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614部分

草清-第614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肆怒声道:“目的再崇高,手段卑劣,也要让事实扭曲,真相蒙尘!朕看到的事实是,你为彰报纸之名,笼络身负军国重事之人,还反被满清用来迷惑朝堂决策!不要以为真相就只是真相,真相怎么显,事实怎么说,也是操弄人心的手段!”
李肆深吸气,又一句话,让白小山脸色发白:“报人以寻真为本,这没错,可你要牢记一句话,尘世本就蒙尘,你要抹去尘埃,要让真相显露,就得付出代价!不是你付出代价,而是世人付出代价!”
李肆挥手:“法司会立案审查《中流》报,而那弃军情司之责,为你《中流》当暗牙的密谍,也要受到审判!你回去好好想想,看自己到底错在何处!”
白小山失魂落魄地退下,正要出宫,被一人叫住,却是《越秀时报》总编,越秀学院院长雷襄。
“恩师,我不觉得自己有错,报纸不该只行鼓吹之事,报人天职就该是探得真相。”
“当初你离开《越秀时报》,去办《中流》时,我就说过,你这一道没有错,但你莫忘了,天道应于时势,有些道,若是不合时势,不仅违天意,也逆人心。你有没有想过,你现在还只是探满清的军国之事,若是依着你这一道,也去探咱们的军国事,还堂而皇之登载于报,会是怎样的情形?”
“这个……《中流》只探满清之事……”
“可没有满清了呢?你这一道,不止有你在行,国中其他报纸,也偶尔为之。譬如前一阵子,大军北面佯动,就有报纸自以为是,将本国军略详细剖来,让佯攻毫无建树。多少儿郎洒血疆场,却作了无用之功,这就是说出真相的代价。今日你道明了满清谋划,还只是让朝堂误判,异日敌人知我一国知之,改弦更张,又要有多少人受害?”
师徒对话,已触及到了报人报纸的根底,白小山依旧有所坚持,雷襄却是看得更宽。
雷襄总结道:“我们所言的天道,无非是天人三伦,实质是人道。若是背离人道,所行的天道又有何意义?报人天职,确是要合天道,要探事实寻真相,可昂首索道时莫忘了,我们还得脚踏大地,以人道为本。众口铄金,我们报纸一文刊出,效力百倍于众口,说什么,怎么说,要有权衡,有计较,要中庸行事。”
白小山品了好一阵,慨然道:“恩师原来是悟透了报人天道,才决意行鼓吹之事,而不是行寻真之事……”
雷襄点头:“天道之根,在于福人。史法司曾跟我谈过,说天道应于法,有绝对之公正,然则有时这公正却与福人悖离,譬如杀一无辜之人,可救千万人,这一人杀不杀?杀则有损公正,不杀则损千万人性命……这番权衡,就是在天人之间寻得中庸。”
他没有说答案,白小山却已有所悟,再叹道:“如此我真是错了……”
雷襄却问:“陛下有何处置?待法司审查?没撤换你?呵呵……”
他摇头道:“你啊,还是没悟透陛下之道,陛下是你《中流》报的司董,也算是报人。没撤换掉你,就说明作为报人,陛下不认为你有错,至少不认为你的用心有错。”
白小山脑子有些乱了,恭谨地拱手道:“请恩师赐教……”
雷襄又说到了掌管律法的史贻直,“掌国者要背负千万人生死,他自然要中庸行事。可对那无辜一人而言,他就要声张公正。我们报人,有时是掌国者,有时又是那无辜一人,到底该如何权衡?根本还是在真相,在事实嘛。”
这话尽管有些玄虚,白小山却明白了很多,他深深长拜,豁然而去,雷襄看着他的背影,摇头自语道:“百年之后,你这一道才能大兴于世,而现在不行,现在远远不是时候。”
雷襄是李肆急招来商量该怎么管治国内报业的,《中流》之事让李肆警觉国中舆论太过散漫,朝廷管制,具体说,是朝廷调控手段已远远跟不上形势。能侵蚀军情司的谍报体系,报业已有失控迹象。
“还不是你纵容的,你啊,有些地方跨的步子太大,有些人跟上了,有些人跟不上,这一国就如跛脚巨人,还不知什么时候要摔一跤狠的。”
接着是段宏时的训斥,雷襄带来了国中舆论全景。雍正大举兴兵,国中舆论喧嚣不已,一面是群情激愤,觉得雍正这鞑子皇帝自不量力,欺人太甚,一面又在声讨朝廷无能,这么大的事,居然后知后觉。
广昌一县,不仅知县等官员殉国,还死伤数千县民,让心气正高的国民都自觉被抽了一耳光,火辣辣地痛。不少人直接问责朝堂,都察院迫于舆论,开始准备就此事弹劾枢密院和军情司相关人等。
这都还只是间接问责,不少热血士子无所顾忌,在报上直接置疑“先南后北,由西向东”的国策,说这是明展腹背,勾引满清南侵。而置疑的对象,文里只针对朝堂,意思却很清楚,皇帝陛下,你是不是犯昏了?
