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这个历史挺靠谱 作者:袁腾飞 >

第40部分

这个历史挺靠谱 作者:袁腾飞-第40部分

小说: 这个历史挺靠谱 作者:袁腾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万五千多人。这一下,开国的武将也被杀光了。

经过这两次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开国的文武功臣屠戮殆尽,九个国公、二十多个侯全被杀掉,三万五千多条人命啊。朱元璋认为建立明朝,徐达的功劳最大。开国之后他自己写诏旨夸赞徐达“从予起兵于濠上,先存捧日之心”。说明徐达从那会儿就跟着他干,徐要是把他扒下来自己上,完全可以,但一直捧着他。“来兹定鼎于江南,遂做擎天之柱。”建国之后,徐达是擎天柱,但也难逃被杀的下场。民间传说,徐达背上长疮,不能吃发物。朱元璋偏偏送蒸鹅让徐达吃。徐达含着眼泪吃这蒸鹅,吃完之后,疮崩而死。想当初他跟徐达铁哥们儿、亲兄弟那种感情,居然也下得了手,瞧他狠的!

当初徐达的夫人进宫跟马皇后聊天,妯娌俩的感觉,就没什么顾忌。徐夫人说你们家房子真大,真好。皇宫当然真大、真好了。朱元璋一听,马上命人把徐夫人乱棍打死。你什么意思,你说我们家房子大、房子好,你有觊觎帝位、不臣之心。把人打死之后告诉徐达,你这媳妇太坏了,这是祸害,我把她打死了,你谢恩吧。徐达还得谢恩。最后连徐达也给弄死了。

皇帝宰相我全干

六部尚书直接由皇上负责,等于皇上兼任首相,应该是宰相干的活,皇上给干了,这下皇上忙不过来了。据说朱元璋最忙的时候平均一天要看三百多件奏章,脑袋都大了。“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朱元璋能写出这种打油诗,水平已经不错了。怎么办呢?设立殿阁大学士。由翰林学士入值内阁,帮助他看折子。这些翰林学士品级很低,六七品、七八品的样子,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此项制度成祖、仁宗、宣宗一直沿用,到宣宗朝,翰林学士品级越来越高,二品一品,到最后由各部的尚书兼任内阁大学士。

这样,内阁实际上就变成了宰相,但是它比原来宰相的权力大大缩小了,为什么呢?我们以后讲清朝的军机处也要讲这个问题。以前宰相是有自己的办公府邸的,中国古代文官最高的加衔开府仪同三司,让你开府、建府,就说明你的地位高。你有府你就可以辟僚属,像汉朝宰相的十三曹,有一个庞大的办公机构。明朝内阁大学士是在内阁——皇宫里边办公,没有僚属,顶多有点儿秘书,基本什么事都得亲历亲为。内阁大学士的本差可能是吏部尚书、礼部侍郎之类,内阁学士是兼职,明朝是没有宰相的。朱元璋还立下圣旨,就是皇明祖训: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你不能立丞相。你的大臣要建议你立丞相,你把他杀了。宋朝皇帝的祖训是不得刑戮士大夫及上疏言事者。明朝是臣工敢言立相者斩,你敢建议皇帝立相,就宰了你。由此可见宋朝的可爱。这样,中国的宰相由独相、群相到废相,彻底没有了。

机构变换含义深

明朝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承宣布政使司,管理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管理监察和司法;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政,统称为三司。三司的级别是都指挥使司最高,正二品,布政司正三品,按察司从三品。为什么这么搞,也跟蒙古人不会玩儿有关。

秦汉时地方行政机构是郡县两级。汉朝郡国并行,也是辖县。东汉末年开始,州郡县三级。隋唐两朝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去了一级,改成州县两级。但因为唐朝疆域太大了,州太多,中央不好管理,所以划天下为二十二个道,进行监察。后来道就变成了实际的一级行政机构,地方变成了道、州、县三级。北宋改道为路,路、州、县三级。北宋在路一级设立四个长官:帅司、宪司、仓司、漕司。帅司就是经略安抚使,实际上是权力最重的,像范仲淹,经略安抚使兼知延州,抵抗西夏;宪司就是提点刑狱使;仓司即提举常平使,专管水利、茶盐。王安石变法推行后,仓司也负责监督推行常平新法;漕司就是转运使。

宋朝地方上是四个机构,互相牵制。到了元朝,蒙古人不会玩儿,设立行中书省,四司合一了,地方的权力就大了。所以到了明朝,又给分回去,从四司变成了三司,省长由一个变成了仨。行省的名称变成了布政司,简称藩台。电视剧里边老提藩台衙门,就是布政司。

按察司简称是臬台。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后来感觉到地方权力太分散,政出多门不好办事,就由中央派出官员巡抚某地,无定期、无定员。到了明末,巡抚变成了正式的机构,就相当于省长了,三司就变成了巡抚的下级。到了清朝,巡抚是正二品,布政司和按察司都变成三品,相当于民政厅、财政厅、司法厅、检察厅。都司就更低了,成为绿营兵里边的中级官职。

既分权,又反贪

中央军事机构由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朱元璋初置统军大元帅府,后改为枢密院,又改为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大都督府权力太大为由,在废丞相制的同时,为防止军权过分集中,也废掉了大都督府,改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卫所。五军都督府各设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总之,一堆都督,而且都督们没有调兵权。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互相制约,到打仗的时候,都督府统兵,兵部调兵,皇帝临时派你为提督军务总兵官到某地去打仗,所以提督、总兵到后来也就变成了一个实职,一开始都是差遣。这有些类似如今的市容整理办公室,一开始就是临时治事,后来就成了常设机构。这样一来,兵权也被分散了。

