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魂断大明 >

第187部分

魂断大明-第187部分

小说: 魂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文帝却仿佛并未听方孝孺的言语。怔了好一会方才抬起头望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方孝孺,语气淡淡的道:“方先生请起!”方孝孺听建文帝语气颇为冷淡也不敢再言语,跪在低声道了声谢,从地上爬了起来,齐泰这时朝他望了一眼,眼神之中颇有些得意。方孝孺冷冷的望了他一眼,不再理会。
建文帝沉默了一会儿,忽然目光一闪,一一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方才将手中的谍报微微打开,望了一眼,良久才道:“这份战报乃是山海关谢贵谢将军昨日自山海关送往京城的,谍报上说,鞑子趁着朝廷这次削藩,大举进攻山海关,妄图夺回山海关,就在昨日夜里,成吉思汗的子孙,竟卑鄙无耻的用上了瘟疫来打这场仗,鞑子的决心很明显,故今日朕急召尔等,便为此事。”
黄子澄首先发言:“看来这次鞑子来者不善,臣素闻鞑子自太祖成吉思汗始用兵素来残忍,攻城略地攻势以屠杀老弱『妇』孺为乐,一日便可屠杀老弱『妇』孺百余万人,若是一旦山海关被攻破,那我大明数百万百姓,岂不是任由鞑子残杀!“黄子澄声音不大,但一来大殿甚大,这几句话通过回音传至众人的耳朵里,自是人人听得清清楚楚,建文帝面『色』一沉,低声道:”黄爱卿所言甚至,如今鞑子攻城,定当先退外敌!“建文帝这一句话声音虽平淡,但平日他说话破柔和,今日这般严厉的说话,还是头一遭,众人听得心有一紧,纷纷跪倒呼道:”吾皇英明!“
齐泰想说点什么,但见建文帝已经决定了,嘴唇动了动,却欲言又止。
建文帝“嗯”了声,目光落在了方孝孺身后的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的脸上,目光忽然一亮,低声道:“徐爱卿这件事你看如何处理!”
“禀陛下,燕王素来忠于朝廷,从无不法之事;且其两次出塞,均获胜而还,于国家建有大功,更为难得的是他久镇河北,威望素著,且燕、辽各地官军亦由其统率多年,鞑子早已禅机,这次若非朝廷削藩,只怕鞑子也不敢如此放肆!“徐增寿恭恭敬敬的回答道。徐增寿是开国功臣徐达的幼子,徐辉祖的弟弟,其姊夫为燕王,眼下袭父荫担任左都督职位,他心中自小最姐夫朱棣心生佩服,这会儿听皇帝问话,便大着胆子将心中所想的说将出来。
建文帝点了点头,嘴唇动了动道:“徐爱卿言之有理!以徐爱卿看眼下之事该如何是好?“建文帝此话一出,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相视一望,三人心头一怔,心道:”这皇帝看来要恢复燕王兵权了,这该如何是好?“三人均是削藩的首脑人物,眼下先后削掉了,周、代、岷、湘、齐诸王,唯独剩下一个燕王,好不容易夺回的兵权若是在放回去,以燕王的才能,若其生了异心,黄河以北,将不复朝廷所有,是以三个人不由得心头一震。
听了皇帝问话,徐增寿恭恭敬敬的走上前道:“以臣看来,非常之事,需用非常之人,鞑子本就忌讳燕王,若是朝廷这会儿启用燕王,以燕王的才能,料想胡患必退!“
建文帝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徐增寿见状,忙趁热打铁凑道:鞑子素来攻城略地残暴不堪,若是让鞑子攻占了山海关,恐怕河北顷刻间便会生灵涂炭,那时,鞑子以夺取燕云十六州,难不成陛下不知北宋呼!“
此话一出,建文帝心头一惊,宋朝开国之后,面对辽朝铁骑由燕云十六州疾驰而至的威胁,不得不在汴京附近广植树木。宋太祖赵匡胤不忘收复燕云,曾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打算用金钱赎回失地。宋朝还在河北南部兴建“北京”大名府和辽国对峙。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梁河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中箭,乘驴车逃走,两年后疮发去世。之后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一直未能占领此地。直到北宋灭亡,燕云十六州仍旧在金人的手里,鞑子如此煞费苦心,难不成是想以燕云十六州为界,想到这些不由得惊出了一声冷汗来,顿了顿道:“徐爱卿所言甚是,胡患不除国无宁日,朕不可因削藩事宜而废国事。”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指中国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位于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个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作为条件,两年后,即公元938年,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之地献出来,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
今天继续一万字爆发,各位书友们可不要错过,继续支持小景。
第11卷 466章:计较
“吾皇圣明!“徐增寿跪在地上 面『露』喜『色』的念了句。
“皇上,此事万万不妥?“齐泰自黄子澄的身边站了出来跪在地上大声喊道。
建文帝皱了皱眉头,道:“齐爱卿可有话要说?”