一国气象初成,人心总是有些偏激,用李肆前世的话说,眼下英华一国的国民,个个都是愤青,就觉得老子天下第一,格外受不得委屈。主政的朝堂诸公,但凡行事柔和,都要被吐口水,即便李肆身为开国皇帝,开新世的圣人,威望无以复加,依旧难逃被置疑的下场。
段宏时的训斥,重点还在南洋西洋政策上。李肆力拓南洋,格局非一般国民熟悉,尽管一国在海运和诸多产业上受惠于此,但国民都觉得,为此招致满清南侵,有些舍本逐末。
李肆无奈地道:“没办法啊,外事还是我掌着,这番格局,能看清楚的也只有通事馆和外贸工商,跟主理国内事务的政事堂还凑不到一起。”
段宏时沉声道:“隋炀帝的教训,你还看不清楚?外事现在关联如此紧密,你就不该继续单独掌着,要让政事堂跟通事馆一起来看这内外格局。”
李肆有些犹豫:“现在火候足了吗?”。
这一国就是先进和落后两面层层拼凑融合起来的,最早国内是工商和农稼事分立,朝堂还由中书释尚书省分管,经过多年努力,以官府下乡,中央地方分税和东西两院等政策,渐渐拼凑为一个棋局。
现在国中民心鼓噪,又是因朝堂和国民对李肆“先南后北”的国策理解不足,毕竟外事还是李肆带着一帮有全球眼光,有外事经验的年轻人掌握着。
段宏时觉得该将外事从李肆手中切出来,李肆犹豫的是时机问题。
“这一国,时势有进无退,你还以为,政事堂那帮酸儒,能继续以圣贤道把持外事?老夫觉得,你该担心通事馆那帮小年轻以外事乱了内政才对。”
政事堂的省部官员大多虽已算是道党,但内政讲求调和,行事依旧带着浓浓的儒风。而通事馆却是满腹西学的年轻人,行事的功利之风浓郁,这两方人马混在一起,到底会是个什么前景,李肆有些看不透。
不过段宏时这么一说,李肆也释然了,斗争中融合,当初中书释尚书氏一,不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么。更主要的是,自己依旧握着外事决策权,把通事馆丢出去,是将政事堂也拉入到外事决策圈子,这样更好推责……说实话,被国民置疑的味道可不好受,很有些委屈。
“通事馆还只是一步,未来枢密院怎么办,殖民地跟直属地怎么办,更麻烦的是,江南怎么办,南北怎么办,还有太多路要走啊……”
段宏时想得多了,面色怔忪。
“老夫七十五了,还能活几年?能看到哪一步呢?”
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尽的,原本对段老头来说,能看到华夏再起,他也就安心了,可现在英华一步步走下去,他却还总想看得更多。
“老师勤练五禽戏,七十五算啥,一百零五都是小事……”
李肆赶紧安慰着老头,其实他心中也有些怆然,他这便宜师傅,还能陪着他走多久呢?
“咦,三娘不是说一百二么?你怎么就给老夫克扣了十五年?”
