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魂断大明 >

第252部分

魂断大明-第252部分

小说: 魂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衍收起了手中佛珠,徐徐道:“王爷不必急躁,依老衲看,这天下武林虽是一介草莽,但老衲听闻,那至善大师乃天下的道高僧,平日也十分仁义,武功极高,黑白两道对他极为佩服,是以这次建文帝才命天下武林领袖,奉命擒王,若是小兄弟没能及时赶回,我等只能从这位大师下手!“
朱棣这些时日被接二连三的事情弄得头昏脑中,此刻听道衍话中之意,似乎有法子,不由得精神一震,喜道:“还望军师指点一二?“
道衍点头道:“王爷言重了,臣乃王爷臣子,出谋划策乃老衲的本分,王爷不必客气!“朱棣瞧他说的如此诚恳,知晓他的『性』子,也不答话。道衍继续道:“天下武林擒王无非是自朝廷黄子澄、齐泰等一干『奸』佞小人处听到了王爷谋逆的谎言,一时激如公愤,这才上了建文帝的当,奉命擒王。“
朱棣似乎听出了点眉目,眉头微微舒展开来。————————————————————————
第13卷 574章:风雨欲来
朱棣似乎听出了点眉目,眉头微微舒展开来。
道衍瞧在眼里,继续道:“王爷久居边塞,数年抗敌,保我大明边疆安稳,奇功可比汉之卫青霍去病,唐之薛仁贵。于我大明国实有不世之功,如今遭受朝廷『奸』佞小人挑破方才落得如此下场,依老衲看,天下百姓对王爷还是心生同情,若不然朝廷也不会估计天下悠悠众口儿对王爷有所估计。“顿了顿道衍又道:”先前,鞑子侵我边疆,王爷深明大义出兵安邦保境,天下皆知,王爷正好利用这一点,将王爷之冤枉布告天下;同时传召锦衣卫,随时候命,一旦情况有变,随时动手!“道衍说的杀气腾腾。
道衍缓缓道来,朱棣登时松了口气,这些时日以来,所发生的一切来得太快,一波接一波的,一向谨慎稳重的他也未免有些失了方寸,加上这些时日日夜劳顿,一颗心竟失去了往日的镇定和从容。道衍的这番话,使其烦躁的心,开始平静了下来,也认真的对待这件事。天下擒王虽比不上千军万马,但批武林人士,人人身怀绝技,一旦动起手来,以燕王府区区数百人恐怕难以抵挡,更为可恶的是朝廷的采访使近日来府,若是被其发现府上的八百勇士,便是有口说不清了,他虽不甘心于坐等削夺,但是对起兵之事尚在犹豫未决。
道衍久侍朱棣,熟知他的『性』格,瞧他皱着眉头思量,也不惊扰,眯着一双三角眼默默的念着佛号,脸上竟无丝毫的焦急之『色』。朱棣思索了片刻,方才有一股解脱了感觉,猛的吐了口气,说道:“依军师看来,如今本王如何是好!“这话自不是问眼前的擒王之事,道衍的三角眼里『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意,盯着朱棣道:”王爷所问何事?“
朱棣一愣,他和道衍相处最久,本以为此话一出,道衍定能知晓其心意,岂料道衍竟。是踹着明白装糊涂,来个不解其意。如此一来,朱棣倒有些犯难,若要他说出自己心中图谋的大事,是非他所愿,但这些时日接连发生的事情来看,朝廷对他杀意一起,如其被人所制,不如早些准备,一旦准备妥当,先下手为强。
