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第5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晚明文人的着述。
江南文盛,但凡日子能过得去的人家,都读过一些书,藏着一些书,印书坊更是遍地开花。就在这一月,江南烽烟四起,一股遭此强压,或被迫或主动的烧书大潮席卷江南。
浙江宁波府月湖西侧,一片园林中,精巧楼亭静静卧着,园门口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天一阁”。
藏书近十万卷的天一阁,离李肆那个时代,因乾隆青睐而扬名天下还有五十年,但此时也已名动江南。黄宗羲是第一位能入天一阁的族外之人,他自己都为此自豪。
明清变际,天一阁和其主人宁波范家因不涉政事,一直安然无恙,就埋头当着江南的书香门第。天一阁也延续着一百六十年来的安静,从无喧嚣。
但就在这个六月,天一阁下,人声鼎沸,哭号震天。
范家族人因跟吕留良有来往而遭难,牵扯的还不止一人,得知这范家的天一阁在江南名声响亮,李卫恶胆旁生。
铲掉这个天一阁让江南这帮读书人别再凭着认字多读书多就四下闹腾
这是他最真切的想法,而吐出嘴的说辞却是搜检藏书,看有无谋逆之迹。
这桩文祸来得太猛太烈,范家本是被吓得不轻。但一百六十年来,天都变过,天一阁却没遭难,心头还存侥幸。使足了力气下托关系,找到李卫说情。
李卫一看这架势,就说了一句话:“是要跟石门吕留良家比份量么?”
天一阁,跟范家的命运就此注定。
官差护着文吏直闯天一阁藏书楼大肆搜检,毫不费力地找到了满屋子的“忌书”。天一阁自一百六十年前设立,藏书大多都是前明着述,拿这些书开刀显然太过荒谬。但范家一直在增添藏书,不少自满清窃占中国后,江南士子的着述也都在里面,很不幸,不仅有黄王顾的,还有吕留良的。
于是范家继吕家之后,成为这桩江南文祸的又一个风眼,再牵连进大批读书人。范家被一网打尽,天一阁被拆毁。因为差役的马虎,天一阁燃起熊熊大火,已有一百六十年的藏书楼,就此化为灰烬。
七月初,人拿得差不多了,李卫在江南四下搜书的工作也获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此他在杭州专门举办了一场烧书会,数万卷紧书堆在钱塘江大堤上,被冲天烈焰吞噬为灰烬。
烧完了书,就是杀人,一千三百四十颗头颅就此落地,大堤为之变赤。数万围观者沉默如一人,眼中没有仇恨,没有惊恐,有的只是麻木、庆幸甚至幸灾乐祸。
“往日那般神气,可算是遭了报应了。”
一般民人是这么想的。
“读书是为了做官,你们非要风花雪夜,讥讽国事,自以为还能存什么风骨,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没遭牵连的读书人是这么想的。
“都是南蛮害的,都是那些不忠朝廷的贼子害的。”
极少数同情者,以及遭了牵连,却没遭重处的亲友是这么想的。
人头是照救走的吕家后人数目十倍算的,而一千三百四十颗人头之外,八千多男女老幼被发配关外,与披甲人为奴。江南书香门第,特别是那些素有文名的望族,几乎扫走大半。剩下的都是自查格外得力,配合也格外得力,卖亲友和街坊邻里最为积极的人家。
李卫一面在明处行血腥手腕,一面调集兵丁,备着镇压估计有六成可能的反乱。让他庆幸,同时也很遗憾的是,反抗有,却是几家几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垂死挣扎。整个江南,在六七月格外平静,甚至各县府的治安缉盗事都消停了许多。
“真是乖顺得不可思议啊……”
已被称呼为“李割头”的李卫如此感慨着,由此他也认定,江南人将会更加乖顺,如雍正所期望的那般。