明朝律法森严,《大明律》增加了经济立法的内容,说明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朱元璋时规定,官员贪污超过六十贯,相当于六十两白银,就被剥皮实草,皮扒下来,填上稻草,做成标本传递。各处展览完了之后,把贪官的皮做成法鼓,就是县衙门口百姓击鼓鸣冤的鼓,鼓皮都是贪官人皮,甚至做县官椅子的坐垫。你坐在那里你就得想想,你前任怎么死的,你小心点。汉字数字的大写,都是朱元璋发明的。你看他不认得字,却能造字,省得你改啊。“一”两银子,你添一竖就变“十”两了,“壹两”这你还怎么改啊?剥皮实草,能解决贪污问题吗?解决不了。你扒一个十个站出来,因为能被扒的毕竟是太少数了。杀几个贪官,表扬几个清官,从古就这样,不改变君主专制制度,根本就不能杜绝贪腐。

第2节 行动、思想都控制

无所不在的监控

明朝还设有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政府司法部门管辖。有一个官员叫钱宰,上朝时,朱元璋问他,钱爱卿啊,你昨晚干什么来着?钱宰说玩儿纸牌,打拖拉机。都跟谁玩儿啊?我们部里的老赵、老孙、老李。谁赢了?玩儿着玩儿着发现少了一张牌,玩儿不下去了。朱元璋微微一笑,从袖筒里摸出一张纸牌,这是不是你们昨天丢的那张牌?钱宰一看,吓得隆冬季节内衣都湿透了。这说明跟他玩儿牌的那帮人里有一个锦衣卫。你要在底下骂皇上两句,今天让你血溅当场。写《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吏部尚书,太子的老师。上朝时朱元璋也问他昨天晚上干吗了,宋濂回答说开家宴,喝酒。问你都跟谁喝?你左边坐着谁,右边坐着谁?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很高兴,你没骗我,笑着摸出一张图,你看这是昨天你们的座次图吧?你看,这些特务简直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锦衣卫好歹还是国家机构,锦衣卫都指挥使正三品,只不过是不受朝廷管辖,皇帝直接指挥。

明成祖的时候设立东厂,宪宗设立了西厂,武宗设立了内行厂,由宦官统领。这可就更麻烦了,大臣一旦有事要犯在宦官手里,那可就惨了。明朝是穷要饭的建立的王朝,不像唐太宗那么有气度。魏征揪唐太宗的衣服,唐太宗说你等着,我要宰了你这乡巴佬。只能对他进行威胁。皇上都气成这样了,但是他不能杀魏征。有朝廷律法在,你凭什么随便杀大臣,他犯什么罪了?随便骂大臣也不行。你骂大臣,大臣就可以抗辩:你凭什么骂我啊?你哪儿毕业的?你念过学吗?你跟朱元璋说这个,哎哟,我就没念过,我是流氓我怕谁?甭来这套!

朱元璋在朝廷上设立廷杖,你跟皇上一言不合,拉下去就打。有个大臣也讨厌,给皇上上了一道折子,一万七千字,你难道不知道皇上认不了那么多字?拉下去一百板子!一边打,皇上一边看折子,哎哟,这小子说得还有点儿道理,把他召回来,已经打烂了。你想那太监打你,可有报复你的机会了,往死里打。当然你要有钱就另当别论,所以那时大臣上朝身上都揣着银票,一看自己要受刑,赶紧给钱。给钱的话,太监拿空板子打你,听着倍儿响,啪啪啪,就让你屁股有点儿淤血,回家就没事儿了。重点儿的拿实心板子打,最狠的是罐铅的板子,一板下去人就完了。受杖的时候,看监刑人的双脚,监刑人两脚分开,你死不了;双脚一闭,立毙杖下。皇上传旨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皇上要恨这个大臣,下旨“着实打”,那这就得打死。如果说认真打,那就没事了。每个皇帝在位的时候都有打死大臣的事发生,大臣就在午门外边受杖。朱元璋到晚年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动用廷杖,可能到更年期了,心理阴暗。大臣们上朝之前,全家抱头痛哭,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够悲壮的。那干脆辞职吧,你敢吗?你什么意思?圣天子在朝,你说不干了,立毙杖下。没办法,只有哭,哭完了之后,还得去上朝。今天我没死,回家来了,真是运大福大造化大,摆宴庆贺,多活了一天。

到了清朝,皇上特别有意思,他恨谁让太监上你们家堵着门骂。奉旨申斥,我奉皇上口谕来骂你。太监什么都敢骂,那嘴损的,什么事都给你抖腾出来。大臣一听,赶紧给太监塞钱,要不然他堵着门骂,太难听。你塞了钱,他无关痛痒地骂,说点你这样不对啊、你下次要注意啊之类的。你要不给钱,那就有你的好看。有的穷官给不起钱,被太监骂完,太监一走就上吊了。古人最看重名节,士可杀而不可辱,受完辱只能上吊。清朝皇帝不直接打人,骂死人这招更厉害。

文字游戏的最高水平

控制人的最好办法就是控制思想。朱元璋的文字狱厉害到什么程度?有一个举人叫徐夔,给他上疏:“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这话恶心到了不好意思的程度。光天化日之下,诞生了你这么一位圣人,为世间做出表率。朱元璋一看:“腐儒胆敢如此侮辱朕,剥皮实草。”身边的人说,没看见他怎么侮辱你啊?你为什么要把他做成标本啊?朱元璋说光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我没头发,说我当过和尚;则是什么呀?古汉语的则跟贼同音,今天京剧里还这么发音。这哥们儿就是拍皇上马屁,拍错了地方,就给做成标本了。如果你要骂皇上,还不把你打成相片?

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明朝科举只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准。只能用朱熹的注释,别人的都没用。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