齐泰办事干练,只要能达目的,并不在乎皇帝的脸『色』,这会儿见建文帝答应恢复燕王的兵权,生怕不利于削藩大计,慌忙喊了出来,略一沉『吟』道:“燕王虽无过,但其久镇河北,威望素著,且燕、辽各地官军亦由其统率多年,势力可谓盘根错节。若其生了异心,黄河以北,将不复朝廷所有!”齐泰低着头大声道,目光后移,朝身后的黄子澄望了望。
黄子澄会意,自齐泰的一旁站了出来,在齐泰的旁边跪了下来,低声道:“皇上,齐大人言之有理,如今皇上已除了诸王,今番若是让燕王得了兵权,能否克敌尚且难说,若是燕王侥幸急退了鞑子兵,岂不是让燕王在此立功,那时天下百姓自是对燕王感恩戴德,天下民心所向……只怕再削藩,恐怕就难了!”
建文帝心知二人削藩决心坚决也劝不了二人,微微一皱眉头道:“削藩之事,莫如以后再议,眼下急退鞑子兵要紧!”
“陛下,以微臣看,二位大人所言并非无道理,燕王虽没犯过错,但其内心尚且不知,若是朝廷为了抗敌恢复其兵权,若是燕王心生二心,兴兵造反,朝廷恐怕在仓促之间难以应对,况且这次天下擒王的事件,天下皆知,难保燕王不心生二心,况且北平诸卫俱燕王旧部,前些日子好不容易才将其兵权归回朝廷,此番一旦恢复其兵权,难不成这些旧部还道朝廷是怕了燕王,从此更加肆无忌待,到时再收回兵权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方孝孺待黄子澄的话音刚落,接过话头道。
建文帝皱了皱眉头,神情颇有些犹豫不决,良久才说道:“三位爱卿所言具有道理,四叔之事,事关削藩大局,确需谨慎!“随即又对黄子澄道:”黄爱卿有何看法?“
黄子澄没想到皇帝会向自己咨询,刚才瞧他望着方孝孺还道皇帝会问方孝孺,但此刻皇帝问话,不答是不行的,略一思索了一会儿,才缓缓的开口道:“以微臣愚见,眼下当务之急是先除胡患!”顿了顿又道:“朝廷虽不乏军事才能之人,但论起对抗鞑子兵,只怕没有人比燕王更加合适的人选,但如此一来,贸然恢复了燕王的兵权,唯恐一后难以节制,所以微臣愚见,皇上不如下道谕旨,以鞑子动用瘟疫为由,皇帝顾念叔侄情分,让燕王以及诸子留在燕王府,命其坐下大将奉命挥军北上抗敌。一来,可以抗击胡患,二来,有燕王以及诸子留守在北平,料来那些燕王旧部也不敢轻举妄动!避免了燕王生二心!“
黄子澄刚说出了一个“叔侄情分“徐增寿便已瞧见建文帝微微颔首,到后来黄子澄连说了各种好处,徐增寿便知皇帝心意已倾向了黄子澄,慌忙凑道:”陛下,胡患乃是朝廷心腹大患,若不及时攻伐,恐怕生大患啊!“
黄子澄回望了一眼徐增寿,道:“鞑子素来用兵残余,这次更是来势汹汹,刚才陛下所言,鞑子使用灭绝人『性』的瘟疫,徐大人极力怂恿燕王出兵抗敌,难不成是想让陛下背上杀叔之名吗?”黄子澄一语中的,直指建文帝的心境,徐增寿顿时语塞,他千算万算,偏偏没把建文帝的心境算进去,建文帝最为担心的便是担负这杀叔的恶名,自己偏偏没有将这个局面算进去,一时反驳不得。
齐泰见状,慌忙上前凑道:“黄大人所言极是,眼下鞑子以瘟疫攻城,实乃非同小可,燕王乃千金之躯,岂能前往,若是一旦战事不利,危急生命,只怕陛下难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啊!”
