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吃三国-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并驻守长安负责接应。这一切,标志着这位青年天子对司马懿出任关中主帅的充分信任与极力支持。因此,在这一部分朝臣看来,司马懿完全是在充满争议的表象下暗暗摘取了胜利的果实。而他们接下来,就是擦亮眼睛,等待着观看司马懿如何在那崎岖险峻的汉中之地上演一出精彩异常的活剧来!
接到出任关中主帅诏命的第二天,司马懿专门在府中设下酒宴,派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亲自上门送帖,邀请了司空陈群、太尉华歆到席一聚。
而陈群与华歆也就真的应邀而来,到司马懿府中向他祝贺。酒席上,在旁人看来,这三位名重天下的元老大臣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好一出魏国版的“将相和”的大团圆喜剧!谁又曾料到他们三人在暗地里那一场场无形无声的恶斗已臻白热化的境地,大有你死我活之势!
这一顿酒宴,至少当时在表面上是吃得和和睦睦热热闹闹的。然而,自次日起,陈群就请了三天病假没有上朝,而华歆原来佝偻的驼背也就弯得更厉害了,枯瘦如柴的手似乎再也握不紧那根御赐的紫竹杖,老是像中了风似的颤抖个不停。
在场的人都看明白了,在这一出“将相和”的大团圆喜剧中,胜利者以胜利者的姿态营造了这一团和气,失败者以失败者的姿态暂时接受了现实。嫌隙既已存在,双方的角力就始终无法避免,只不过有时会浮出水面,有时会潜入幕后罢了。
三月二十三日,曹叡亲率文武百官步行来到洛阳城正门为司马懿前往关中赴任送行。这是曹叡登基以来第一次为大臣出外远征而亲临送行,这种尊崇之极的待遇连当年的大司马曹真都不曾享受过。司马懿自然是感激涕零,连连拜谢,以坚毅果断的言行信誓旦旦地表示了“不破蜀寇誓不还”的决心。
午时已过,司马懿和司马师出得洛阳城来,策马奔出十余丈远,不禁却又回头眺望。毕竟是奔赴西疆远征蜀寇,沙场之事吉凶难测,今天每一位冲锋上阵的将领都不一定会看到明天的太阳。司马懿虽是身经百战,但他也毫不例外。他眺望着洛阳,目光中有些淡淡的不舍,又有些莫名的忧郁。洛阳,这座壮丽宏伟的国都,被夕阳罩上了一层金辉,沉默地回应着这位曾在其中纵横捭阖的大将军的凝望。而在城下,司马懿看到了那已然登上城楼,正目送着自己离去的皇上曹叡,看到了簇拥在他身后的文武百官,也看到了次子司马昭站在城楼那寂寞的一角里深深地凝视着他。他们都显得那么庄严肃穆,那么不苟言笑,用最沉默的态度向他送行。
到了最后,他竟依稀见到曹叡一脸的凝重,抿着嘴唇噙着泪光向他猛地挥了挥手!就在这挥手之间,他仿佛把所有的嘱托、所有的期盼、所有的支持,都无言地挥送出来赐给了在城下回望的司马懿。
司马懿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了这一切,他也不管城头上面的人们看没看到,只是向着他们远远地、重重地点了点头,便一勒缰绳,放马向前飞驰而去,把洛阳留在了自己的记忆深处。
快马飞奔了很久很久,司马懿才回过头来,那座雄伟的京城洛阳已经缩小成了地平线上的一个小黑点。他驻马而立,脸上露出了深深思索之色。
“父亲……”司马师停马在他身畔,不禁唤了一声,欲言又止。司马懿闻声转过头来看了看他有些踌躇的表情,说道:“你有什么疑惑,就问吧!”
“孩儿听说皇上在您离京之前又曾下了一道密旨给您。”司马师一脸认真地说,“请问父亲此事是否属实?”
“胡说!”司马懿脸色一沉。
“父亲不要再骗孩儿了。皇上那道密旨里要求您必须在长安留守五万人马备他随时调遣。如果真是如此的话,我们以剩下的五万人马怎么可能斗得过蜀寇的十万雄师?”