这称荡文祸,史称“江南三剃”,一是烧书,一是杀头,一是毁了天一阁。
若是换在康熙朝,官场怕已炸开了锅,可在这雍正朝,特别是在这雍正四年的六七月间,官场却是一片肃瑟。
已被圈禁的允禩,允禟,因查出暗中遣人联络朝堂大臣之事,再遭了处置。雍正大骂这两人一心搞内斗,拖大清后腿,猪狗不如。将这两人贯上了“阿其那”、“塞斯黑”的满称,“阿其那”是狗,“塞斯黑”是猪。”
不止从名声上贬损两人,雍正还将允禟发往保定,交亲信看管,但到了保定后几天,允禟就宣告“病亡”。
正当大家战战兢兢,猜测允禩的死期时,雍正却忽然将矛头转向隆科多和年羹尧,已被贬在畅春园的隆科多丢去了塞外,而年羹尧因为反对雍正这般行事,据传甚至当面对雍正说出“胡搞”一语,被雍正一口气撸掉军机大臣、大学士和兵部尚书诸职,丢了个盛京副都统之职,等于是发配到了关外。
雍正左右横刀猛砍,以允祥、马尔赛为首的王公满臣,以及张廷玉、田从典等为首的朝堂汉臣,都默默地全力配合,这让朝堂和地方的臣子们都有了风向标,意识到这不是胡乱跳腾的时候。
于是江南文祸的风潮,就在笼罩一国的阴冷气息中,无声地淌过。
消息传到黄埔无涯宫娘脸色煞白地奔出了宫,李肆对想要追上去的三娘摆手。
“她觉得这是她的错,如果做些什么,能让她心里好受点,就让她去做吧。”
三娘叹气,然后盯住李肆,李肆耸肩。
“满清就是劫匪,我救走了一些人,劫匪恼羞成怒,撕了一些票,难道是我,是我们的错?”
三娘摇头,就觉很不明白。
“听说杀了好几千人,流遣了上万人,还烧了无数书,江南人为什么不反?他们还是不是人?”
李肆嗤笑:“他们当然是人,是想作太平犬的人。”
三娘很是忧心:“如此一来,南北人心更是疏离,日后又要怎么复华夏?”
李肆道:“他们还有人心么?没了,雍正至少已在江南,把人心铲掉了。这样也好,我们行起江南攻略,心中也更无愧疚。”
李肆心无愧疚娘却是愧疚难当,黄埔书院,她跪在吕毅中身前,泪眼婆娑地道:“这都是我的错。”
吕毅中也是脸色煞白,他没料到,北面那雍正心肠会如此狠辣,手腕会如此血腥。吕家保住了本脉,可旁支九族都遭灭了,他的两个哥哥,更遭了凌迟之刑。
更因为他们吕家这一逃,江南文人都遭了灭顶之灾,旁人看他们吕家的眼色都已很不寻常,自是将他们当作了牵累江南的罪魁祸首,后人更不知要怎么评断他们这一逃。
可见着四娘一脸凄然,吕毅中心头清灵,他扶起四娘,叹道:“这怎是你的错,这是鞑子的错,要怪,就怪族人,怪江南人对鞑子之心就没看透。这番血腥大乱,竟然都没多少人越境南投,他们早已麻了心,这怪不到别人。”
四娘泣声道:“这番道理我懂,但我总觉亏欠着夫子一族……夫子可否收我为义女,容我名列吕家门墙?”
吕毅中惊讶莫名:“这……”
在江南时,不知四娘身份,随口道出义女之说,到了南面,才知四娘是皇帝的身边人,真要收四娘为义女,这干系可大了。
四娘却不待他想明白,径直咚咚叩首道:“义父在上,请受女儿一拜吕家血仇,也是女儿之仇,异日定要索回这般血债”
第二卷 第五百九十三章 真正的敌人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525 21:06:56 本章字数:4282
第五百九十三章 真正的敌人
人头滚滚,远胜康熙朝十倍,总得给个说法,就算是奴隶主处置奴隶也得“历数其罪”,君民终究不是人与蝼蚁之分,何况雍正要借驳斥吕留良著述,彰示大清正朔,确立自己的身端位正。
李卫在江南大肆烧杀搞武斗时,雍正在北面也掀起了一波文斗之潮。他强调了顺治康熙时代朝廷关于华夷之辨的逻辑,这套逻辑还是那三板斧。
首先是大前提,你们的圣贤说了,入华夏则华夏,入夷则夷狄。舜是夷狄,禹是夷狄,但却被你们奉为祖先,是因为他们得了天下,入了华夏。我们满人也是如此,凭什么说我们还是夷狄?