齐黄二人的一番言语起了作用,建文帝心有所动,而黄子澄的“背负杀叔之名“与他的心思也较为符合,毕竟燕王是自己的四叔,一旦四叔死在战场上,自己或多或少脱不了莫须有的嫌疑。
建文帝用赞赏的燕王望了望趴在地上的齐黄二人,眼珠子一转,扭过头对方孝孺道:“方先生觉得齐大人,黄大人所言如何?“
方孝孺自建文帝登基以来,便极力主张削藩,眼下诸王已除,唯独留下实力雄厚的燕王,生怕皇帝一时心软放了燕王,此刻听齐黄二人言语,大有削藩之意,一颗心早已同意了,同建文帝如此问,慌忙道:“二位大人所言,句句在理!“
建文见三位大臣亦都赞同此事,便下定决心道:“既然如此,便依此计而行,不过这次鞑子显然是有备而来,如此抗敌还望三位爱卿妥当计较!“
三人相视一望,面『露』喜『色』,纷纷跪地直呼:“陛下请放心,臣等定当会竭尽所能!”
建文帝挥了挥手,齐黄方三人会议,纷纷跪安行礼,不久便出了大殿。待三人身影消失不见,建文帝才轻轻的叹了声,目光望着紫禁城外的日落,喃喃道:“杀叔之名,是万万不可背负的!”
白天,燕王府。
朱棣趁着脸居中而坐,两侧分别是燕王府的一干能成,萧琴坐在道衍的身边低着头把玩着手中的飞鸿剑,脸上的神情颇为安逸。
“军师!”朱棣趁着脸打破了沉默,“眼下如何是好?”
道衍停朱棣问话,微微皱了皱眉头,神情颇有些犹豫,正欲答话,忽听得坐在萧琴身边的大将张玉站起身道:“嗨,这有什么好打算的,朝廷这么做,无非是不放心王爷,依我看,干脆王爷趁着这次鞑子攻城的千古良机,挥兵南下得了!”张玉今年五十六岁,曾是北元枢密知院,元亡后从走漠北,于洪武十八年降了大明,后从大军出塞,至捕鱼儿海,以功授济南卫副千户,后履次升迁,最终调到了燕王帐下。张玉文武双全,有勇有谋,且又十分忠心,所以颇受朱棣信赖。
第11卷 467章:最佳人选
道衍停朱棣问话,微微皱了皱眉头,神情颇有些犹豫,正欲答话,忽听得坐在萧琴身边的大将张玉站起身道:“嗨,这有什么好打算的,朝廷这么做,无非是不放心王爷,依我看,干脆王爷趁着这次鞑子攻城的千古良机,挥兵南下得了!”张玉今年五十六岁,曾是北元枢密知院,元亡后从走漠北,于洪武十八年降了大明,后从大军出塞,至捕鱼儿海,以功授济南卫副千户,后履次升迁,最终调到了燕王帐下。张玉文武双全,有勇有谋,且又十分忠心,所以颇受朱棣信赖。
朱棣皱了皱眉头,张玉乃自己的心腹爱将,平日里也对自己忠心,唯独『性』子急切了些,他小声喝道:“不得胡言『乱』语,朝廷的大事,岂是你我等在此胡言『乱』语得!”
张玉平日里也不将谁放在眼里,唯独怕朱棣,这会儿听他呼喝,慌忙一缩脖子,不敢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