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老师在此 >

第219部分

三国之老师在此-第219部分

小说: 三国之老师在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离间他与孙权可有一丝机会?”
“恐怕很难!周瑜与孙氏上代之主孙策情同兄弟。如今又可称是托孤重臣,而且观此人过往事迹也并非朝三暮四之徒,想让他对孙权产生贰心几无可能!”郭嘉道;
“但也不是全然没有可能!关键就在于孙权此人心性如何?若孙权性多嫌忌。便可以周瑜功高权重,欲图谋不轨,让他自折臂膀;若孙权性情宽厚,有识人容人雅量,则此计必然不成!”
“不管行与不行,总要试试的好!让卫弘在江东活动活动!”
。。。。。。。
。。。。。。。
“叔父,近日来流传于江东诸郡的一些风言你可曾听闻?”一名二十岁上下、面白少须、有着一对奇特碧眼的华服青年忧心忡忡地,对坐于他下首的一名中年男子说道。此人正是曹操口中的“碧眼小儿”孙仲谋;
“主公所说的可是有关周公谨,意欲有不臣之心的谣言?”,中年男子乃是孙权的叔父孙静。有些事情孙权只能与他们孙氏族人谈谈,就像这件事情;
“正是!叔父,你以为此事真假如何?”,孙权点了点头;
“啧~~!”孙静拧眉略一思索后,沉声说道:“周公谨应该不会起不臣之心!他与伯符乃是结义之兄弟。有生死之谊,况且伯符临终之前更是有托孤之语,应该不会吧!”,虽然这样说,但语气却不是那么肯定。
“此一时彼一时!以前大哥在世之时,江东六郡之兵尽掌于我孙家之手。周瑜自然起不得什么贰心。但如今,江东大半军马皆归于周瑜麾下,真正掌握在二哥手里的兵马反而只有少数。主弱臣强,难保他不会生出异心来!”
说话的是孙翊,是孙权的亲弟弟,孙坚的 第 344 章 了在柴桑的一众重臣老将前来商议此事。
议事厅中参与议事之人都知道近来在江东六郡广为散布着对周瑜不利的传言,却没有想到周瑜为了避嫌竟会主动请辞。
相互顾望了一阵后,老将黄盖出列说道:“主公,以黄某之见,周都督请辞之议不可纳!都督雄才济世,对主公忠心耿耿,实为我江东之支柱!”
“忠心??。。。外间的那些传言又是怎么回事。。。”,孙瑜低声嘟囔了一句,但随即被孙静怒瞪了一眼,不大服气地闭上了嘴。
“张公,此事你有高见?”孙权颇为恭敬地向列于文臣列首席的抚军中郎将、长史张昭问道。
年近五旬、相貌矜严的张昭略一思索后,沉声说道:“周公谨虽有些轻浮风流,但若说他会背弃主公,另起贰心,却是不大可能。外间的那些风言风语不足采信!”
张昭为人个性严谨、忠謇方直,与平素里儒雅风流的周瑜性情截然相反,所以两人关系并不融洽,甚至可说有些不和。
但与周瑜不和归不和,事情的轻重缓急,张昭却分得非常清楚,在这个可能关系到江东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张昭并未乘机落井下石,反而为周瑜辩解起来。
“恩!”见到张昭也表示不相信周瑜会有背反之心,孙权微微松了口气,心中稍宽。旋即,孙权留意到文臣一列末尾处有一人面露微笑,似是胸有成竹一般,急忙出声问道:“子敬,你又是如何看待公谨请辞之事?”
被孙权问话之人,三十许岁、相貌魁奇、气质朴实无华,但眼中却不时闪现出智慧的光芒,正是军议校尉鲁肃鲁子敬,孙权最信任的人,也是最低调的一个人。
鲁肃听得孙权相询,举步出列上前几步,朗声说道:“主公!周督请辞,无非是因为民间之风言。而这些风言,以肃之见,必是由他方细作所散布,以此来离间主公与周督之信任情谊,搅扰我江东安宁!”
“哦~~?”武将列中位于次席的程普轻捋颔下已现花白之色的长髯,有些疑惑地问道:“何以见得这些风言是由他方细作所散?”
程普乃是追随江东孙氏三代的股肱老将,位高望重!见程普发问,鲁肃丝毫不敢怠慢,但神色却依然从容自若,出声答道:“前几日初闻这些风言,在下便感觉有些莫名,故特意命人去各地,仔细查询了一番这些风言究竟是先从何处散布开来?”
“可曾查出由何处散布?”孙权急声问道。
“启禀主公,是会稽郡、吴郡先有的!”鲁肃点头答道。
“但这又能说明什么?”程普不解地问道。
“若是周督果真有不臣之心,这些消息当然是应该先从周督屯兵的鄱阳传出,而不先出现在数百里外的会稽与吴郡,足可见此必是敌方细作刻意所散播之谣言!”鲁肃冷静分析道,言语自信让不由得不感到信服。
“当真是先从会稽与吴郡散播开的?天知道真的假的!”孙翊犹自有些不甘心,嘀嘀咕咕的;
“叔弼,休要胡乱猜测!子敬先生乃是挚诚君子,又岂会做此下作之事!”孙权脸上一冷,沉声喝止住孙翊。
顿了一顿,孙权继续向鲁肃问道:“子敬,你以为这些谣言可能是由何方所散布?”
鲁肃并没有受到孙翊刻意刁难的影响,十分肯定的说道:“曹操!”


