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493部分

草清-第493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他们重归华夏”
彭世涵只是圣武会的人,他叹气道:“大时代,总有人行差举错,而代价就是生命,只希望我们这涤荡,能如雷霆一般,越快越好,尽快了结这些华人之难。”
赵汉湘豪迈地道:“雷霆在此这一战,就得靠我们赤雷军的大炮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贾昊也道:“真能啃下这座石堡的大炮,还在关叔手里呢”
越过百丈宽的帕西格河,紧邻南面码头,就是那座圣地亚哥城堡。灰白身影屹立在河海交汇处,仅仅只是那色彩,就让人觉出了难以撼动的坚固感。而在城堡两侧,还有交错而立的角堡遮护,曲折的线条,给人一股血肉之躯根本无法靠近的压迫。
“韩再兴的前师和杨堂诚的右师已经在上游二十里外渡河,由他们堵住北面,郑当家的伏波军也该在路上,等他们堵住东面,盘石玉带左师再围住东北,如此方成围城之势。”
“马尼拉之战,跟咱们在国内打的围城战可不一样,核小却硬。不像国中的城池,只硬在外皮。因此这下嘴的讲究,就要特别注重,这是水磨工夫,急不得……”
贾昊简要地总括战局,提点要领,众将凛然。这一战也相当于是灭国之战,海军在前已以血肉之躯,折损近半精锐,为陆军铺了路。让不善攻城战的伏波军也参与围城,这是让海军分享战功,担子已全在陆军身上。
“这石堡是欧人式样,敌军也是欧人,我们也必须借重欧人的力量。从今日起,克林顿少校为我吕宋军客卿,授中郎将衔,顾问攻城事宜。”
接着贾昊发布的这项命令,让众将有些不以为然,欧罗巴的少校,也就相当于英华的右骑尉甚至左校尉,只带过几百人的兵,居然要给咱们五万大军当顾问?之前雷申德斯河,也都是江求道拼出来的胜利,跟那家伙也没太大关系吧。
换了一身英华军服的克林顿少校……不,中郎将克林顿意气风发,在军议大帐中指点江山。
“西班牙人还有三千正规军,收拢到城堡里的一万多平民里,能征召至少三千人用来守城,外加据守城外角堡防线的上万土人,我不得不说,仅仅靠五六万人就来围攻圣地亚哥堡,这是一桩绝大的冒险在欧罗巴,若是这样的兵力对比,起码要动用八到十万人,才有把握在半年内攻克”
“虽然是冒险,但在下也乐意协助贵国完成这一项壮举。之前苏比克海战,贵国已经证明了有创造奇迹的能力,在下对胜利也充满了信心。当然,一些细节也需要在下提醒……”
此时的克林顿已被群聚的英华大军震住,他嘴里虽然还经常提到“赛里斯人”,可含义已从东印度公司的“赛里斯人”,渐渐向欧罗巴的“赛里斯人”靠近。这么短时间就动员了五万大军,装备跟江求道手下那些精锐全是一个水平,据说国内还有一半,而且这还不是全国动员的状况。如此规模的“现代军队”,放在欧罗巴,已能跻身一等强国。更不用说那些火炮,那些明显比欧罗巴先进得多的火炮,也是他对攻下圣地亚哥城堡抱有信心的来源。
但他坚持认为,这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而贾昊所定下的攻城计划,时限只到年底,还不足半年。
所以他借着军议,正卖力地推销他的一年陷城计划。
一年是不可接受的,这是李肆对贾昊的交待,必须在今年内攻下马尼拉。理论计算,西班牙美洲舰队最快在明年一二月就能卷土重来【1】,如果马尼拉还在坚持,那时英华海军还没恢复元气,吕宋战争就真的失败了。
