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续红楼溶黛情-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难道是,苦肉计?不管如何,这济城是一定要拿下,而且,必须抢在卫文冀回到济城之前,先一步接下城防,无论卫文冀是否生了异心,到时候都无可奈何。
济城的地牢,阴暗潮湿。卫若兰静静的坐在地牢之中,坐下只垫了一层干草,手足俱拴着链子,名符其实的囚徒样子。只是,这年轻人的神色无比的坦然,沉静,专注,手里拿了跟秸秆沾了水,在地上画着什么,时而要停下来,凝眉沉思,任凭老鼠蟑螂在他脚边窜来窜去,始终安之若素。
正在这时,牢门忽然开了,一线微光顺着倾斜陡峭的石阶流入,一个人,缓缓的从台阶上走下来,正对着牢门的方向……
卫若兰微微侧了侧脸,望向那一点微光,白皙清秀的脸上,忽然露出了一点淡淡的笑意,然后继续低头画自己的兵图,安静的好像不是在地牢而是在自家的书房,直到身后那人缓缓走近,站在他身后看了良久,方道:“果然进益了……”
邹淮一行赶到济城的时候,正是夜半。夜幕垂垂而降,星河寥廓,城头的一点灯火照亮了济城的夜。
济城历来为北兵南下必争之地,早在聊州失守之前,卫文冀便在这里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再加上济城城防坚固。就算是朝廷失了那两城,紧紧踞这一角,亦会有一场恶战。想要兵不血刃拿下济城,几乎是不可能。
看到这样的城防,邹淮的神情略放松了一下:“拿上本将的兵符印信,叩开城门,将城防占据。”
麾下听命而去,可是不多时,却仍然回转:“守城的兵马说未接到兵部的行文,要等他们卫将军回来才可交换兵符印信。”
邹淮一愕,沉吟一时道:“战事瞬息,岂能久置,万一这几日北军攻城若何,罢了,我亲自入城去,有几个人,本将倒也还算熟识。”
“是。”
这一次,守城的兵马却很容易的放了邹淮进城,但是却不许大队人马入城,邹淮只好只带了几个随身亲卫进城。
邹淮见那军容整肃,令人惊叹,心中暗赞卫文冀带兵有方,可是遇到几个将领,却都不是向日所认得的人,竟然是一个人都没有,不觉有些惊讶,向领路的将领道:“怎么不见,隋参将或者冯参将?”
那位领路的将领少言寡语,此时被问的不能不答,只好道:“二位参将都不在城中。”
只是一句话,那生疏的南省口音便令邹淮眸中一跳,顿生寒芒,唰的一声将剑出鞘:“你是何人,为何潜入守军中!”
剑锋抵住了那人的胸口,那人却毫无异色,只是有些讥诮的望着邹淮。
身后的城门桄榔一声紧紧阖上。
“你们要做什么!”邹淮情知不妙,惊诧道。
“你能听出我们的口音不是守军,难道猜不到今日你会如何么!”对方冷冷的开口,这次不再刻意的掩饰。
邹淮心中一寒:“你们是……”
话音未落,堵住他的两行铁甲卫忽然裂向两边,一个人大步而至,声音朗朗的如同洪钟雷震:“邹淮将军,老裴恭候多时了。”
邹淮的脸色瞬间几变,眼前的人,身高七尺,虎背熊腰,方脸虎目,自然是声震北疆的猛将裴兆无疑。看到邹淮的神情,裴兆已经大笑起来:“邹淮将军似乎很惊讶在这里看到我老裴啊!不过,应该不用解释为啥了罢,狗皇帝那么信任你,你应该脑筋也很够用的。”
心,一点点的沉下来,邹淮只觉得脑袋里嗡的一下,只剩下两个字完了,全完了。
再不想,那卫文冀果然是反了,不但反了,而且还计设连环,苦肉计、瞒天过海,暗度陈仓,请君入瓮。
早已经将济城献给了裴兆,却做足了假象,让他以为他还未归济城,将他一步步引入彀中,可是他现在就算知道了,也已经为时晚矣,被困城中,恐怕就要做砧板上的鱼肉了。
“哈哈哈哈……”邹淮仰天大笑起来:“果然不愧是卫老将军,用兵法如神!”
