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雪冷血热 >

第59部分

雪冷血热-第59部分

小说: 雪冷血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路下的山坡上翻滚着。这样乱了一阵子,一些敌人就趴在雪地上、爬犁后、树丛中,开始抵抗。被枪声搅沸了的腊月底的盘山道,气温好像陡然增高了几度。

站在蛤蟆塘山顶上的副军长柴世荣,边观察战场上的态势,边把个酒葫芦凑在嘴边,“咕咚咕咚”灌了几口。

年轻时曾只身赤手打死只闯进屯子里的豹子的柴世荣,写得一手好字,有一手好枪法,身上却很少带枪,连支手枪也难见。情况危急时,他会把机枪手的机枪抱在怀里射击。须臾不可离身的是个酒葫芦,身边的几个副官也一样。他的喝干了,有时未等伸手,副官就会把酒葫芦递上去。有人酒后无形。而身经百战、瞅着武人一个的副军长,平时喜欢看书、思考问题,枪炮声中灌上几口酒,会变得更加沉静,脑细胞更活跃,富于弹性,枪也打得更准。

几个副官大都是救国军时期的老人。除罗副官是个秀才,专管文秘外,其余都是神枪手。比柴世荣大几岁的刘副官,人称“刘炮”,更是神中之神。他有个弟弟,人称“小炮”,也是个神枪手,在4团当连长,后来牺牲了。这一刻,他站在用雪构筑的掩体后面,一支三八大盖“吧——勾、吧——勾”,枪枪见血,弹弹咬肉,专拣鬼子和威胁大的机枪手打。

战至下午4点左右,300多敌人几乎全部被歼,其中有40多个鬼子。

2月1日,又将驻前刁翎的伪军1个营或俘或毙,全部歼灭。

5军能在刁翎地区建立根据地,这两次战斗具有重要意义。

柴军长世荣亲理诸务,行军驻军警戒作战指挥独立担负,颇见精明活泼逾于壮年新进之人。

这是周保中1939年3月31日日记中的文字。

从副军长到军长,1934年入党的柴世荣,在党内的职务并不高。

这是个领兵打仗的人。

“南杨北赵吉东周”

1934年端午节前夕,周保中率边区军来到敦化县老塔站,见到山林队“九占队”,得知这里出事了。

宁安西北山八大队的“晴天队”,向当地甲长陈子庚征收抗日物资,主要是单衣。天暖了,该换季了。陈子庚已经如数做完了,“九占队”先到,拿走一批,“晴天队”来时就不够了。“晴天队”首领于长和火了,说老子在前方吃枪子,五月节了还穿着棉袄打仗,你们这帮窝囊废是干吗吃的?陈家是当地大户,养着不少炮手、家丁,这些人也窝着一肚子火,说你们都是爷,俺们哪个敢不伺候?狼多肉少,神仙也做不了那么快。

这西北山八大队原是丁超、李杜旧部,有400人左右,分为8个大队,主要活动在宁安西北山一带,故称“西北山八大队”。他们装备精良,弹药充足,多次与日军作战,胜多负少,这些骄兵悍将就不把一般山林队放在眼里。绥宁反日同盟军成立后,曾派人到八大队中工作,并与之联合作战。

见陈家人跟他说这话,于长和野性发作,下令攻打陈家大院。这陈家大院岂是轻易打得下来的,枪声“乒乒乓乓”响成一锅粥,“晴天队”的炮头刘大炮被打死了。于长和越发怒不可遏,要血洗陈家大院。

就在这时,周保中带领边区军和“九占队”赶到了。

周保中走到刘大炮跟前,蹲下,将死者脸上凌乱的头发理了理,又掏出毛巾一下一下将脸上的血污擦净。这是个神枪手,打仗不要命的汉子。一次战斗中,曾用一支步枪逐一给敌人“点名”,将被围的20多个弟兄解救出来。

远的近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在上百双打红了的眼睛的注视中,周保中站起身形,两道犀利的目光在于长和脸上停留片刻,脸上的麻子变色了:刚才还活蹦乱跳个人,就这么死了,他死得值吗?

弟兄们!周保中环视四周,有点儿沙哑的南方口音激昂而又悲愤,咱们是反日军,日本子在杀中国人,可咱们在这里干什么?他陈甲长不是不帮忙,是一时半会儿忙不过来,那就等几天呗,有什么大不了的,非得打个你死我活不可吗?刘炮头死了,谁在那儿偷着乐?就算你把陈家大院平了,那算什么英雄好汉,又得死多少弟兄,添多少孤儿寡妇?日本子杀了多少中国人,还嫌他们杀得不够吗?

慷慨陈词,战地演讲,“晴天队”官兵眼里的杀气逐渐消失了。

于长和突然扑到刘炮头身上,号啕大哭:兄弟呀,俺浑哪,俺对不起你呀,俺怎么向你的高堂交代呀。

在大院门楼上全都看在眼里的陈子庚,这时开门走了出来,双手抱拳,向各路人马施礼道:听了周总参谋长一席话,俺陈子庚说什么也难表一家老小的心情,只想用行动说话。俺愿出300大洋发丧刘炮头,他的父母妻儿俺供养了,再出10担包米、10石小米、10石大豆作为八大队的给养。今个晌午,俺杀猪宰羊,为周总参谋长和众位首领、弟兄接风洗尘。

说着,走到周保中和于长和跟前,再次施礼道:周总参谋长和长和兄弟,二位要是不嫌弃俺,今儿个请赏个面子,俺想跟你们和众位首领交换金兰大帖,结成生死弟兄。

这倒有些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见于长和一时还有点儿别不过劲儿,周保中就说:照陈甲长说的办,结拜兄弟,共同反日。

到这份儿上了,于长和也痛快地道:好,听周总参谋长的。俺是个粗人,对诸位多有冒犯,可打日本子决不含糊。

包括“九占队”的营以上首领,共是65位,黑压压地跪在陈家的场院里,对天盟誓:同心协力,反日到底,驱逐日寇,万死不辞!

