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 >

第18部分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第18部分

小说: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就是生产出来也只能一年这么几架,他打算先利用汽车产业来培养、扩张足够的技术工人和生产车间。
“老师,你还没有告诉我这玩意有啥作用呢。”有田出声打断了段国学的思考。
“靠!你这木头脑袋。”段国学有时候挺烦有田这木头脑袋,他甚至有时候想,把这家伙放到需要灵活通变的军队里是不是一个错误。不过他看到唐毕强、甘富林、熊普亮三个军事指挥官那发亮的眼睛心中感到一阵安慰。
“唐毕强、甘富林、熊普亮!你们三个说下这玩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段国学心里有了谱便决定要考考这几个指挥官。
“报告总指挥!虽然这玩意还没有外壳,但我知道这是一辆未完工的汽车!”唐毕强一个立正首先大声地回答到。
“对!回答正确!”
“报告总指挥!我从总指挥那里听过,欧洲人将这玩意外面包上铁皮,可以挡住目前手枪、步枪甚至机枪的子弹,他们用来冲击对方的防线。”回答的是甘富林,他在段国学身边待的时间很久,对于一些新事物有着一定的了解。
“说的对!但漏了一点,这东西不光可以阻挡子弹,还可以在上面安装机枪、大炮,成为攻击性的武器。”
“报告总指挥,我的回答是如果将车组装好并大量装备,汽车可以运输物资、人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在作战时的机动能力,更大大提高了我们后勤保障。”熊普亮最后一个回答。
“都说的好,这汽车,一旦大量装备,我们部队的机动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就有一个质的飞跃。保弟,去找点木板来,把汽车后面给弄出个简易的架子出来,让战士们也在上面兜兜风,感受一下汽车是什么滋味。”
“呜喔!!!!!!!”听到段国学发话后战士们在旁边炸了窝,纷纷跑开去搬运材料去了,他们在旁边看了很久了,早就想体验一下坐着这个冒着烟,跑的比马还要快的东西是什么感觉了。
不一会,保弟苦笑地看着面前战士们搬来的材料,不仅有起新营房用的木板木料,甚至有些战士把床板都给搬来了。不过既然看到战士们这么热切的期盼保弟他们也不好扫了战士们的兴头。没过多久,一个后车架便安装完毕,虽然安装车架后这车更难看,但丝毫不影响战士们的兴致,为了争第一批上车体验的名额,战士们是争的面红耳赤,最后在唐毕强的训斥下决定按班排次序一个班一个班的乘坐。
不过第一批乘客还是唐毕强这些军事指挥官,而司机却是保弟,毕竟这小子也在一旁手痒了很久。
一个下午,民团操场上是一片片地欢呼声和嘻哈笑骂的声音,还有那没有停止过的尾气和飞扬的尘土。
第二十一章 生产技术
各个厂矿里,由于基础技术员逐渐地增多,段国学采用一个师傅带两个徒弟的帮教模式,技术人员的储备也开始进入到一个良性的扩张循环阶段,而且由于产品定型生产后,对零件等加工的固定型,对普通学徒工的要求以不象以前那么的苛刻,更多的是边学边生产,在实践中去学习。
而随着产品零件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工厂建立了起来,虽然现在更多的是加工一些基础的零件,但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就会有后面良性的发展。
车间里,韦德顺放下了一个刚碾磨完毕的气门,这是赵保弟他们机械研究组刚研发出来的发动机的一个零件,虽然分别在两个不同的部门,但由于技术上的相通其实两个部门也需要经常的碰头和讨论。
就象这次发动机的研究,虽然主研究人员是赵保弟他们,但韦德顺作为机械厂里的技术骨干,他也需要负责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对研究出来的成果进行大规模生产所需要的技术评估和研究。
因为实验室里弄出来的东西和工厂里弄出来的东西不会是完全一样的,研究室里更注重的是高科技产物的研究,他们可以不注重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他们只需要拿出高于目前技术水平的产物。
但工厂就不同,因为他们需要将这些科技产品最终大规模的生产化,对其中需要进行技术攻关,就象他手中的这个小小的气门,由于研究室里使用的是高强度的合金材料,工作1500小时都不会出现问题,但是这种合金材料生产成本高,加工困难,精度要求高,如果换成大规模生产,韦德顺按现在的产能估计一个月也只能生产出这么十几台发动机所需要的气门。如果换成普通的铸铁材料,虽然产量可以猛增至可以提供上千台的配件,但每秒钟数次的高强度运动会让它在半小时内断裂损毁。
因此韦德顺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但同时他也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不说自己拿着和研究员同样高的工资和福利,光那个首席技术员的名头就让家中的老爸在村里挺着胸见人,同村一起来的那十几个娃,不是还在锉着最基础的平面零件就是在工厂的某一个固定的岗位上坐着千篇一律的工作,哪象自己,工厂内除了财务室和女工室不能进入外,任何地方都是自己可以随意去的地方。
“师傅,我做的怎么样?”站在旁边的一个小工人轻声问道。
“精度都够了,但表面抛光度还差点。”
“师傅,不是在这一圈结合面上采用镀珞吗?我所以就没有多加工这里的抛光度。”小工人解释到。
“徒弟,虽然有了新技术可以减轻你的工作量,但不能因此而放松你对本身技术的追求,要知道,如果你的本身技术高超,这里就不需要多一道电镀的工艺,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更增加了工作效率。”韦德顺语重心长地教训着小工人。这个小工人是自己前两个月收的小徒弟,叫杜小毛,从技校里选送上来的优秀学生,韦德顺选他当自己的小徒弟一是这小子头脑和双手的确不错,二是他是自己的第一个恩师王水林的一个远房亲戚,多少有点照顾的味道在里面。不过当初也给这小子立了军令状,不拿到文化课、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前五名自己坚决不收,好在这小子真的很争气没让自己难做人。
“德顺啊。原来你在这。”正在教育并不比自己小几岁地小辈时。韦德顺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厂长。你怎么过来了。”来人正是孙立达。虽然孙立达已经更多地去管理整个公司地运作。但对于韦德顺这些最先进厂地人还是习惯于以前地称呼。不仅是体现出自己特殊地身份。同时也能怀念回忆以前一起抓砖块起厂房一起在茅草房里搞生产地艰苦岁月。
“总经理对那个汽车工厂地建设很是重视。我这不就坐不住过来看看。现在情况怎么样?”