裴兆得意的笑道:“事到如今,你还是也降了罢,待我向王爷和吴王殿下美言几句,说不定能留你一条命!”
这句话,不说还好,说了之后的效果却是适得其反,那邹淮脸色铁青重重的哼了一声道:“我邹淮受皇恩甚重,岂能就降,大不了,你死我活。”
他的目光锐利的盯着裴兆,剑若流星猛刺过来。
“你倒也不是孬种!”裴兆也早有准备呵呵的笑:“乖孙孙,跟爷爷玩刀,爷爷玩刀的时候,你还在玩泥巴呢。”
口里说着,手上分毫也不慢,掣出佩刀。一刀一剑,撞在一起的瞬间,城内城外都是一片杀声大作,剑影刀光,血肉横飞。
那邹淮身手极佳,且战且退,他带来的人也都是百中挑一的精锐,不知不觉便是几百回合下来,裴兆却并未十分走了上风。
而邹淮的手下在血战中不忘舍身给邹淮腾出一条退路,将守护城门的几个校尉都砍倒,然后,掩护着邹淮:“将军快走!”
邹淮知道外头还有精兵,也不多迟延,道一声多谢,趁着裴兆刀法有空隙时,虚晃一招,脱身而去。
他的身后,裴兆非但不追,反倒是洒洒然的收了刀有些索然的丢出一句:“除了邹淮,其他人一个不留!”然后令人合拢了城门,手下的人有些纳罕追问道:“裴将军,为何不斩草除根,那邹淮留着也是个祸患!”
裴兆瞥他一眼,竟然大大的打了个哈欠:“放心吧,有人杀他。”
“谁?”手下更加不解。
裴兆摇头,故作神秘,学着小诸葛的语气道:“军师说的,天机不可泄露!”
其实他也不很清楚到底为什么,今日一早,接到小诸葛的传信,令他务必放掉邹淮,想来是王爷另有安排,自然是要从命的。
想着,他大手一挥道:“都给我警醒着点,赶紧令人把城里打扫干净,一点血腥气都不准留,然后过会子王妃入城。”
手下也是云里雾里,道声是,急忙去准备。
这里裴兆一面走,却一面咧嘴笑了笑,王妃可真是厉害人物,他原本想着,要拿下济城怎么也要廿日到一个月,谁想到王妃出马,三言两语就把那一根筋的卫老头子给说的拱手献城,妙哉妙哉,听祁寒那厮绘声绘色的一讲,竟然比说书人的话本还好听啊。
这一下,狗皇帝自毁长城,得了山东,接下来便可以直扫金陵。想着,他问跟随的手下道:“那卫老爷子在干什么!”
“和卫公子呆在济城太守府。”
“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这位爷爷,可不许慢待了,恐怕王妃来了还有话说呢。”
“是,裴将军!”
此时,太守府,卫文冀和卫若兰已经接报,裴兆令人将截获的圣旨交了过来,自然是要拿卫文冀入京的。
卫文冀看罢长叹了一口气。卫若兰倒显得轻松些,笑道:“爷爷何故叹气。”
卫文冀抬手作势要打道:“你小子还敢问,将我也赚进去了。也亏那日你装的像。”
卫若兰嘻嘻的笑:“爷爷不也演得像么,连我都差点被你唬过去了,想明白之后也只好将计就计。”
卫文冀深叹一声道:“罢了罢了,我也不说你了。我这年纪,还带的什么兵打的什么仗趁早,早晚也是要尘归尘,土归土,以后还要看你的了。”说着正色道:“不过,你当真要助那吴王么?”
卫若兰狡黠的一笑:“这件事也还说不得,焉知那吴王如何,且看看再说,若当真有为君之才,我再效力也来得及。”
卫文冀哼了声,瞅着他:“臭小子,少轻狂罢,让你这一闹腾,你爷爷可是晚节不保,连你的名声也好不到哪里去。”
卫若兰笑道:“爷爷如何说的这么严重,所谓贤臣择主而侍,那宇文祯本来也不是什么明君圣主,如此窄量的人,焉能久坐天下?”
