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萧益民没有大胆到肆无忌惮的地步,他轻轻松开爱妻的手,抱起易真颖身边七岁大的萧雪转了一圈,用力亲吻了一下萧雪红彤彤的小脸,弄得被胡子扎得咯咯笑的萧雪使劲躲他,这才把萧雪放下,说句“今晚一起吃饭”就回到一群高官之中,在鼓乐声鞭炮声中翻身上马,带领各部将士跟随在大都督一行身后,雄赳赳气昂昂地列队进城。
队伍所到之处,欢呼声、鞭炮声络绎不绝,整个成都城内外张灯结彩,如同过节一般。
周俊拍马上来,与萧益民并行,望着大街两旁欢欣鼓舞的民众,大声发表感慨:“总指挥,这辈子得这么一回,死也值了!”
萧益民微微点头:“是啊!川军积弱已久,难得一个胜仗,让父老乡亲有了发泄的机会,我相信,这样的场面不会只有这么一次,今后会越来越多的!”
周俊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连胯下的战马都慢了下来,沉思之后他抬起头,才发现自己落在了后边,彭光烈和陈经已经赶上来了。
~~~~~~~~~~~~~~~~~
ps:这是为月票即将满900票所做的加更,请弟兄们祝我一臂之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天子泣求朋友们自动订阅和月票支持!拜谢!
第八十二章 天高皇帝远
第八十二章天高皇帝远
战争胜利带来的狂热气氛,足足延续半个多月才逐渐消退。
在这半个多月时间里,成都恰好完成旧城改造,尽管该计划一波三折,令无数官员和民众苦不堪言,但总算是如期完成了。
十几万百姓络绎搬入新居,各种抱怨和流言在空前胜利的消息涤荡中,无踪无影。
目前成都市民和军政两界谈论最多的,也是最为愤愤不平的是:萧司令竟然因“擅起战端、祸及万民”,被袁世凯大总统撤掉了四川军政部长职务!
相比于中外报纸的理智分析,四川各地的舆论却大不一样。
上至军政两界要人,下至寻常百姓,无不为功勋彪炳的萧益民鸣不平,愤怒的民众没办法,只能骂北京政府的娘,四川各地因此逐渐流传这么一句话:“袁大头”竟然把我们萧司令当成“冤大头”了!
此时袁世凯刚刚就任大总统三个月,他的光辉头像尚未铸造在银币上,就已获得四川民众赠与的“袁大头”雅称,可见他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如何光辉伟大了。
无论是以新军为主的四川陆军,还是效忠萧益民的四川边防军,这段时间为萧司令被撤职一事几乎吵翻天了,除了盘踞重庆小本经营的熊克武部之外,川军将士无不反对袁世凯的这道撤职命令,四个师的将校不约而同发起请愿运动,联名上书北京陆军部,为萧益民求情,为川军洗刷冤屈。
大都督胡景伊虽然早已收到袁世凯密令,却不敢对军中将校的大规模自发行动进行打压,只能装作看不见。
最后见事情闹得不可收拾,还是萧益民自己主动站出来,他先是给第四师少将师长王键及其所部全体官兵、边军第一师以及直属各部将士下一道严令:禁止任何部门、任何个人议论袁大总统关于撤销自己四川军政部长职务的命令,违者按无视军政法令、聚众闹事严厉处置!
