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洋流-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东都督罗大纲,屡立战功,授一等功,封为梧州候。
征南大将军左宗棠,参谋军事,屡立战功,授二等功,封为义宁伯。
江苏都督李秀成,屡立战功,授二等功,封为忠义伯。
河南都督李得胜,屡立战功,授二等功,封为至勇伯。
禁卫军统领焦亮,屡立战功,授二等功,封为长兴伯。
第一军军长李春发,忠勇任事,授二等功,封为忠勇伯。
余下将领有功者,由内阁裁决,依次授予三等功,四等功,所封爵位为子爵、男爵,钦此。”
陆建瀛问起了他最关心的问题:“启禀皇上,内阁可是仿照前明的内阁?”
“不错,朕觉得内阁的职能还是不错的,不过权利可没有前明的大,朕仿明朝设置了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文华殿,又加设朝阳殿、太极殿,共七位大学士,入阁参政。”李云中顿了顿,又补充道:“内阁成立后,全部在文渊阁处理政事,设置首辅一人为领班,以后全国各地的奏折由通政司汇总,交由内阁,大学士负责草拟处理意见,最后由朕批准,再由翰林院校对下发。”
常大淳心里兴奋,自己为朝阳殿大学士,位列第六!瞥见陆建瀛欲言又止,患得患失的模样,躬身问道:“敢问皇上,内阁可有人选?”
李云中回道:“内阁人选已定,不过与前明不一样的是,阁相是有任期的,任期为四年,最多可以连任三届,任期结束后就要退休,不得干政,各位可有意见?”
众大臣面面相觑,从来没听过大臣还有任期的,看来是为了避免官员结党攻讦,前明就因此而亡,皇上奇思妙想,实在不是凡人能揣测。
李云中见下面没有反对声音,继续说道:“礼部尚书陆建瀛德高望重,才华横溢,升其为为华盖殿大学士,为首辅,安徽都督胡以晃改任为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蒙上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常大淳升为朝阳殿大学士。”
三人拜道:“臣等谢过皇上。”
李云中道:“既然胡以晃进京,安徽都督职位空缺,任命焦亮为安徽都督,升赵烈文为江西都督。”
己方阵营骤然获得两地都督职位,陆建瀛踌躇满志,虽然封侯封伯的大多是广西人,但是广西人只会打江山,治理江山还要靠他们读书人,看来皇上也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
PS:今天真奇怪,到了五点才30几个会员点击,十二章推荐票,其中有我投的几张,好郁闷。
求推荐票。
第一百三十二章 聚义(四更求票)
佛山镇,南海县管辖,有广东第一大镇之说。
今日的佛山镇格外热闹,人来人往,不宽敞的街道上挤满了行人,原来今日是镇上大户联合举办庙会的日子。
镇外的一间破庙之中,聚集了不少汉子,脸色凝重的在等待什么。
“来了,来了,大佬他们到了。”放风的兄弟边跑边喊道。
何六对着庙内的兄弟喊道:“上香”
陈开带着几位心腹,走进破庙门口喊道:“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何六对着关二爷的石像上香,鞠躬三次,然后退出庙外。
李文茂、甘先两人带着十几位弟子兄弟,来到庙门,同样喊道:“三拜日为兄,四拜月为嫂,有情有义桥下过,无情无义刀下亡。”依次上香鞠躬,面色凝重的返回庙外。
又过了不到一刻钟,周春、陈显良、关巨、林恍隆四人带着二十余位兄弟到此,林恍隆示意心腹在外等候,与几人齐声喊道:“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
……
一间破庙,前前后后共有一百多人聚集在此,其中有二十多人是广东天地会各方首领,其余之人也是头目、会员。
何六见邀请的人悉数到齐,来到众人前面大声说道:“今日邀集众位兄弟聚集在此,实在是有大事相商……”
底下的李文茂叫道:“何六!谁人不知你是无利不起早,就明说吧。你把广东天地会的弟兄邀集在此是为什么事?大伙也实在好奇。”
李文茂精通技击,为人仗义疏财。手下又有许多会武功的弟子、兄弟,是众多天地会堂口势力最大的一支。
何六将吴宏拉出来,对着众人介绍道:“这位是福建天地会的兄弟,今次前来广东是有要是相商……”
何六的话还没说完,又被打断,关巨对着吴宏,迫不及待的问道:“吴兄弟,咱们算认识了!听说福建的天地会兄弟。建了好大一份家业,攻占厦门,围困泉州,打的清军狼狈不堪,都是好样的,如果吴兄弟缺什么,我关巨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支持。”
关巨的话。引起一片附和之声。
吴宏抱拳笑道:“不瞒众位兄弟,江源、江发两位哥哥在泉州战死,我们福建大明军已经归顺汉军,今日来此也是受汉军左大帅的托付,请诸位兄弟起兵反清,共谋大事!”
