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魂断大明 >

第233部分

魂断大明-第233部分

小说: 魂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今天是周二,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在推荐票、订阅、收藏票、还是点击率上都比往日的下降了不少,小说阅读网虽对历史文章不太感冒,但小景依然想为各位书友们奉献一本好的历史作品,《魂断大明》这本书,小景自认为花了不少心血,毕竟写历史文不比一般的都市文,光谈几句love you 就能搞定的,也不是仙侠几个升级便可以一笔带过,有时候为了一个服饰、一个人物、一段历史、一个时间,小景都要查好久,小景秉着对各位负责的态度创作,就是不想让这本书看上去太烂,为了保证更新质量,小景的更新一般都会放在晚上,因为白天小景要上班,所以时间不容许,小景的大量更新都是在晚上进行,有时码字到深夜一两点都有,大多数是在夜间11点左右,每晚码字5000~6000以上,两千字为一章,每日3到5章不等,小景自问更新还算卖力,很少断更,但最近的成绩确实让小景失望。
今日是周二,本想有一个封面推荐,但编辑说我的收藏票和订阅太少,故而没能上封面,小景听了大为伤心,在此,小景希望各位能将手中的收藏票,推荐票大力砸过来,手中有阅读币的各位书友们和兄弟姐妹们,也不要客气,小景的每一章价格很是公道,2分钱一章,比起其他的文文,小景要便宜得多,希望各位大力支持,只需每日点击“订阅”充值30元,便能完整的看望小景正本书,30元,也就是各位少吸一包烟,少打一把牌的结果,但小景却要付出大量的辛苦和时间,望各位大力支持,多多订阅,争取在下个星期能上封推,到时候,《魂断大明》便能让更多的喜爱历史的朋友看到!
好了说了这么多,口都有些干了,不打扰各位欣赏了,下面还有三章,6000字左右的更新,为了避免各位书友们在电脑旁苦苦等候,小景尽量将更新的时间调整到7:00:~10:30之间,各位书友们,不要错过了,这些话,不收钱,所以各位书友们放心看!
好了,小景不说了,各位慢慢欣赏吧,别忘了手中的推荐票,收藏票,订阅哦,不要忘了哦,小景很是期待哦!各位书友们给力加油哦!
小景拜谢!叩首!哈哈哈哈……哈哈哈……
第13卷 544章:采访使
想到那道或对自己不利的诏旨,朱棣的心顿又提了起来。不过许霆在场,他也不能显的过于焦急,因而故作轻松地笑道:“既然朝廷执意如此,本王也无能为力,谁让本王是臣,子,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王爷此言差矣!“许霆弓着身子,目光一闪,继续道:”区区一个采访使,想必也不是什么大事,他若好好安生便罢了,若是胆敢生事,王爷只需交代一声,小人绝不放过他!”许霆收了朱棣的古玉,此刻表现的极为卖力。朱棣瞧他眼中一丝杀意一闪而过,知晓只需自己一句话,此人杀一个区区采访使并不难,在洪武一朝, 宦官是很不得势的,宦官的权力跌入了历史的低谷,不仅不得干预朝政,与官吏交往,甚至连置产业的权力也没有。这是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发迹于民间,亲眼目睹过宦官的危害,他认为,宦官这个群体对于国家来说不起什么好作用,其中好人不多。