紧接着,萧益民分别给周俊、彭光烈、孙兆鸾等十余名川军高级将领去信去电,简要说明自己拥护中央政府、遵从陆军部命令的立场,解释四川战后重建和政治局面稳定的重要性,诚恳地向每一个同仁表达自己深切的谢意,并鼓励川军各师大胆进行军事革新,最后委婉地表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边防陆军都愿意一起协商,共同解决。
随后,萧益民又在《四川日报》和《华西时报》发表措辞严谨的公开信,表达自己遵从军令、拥护中央的立场,阐明自己将在边防陆军司令的位置上兢兢业业保土安民的决心,并将一如既往致力于川军军事改革,发展军事教育,号召全川军民团结起来,为建立一个安定祥和、不断发展的天府之国贡献力量。
此信一出,四川各界逐渐平静下来。
政治嗅觉敏感的人从中看出萧益民“以退为进”的良苦用心,一般民众除了对萧益民的博大胸襟大为赞叹之外,也不再深究此事,不管怎么说萧益民还是战力最强大的四川边军总司令,他的两个嫡系师仍然镇守着四川的西、南两座大门,有萧司令在,就没人再敢入川轻启战端,大家就能安居乐业过上安稳日子。
事情终于平息下来,日子也一天天过去,驻扎在内江、叙府、乐山、雅安和成都的川军各部,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调整和军事革新。
有个可喜的现象:川军各师将士通过川滇之战的总结,彻底抛弃一身灰色或者黄色的新军制服,效仿边防陆军简单明快的新式军装,开始大量定制分批换装,行动快速的彭光烈第二师、孙兆鸾第三师全部完整换装工作,率先进入紧张的军事训练阶段。
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总是引发全民的拥戴与追捧。
自八月份起,川军将士的一身橄榄色或者松绿色军装加上同色软式作训帽,成了四川各地学生和青少年梦寐以求的标准装束,精明的商家开始购置机器大量仿制,成都各大染坊闻风而动,日夜漂染军装布料,以供应飞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如此一来,倒是便宜了川军各师,定购军用布匹定制军装鞋帽变得非常简单了。
八月一日,边防陆军所有参加过川滇之战的将士、以及阵亡将士的家属,都收到一个精美的红色缎面首饰盒,一日一夜奔袭五百里一举歼灭綦江戴戡一个团的骑兵部队,额外多获一枚飞马勋章。
各部将士打开盒子,就惊喜地看到红色绒布正中安放的一枚精美勋章,直径45mm的银质勋章正面为放射光芒的金色五角星,两条呈半圆形的交叉稻穗将五角星围绕,五角星中间是个浮雕式的插翅豹子图案,勋章的背后用正楷字体和数字铸下三行字:
川滇之战荣誉纪念章,1912年6月25日——28日,最下面一行是勋章编号。
骑兵部队多获得的一枚飞马勋章,不同之处在于五角星中间的图案是一匹展翅飞奔的金色骏马。
阵亡将士的家属们手捧勋章,激动不已,之前每个阵亡将士家属都已获得八十大洋的抚恤金和嘉奖文状,如今再获得真金白银制作的纪念勋章,无不对萧司令感恩戴德,纷纷表示要把勋章当成自己的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
获得勋章的万余将士极度兴奋,当即把勋章别在自己的右胸口上,无比自豪地到处走动,最后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商量一定要照张相片寄回家乡。
各部军官立刻把这一情况逐级上报,最后萧益民大手一挥,新成立的军法处和政治处百余军官立刻领取照相机和大量胶卷,分赴各地军营,为将士们拍照留念。
新入伍的士兵无比羡慕与失落,看着老兵们一个个挺起胸前的勋章走来晃去,耀武扬威,真个是又恨又不甘心,最后闹到上司那里要求打仗,弄到政治部不得不临时决定:不管是否获得勋章,此次照相人人有份!这才把躁动的新兵们安抚下来。
事后,各级军官对自己的总司令佩服不已,私下开玩笑说:一个勋章就能让所有士兵争着去为司令拼命,高啊!