“不怎么好。主要是太多零件太复杂了。”
“怎么个复杂法。你跟我说说。我不太懂技术。但到时候我也能跟总经理汇报时说说。”
“零件地组成部分太细致。以至于我们现在地机械厂所需要加工地东西太多太繁琐。而且很多零件和我们地技术方向不一致地。例如曲轴轴承。上面用地材料我们都没办法加工。还有那变速箱、后桥尾牙差速器等。完全可以重新建立一个工厂进行专门地制作。”
“恩,你是说重新建立专门的工厂?”
“对,例如在变速器、差速器这些需要大量齿轮的地方,完全可以建立专门的齿轮厂进行专门的加工,象各个不同种类的轴承,也可以建立专门的轴承厂进行生产。”
“恩,你的建议很好,我会向总经理汇报,还有其他的吗?”
“还有几个,我这随便写了点,您帮我一起递给总经理吧。”
“好,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后面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注意身体哟。”
“没事,我身体棒着呢。”
“我是说另一方面,别给你的小老师给吸干咯。”孙立达突然开起了韦德顺的另一个玩笑。
“哪有…………”韦德顺虽然小声地辩解道,但脸还是红到了耳根。
孙立达说的小老师正是韦德顺从长沙招来的那个女学生,当初那个女学生在签了合同后也有些后悔,但出于作人的诚信和对宣传单上介绍的兴民公司的好奇女学生还是过来了,但没想到一到学校的大门口就遇到韦德顺豪哭的场面,一时间对这个对自己尊敬有度,在路上不卑不亢地男子突然这么毫不掩饰地伤心大哭感到了好奇。进了公司没多久,在她有心的打听下,没费什么力就知道了这个男子居然是公司在机械方面的首席技术员,不过这个头衔并没有对小女生产生多少想法,因为对于她们这些学习文科的人来说,这些手工匠们再怎么厉害也是个手工匠。
但让她吃惊的是这家伙居然写出了一张颇有内容深度的《打破傲慢与偏见》的文章,这让她重新开始审视这个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只要不加班有空就会来学校学习的人,好奇心下,她忍不住也写了一张海报,内容就是对他前面海报中的一些思想进行驳斥,但没想到这家伙居然又写了一篇来贬自己,小女生一气之下便和他杠上了。
不过经过近一年的交锋,小女生又在这个务实、实干的环境中受到的影响,两个笔友在《论证》里面的讨论已经少了很多的火药味,更多的是对于事件本质的探讨和交流。再加上有一次,当一个从南宁过来的文科生讥笑技校生是无用并毫无出息时,韦德顺当场质问这个文科生他能做什么。
这个文科生开始只是引经据典地讲述文人治国论,但韦德顺毫不犹豫地摆出了宋、明、清是这些酸儒们误国误民的案例进行批判。后来这个文科生恼羞成怒,亮出自己是正牌学生,讥骂韦德顺是草民跟班生时,韦德顺当即出了一道为什么螺旋桨能将水、空气往一个方向推进的问题,这名文科生当即哑口无言只能听着韦德顺胜利的讲解。最终韦德顺赢得了这次争论的胜利,但却流下了的泪水,他的朋友问他为什么要哭时他说:“我虽能赢这一次的争论,但中国太缺少务实实干的人了,都是在学着华而不实的文学类,多少年了,难道还不能证明那些酸儒的文章能阻挡列强们的子弹和大炮吗?”
这句话让一直在围观的小女生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当晚,她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寄给自己的老师,询问自己所学的真的能救国救民吗?第二封就是寄给韦德顺的,她不想再每周一次地等待与韦德顺的交流,她想更多的了解这个公司,了解这些人的思想,更想了解韦德顺他个人。。。。
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个人跳过《论证》直接的对话产生了更多的碰撞,也顺带产生了各种的火花,其中就有爱情的火花。
第二十二章 有来有往
放下韦德顺和几个技术员写的汇报材料,虽然格式还有表述方式都略有欠缺,但并不影响对主体思想的叙述。
“关于要建立这几个工厂,你怎么看?”段国学问着孙立达。
“如果按韦德顺他们的汇报,的确是有必要要建立这样专门的零件工厂。”
“好!我批了,工厂的建设和人员的招选就有劳立达叔了。”段国学在文件上签上自己的大名。
“好的。”孙立达也没多废话,拿起文件转身出去。
段国学看着韦德顺他们写的材料,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胖子也不是一口吃成的。自己现在的实力小而且要遮遮掩掩的,难免在很多事情上束手束脚,象如果直接建厂大规模地招揽人才,自己的发展速度肯定不会这么缓慢,但却未以后的发展造成不稳定的因素。而象这样小规模地培养后再逐渐扩大生产规模和范围,就很容易控制很多象人心这样不可直观的因素。
优秀的人才象上海这样的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