   

第三百四十一章 一根刺儿

  
“为什么不是刘表呢?”,孙权饶有兴致的问道;
鲁肃:“曹操此次出征第一目标便是刘表,然后才是我们,这是一个必然的先后顺序,曹操的军队在步骑上远胜于我们,但是在水师上却远逊于我们,所以他想要打败我们必然会先找一支水师作为爪牙!荆州的水师便是他的目标!他已经开始谋划江东了!在他看来大都督无疑是一个棘手的对手。。。”
“哼~~!”孙权闷哼一声后,略一思索后,决然说道:“有关公谨的不利传言之事就到此为止,日后任何人休得再胡乱提起。张公,议事之后,你速传令于各郡县,严禁百姓再散播此事!”
“是,张昭领命!”;“至于都督一职,仍由公谨担任!子敬先生,你亲自去鄱阳走一趟,劝公谨勿生他念!”孙权又转身对鲁肃说道。
“鲁肃领命!”;“好了!今日之事到此为止,诸公都散了吧!”;
不多时,厅中众人几近散尽,只余孙权、孙翊两兄弟。
“二哥,你当真如此放心周瑜?这件事就这样揭过?”孙翊有些愤愤地说道。
“否则还能如何?江东目前还离不开他!而且,也有可能事实正如子敬所说,呵。。。谁知道呢?”孙权缓缓地走到议事厅门口,仰望着阴暗的天空,年轻的脸庞上流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成熟神色。
“三弟,你跟四弟一定要勤学武艺兵法。将来好为二哥掌管好江东军马!”孙权突然转头对孙翊说道。
“诺!”孙翊肯定地点点头说道。
。。。。。。。
。。。。。。。
夜色中,显得寂幽非常的鄱阳湖边,周瑜身着一袭紫色锦袍,双手后负,直直地伫立在那里仰望星空。一阵夜风吹来,锦衣飘飘,配上那张如同天工雕刻而成一般的俊颜。周瑜便仿佛那意欲乘风归去的仙人。
“伯符兄,为何老天如此妒忌英才,似你这般英雄人物。竟然早亡至斯!若是能再给你十年时间,你我携手,一定可以扫平中原。成就你不世之业!惜哉……痛哉……”周瑜凝望着夜空中最明亮的那颗星,星光闪耀,一时间竟仿佛幻化成了那张熟悉的英武脸庞。
“都督,夜如此深了,你还未休息?”从周瑜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是子敬啊!你不是也尚未休息吗?”周瑜转过头,淡笑着对来人说道。
“呵呵……是啊,有些无法入眠,出来转转,恰好听军卒说都督在这里,所以就过来了!”鲁肃笑笑说道。“哎……子敬。连你也跟我如此疏离了!以前你何曾叫过我什么‘都督’啊!”周瑜轻轻摇了摇头,怅然说道。
“公谨,你误会了!”鲁肃笑着改口说道:“在军营中,当然得跟军卒一样称呼你。没想到,倒是让你理会错了!”顿了一顿。鲁肃又接着说道:“公谨,外间谣言之事你不必再做担心。主公已明令各郡县禁传这些谣言,稍过些时候自然会平息下去的。何况主公对你还是相当信任的,并未有所猜忌!”
听罢鲁肃的话,周瑜未现丝毫喜色,只是默然摇了摇头。
“公谨。难道你还有什么难言之隐?若不嫌鲁肃无能,就说出来让我为你分分忧!”鲁肃讶异地说道。