其次是大背景,你们的大明不是亡于我们满人,而是亡于李自成。满人入关,是帮大明复仇的。大明既已灭了,满人帮汉人复了仇,这天下自然就是我们满人的。大清的基业是正的,不是窃占。
第三是现实问题,顺治康熙两朝,大清砥定华夏海升平,人民安居乐业,开盛世之治,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历代先帝励精图治,以华夏为业,再无满汉之分。同时也说明人心所向,万民皆奉大清为正朔,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这套三板斧的逻辑,早前用着还成,如今用着,第三斧头有点烂了,南面那么大个英华立着呢。因此雍正也没完全老调重提,而是打了补丁。
这个补丁打得很有水平,将儒家道统、大清正朔以及他雍正的位正问题全包了进来。实质是另开了一论,史称“变局卫道说”。
雍正用上了全球视野,说自明以降,华夏之外,诸夷禽兽之气越来越重,华夏正面临“三千年大变”,这一点晚明文人们也都看到了。明末诸多外夷入华,搅乱时势,祸害华夏,恶迹罄竹难书。英华冒起,正是这禽兽之气污秽华夏的延续以及明证。
在这事关道统危亡之际,大清是为护道统而战的,这也证明是大清才是华夏正朔。眼下时势,也只有大清,在以他雍正为君父的领导下,才能护得住这道统,继而驱逐这祸乱天下的禽兽之气。
雍正这套三板斧和“变局卫道说”出炉,因应时势,吕留良和晚明文人所倡的朴素华夷论战斗力就明显弱了许多。
动摇了吕留良的学说,雍正的矛头又直指曾静的言论,毕竟曾静的攻击重点是在他本人身上。
在这里他再次强调道统即是人心,以开阔的儒士学思,驳斥曾静的天人感应说。曾静所述什么地动山摇的异相是上天降罪,雍正无比鄙夷地道:“异相都是天地自动,与人事何干?天人感应,显于人心,固于道统,岂在山川水木,日月星辰?”
雍正批判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将之前笑纳下一连串祥瑞的事丢在脑后。这言论的水平就比曾静这种读书读一半,被迷信级别的天人感应论迷惑住的穷酸高出许多,让这种学识限于穷酸水平的人一个劲地感叹自己学识短浅。对雍正所述天地自动的道理,虽不懂,却觉厉。
接着雍正批判曾静关于他是无道昏君的言论,这事他将他爷爷和老子都一块拉上了,说顺康以来,大清入主中原后,历代皇帝都以华夏之事为己事,日日勤政不懈,他爷爷顺治和他老子康熙如此,他雍正也是如此,这一点也是朝堂有目共睹的。如今国势严峻,他更是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敢有丝毫怠慢,又哪来的时间荒yin无道呢?
他在这里重新列举爷爷跟老子用过的黑材料,说明朝皇帝,宫中太监十万,宗亲寄食天下。李自成破北京,还从宫中搜出金银若干千万两等等。再对比我大清,宫廷俭省,宗亲无祸,史上还有这么好的朝廷么?这么好的朝廷,能生出昏君,是个人都该不信。
关于他篡位和构害兄弟之事,此时雍正还觉得不好细细辨驳,毕竟这是天家密辛,一驳斥,就要将事情广告天下,他暂时选择了忽略。
雍正的这番言论是怎么传播下去的呢?
这就是他发动的文斗之潮,他将驳斥吕留良和曾静言论的话印成册子,随邸报紧急发到各省,凡正印知县级别以上的都有份,同时还在江南广为榜示。
雍正这一波文攻,自觉声势已经很大,足以诛尽人心。
但进入七月后,雍正对曾静本人的处置遭到朝堂抵制,第一波文斗在各地的反应也陆续回馈上来,让他忽然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