朱元璋对宦官限制极严,曾立下规章制度,不许宦官读书识字,不许宦官兼任外臣文武衔,不许穿戴外臣所穿戴的冠服,品级不得超过四品等,还在宫门上挂一块高3尺的铁牌,上面刻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曾有一位做镊工的老宦官,服侍朱元璋几十年了,有一次说话时没有注意,谈到了朝廷政务,朱元璋立即把他打发回老家种地了。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朱元璋自己费尽心机、不遗余力推行的极端君主专制制度,为日后宦官干政预埋了祸『乱』的种子。朱元璋在心里虽然想着宦官这种人不宜过多,越少越好,但实际的需要却由不得他。早在朱元璋称帝之前,还是称为吴王的时候,宫中的宦官人数已经超过千人,到洪武初年,内监的二十四衙门就建立起来了,宦官的人数就更多了。随着人数的增多,朱元璋为了便于管理,于洪武十七年四月,对宦官机构进行第一次调整时,增设了礼监司,其职权为掌宫廷礼仪。至洪武二十八年第二次全面调整时,司礼监的职权则改为掌冠婚丧祭礼仪、赏赐笔墨书画、督导光禄司供应皇宫筵宴等事务。这时,司礼监虽仍排列在内监之后,但新增加的掌御前勘合、内使出门马牌等机要工作,这些工作无疑提高的太监在宫中的作用,此刻许霆虽为秉笔太监,其权力比起后来的刘瑾、冯保、张诚、魏忠贤自是不可同日而日语,但宫廷之中太监数量之多,组织起来杀个区区采访使,并不难。
朱棣微微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心道:“眼下,萧兄弟、朱将军、郑将军尚未回府,况且本王起兵诸多事宜,尚未商议,贸然杀了采访使,只怕引起朝廷的怀疑,如此一来,只怕得不偿失,此人贵为宫中秉笔太监,眼下有荣为监军太监,日后说不定对本王的之靖难大业大有帮助!
许霆不知朱棣这般心思,瞧他低着头沉思,还道朱棣犹豫不决,忙抱拳道:“区区一个采访使算不了什么,王爷尽管放心,他若是胆敢找王爷半点碴,小人让他出不了北平城!”许霆平日里最恨那些不将他们当人的官宦之人,而那暴昭便是其中的一个,许霆平日目空一切,对那些官宦之人最是看不起,此刻逮着这个机会,还不恨得咬牙切齿。
朱棣皱了皱眉头,想劝慰两句,正欲答话,忽听的一个丫鬟走了进来,冲着朱棣微微一俯身,低声道:“禀王爷,军师求见!”说着又朝徐王妃行了一礼节。
朱棣正烦躁,一听道衍求见,喜上眉梢,也顾不得许霆在场,冲着那丫鬟急道:“快传!”
 丫鬟福了一幅,转身便走了出去。
片刻,一阵脚步声响起,道衍带着一个人走了进去,朱棣斜眼一瞧,却是先前跟着一起回府的金忠,二人走到朱棣跟前,正欲行跪拜之礼,朱棣忙挥挥手,道:“军师何须多礼,两位请坐!”
道衍、金忠道了谢,在朱棣左侧的长椅上坐了下来,朱棣待道衍坐下,将手中的圣旨递了过去,趁着道衍诵读圣旨之际,将刚才许霆所说的话语,讲述了一遍。朱棣语速很快,但道衍却听得分明,朱棣话音一落,道衍便将圣旨方在一旁的茶几上,皱着眉头望了一眼许霆,沉思了良久才道:“胡患只不过数十日前的事情,朝廷此时遣来采访使,且直奔燕王府,定是朝廷趁着胡煌将除之际,再行前些时日的削藩大计!”顿了顿,目光寒光一闪,续道:“以老衲看,这道圣旨,说明了朝廷削藩的决心,此刻来的采访使,定是来王府打探王爷的动静,若是王爷稍有不慎,只怕……?”
朱棣惊得一身汗,低声道:“既如此,本王该当如何?”
道衍目光寒霜一闪,盯着朱棣道:“王爷不必惊慌,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区区采访使,王爷不必放在心上,倒是这道圣旨,以老衲愚见,王爷应当早作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位书友们,收藏票、推荐票,订阅有没有啊,下面还有两章,马上就要来了,手中有票票的,快快砸过来,帮助小景冲榜啊,争取下个星期上封推哦,到时候,小景的书就有更多的人看了,各位加油支持了,小景感激不尽,再次叩首,行礼!
