毫不客气。

“嗯,我这就回家跟我哥哥商量去。”杨建修精神极振奋,也不进屋里坐,拱拱手转身就走了。

果然,当天晚上,杨建修就让下人来传消息,他们四兄弟已分家。他哥哥分得些银两,正四处找房子准备搬家,这两天事忙,他就不过来了。

而二皇子的手脚也极快,这边杨建修刚帮他哥哥找到房子搬出去,那边就接到通知,任命他为南山县县令,而袁朝林调任南云城知府。

叶家人听到这消息,极为振奋;而杨太太一家则捶胸顿足,追悔莫及。

VIP章节 第一百七十八章杜浩然回来了

叶琢听到杨建修那边传来的消息,跟叶予期商量:“祖父,我想把设计作坊开起来。”

叶予期皱眉道:“你这些弟子才学了几天,什么都不会,可帮不上你。你这又要练玉雕,又要给他们上课,能有时间给人设计玉雕吗?可别忙坏了。”

“这个无需担心。咱们只要定一条规矩出去,一个月只设计十块玉料,占用不了多少时间的。”

“这办法不错。”叶予期点点头,“不过如果有二十个人上门,你给谁设计不给谁设计也是个问题,还得在这方面再定个章程来,到底是按先来后到还是按玉料的价格来定。如果是按时间顺序,价钱怎么收,你可要一并想好。”

“嗯。”叶琢将一张纸递给叶予期,“这是我议的章程,祖父您看看还有什么不周到或不合理的地方,我再行修改。”

叶予期接过那张纸,最先看到上面的名称,叫巧思馆,他赞许道:“这名字好。一看就知道是干什么的。”说完又仔细地把那纸上写的内容看了一遍,看完之后,点点头:“不错,你想得很周全。”

这份章程里,叶琢提出,以先来后到的时间顺序来获得设计资格,但条件是,拿来给她设计的玉料必须在一千两银子以上;设计图出来之后,收取其价值的一成的费用,即价值一千两银子的玉料,所付出的设计费用为一百两银子。玉料的价值越高,设计费也就越贵。这跟雕刻加工的费用收取方式是一样的。

而这一千两的价格门槛,是根据镇上作坊的整体水平来定的。中等规模的作坊在南山镇作坊里比重最大,而这类作坊,价值一千两的玉料是经常能收到的。但这些作坊,又不像聂家坊那种大型作坊一样有专业的设计师,只能依照他们的玉雕师的设计。雕刻一些中规中矩的饰品。叶予章的作坊,就是其中一个。

而从几个月来叶琢给叶予章设计的几次玉雕来看,有了叶琢的设计,那些价值一千两银子玉料所雕刻出来的作品,其获利的空间得到了大大提升。以前雕刻成饰品,刨开玉雕师的加工费,最多能赚到二、三百两银子,有时甚至只能赚几十两银子。但叶琢这么一设计,最差的一块,就赚了四、五百两;最好的一块。甚至纯获利一千两银子。

俗话说,“千金难买心头好”。那些客人买不买这件玉雕,起决定因素还是作品的设计和雕工。如果他特别喜欢那件玉雕的式样。便是多花些钱也无所谓。这就是利润之所在。

只花一百两银子的设计费,就能获得几百两银子的利润空间,这笔账如何算,便是十岁的娃娃都能明白。

而一个月只设计十件的规定,又能使这些玉雕作品供不应求。不会有泛滥成灾以至于价格下降的现象出现。

所以,叶琢的设计作坊的生意,可以预见是如何的红火兴隆。而且,只需要一小段时间,她设计的名声就能传遍整个南边。

“唉,要是咱们有一间铺子在玉街就好了。把你那作坊开在那里,不怕生意不红火。不过你放心,祖父这几天就给你访访。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铺面。”叶予期想起聂家送的那间铺子,心里隐隐有些遗憾。如果当初他不那么耿直,花钱把那间铺子买下来,今天就能派上大用场。

“不用,祖父。只需要在玉琢坊上头挂个牌子,再请两位老玉雕师在作坊里专门登记客人的名字。收取玉料就行了。我这两天设计一些帖子,在上面写上咱们的作坊的名字、经营范围和收费情况,您派给那些作坊老板。”

“也好。”叶予期点点头。这样安排,玉琢坊的名声会越来越响,玉雕生意都会跟着好起来。而且不必另买铺子,省了开销,同时也便于管理。否则他两头跑,还真顾不过来。叶琢自己也忙,又不宜抛头露面,自然不能来管这事。至于别的人,他实在信不过。

而请老玉雕师来收玉料,又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玉雕师干的是力气活儿,最多干到六十岁,因手上没力气就干不动了,只好回家带孙子。所以只要价钱出得合适,完全可以请到最好的老玉雕师出山。这些老玉雕师跟玉料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眼光毒,考虑问题全面,是最恰当不过的把关之人。而两个人,可以共同掌眼,互相监督,防止在收玉料时出问题。

“时间你准备选在什么时候?”他又问。

“还有四天我娘就要成亲了,还是选一个她成亲之后的日子吧。再急也不差这点时间。再说,咱们也要找玉雕师,发帖子,也要几天准备。”

叶予期点点头:“那我去找人看日子,顺便找一个老玉雕师。”说完站起来出去了。而叶琢回房去开始设计帖子。

过了不久,叶予期回来了,跟叶琢道:“最合适的日子,就是三月十九日,即你娘出嫁的第三天,正好回完门,合适得很。而老玉雕师,我亲自上门去请了咱们镇上辩认玉料最厉害两位,一位姓马,一位姓康,我给他们开了三十两银子一个月的月钱。”

叶琢把写好的帖子递给他:“这两天就辛苦祖父了。”

“你没看到的吗?祖父这身体,那是越来越好了。”叶予期拍拍胸脯,祖孙俩哈哈大笑起来。确实,自打开了作坊,有了精神寄托,叶予期的身体越来越好了。

叶琢笑过之后,又道:“这两位老玉雕师签的合约,咱们还得细细商量一下,商议之后,让余波坐车去把他们给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