周春摸着络腮胡子。对这些寄人篱下的事情,他一向是不赞同的,对吴宏问道:“福建大明军鼎鼎大名,我们在广东也如雷贯耳,听说有军民几十万。有如此局势,何必去投靠汉军呢?有道是宁为鸡首不为凤尾。吴兄弟在大明军中什么职位,到了汉军之中又是什么职位?”
见众人对吴春的话都有赞同之色,吴宏笑道:“这为兄弟所想与我们大明军最初的设想一样,谁愿意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可是大汉军势如破竹,百战百胜,打的清军丢盔弃甲,一溃千里,那威势!众位兄弟也许想象不到,我们根本提不起抵抗的信心,我在大明军中担任副军师一职,排在第三位,归顺大汉军后,我被任命为厦门警备司令一职,比知府略高一级,从四品职衔!”
众人虽然羡慕,但也不愿表现出来,让吴宏看轻,在他们印象中,四品官衔就是高高在上的知府老爷,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旦外出都有轿子乘坐,衙役护卫左右,要多威风就有多威风。
陈开比较现实,最先反应过来,问道:“吴兄弟,既然你加入了汉军,就给我们说说汉军的情况!如果果真是汉军能得天下,我们当然要投奔他,毕竟,周培春、葛耀明两位哥哥都在汉军之中任职,如果汉军只是虚有其表,我们也要为数十万弟兄前途着想。”
吴宏回想起汉军军势,一时之间入了神,喃喃自语:“汉军之中共有十一军,每军一万到四万人不等,我所见过的就有第一军、第十一军、第五军这些人马。”
吴文茂也想知道自己麾下的弟子与汉军差多少,大声道:“吴兄弟就捡最精锐的人马给我们说说。”
见他们不知天高地厚,吴宏苦笑,又想,当初我们不也是如此心高气傲,以为凭着众兄弟可以打下一片江山,享受荣华富贵。
“我所见最精锐的兵马,当属第一军,当时还在浙江,我奉命前往汉军之中联络,有幸见到汉军攻打金华,当时清军钦差大臣和春准备了六万大军据守险要之处,没想到汉军一天就攻到了金华府,那场景我一辈子也没见过,例如清军驻守一个小山头,居高临下,有大炮,有火枪,要是你们攻打这个山头,你们会怎么办?”
李文茂对此很感兴趣,觉得正是考验自己与汉军的差距,考虑了一会带头答道:“当然是派遣兄弟往上冲了,虽然会有一些损失,只要弟兄们不怕死,还是能攻下来的。”
吴宏回忆当时的情景,说道:“当时汉军只有不到两千人,而清军有三千余人。”
李文茂摇头苦笑,答道:“那我就没办法了,清军人多势众,又有枪炮相助,他不来攻打,我就烧高香了,我怎还会去惹他们!”
想到自己已经不是会党,吴宏马上把自己当成汉军一员,自豪的笑道:“汉军只带了三门大炮,放了十次之后,一千多人分两面往山上冲,清军只坚持了半个时辰,就争相逃窜,火枪、大炮被丢弃一空。”
一个会党人员嘲笑道:“清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吗!”