司马懿脸色凝重,坐在马背上只是抚须不言。
“还有,孩儿近来在京城听得不少传言,说皇上和郭太后的关系越来越恶化了。两天前,皇上将郭太后的幼弟、黄门侍郎郭进治了贪淫污秽之罪,把他抄了家、免了官,还贬为了庶人。本来,以郭进那皇亲国戚的身份,那些小罪在他身上不该遭罚得如此之重……”司马师若有所思地说道,“依孩儿之见,皇上对郭氏子弟如此不留情面,郭太后势必亦会伺机反扑。值此京城局势激荡剧变之期,父亲恐怕最好是不宜出征,更应留在洛阳静观其变……”
“蠢材!”司马懿沉下了脸,语气犀利如剑,毫不留情地训斥道,“如今西疆国门之外大敌当前,社稷江山危在旦夕,为父岂可为争权夺利而留在京城守株待兔?为父相信,皇上此刻派我出京讨伐,正是将他的所有期望维系于为父一身,让为父在前方为他挡住蜀寇入侵。这样,他才可以腾出手来平息萧墙之变。”
说到此处,司马懿又顿了顿语气,缓缓说道:“无论宫廷之内皇上与郭太后之间如何冲突,为父身为顾命托孤大臣,都只能是与皇上同心同德、合力对外,岂可再生二心?郭太后无德无能,又贪权嗜财,为父怎能与她同流合污?况且,她郭氏一党,决非当今皇上之敌手,势必亡于须臾之间!我司马氏若不在皇上这等危难之时雪中送炭、再建新功的话,将来在朝廷中决然是得不到他全力支持的。为了司马家族的繁荣昌隆,为了大魏社稷的长治久安,于公于私,为父都只能站在皇上这一边!”
说罢,司马懿扬起长鞭,策马疾驰,将正在慢慢寻思他这番言语的司马师抛在脑后,绝尘而去。
失望,总是在你沾沾自喜的时候从天而降:来得那么骤然,又来得那么悄然;来得那么突兀,又来得那么生硬。正在长安城府第里私底下接受着同僚们道贺的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就这样突如其来地被皇上关于司马懿出任关中统帅的一纸诏书打得眼冒金星,几乎当场吐血。
华太尉、陈司空前几天不是还有密信送来,称自己升任关中统帅已成定局了吗?怎么这皇上的旨意说变就变了呢?张郃心底里愤愤不平地嘀咕着,同时向那些刚才还在齐声恭祝他即将荣升主帅而现在却一个个脸色如死鱼样儿的同僚们摆了摆手,极其尴尬地送他们出了门。虽然张郃脸上还挂着僵硬的笑容,但是谁都听得到他心头滴血之声。于是,各位来宾都很知趣也很悻悻然地告辞而去,只留下张郃自己一个人像被狂风骤雨击打的一面大旗一样在自家门口苦撑。
张郃待到来客散尽、四顾无人之时,才将脸色猛地一沉,一摔大门,冲进了府中后院,仰天大叫一声,同时拔剑出鞘,挥舞起来!他的舞剑,是一种宣泄胸中闷气的独门方法。每一次在他猝然受挫心神激荡之时,他都是靠舞剑来宁心定神,摒除杂念。今天,他将手中宝剑舞得一轮白光般团团直转,耗了大半个时辰,也未曾平复自己胸中的勃勃怨气!老子今天在关中军队中的地位和威望,全是靠三十年来马不停蹄、人不下鞍地在战场上一刀一剑、拼死拼活挣出来的,眼看就要独当一面,像韩信一样带兵出征建下盖世奇功——却不曾想让这个只带了四年兵的所谓骠骑大将军司马懿突然半路杀出,抢了这关中主帅一职去!你让他这一口闷气如何咽得下?
正在张郃心潮翻滚之时,一名府中的家丁手里拿着一封信函,飞步而入,在他身前跪下报道:“将军,京城华太尉、陈司空以八百里快骑送来密信,请将军收阅!”
