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魂断大明 >

第370部分

魂断大明-第370部分

小说: 魂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了?”韩信仍不吭声。萧何又说了一大堆劝他回去的话。这时候,滕公夏侯婴也策马赶到;两个人苦苦地相求非要韩信回去不可。他们说:“要是大王再不听我们的劝告,那我们三个人一起走,好不好?”韩信只好跟着他们回去。到了第三天,三人才回到南郑。
萧何去见刘邦,刘邦见到萧何又惊又怒,说道:“你为什么也想逃跑?”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去了。”刘邦问他:“你追的是谁?”萧何答道:“韩信。”刘邦听后,很不以为然地说:“逃走的将军有十多个了,也没听说你去追过谁,怎么偏要去追韩信?这明明是在骗我!”
萧何说:“那些将军都容易得到,可韩信却是当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当个汉中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如果要准备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您到底准备怎么样?”刘邦说:“我当然想打出去,怎么能老困闷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若决定出汉中,能重用韩信,他自然会留下;如果不重用他,他终究会离开的。”“那么,”刘邦下决心说:“就依着丞相,让他做个将军,怎么样?”萧何说:“叫他做将军,他还得走。”“那拜他为大将军怎么样?”萧何说:“很好。”刘邦当时就让萧何去召韩信来,马上就拜他为大将军。萧何直率地说:“大王平时太不注重礼仪了。拜大将军是件大事,不是小孩子闹着玩儿似的叫他来就来。大王真要拜韩信为大将军,先得命人造起一座拜将台,选个好日子,大王还得沐浴更衣,亲自戒斋,然后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这样,才能让全体将士都能听从大将军的指挥,就像听从大王的指挥一样。”
刘邦说:“好吧,我都听你的,请你去办吧。”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一历史故事的由来。几天以后,萧何命人已筑好了拜将坛。汉王刘邦择了吉日,带领文武百官,来至坛前,缓步拾级而上。只见坛前悬着大旗,迎风招展,四面列着戈矛,肃静无哗。一轮红日光照将坛,真是旌旗耀武,甲杖生威。丞相萧何已将符印斧钺,呈与汉王刘邦。坛下一班金盔铁甲的将官,都翘首伫望,不知这颗斗大的金印,究竟属于何人。只见萧何代宣王命,高声喊道:“谨请大将军登坛行礼!”当下陡然闪出一人,从容步上将坛。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韩信,顿时一片哗然。这也难怪,一个军中不出名的小吏,如今一下子拜为大将军,怎不令众人议论纷纷。众人见汉王刘邦;丞相萧何却是那么毕恭毕敬,越发感到莫名其妙。后来,韩信果然没有令刘邦失望,没有辜负萧何的良苦用心。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率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了天下。朱棣默默的想着这一段历史,心中也颇有些感慨,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萧何,韩信军事才能虽然功不可没,但比起萧何坐镇关中保障军饷,毕竟还是差了一截,如今耿炳文闭守不出,但主力尚存,征战这段时日,朱高炽由于他身体肥胖,不便随军作战,因此自己将他留在后方,但这些时日,大军征战山海关、雄县、莫州、真定后方当并无丝毫的过错,尤其是两草,都能及时运至,这点朱棣心中杜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还有一章!
第18卷 778章:王者风范
如今虽说真定大胜,但主力尚存,眼下耿炳文闭门不出,若此人镇守,一场大战即将来临,朱高熙虽说作战勇猛无敌,但战事一旦进入了持久,粮草才是首要,昔日刘邦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许多功臣心里愤愤不平,私下里议论不休。他们说自己跟随刘邦辗转南北,身经百战,而萧何只不过坐在家里发发议论,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无战功,为什么他的食邑反而比我们多呢?刘邦闻知此事后,对他们曰:“你们知道猎人吗?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猎狗,而指示行踪,放狗追兽的是人。如今诸位只是能猎获野兽,相当于猎狗的功劳。至于萧何,他能放出猎狗,指示追逐目标,那相当于猎人的功劳。况且你们只是一个人追随我,多的也不过带两三个家里人,而萧何却是全族好几十人跟随我,这些功劳怎么能抹杀呢?”众人听罢,都无言以答。诸侯分封完毕,接着是排位次。群臣曰:“平阳侯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七十余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刘邦已经压过大家一次,重封了萧何,对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他心里仍然认为萧何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君曰道:“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见,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鄂君的这番议论,正中刘邦下怀,于是顺水推舟,把萧何排为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并封了萧何的父子兄弟十多人。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如今大战在即,难不成我也得学学刘邦?“朱棣皱着眉头望了望身边这个大儿子,见他身材虽臃肿,但眉宇只见的那股坚毅之气,却也不输入熙儿,看到这些,朱棣心中一动,正欲答话,忽听的门外一阵响动,跟着谭渊匆匆忙忙的冲了进来,冲着朱棣双腿跪地,抱拳道:”王爷……王爷……?大事不好了……?“
