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烽-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让收到公孙度的奏章险些破口大骂,他不知道高勇有没有拿到他与王寇私通谋害朝廷官吏的证据,在没有准确知道之前决不敢贸然下赌,而公孙度来这么一手显然是把他往火坑里推!掂量掂量这份不轻的奏章,左思右想后,还是把它放在暗阁之中。
十一月一日,北方再降暴雪,千里冰封,惟余茫茫。一行人马顶着刺骨北风走进玄菟郡城。
“主公,冯玉幸不辱命!”冯玉热泪盈眶跪拜于地。
高勇紧走上前将其拉起,激动道:“岂止是不辱使命?今次乌桓兵退,你当推首功!快说说此行过程如何?”
荀彧笑道:“主公还是一样心急,冯玉快说吧!”于是众人围坐炭火炉边,静听冯玉出使的历程。
与尉仇台的宴会、横穿素利地盘、轲最大帅、阙居大帅及至慕容部的莫护安、日律推演、置鞬落罗,冯玉作了详尽述说,包括各人的相貌、态度、言谈举止等。“返回前,鲜卑联军刚刚返回,此战大获全胜。消灭苏仆延万余族兵,掳掠男女近两万,羊、马合计万匹,大伤苏仆延元气,至少两年内恢复不过来。而且正如荀公、沮公所言,撤出乌桓地域后正好北风大起气温骤降,那苏仆延只能望风兴叹!轲最大帅最是感激主公,不仅部落得到一定恢复,还使得周围危机暂缓,为此轲最大帅打算私下与主公另立盟约!他日合力打通道路,逼走苏仆延后,双方可以互市互惠,他们有马、羊,而我们有粮食、布匹。”
沮授欣喜:“轲最果然有远见,此举于双方都有利!互利互惠,有了马匹组成骑兵部队就可以反攻乌桓,占据草原!”
高勇最高兴:“好!这样的同盟是我方最需要的,也是远交近攻的根基!冯玉,此事仍由你去办,记得多带些器物,除了轲最外,还要结交莫护安以及阙居,三五年内仍需借助他们的力量对抗乌桓。”
这时,杨凌推开屋门进入,虽仅有一点空隙,寒风暴雪仍旧肆无忌惮的闯入,高勇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主公,刚刚巡逻郡兵报告,东城几处临时搭建的房屋被大雪压塌,数人受伤。”
高勇扫视屋内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百姓有难,郡府应及时救助。高都尉,立刻调郡兵出营救援百姓,加固破损房屋,伤病集中医治,所需费用暂由郡府支付,其后勇来补齐。”
荀彧亦起身说道:“主公说的不错,为官者当为百姓分忧解难。”众人纷纷起身,看得高勇大为感动。
不久,高勇的身影出现在东城贫民区中,除了带来热粥外,还帮助搬运木料、护送病人,时时询问百姓所需。穷人们何曾见过这样的太守,冒着大雪寻访百姓救治伤病,还出动郡兵修缮房屋……许多人激动得痛哭流涕,男人们自发的组织起来协助抗灾,女人们抱着怀里的孩子叮嘱他们将来一定要用生命保护这位少年太守……
郡内其他官员知道这情况后谁还敢继续留在家中,纷纷出来帮助救灾。王老族长得知高太守顶风冒雪救助贫苦百姓亦深为感动,立即吩咐仆人送去粮食,并派出家仆协助。任凭暴风雪如何凶猛,都无法扑灭郡城百姓齐力抗灾的热诚与决心,此情景更成为千古流传的官民佳话。
辽西郡,魏明不等向高勇请示,直接调动郡兵抗灾。右北平赵胜也四处探访体察民情,将郡府关爱之情送至百姓身边,使得数年来积压在百姓心头的冷漠冰衣消融化解。
渔阳郡,公孙瓒兴高采烈于府内设宴庆祝皇上嘉奖,严纲愁眉不展于家内弟弟牌位前誓言复仇;
辽东郡,公孙度唉声叹气诅咒世道不公、谩骂苍天无理。
轲最与阙居一起庆祝大仇得报。苏仆延独自哀愁落寞帐中。赫连恒最是凄惨,被其老爹一顿胖揍还要禁食三天,呻吟声中下定决心雪洗奇耻……
大雪过后晴空万里,高勇登城眺望,白茫茫银装素裹,北国风光尽收眼底,遂有感而发:“北风南去终冬日,瑞雪天降兆丰年!”
第二卷 立足东北 第八章 效法强秦(上)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十一月五日,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暴风雪彻底停息,积雪深达一尺五,如同一条厚厚的白绒毯将幽州东部完全覆盖。
玄菟郡府,除右北平的赵胜、毋安,辽西的魏明外,其余全体人员均到齐。右侧武将、左侧文官。堂中两盆炭火将屋内烘烤的暖洋洋如阳春三月。
高勇端坐道:“外患暂时缓解,内忧大体消除。在辽东诸郡,严冬一到,百姓们都会躲在家中避寒,叫做窝冬,这种习惯已经延续了数百年之久。但是,由今年开始我打算一点点改变它。”
荀彧轻搓双手并不时靠近火盆取暖,“辽东严寒以前只在书上读过,没想到亲身体会方知大汉的辽阔,由北到南虽处同一季节,气候相差竟如此之大,天地造化却非人力所及啊!”
高勇笑道:“当然了,纬度不同,太阳照射角度不同,自然气候也就不同了。”
众人听到“纬度”二字,齐向高勇望来。沮授问道:“主公言及的‘纬度’所指为何?”