“此话甚是,四海之大,当德者居之。”一个声音响起,爷孙二人看时,是黛玉扶着侍女缓缓而至,近前向卫文冀略施一礼:“多谢卫伯伯仗义相助,晚辈谢过。”
惊风吹落星如雨 第二十三章 血夜长歌(一)
卫文冀捋冉望着黛玉,现在却只剩了欣赏,叹一声道:“王妃如此说,倒是让我惭愧了。枉我带了半辈子的兵,却比不上一个小姑娘家家的胸襟见识,待九泉之下见了如海老弟,还不定被他怎么笑话我。”
黛玉浅浅一笑:“话不是这么说,历来征战,一将功成,不论是将士还是寻常百姓,都无辜受累。想这次,若济城战事一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消说了,但只说,这济城内外数万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俱是不能免。而今卫伯伯施妙计,令这济城内外的百姓得以安定,不为战火荼毒,这番大义令人敬佩,便是这一方百姓也要念卫伯伯的恩德。所谓将者,还是要对百姓有仁爱慈悯之心,不妄添杀戮,方是真正的虎将。”
一番话分毫不言己,说的卫文冀脸上露出笑意:“罢了罢了,这件事再也休提。”说着看一眼卫若兰:“若兰,还不给王妃见礼,如海与我可是弟兄,论起来,还是你的姑姑。”
卫若兰早已知道黛玉劝降卫文冀的事情,对这位北静王妃早已有了几分好奇,此时听她几句话,便解了卫文冀心中的疙瘩,不觉更加佩服,可是听见自己爷爷这么一说,顿时脸色有些尴尬。
若论年纪,其实,卫若兰和黛玉相仿,无奈现在看来竟是足足差了一个辈分去。
这个,姑姑?
黛玉微微一笑,解围道:“这位是卫若兰卫公子吧,这次的事情,祁寒都和我说了,实在也是多累了,将门无犬子,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卫若兰思忖了一下道:“不敢当。王妃运筹帷幄固守燕都的事已经人尽皆知,今日又兵不血刃拿下山东,真当世之扫眉才子,这番气量胸襟,令男儿亦汗颜,愧不能及。”
黛玉道:“卫公子过奖。我不过是个妇道人家,力所能及,也只是如此而已。”顿了顿道:“不知卫伯伯和卫公子有何打算。”
卫文冀笑道:“老了老了,老头子到底是老了,不中用了,以后还是挂甲归田,闲散养老为是。”
卫若兰道:“爷爷只有我这一个孙儿,我自然要伺候爷爷了。”
卫文冀道:“也罢了,左右家里也只有咱们相依为命了。”
黛玉知此时令二人转为宇文恪所用却是不能,也不相强,只笑了笑道:“卫伯伯卫公子不必担心,金陵城中,王爷和吴王殿下都有些安排,卫府的家眷暂时要委屈一些,可终归无性命之忧,待大局落定,自能团聚。”
一句话,令卫文冀和卫若兰心头一直压着的那块石头倏然轻松,他们再没想到水溶的人会将这些细枝末节都考虑到,
卫文冀错愕一下,心中更加感激,屈膝欲跪道:“多谢王妃。”
黛玉连忙令紫鹃扶起:“伯伯快别如此,我到底是个晚辈,这样岂不是折煞我了。”
卫若兰这时一敛衣袂,就是一跪道:“既然如此,我替爷爷行一个礼。”说着重重的磕下头去:“若兰替卫家的一门老小,谢过林王妃!”
黛玉淡淡笑了一下:“不必谢我,这也都是王爷和殿下的安排。”
卫若兰愣了一下,眉睫低垂了下道:“既然如此,到时候,若兰会亲自向王爷和殿下道谢。”
黛玉也只是笑着点了点头。祁寒在旁听着,心中早已折服。王妃不过是几句话,卫氏一门便等于是欠了王爷和殿下一个天大的人情,到时候,吴王一旦即位,就算卫文冀年老致仕,卫若兰无论如何也要报这份情,而卫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