他话犹未了,只见眼前“刷”地一片雪亮,还未回过神来,手头蓦地一松,那封信函竟已被张郃用剑尖挑了过去,一把抓在了手中。张郃静立片刻,执信在手,冷冷吩咐道:“很好。你先下去吧!”那家丁会意,立刻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张郃待他走远,这才收剑回鞘,轻轻打开信函,却见上面写道:
华歆、陈群致张郃将军亲启:
抱歉,抱歉,老夫二人力助张郃将军升任关中主帅而未成功,天耶?命耶?事已至此,万望张将军降心抑志,韬光养晦,屈中求伸。司马懿为人外宽内忌,城府极深,诡计多端,张将军不可不防!现在,关中大军之中,一切仰仗张将军代为制衡司马懿。切要谨慎行事,不可造次。老夫二人必在朝中为张将军继续左右周旋,全力帮助张将军最终取司马懿而代之。
张郃阅罢,这才觉得心头郁闷为之一消。看来,华太尉、陈司空二位大人并未放弃对自己升任关中主帅一事的努力。他心中不禁为之一暖,悠悠叹了口气,也只得暂时隐忍沉潜,然后择机而动了。
就在这时,又一名家丁进来报道:“将军,新任关中主帅、骠骑大将军司马懿大人携其子司马师现在府外前来求见!”
张郃一听,不禁吃了一惊:这司马懿来得好快呀!什么时候竟已到了长安?他为何一进长安便来我府?难道他听到了什么风吹草动?张郃一边在大脑里紧张而迅速地思考着,一边不动声色地吩咐道:“速请司马大将军到客厅相见。”说罢,整了整衣冠,径自往府内客厅而去。
张郃站在客厅口处静立恭候着。远远的,只见一位长髯飘飘、气宇轩昂的青袍长者,身后跟着一位面目清奇、身材俊伟的青年少将缓步而来。不用说,来的人便是那骠骑大将军司马懿和他的长子千户都尉司马师了。
司马师远远地看了一眼静立在客厅门口候着的张郃,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满。本来,按照军纪军规,张郃虽身为关中副帅,军阶仅比父亲司马懿差了半级,但也应直接到本府大门外拜迎,更何况父亲还有皇上亲赐的黄钺在手,拥有着“如朕亲临”的权威!而张郃不顾军规与礼仪,只在府中客厅门口迎接司马懿,显然带有分庭抗礼之意,可见他对父亲上任主持关中战事是颇为不服的。一念及此,司马师不禁大为不悦,心道:我父亲乃是一心一意只想为国尽忠,根本不屑于争权夺利,只因他深感蜀寇难御,恐其坐大成势,这才放着宛城的“太平将军”不做,跑到这西北苦寒之地亲自指挥对蜀作战,你却以小人之心度我父亲君子之腹,真是枉称为一代名将!赵国廉颇尚懂得与蔺相如抛下权位之争共御外寇,你张郃也是饱读诗书经史的儒将,竟连一个古人也比不上!他愤愤不平地想着,转头瞥了一眼父亲。却见父亲满脸含笑,若无其事,正趋步上前,直奔张郃而来。
司马懿走到张郃面前,微微笑道:“哎呀!老夫何德何能,竟敢劳驾张将军亲自到厅前迎接?多谢了,多谢了。”
张郃见司马懿一脸的微笑竟是那么的平和那么的自然,心头不禁有些意外,急忙收起了脸上那最后一丝倨傲之色,道:“司马大将军光临本府,不知有何指教?”说着,弯下腰准备躬身行礼。
司马懿急忙摆了摆手止住他行礼,爽朗一笑,道:“老夫今日谒见张将军,别无他意,只想与你倾心一叙。说来惭愧,这关中大帅一职,本就该由劳苦功高的张将军出任较妥……”听到这里,张郃不禁一怔,没想到他竟这般坦然地说出这番话来。却见司马懿神色如常毫无做作之态,继续说道:“然而老夫素怀奋励有为肃清天下之志,不愿郁郁乎久居升平无事之荆楚,为免岁月流逝而功业未建之憾,才忍不住半路闯出恳求皇上赐给了老夫来这关中一搏之机!老夫位极人臣,名望盛矣,本无须借此御蜀之功立名。只因壮志未酬,老夫才不惜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