不仅是西班牙人,如果时间持续太长,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群岛的力量收缩,荷兰人会毫不客气地趁虚而入,之前荷兰人一直试探更北面的落脚地,勃泥是一处,苏禄也是一处。那时可是驱走前狼,又来后虎。此时的英华,要跟同时跟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开片,还力有未逮。
贾昊打断了这位老是不安本分的客卿的“游说”,沉声道:“按照半年时间作规划……”
克林顿叹气耸肩:“攻城在欧罗巴,已经是一门完全可以量化时间的技术。我虽然没有总体指挥过攻城战,但我们不列颠的马尔伯勒元帅、法兰西的沃邦元帅,还有荷兰的柯胡恩将军,他们在攻城守城上的论述和表现,每一个欧罗巴军官都非常熟悉。尤其是沃邦元帅,他和柯胡恩将军在18年前的纳慕尔要塞之战里相遇……”
眼见又要滔滔不绝,通译聪明地将地图摆到他面前,终于打住了他的讲古。
克林顿只好转到实务上:“圣地亚哥城堡外围有两道防线,以角堡牵起胸墙和堑壕。角堡里配备有至少12磅的火炮,可以覆盖1000码范围。依照我们欧罗巴平行壕接敌的战法,每天掘进50码已是极限,加上雨季的影响和各种意外,合围圣地亚哥城堡后一个月,才能推进到外围防线。冒着城堡上的炮火,全面清理掉外围防线,怎么也要一个月,我估计,到八月底,才能面对圣地亚哥堡,那时才算是真正包围住了它。”
“接着我们要处理它的护城河,最窄处都有三十码,深最少六七码,跟帕西格河两处相连,很难筑坝堵住。城堡外延加筑有棱面角堡,也不可能直接去填。仍然只能靠平行壕接近,压住了防御火力后,搭出若干通道。按我的估计,要全面削弱守军火力,让我们能通过护城河,怎么又要一个月时间。”
这才是三个月,克林顿叹气道:“沃邦元帅攻下纳慕尔要塞,只用了36天,还是荷兰最擅长筑城守城的柯胡恩将军亲自建造,亲自防守的要塞。可圣地亚哥城堡,却是建了一百多年,一直在不停加强的堡垒。十米厚的石墙,我认为,即便是用海军的68磅短重炮,也难以轰击出缺口,只能在不停的攻击中寻找弱点,这个过程会无比漫长。剩下九个月的时间,就是西班牙人粮食匮乏,疫册行,以致自己崩溃的过程……”
直白说,克林顿认为,这座城堡,是根本无法从外界攻破的,尤其是只有五万军队围攻的情况下。
贾昊却笑了:“这么说来,三个月就能完全孤立这座城堡,看来时间还挺足的。”
克林顿额头暴起青筋,这帮赛里斯人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
惊喜呼声在帐外响起:“战舰海军进湾了”
贾昊跟着众将都是大喜,纷纷出帐查看,见帆影重重,红蓝长条旗高高飘扬,正是海军战舰进了马尼拉湾,看样子伏波军已经解决了湾口的炮台,马尼拉的海上通路已被切断。
克林顿皱眉问:“海军……还能起什么作用?”
贾昊笑道:“海军能运来大炮……”
两百斤……不,弹丸差不多是240磅重的超级大炮?
克林顿也隐约知道这个消息,他觉得这事很荒谬,奥斯曼土耳其人也有过这种攻城大炮,可那只是发射石弹的,对付现代化堡垒已经无力,而现代化的巨炮,赛里斯人怎么可能……
三天后,伏波军从马尼拉东南岸登陆,圣地亚哥城堡已被大致合围。当海鳌舰改装的运输舰在马尼拉西南方的小港靠岸时,看着一个硕大无比的家伙从船上卸下来,克林顿圆瞪双眼,难以置信。





第二卷 第五百四十七章 都是被逼的……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430 23:13:19 本章字数:5311

第五百四十七章 都是被逼的……
克林顿的第一个念头是,赛里斯人疯了,怎么会把这种玩意当作火炮?
第二个念头是,难道这玩意是赛里斯人的新发明?