谁知消息传出之后,引发川军各部的巨大反响,各师将校纷纷赶到成都,强烈要求大都督和省政府铸造统一的战役纪念勋章,颁发给参加川滇之战的所有生死弟兄,让历史让人民永远记住川军将士曾经做过的贡献。
边军总司令萧益民立刻撰文支持,历数川滇之战中各师各团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述说一个个催人泪下的英雄事迹。
文章一出,立刻引发全川各界的强烈呼应,大都督胡景伊不得不立即召开特别会议,迅速通过一系列决议和设计方案,责令政务部和军政部筹集四万两白银和紫铜开始铸造勋章,并决定于十月十日举行盛大的授勋仪式,这才把川军各部安抚下来。
勋章的事情刚刚闹腾完,大总统袁世凯派来的特使抵达成都,胡景伊领着一干文武官员赶到东码头盛情迎接,看到特使竟然是北洋三杰之一的陆军部参谋总长段祺瑞,顿时诚惶诚恐无比热情。
段祺瑞与四川一干军政大员见礼完毕,在众人的簇拥中乘坐马车前往都督府,走出不远,段祺瑞低声询问同乘一车的胡景伊:
“文澜兄,怎么没见边军司令萧益民将军?”
“啊?哦,是这样的,小弟也是前天才接到电报,方知芝泉兄已到重庆,联系一鸣老弟时,他已于两日前赶赴川西视察边军,恐怕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胡景伊如实回答,他之前确实不知道有特使要来,也不清楚萧益民是否提前接到消息,故意不见袁大总统派来的特使,又不敢在段祺瑞面前胡乱猜测,毕竟萧益民的师伯赵尔巽已经重新出山,被袁大总统请到北京中央任职了,万一段祺瑞与赵尔巽有私交的话,自己背后说萧益民的不是就自讨没趣了。
段祺瑞皱皱眉头:“这个时候,一鸣老弟到川西有何贵干?”
“川康经略使尹昌衡将军一周前发来捷报,说康藏叛乱业已平定,兼之中央政府已与英国达成协议,陆军部急电我军各部严禁擅入藏疆,避免引发不必要之外交冲突,尹经略通报他已率部返回,留下一鸣老弟麾下的边军独立旅协助原边军寿字营,一同镇守康定一线,一鸣老弟估计就是为这事去的。”胡景伊小心翼翼地回答。
段祺瑞听到这里,心里好受很多,点点头夸奖萧益民几句,顺便向同一阵营的胡景伊透露:尹昌衡回来之后不会留在四川,此次已带来尹昌衡的调令,调其到北京军部担任陆军部宣慰使。
胡景伊大为高兴,他正担心尹昌衡回来夺权,给他制造障碍拆他的台,如今得此喜讯,自然心领神会,喜不自胜。
相比之下,胡景伊更愿意和温文尔雅能屈能伸的、从来不为个人利益动粗的萧益民相处,虽然萧益民如今的名声和功绩比当初的尹昌衡大了无数倍,但是萧益民政治野心不大,而且从来不贪,就连萧益民的对手都对他的个人品质心悦诚服,所以胡景伊对萧益民一直不错,萧益民也从来没什么事情麻烦他。
段祺瑞也有自己的心思,他知道恐怕这回见不着名震天下的年轻俊杰萧益民了,袁大帅为了表示对萧益民的爱护和信任,不但一气给萧益民颁发“大绶宝光章”和“嘉禾勋章”,还让他带来了一套北京著名工匠专门制作的全套中将军礼服,如果不能面交萧益民,无疑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而且段祺瑞本人非常想会一会这个被中外政治家和军事家一致看好的年轻统帅,看一看他的军队和大营,以便获得最直接的印象,做出自己的判断。
萧益民此刻确实已经到达康定大营,正在和重新投靠边防陆军的寿字营统领彭措、边军独立混成旅少将旅长祁洛等十余名将校齐聚一堂,分析川藏局势,制定冬季防御计划。
关于段祺瑞的到来,萧益民是清楚的,从段祺瑞离开北京到他转道上海,挂职于《字林西报》的特派记者已经用电报通知萧益民,这才有了萧益民的避而不见。
尽管萧益民非常想见一见北洋三杰之一的段祺瑞,但是与智囊们商议过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萧益民和他的智囊们都是强烈的民族主义者,容不得自己的国土被人蚕食,远的如北京政府还有理由说鞭长莫及,可天高皇帝远的康藏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