周瑜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子敬!仲谋的性情与伯符兄大不相同!伯符兄为人爽直,向来是有一说一,好话坏话都是当面对你明言,不会藏在肚中。而仲谋则比较内敛,话往往都是说一半而留一半,口中所说或许未必便尽是他心中所想!此次谣言之事的隐忧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你是担心主公仍会在心中暗暗堤防于你?”鲁肃拧眉说道。
“恩!”周瑜有些黯然地默默点头:“大敌当前,曹操图谋江东之意昭然若揭,以你为我会在这种时候再起纷乱吗?辞去都督职位也只是想让我们江东能够铁板一块,不受曹操离间。。。”
“既然如此,公谨,你便要想些办法尽量消除主公的疑虑!”鲁肃思索片刻说道。“哦~?!!”周瑜精神一振,急忙向鲁肃问道:“子敬,莫非你有何良策?”
“恩!”鲁肃微微点头,和声说道:“主上猜疑臣子的原因,无外乎就是功高盖主、臣强主弱这一些罢了。公谨便可从这方面下工夫!”;“那怎么办?”;
“呵呵……”鲁肃笑着摇摇头,说道:“公谨,论及军略战术,世上恐怕没有几人能够及得上你。但这官场谋略你就想的过于简单了些了!
你是我江东军的都督,统领着江东六郡大半军马,这些年来为伯符公平定江东立下汗马功劳,而且你还是伯符公临终前的托孤重臣。有这么些因素在内,主公岂能因为些许谣言便贸然撤去你的都督一职。要想令主公安心,你尚需另寻他法!”
“请子敬指教!”周瑜异常恳切地说道。
“需得双管齐下。其一,你不必直接请辞都督一职,但可请求主公设立一名副都督,将手中部分兵权分于这名副都督。至于这名副都督人选,便让主公自行挑选信任之人担任。其二,公谨你可请主公为你多置办良田屋舍,多赏赐钱财布帛,将家眷尽留于柴桑城中,以此来显示你并无乱世称雄、自起炉灶之心!”鲁肃道。
周瑜沉思片刻后,深邃如星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原本有些消沉的面容变的神彩飞扬起来,大笑着对鲁肃说道:“子敬妙策,就照你所说去做!哈哈哈……”
“呵呵……”鲁肃微微一笑,随即问道:“此事已了,公谨尽可宽心了!”;
“呼。。。!那我该休息了!”
次日,鲁肃返回柴桑,带回周瑜请求设立副都督的亲笔书信。孙权览信之后大喜,从周瑜之议,设江东军马副都督一职,由三代老臣程普程德谋担任此职!
这次的计谋可以说是失败了,又可以说是成功了,因为这个流言、离间计,在针对的两个人中间都留下了一根刺儿!
孙权开始怀疑周瑜客大压主,而孙权在流言开始的第一时间并没有安抚周瑜,反而与臣下商量好久,这件事情周瑜能不知道吗?这让他寒心啊!



第三百四十二章 鹿门学中起争辩

  
 襄阳城东南三十里处,有一座山名曰——鹿门山。故老相传光武刘秀曾与近臣习郁在此梦见神鹿,遂建寺作念,后山即以寺而得名。鹿门山与岘山隔汉江相望,山上树木林立,泉水清澈,幽邃寂静。
时荆州士子以一登鹿门山为荣,原因无它,只为能一见隐居此山的荆州大贤——庞德公。若是能得庞德公赏识而拜入其所创的鹿门书院,更被荆州士子引为三生之幸。
但可惜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