“什么事情?”在场人员人人脸『色』大变。倒是朱棣面『色』不变,盯着惊恐未定的谭渊道:“谭将军到底何事?快快讲来!”
谭渊吞了吞了口水,方才平复了跳动的心,略一低头道:“是王爷!”原来谭渊自京城的探子打探的消息,建文帝听从了黄子澄的建议,任命李景隆代替耿炳文,率领五十万大军赶来真定。见事态严重,谭渊这才慌慌张张的冲了进来。
听到大兵压境的消息,原本欢乐的气息登时变得紧张起来。没想到建文帝这么快,就派遣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而来,般来按照众人的预计,朝廷就算要更改将帅,也不会来的那么快,想不到这么快就决定了以李景隆代替耿炳文,五十万大军,不是一个小数目,不可儿戏。登时人人脸『色』微变,倒是萧琴脸『色』一片真定,他来自二十一世纪,自历史书上知道,不久的将来,这个时代属于朱棣,李景隆的这场大战,就犹如战国时的长平之战,而这李景隆就是昔日纸上谈兵的赵括的翻版,朱棣便是战场上的白起,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区区一个李景隆岂能让他吓着。
果然听得大兵压境的消息,朱棣哈哈一笑,道:“九江乃是浮夸子弟,岂能用兵,寡谋而骄矜,『色』厉而内荏,忌刻而自用。何况几乎没打过战,一下子领五十万之众,这是在找死!汉高祖是何等人物,不过将兵十万,李九江是什么货『色』,竟敢领五十万!?等着吧,这是第二个赵括。”
众人一愣,萧琴心中一动,暗道:“历史果然没错,朱棣就是朱棣,这才帝王之气,泰山崩于眼前而『色』不改!果然具有帝王风范!“
众人见朱棣如此,原本急躁的心,倒是安定了下来,道衍率先站了起来,双手合十,念了身佛号道:“王爷所言极是,昔日太祖以布衣起家,南征北讨,方有天下。若非大智慧,大勇毅,焉能至此,今日老衲万万想不到,当今陛下却用昔日赵括为将,若王爷不是太祖之子孙,这万世江山去不是拱手相让,今日天赐良机,王爷若不趁机挥兵南下,岂非对不起昔日太祖的教诲!“
第18卷 779章:杀手锏
朱棣的内心当然不可能像他表面上这么轻松。五十万士兵毕竟不是五十万根木头。但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要谈笑自若。不然的话,一干武将势必士气低落,这点朱棣从军多年,多少还是知晓,不过他也没料到建文帝这么信任李景隆,让其率领五十万大军挥军北上,朱棣可以瞧不起李景隆,但不能瞧不起那些士兵。五十万大军毕竟不是五十万木头,在短暂的喜悦下,他又陷入了沉思。目前自己的兵力 虽然经过这一路的征战,倒是收编了不少的军队,合并起来也有六七万人,但这些都是刚刚收编的军队,军心尚且还不稳定,故而以自己目前的兵力如要硬拚,胜算并不大,而对方的粮草充足。战事若是拖下去,本王虽能征善战,到最后也只是一个死局,眼下的局势,看来只有积聚力量给对方一个致命的打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想不到,黄子澄这么迫不及待的说服了建文帝让李景隆代替了耿炳文,这下可遭了!“大将朱能有些心急的望着朱棣的身影急急的说道。
“这当然了,我听闻那李景隆乃是李文忠的儿子,颇有些手段,就连昔日的太祖也对此人刮目相看,这次被建文帝派遣作了大帅,如此迫不及待,定是想借着王爷的项上人头成就他的威名!”朱能喝骂了一声,语气虽带着叫骂,但心中还是有些担忧。说完这些,他又望了望朱棣道:“王爷,李景隆气势汹汹,亲率五十万大军北上,今我燕藩兵不过六万,敌八倍于我,这强弱之比……”
朱能话音尚未落地,不待朱棣答话,一旁的朱高熙哈哈一笑,道:“朱将军也太看得起建文帝了,区区五十万算什么,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他什么?“朱高熙边说边鄙夷的望了一眼坐在自己身边的朱高炽,冷哼了一声,继续道:”就在上个月,那耿炳文不是率领三十万大军挥兵北上,如今如何,还不是照样被我们打的稀里哗啦的,现在缩在真定府内屁都不敢放一个,这李景隆就是昔日赵国的赵括,让他纸上谈兵尚且可以,让他上战场,那还不是来送死,这次五十万大军,只需大家齐心合力,咱照样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说完又朝朱高炽望了一眼,朱高炽知晓自己这个弟弟平日里仗着父王宠爱,除了父王之外,谁也不放在眼里,他连建文帝都不放在眼里,又岂会将李景隆那个远方的亲戚方在眼里呢?他本不想说话,但这会儿他必须说点话,略一思索,道:“二弟说的极是,区区五十万大军,亦不过是一个虚数而已,昔日赤壁之战,曹『操』号称百万大军,实乃三十万大军而已,淝水之战,苻坚号称八十万也不过二三十万,如今李景隆虽号令五十万,以我看,这也只不过是虚数而已,其中包括真定府十万兵马,这些皆为新败之兵力,其他的兵力皆在大宁、大同,以我粗算了一下,大约不过十万兵力,但两个地方自古乃是兵家重地,十万兵马并不能尽出,其余的兵力在辽东五万左右,河间徐凯有四万,不过这些乃是盾兵,并非强兵,李景隆的主力,若是我每猜错的话,定是这些随军北上的二十万兵马而已,不足为虑!“说道这儿,朱高炽眼珠子一转,盯着朱高熙道:”不过这二十万兵力,绝非当初耿炳文的手下的兵力,据说这次皇帝下了血本,是京城的四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