高勇当即一愣,知道自己又说多了,只得吐出舌头:“这个……这个……纬度啊!咦?提它干嘛?请诸公来是为商讨今冬之事,怎么跑题跑到纬度上去了?说正经事,正经事。”
身后王信凑近耳边低声道:“是主公刚刚说出‘纬度’的……”
高勇装作不知的模样奇道:“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众人再也抑制不住,纷纷笑出声来。高勇见状亦跟随笑道:“也好了,笑一笑十年少!幽默的天分不是人人都有的。”
沮授勉强止住笑声:“主公厉害,刚刚‘纬度’还没说清,又造出‘幽默’二字,下次需要给主公配备一名书记,将所有新奇词汇记录下来汇编成册。”
高勇赞同道:“此事当然要做,不过,不是勇一人,而是要将世上所有的词汇收集汇编,制成《词典》,供世人查询。此外,还要将日常书写用的‘字’寻根查据按照一定的顺序编列成册,是为《字典》。”
荀彧大喜道:“《词典》、《字典》此二书完成,必将造福千秋万代。”
听到这番话,笑声立止,代之而来的是众人钦佩仰慕的目光。
高勇摆手示意:“此二典可由沮公、荀公牵头,先着手准备,待万事俱备后立刻开始。下面说正事,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勇打算闭关修炼。即专心思考今后东北三郡的发展,制定第一个五年规划,详细情形暂且容勇卖个关子,完成后定会公布给诸公知晓。在这期间,有几件事需要诸公完成。”
沮授、高顺齐道:“主公请讲!”
高勇扫视一周说道:“荀郡丞、赵郡丞为主,裴石、王信为辅,集中人力利用百姓窝冬在家的机会对三郡人口进行彻底普查,方便今后制定政策,包括世族、富户的家仆在内全部理清。我需要一份最完整准确的资料。与此同时,王信要针对三郡官吏进行背景、政绩、品德等方面的调查,摸清官吏情况,与人口数据一同上报。”三人同时应诺。
高勇继续道:“高都尉、魏校尉为主,孙泰、陈晋、秦风、毋安、杨凌、马成为辅,利用这段周围环境相对安宁的时期加快郡兵的整顿,加强训练。最好通过剿灭路匪山贼等行动发掘一批中下级军官,继续剔除兵痞、怯战之人,再将作战勇敢机智的士兵组成精锐部队作为三郡军备的中坚力量,其余的作为二级梯队负责日常的治安和城防。”众武将起身行礼,同声应诺。
最后,高勇望向沮授道:“沮公担子最重,要坐镇玄菟居中联络调度指挥。对于阻挠、反对人口普查的人要先礼后兵,大不了杀一儆百!而由郡兵中剔除的兵痞、怯战之徒要移送官府,凡违反大汉律法的皆依法治罪绝不宽恕。”说到这,高勇起身走到门口,对着窗外皑皑白雪感慨道:“到了明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自十一月六日起,郡府先后发出数道命令,包括人口普查的相关事宜,郡兵作战的奖惩制度,新征郡兵的条件等等。三郡百姓在这种莫名其妙的郡府公告中进入光和五年的最后一个月。
顶着北风、踏着及膝积雪,荀彧用了四十多天几乎走遍了玄菟、辽西二郡,相当精准的掌握了二郡的人口分布、年龄组成,同时右北平赵胜也完成了普查,人口数据送至荀彧处。
高顺组织三郡郡兵进行第一轮筛选,挑出合格者四千余人。随后借助十余次剿匪行动将合格者中那些兵痞、怯战、临阵脱逃、抗令不遵、欺压百姓和与敌相通者统统剔除移送郡府,无论他们是什么人的亲属、有什么背景。
有了这许多人倾心相助,高勇感谢上天同时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未来的设计之中。
对于看过许多史书了解各种政治制度优劣的高勇,深知社会生产关系要和生产力相适应的基本原则。超前的社会生产关系不但不能让社会进步,反而会导致生产力的倒退。东汉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由于儒家重农抑商的思想,商业发展极其缓慢。然而,历史证明,工商业的大发展是促进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为了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改革,高勇决定做一次豪赌:打破社会陈规,集中力量先行发展工商业!
在学校学习的时候,高勇曾认为美国式的三权分立、两院制是相当优秀的国家体制,当然也有其弊端。因为联邦制度虽然照顾到了各州的情况,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及自我修正能力,但在古代通讯极不发达的时代,联邦制有可能成为国家分裂战乱的根源,特别是有着极强地域色彩的中国。
至于君主立宪制,高勇则很难决断,毕竟东汉皇权思想经过数百年发展仍处在上升期,如果实行了君主立宪制,搞不好碰上一个厉害的皇帝三下两下把军权收回……到时候又回到封建统治的老路……看看现在的小日本,不就有些人在嚷嚷要求小日本的那个所谓的天皇重新执掌国政吗!
至于其它的共和、联盟等等都各有优缺点。
综合考虑各种情况,高勇最后决定根据当时的国情制定一套具有集权特征又能兼顾地域自治且拥有足够的自我矫正、修复、改进的社会制度。初步构想是:中央政府采用集权式的行政系统,辅以国会或议院制衡,立法、执法各自独立,军事系统归国家元首指挥,但是重大军事行动要经过国会或议院审批通过方准执行,且每年的军费预算、征兵、换防、军官晋升任免亦要报国会或议院审批。
州府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命,负责巡查、督促、监督等职责,作为中央的代表常驻地方。自郡以下主要官员均由选举产生,但要经过背景审核上报州府备案获得许可后方可参选。郡以下享有一定程度的经济、法律自治权,但一切都要上报州府获得许可后才准执行。当然,这还仅是设想,具体还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改进完善。
光和五年十二月十五日,高勇修得正果,一整套完整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发展规划设计成型,共为六个部分:1。土地改革;2。初级工业;3。实行临时管制,试行新政;4。发展商业,逐步建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