道衍在一旁冷眼旁观了半响,瞧朱棣脸『色』颇为尴尬,微微一笑,也不点破,自顾自的念了声佛号道:“如今,圣上猜间宗室,侵渔齐藩,所戮辱囚首隶士伍,盖五王矣。眼下虽未波及王爷,但以老衲看王爷虽看似太平,实乃大祸将至?殿下,乃是太祖最钟爱的儿子,雄才伟略,甚得军心,以我看,当今圣上所忌讳的非其他王爷,而是殿下。殿下久居燕京之地,燕京自古胜国之遗,而北方雄镇也。其民习弓马地饶枣栗,悉雄蓟属。郡之材官良家子,彀甲可三十万,粟支十年。眼下北平诸卫虽权归朝廷,但将校都是燕王简拔,且乃殿下旧部投石超距者,又不下一二万。鼓行定山东,略淮南,此势若建瓴而下,谁为抗御?殿下若不趁早发兵,一旦朝廷抢占了先进,先行动手,殿下岂不是受人所制!“
此番话说来,饶是朱棣镇定异常,也惊得出了一身冷汗。良久才道:“军师所言甚是,往日本王糊涂了,今日听闻军师一番言语,本王决心已下,待眼前的擒王、采访使已过,本王自当行动!“顿了顿又道:”师傅为本王殚精竭虑,本王万分感激。此后时局必然更加艰难,还望师傅多加帮扶,助我渡此难关。”
道衍见朱棣如此,心中一动忙跪下道:“王爷言重了,老衲身为王爷臣属,自当竭力报效,决不负王爷所托。”
朱棣点了点头,猛的吐了口气,方才喃喃道:“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北平的黄昏,早已挤满了不少武林人士,这些武林人士多是南方人士,陡然来到北平,看到雄伟的北平府,人人惊讶不已,自是没料到燕王府如此雄伟,比起京城毫不逊『色』。
这时人群里一个年轻的书生叹道:“他娘的,这燕王府比起京城的皇宫也不逊『色』多少吗,我看比起京城这北平的燕王府还多虑一丝王者之气,真他娘的邪门!“
“纪兄,这个你就不知了,这燕王府本乃是元朝的古都旧址,其规制如同天子。按照规定,藩王的府邸“亚天子一等”,其它诸王都是如此。为了这件事,朱元璋还曾特地告谕诸王,要他们不要与燕王攀比,因燕王府邸是元朝旧宫,不需要新建,他们新建的府邸则都要按规定办事,如今经过燕藩多年的修建,自是比起京城的皇宫也不逊『色』!“站在年轻书生身旁的另一个书生感叹了几句说道。
“如此看来,太祖对燕王还挺不错嘛?“纪姓书生叹了声。
那书生张嘴想说些什么,忽然身后人群涌动,跟着一阵呼喝声,两人尚未来得及回过头来,身子便被两只强有力的手给推了开去,那纪姓书生显然身怀武功,虽被这一手推了一下,却只是退了一步,便牢牢站住,而另一个书生当真是手无缚鸡之力,被那手猛的一推,顿时一笔股坐倒在地,“哎呦“的一声,半响没站起。
“贤宁兄你没事吧?“那纪姓书生见朋友摔倒,慌忙奔了过来,一把拉住了高贤宁。
这两人真是高贤宁和纪纲,自萧琴等人走后,二人也跟着看热闹,混入了北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预热一下,各位大力支持啊,支持首订啊!