李文茂训道:“放屁!清军要是不能打仗,周兄弟会被逼到江西投靠汉军?”
何六早就被吴宏劝服投靠汉军,解释道:“这正说明了汉军的可怕之处,我们是没有办法抵抗的,听说汉军攻进福州,遇到清军激烈抵抗,整整杀了一夜,清军三万人马被屠戮一空,汉军伤亡不到三千。”
第一百三十三章 内阁初立
自从内阁设立以来,李云中明显清闲下来,胡以晃、陆建瀛、蒙上升、常大淳四人每天都要到文渊阁处理政事,分担李云中的压力,李云中也经常会到文渊阁与他们商量、决定军国大事,让他们感觉到受重视,要不然以后谁还会愿意进阁执政。
“启禀皇上,江西都督赵烈文的奏折,请皇上过目。”陆建瀛已经养成了习惯,遇到军机战事的奏折就交由皇上过目。
李云中接过奏折,翻看起来。
湖北太平军节节败退,东部,南部,北部地区全部失守,武昌被包围,胡林翼也没有急于攻打,反而率军攻打西部的汉川,看来有意将武昌孤立。
看完奏折,李云中叹道:“没想到湖北战事那么激烈,太平军两次攻占武汉,都被清军攻破,幸亏当初汉军没有参与争夺。”
胡以晃放下手中的折子,深思熟虑说起来:“微臣在安徽任职期间,仔细分析了曾国藩建立的湘军,湘军的根基在湖南,曾国藩屡次战败损兵折将,都能迅速恢复元气,这都是是湖南人不竭余力支持的结果,太平军愚钝,在湖北与湘军决战,虽能取得一时上风,终究会被越来越强大的湘军击败。”
李云中赞同道:“湘军越败越强,天平军越战越弱,这样僵持下去,湘军的实力迟早会超过太平军,武昌难保。”
陆建瀛也听出了关键所在,问道:“那洪杨为何不下令攻打湖南呢?反而派兵攻取湖北。这不是舍本逐末!”
李云中想到杨秀清的个性,笑了起来:“当年长沙一战。真把他们给打怕了,况且去年太平军又在湖南战败,损失数万人。”
常大淳脸色郑重:“微臣乃是湖南人,最了解他们的习性,皇上要攻打湖南,需三面进军,第一路由岳阳攻占湘乡,围困长沙。第二路由江西进军攻占湘潭,与第一路汇合,第三路由广西入湖南,断绝湘军退路,这样一来,湘军军心必然慌乱,皇上趁机招降纳叛。曾国藩也只有引颈待戮份。”
李云中点头:“不错!攻打湖南必须一击必杀,否则后患无穷!曾国藩坚毅果决,几次陷入绝境都能坚持下来,麾下不乏勇猛智谋人物,他不是一般的文臣将领。”
陆建瀛道:“启禀皇上,微臣在清廷为官之时。有许多学生下属,微臣愿意写信召他们投靠大汉!”
这件事陆建瀛考虑了好几个月,一开始时,羞于写信,那样会破坏他在学生中的形象。后来李云中称帝,大汉越来越强。陆建瀛的心思又变了,第一次觉得他降汉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既能驱除鞑虏,恢复汉家衣冠,又能保住性命,继续为官,现在他陆建瀛官至宰相,这在大清是梦寐以求而不得的职位。
李云中意味深长的问道:“爱卿真的决定了?”
陆建瀛老脸一红,回道:“微臣既然做大汉的官,就要为大汉全心全意的效力,以前微臣担心大汉微弱,学生不肯前来投效,如今大汉攻城略地,版图一再扩大,统一天下的形势逐渐明朗,有识之士争相来投,我这也是为他们好,免得在大清为官,被皇上俘虏。”
常大淳也心甘情愿的补充道:“微臣也愿写信给亲友,让他们投效大汉,请皇上将他们的家人接来南京,也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李云中兴奋道:“准!”
蒙上升看着陆建瀛、常大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