老头不爽了,李肆挠头,灿灿地笑了。
接下来的事更让李肆挠头,把通事馆丢给政事堂终究是后面的事,现在要紧的是应对雍正的威胁。而一国情绪激昂,他这个皇帝,不能不出面了。不止是扶着这民心化为国用,也是要疏导民情。西洋南洋太远,大家都看不到,而满清鞑子打了过来,你皇帝还闷在皇宫里睡大觉,就算以前多么英明神武,也要遭国人嚼舌头。
李肆叹气:“好吧,我这昏君也当到头了,得好好扮演圣明天子。”
他像是检阅部队一般,扫视着排成一排的婆娘和子女,“咱们一家子,都得为这一国尽心效力了!”
……





第二卷 第六百七十九章 民族精神的萌动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718 16:07:25 本章字数:6725

第六百七十九章民族精神的萌动
圣道和雍正都是一个年份,说到某某年,不管南北,纪元都是一样的。
就在这九年的尾巴尖上,南北两边烽烟四起,从四川到江西,不,甚至延伸到了江南。
岳钟琪调武昌大营后,富宁安收缩防线,张汉皖大军急进,接连收复成都、绵州、潼州和保宁四府,十二月下旬,前锋羽林军已抵保宁府广元。
湖南方向,湘西防御使岳超龙面对富宁安的荆州旗营和陕甘绿营,把佯攻打成了真攻,接连攻占石门和安福两县,逼得清兵退守湖北公安和长乐一线。但因清兵船多,握着洞庭湖,岳超龙兵力不足,不敢丢下后路,也没再继续深入。
岳州方向,湘东防御使展文达完全处于守势,不仅因“制湖权”不在手里,清兵武昌大营三万,外加湖北绿营三万,十倍于展文达手里的四营卫军。不是孟奎的虎贲军,何孟风的神武军右师布防在湘阴到长沙一线,岳州早就陷于重围之中。但虎贲军和神武军缺乏运力,防御有余,进攻不足,连拉炮的骡马都不足满额的两成,只能跟武昌大营僵持。
江西方向,田文镜的试探遭到挫败后,再没什么大动。巴旭起得了神武军另两营,外加动员起全省乡勇,有意反攻,但火炮不足,乡勇编练也需要时间,只能跟田文镜眼瞪眼互相盯着。
雍正的西山大营正源源不断南下,在安徽安庆府和江西九江府一带集结,雍正严厉督促,李卫、田文镜和鄂尔泰几人又以干练著称,聚兵速度惊人,估计到越年三月,就能发起全面进攻。
而在江南,江南行营总管刘兴纯按部就班,继续吞噬江南州县基层,除了苏州、江宁和杭州三府,其他府县几乎是无孔不入。可惜行营兵力不足,出兵吃下江南,缓解湖南江西局势,另开一路战场的心思也只好按下。
阻碍江南行营动手的另一关键因素就是年羹尧,年羹尧在杭州聚兵两万,兵不多,但械良兵精,而且还全盘控制了杭州厘金局,杭州士绅工商被其慑服,无比乖顺。此人立彻暧昧不定,摆出一副跟江南行营鼎力合作,共安江南的姿态,却又以柔韧手段排斥江南行营的渗透。连带杭州府以南的浙江地区,都在他的控制下。
江南行营若真有大动,保不定年羹尧会鼓动浙江一省对抗,而雍正大军就位后,也难说年羹尧会呼应西面战局,出兵龙门或者江西。因此江南行营也只能按兵不动,跟年羹尧和李绂三方对瞪。
南北大战布局急速展开,此时就算英华要转战兵向北,也已来不及了。就算只调回十万大军,粮秣辎重和部署一一就绪,也需要四五个月,何况南洋的兵力部署才基本到位。
雍正在紫禁城宽慰低笑,总算是在战略上抢得胜机了,而英华一国则人心凛然,都觉到了危急之时。北热南冷,圣道和雍正的第九年就这么过去了。
十年,元月初八,黄埔天坛广场,十数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