第13卷 575章:白袍书生
“哎,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人家这么轻轻一推,我便倒了,真是丢人丢到家了!“高贤宁自地上爬起,拍着屁股感叹着道。
“书生怎么了,书生难道就不能被人推倒啊,哼,殊不知昔日南北朝时期,洛阳街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这白袍是谁,乃是千古第一书生陈庆之!”纪纲扶起高贤宁大声嚷道。
高贤宁自小熟读诗书对于这既非将种,又非士族,『射』不穿札,马非所便,但怀鸿鹄之志,展武侯雄风,千古一将陈庆之!如何不知晓,所谓英雄莫问出处。出身庶族寒门的陈庆之自幼便随从萧衍,当时萧衍还没有起兵反齐,陈庆之在萧衍府中的身份只是一个小书童。萧衍酷爱下棋,棋瘾一上来可谓废寝忘食,经常通宵达旦的和人对弈。他的那些棋友们即使有心讨好萧衍,无奈心有余而力不从,陪到自己筋疲力竭,也不能让萧衍尽兴。唯独陈庆之,精力特别旺盛,只要萧衍想下棋,他随叫随到,甚得萧衍的欢心。
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上天对陈庆之还算不薄。
公元502年,萧衍登上了南梁皇帝的宝座。当时年仅18岁的陈庆之被任命为主书。主书这个官职是晋朝设立的,隶属于中书省,最初由武官担任,南朝宋时改为文职。所以在萧衍登基的时候,是把陈庆之作为文人看待的。而据《梁书》记载,陈庆之“『射』不穿札,马非所便”,也说明他在勇力方面虽然不至于无缚鸡之力,但是也绝不是勇冠三军的猛将,这也是他和那些流芳千古的名将最大的差别。
“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担任主书后的陈庆之,冷静地观察时局政事,期盼着有一天能够为朝廷效力。在他41岁时,机会终于来了。
公元525年,北魏发生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元法僧失败后困守徐州。由于觉察到大势已去,所以元法僧投降南梁,并将徐州拱手送给萧衍。于是,萧衍任命陈庆之为威武将军,带兵去接应元法僧。这次接应行动并没有遇到太大阻力,恐怕这也是萧衍给这个年过四十的昔日棋友一次表现的机会。总之陈庆之很顺利的把元法僧接应回来后,即被任命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
可是徐州此时还并没有真正落到南梁手中,当务之急是尽快接收徐州的统治权。所以萧衍马上派自己的儿子豫章王萧综前去接管徐州,并且派陈庆之带领两千人马随萧综大军入徐州。
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对于割据南北一方的梁魏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北魏当然不允许徐州落入南梁之手,立刻调集元延明、元彧率领两万人马阻截萧综。元延明派遣手下别将丘大千修筑堡垒阻挡梁军前进,梁军陷入非常不利的局势之中。然而陈庆之以硬碰硬的手法用两千人马硬撼敌阵。战斗一开始便呈现出一边倒的局势,倒下的并非处于劣势的梁军,而是占有优势兵力和地形的魏军。梁书中用“进薄其垒,一鼓便溃”这八个字记述了陈庆之以摧枯拉朽的攻势撕破敌人的防线。虽然首战告捷,但是此时却发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变故。问题出在南梁大军主帅萧综身上,他居然在一天夜里,扔下整个大军,只身一人投降了魏军。因此梁军发生混『乱』,魏军趁『乱』攻击,梁军损失惨重。只有陈庆之率领本部人马突围。虽然这次战斗最后收场得很窝囊,但是陈庆之却显『露』出过人的军事才能。
其时,真是北魏的多事之秋。北魏公元526年,北魏由于胡太后专权,引发了一系列内部叛『乱』。这对于南梁来说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南梁派安西将军元树进攻寿春,由陈庆之随同并负责军事上的指挥。此战南梁大获全胜,取得寿阳等五十二座北魏的城池。这一战,这个文弱的书生一战成名,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梁大通元年,与寻阳太守韦放合攻魏之涡阳。魏遣征南将军元昭率数万步骑来救,陈庆之乘魏军远来新至,仅指挥100人击破其前锋。
后又与诸将连营而进,背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交战频繁,将士疲惫。有的将领建议退兵,他力主决战。魏军筑就13垒以控制梁军,他领兵夜出,破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梁军乘胜强攻,俘斩甚多,其余九垒皆溃。
中大通元年四月,陈庆之领兵乘北魏征讨邢杲起义军之际,乘虚攻占荥城,进『逼』梁国。魏将丘大千率众7万分筑九城,以抵御梁军。陈庆之率军进攻,一日之内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颢遂于睢阳城南称帝。授予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时魏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军2万来援,进屯考城。考城四面环水,守备严固。陈庆之命部下在水面筑垒,攻陷其城,全歼2万,俘元晖业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