第13卷 545章:天下擒王
朱棣自是知晓道衍口中的所指的打算是什么。若说诸王被削之时,朱棣仍心存侥幸的话,但如今建文帝昭告天下,以少林至善大师为天下擒王领袖,奉皇命擒王,采访使突兀造访,这接踵而来的一件件事,已使他早已对那一丝的侥幸失去了耐『性』,取而代之的是内心渐渐的相信,建文帝恐怕不会放过藩王!想到这里,朱棣顿觉胸口犹如被一块大石头压着一般,吐不过气来。道衍多次的提示,朱棣听在耳里,也并非欲动于衷,他虽贵为藩王,但若让迎脖待宰,那非他所愿,但若是真要挥兵南下,朱棣心中却有一直下不了那个决心,当年父王册藩的种种,如今想来仍旧历历在目,在他的内心深处,似乎总有一股不安的感觉在让他犹豫不定。
道衍、金忠、徐王妃三人默默的望着朱棣,道衍双眼几乎『露』出了渴望,这数十年来,他一直都在履行当初“王”字上面送上一定帽子的承诺,如今自己已经垂垂老矣,能否实现,却遥遥无期,让他如何不担忧。
许霆和金忠刚来,并不了解二人之间的君子约定,此刻瞧道衍一双三角眼死命的盯着朱棣,而朱棣却没丝毫的不满之『色』,二人虽微微感到奇怪,却也没说什么。
朱棣皱着眉头沉思了好片刻,方才叹了声,跟着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一声道:“朝廷既不放心本王,安排采访使,本王让他打探便是。“顿了顿,又叹了声:”本王数十年戍守边疆,一直都奉公守法,从未做过对不起国家的事情,怕他采访使何来?”
道衍一双三角眼,听得这声叹息声,瞬间失去了光芒,良久才叹了口气,道:“王爷既,如此打算,老衲也无话可说,但此次朝廷突派采访使,王爷还须当小心应付便是。”顿了顿,又叹了声,目光落在了许霆的脸上,瞧他对朱棣满脸的向往之『色』,犹豫了片刻,最后还是低声道:“采访使既到,府上八百勇士王爷,须当妥善安排便是,若是被小人借以滋事,徒增祸事!”
朱棣身子微微一颤,自从朝廷削了他的兵权后,他便开始听从了道衍的建议,大量蓄意一批勇士,以防万一,眼下,他万万料不到朝廷竟会在此刻派遣采访使前来打探动机,别的方面,朱棣倒也不怕,毕竟是皇叔,找些可靠的理由还能搪塞过去,但自己以削兵权,若是被采访使发现了八百勇士,上告朝廷,以朝廷方孝孺、齐泰、黄子澄那帮书呆子,只怕定会利用大做文章,若此一来,天下百姓还道本王真的蓄意谋反,倒是只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想到这些,朱棣惊的一身冷汗,良久才恢复常态,见道衍望着她,忙低声道:”军师觉得此事如何是好?“
道衍虽对朱棣的一番话语感到失望,但毕竟此刻二人是同一条船上的蚂蚱,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不会不懂,更何况眼下也确是不已动手,两者以综合,道衍倒有些歉然,想起自己一直都在朱棣,不禁有些愧疚之意,这会儿听朱棣出言相询,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缓缓说道:“前些时日,老衲以小兄弟传授的隔音之法,在王府的四周养了许多鹅鸭,以扰『乱』铸造的声音。 如今采访使不日即到,依老衲看,最好的法子便是将这八百勇士藏入府邸下。”
“府邸下?”许霆显然不动,,一脸的疑『惑』。
朱棣倒是听得分明,这燕王府乃是元朝故宫,规制宏大;后宫之内有殿有湖,且又僻静深邃,前些时日,为了以防万一,他听从了道衍的建议,利用这个便于隐蔽的条件。在后苑成了修建了一处练兵的场所。地下深挖下去,修建成两层地下室,周围筑上厚墙,墙上甃着尖锐扎手的瓶罐的碎片。让人在地下室里日夜起造兵器,为了防止铸造的声音被外人听到,他听从了道衍的建议,在府邸的四周又养了许多鹅鸭,以扰『乱』铸造的声音。 这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