十多头牛将一辆八轮大车从船上拉了下来,车上载着一具貌似火炮的大家伙。可克林顿站在车头前方,看得分外清楚,这根本就是个巨大的铁管子,壁厚不超过半英尺,而铁管子的内径起码有一英尺半
这么薄的壁厚,根本就不可能当作火炮……
可看这东西20英尺的长度,尾部加厚了一圈,正是药室的位置,这又的确是一门火炮。
不止一门,三艘运输舰,放下来三具这古怪玩意。
不止克林顿不解,其他军将也不解,贾昊耸肩,指着一个从船上下来的人道:“米炉头,不,米局董来了,你们去问他。”
佛山制造局局董米德正亲临,被众将围住,他呵呵笑道:“现在还不能说,等老关来了,由他揭这谜底。”
关凤生都要亲来?众将都道,为这巨炮,佛山制造局真是豁出命来了。
第二天,关凤生赶到,随同而来的是大批工匠,船上还载着沉甸甸的货物。
“早知道这里有,就不必运这么多了”
看着贾昊递来的清单,关凤生发着牢骚,这是陆军从马尼拉外围的仓库里缴获的各类物资,木料、硝石、硫磺、铜铁铅锡什么都有。
贾昊讨好地道:“关叔,赶紧给大家通个气吧,都快憋死了……”
关凤生瞪眼:“我们还要憋死了呢为这玩意,一局上万人不分昼夜,忙了好几个月”
接着他脸上升起自信而得意的光彩:“可这是值得的,咱们总算有了一锤定音的法宝”
到底是怎样的法宝,关凤生和米德正在高级军官会议上终于交了底,这事本就不必保密,而且这炮还没完工,必须要靠陆军的协助。
从海上拉来的三具宝贝,其实是三尊铁炮坯。以生铁回炉退火,再经锻打,完全是不计工本的精雕细琢。
说到“坯”字,炮兵头目赵汉湘就惊呼出声:“铁芯铜炮?”
关凤生点头:“没错,铁芯铜炮,这可是云南炮匠带到佛山制造局的技术。”
早前佛山制造局领下攻城重炮课题,从立项到定型,经历了若干阶段的论证。
首先是造哪类炮,很多人下意识地认为,该是臼炮,工艺要求不高,炮也不会太重。
但这条路线被否决了,臼炮射程太近,对手必然会有火炮,生存力太弱。
长炮自然没必要,因此短炮就成了最佳选择,而这个选择,竟然跟后来海军苏比克海战的经验一致。
接下来又面临一个重大难题,还是用铁造么?
佛山制造局造铁炮已经很有心得,技术已是全球独步。但造到三十斤炮就已非常吃力,受制于材质和冷却问题,废品率非常高。要造两百斤铁炮,几乎是难于登天。
不少人提议采用老技术,也就是铜炮。但仔细讨论后,也否定了这条路线,原因是不管黄铜青铜,铜炮越大寿命越低,而且随着发射次数的增加,射程和准度也降得很厉害。更为重要的是,用铜的话,炮就非常庞大,估计得十万斤以上。
这时一些基层炮匠提了意见,说云南那边会造铁芯铜炮,让制造局顿时开窍。
当年吴三桂守山海关,手下炮匠就有了如此发明,之后到了云南,这项技术代代传了下来,还没断绝。
佛山制造局飞马从云南把相关人等拉了过来,云南炮匠懂原理,特别是懂铁铜结合的窍门。而佛山制造局精于铁事,全力钻研铁炮坯,二百斤巨炮再没什么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顺利地诞生。
八尺长(2。7米),内径十寸,生铁炮弹重180斤,在佛山制造局测试,能在两里外,将普通的五六米厚城墙一炮砸垮,十米厚的石墙不知情形如何,但怎么也不可能只伤皮毛。
完工后又遇上一桩难题,这样一尊铁芯铜炮,整体也有四五万斤之巨,上船过海都很麻烦。
可这是铁芯铜炮,问题就很好解决了。只运不到两万斤的炮坯过海,铜身部分的工艺相对简单,不需要制造局的相关机械就能解决。关凤生和米德正决定,将炮坯拉到马尼拉城下,现场筑造铜炮身。
众将听得目眩神迷,工匠们真是群什么奇迹都能创造的智者啊。
米德正道:“还不是被逼的……不打仗,哪能搞出这么多门道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