1936年7月6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张中华、柴世荣给春山兄的信》中说:

五军之建制,完全建制在周保中个人威信与信仰上面。只有他在军事上和政治上,较为完全。在政治理论和策略上的实行运用,都赖其一人。保中同志不但成为五军军长,同时二军军长,也就是他担任。每日在工作中,脑筋运用,劳苦得不得了。

同样为满洲省委军委书记,杨靖宇到南满就有支现成的游击队,赵尚志是在经历了巴彦游击队的失败后,重新拉起一支队伍,周保中又是另一种情形了。

民间有句粗话,“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周保中不但后边带“长”,后来前面还多个“总”字,听着看着够显赫的,其实也就是个能在吴义成面前参谋几句的角色而已。如今的参谋长,与上级带长的只差半级,那时差多少就难说了。连王德林这样绝对权威的救国军总司令,也是要亲自兼个1旅旅长的。这是旧中国军队的重要特色。职务只是一个方面,关键在于有没有兵权,能掌握、指挥多少枪杆子,这才是真的、实的。那种乱世,屁股后面不跟着一支随时听命的队伍,谁把你当盘菜?

吉东是自卫军、救国军的发祥地,李杜、王德林过界后,旧部大都报个字号成了山林队。比之东满、南满、北满,这些队伍中原东北军的成分就多些,装备也好些。对这种队伍的统战工作,难说难易,也不能说这些首领都有个皇帝梦,但那种山大王基因或多或少肯定是存在的。义勇军溃败后,南满有杨靖宇,北满有赵尚志,吉东自然也需要个强有力的领袖人物。而这些既抗日也拥兵自重的骄兵悍将,很快就少有听从救国军代理总司令吴义成调遣的了,那就听总参谋长周保中的吗?

从绥宁反日同盟军到抗联5军,基本如此。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塔站结义,只是其中一例。

点点星火遍地烧,

日日夜夜倭寇嚎。

倒悬不解三千万,

田横壮儿五百条。

这是周保中写于1935年春的一首诗《抗争与宁死不屈》。

这是个有着坚强个性的人,寡言少语,冷峻严厉,讲原则,说一不二,又会拿捏分寸,明了什么时候应该妥协、怎样妥协。就是这样一个貌似难以接近的人,长期顶着“上层勾结”的压力,以其独具的品性、魅力,将吉东地区的各种反日力量聚拢起来。

彭施鲁老人说,那时有什么难题,各抒己见没辙了,人们就会说:要是周总指挥在就好了。

当年就有“南杨北赵”之说,这“吉东周”纯是今天出自笔者之口,但这话是能立得住的。

第19章 “提拔的、培养的、教育的,赶不上牺牲的多”

于洪仁的鲜血

于洪仁,字博安,满族,1908年生于宁安县北岗子屯农家,1930年宁安省立四中高中毕业,年初入团,不久入党。1932年初义勇军蜂拥之际,他被宁安县委派到“平南洋队”中,致力于改造这支队伍,直至牺牲。

1932年9月,救国军总部率主力向东宁转移,准备伺机过界去苏联。在救国军中被编为一个连的“平南洋队”,连长李荆璞集合队伍讲话,说咱们是宁安人,咱们不能走,拉出队伍自己干,保卫家乡。

话音刚落,队伍里站出个戴眼镜的小伙子,高声道:说得对,咱们拉出队伍自己干,可不能这么就走了。营部这帮小子不是正经鸟,枪在他们手里是祸害,咱打日本子得扩大队伍需要枪,把他们的枪缴了再走。

李荆璞有些疑惑。营部附近有两个连,枪一响,别说缴人家械,怕是连自己都难脱身了。于洪仁说咱不弄出动静,不就行了吗?让李荆璞假装有紧急情况向营长报告,外面的两个排听到暗号就冲进去,他带个排在附近接应。结果一枪未放,就把枪全背了出来。

一支装备挺好的伪军,不即不离地总跟着“平南洋队”,伺机下手的样子。李荆璞忍不住,几次要回头去打。于洪仁说打没说的,关键是得找个好地场。这是咱拉队伍自己干的第一仗,必须万无一失。几天后一个伏击,把这支伪军打得屁滚尿流,大部歼灭。

这支自发的抗日队伍,成员大都是农民,也有一些惯匪、地痞,思想意识混杂,山林队的劣性或多或少都有。比如封建迷信,认为“一生二死三兴四亡五富六贫七升八降九久十无”,单数主吉,双数为凶,打仗要选日子。“平南洋”这字号,三个字笔画也都是单数。更要命的是一些人恶习不改,经常抢劫、绑票,敌人乘机大肆宣传,说“平南洋”是宁安最大的胡子头。李荆璞着急上火,于洪仁帮他研究制订纪律,同时以没收敌伪财产、征集反日捐和收累进税的办法,解决队伍的经济问题。

李荆璞很愿意跟这个年龄与自己相仿、又比自己老练、稳重的副队长唠嗑,特别长见识。可看到于洪仁和队员在一起,今天这个,明天那个,唠得那么热乎,心头就犯嘀咕了。有些人也往他耳朵里吹风,说副队长背地里总和些人捅捅咕咕的,肯定是没安好心眼子。他嘴上说副队长不是那路人,心里也想人心隔肚皮,不能不防呀。倘若真的把“平南洋”的姓氏变了,或把一些人拉走了,那是他绝对不能允许的。

就问:你背着俺捅咕些什么?

背着你?还捅咕?于洪仁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明人不做暗事,你好好访访,看看俺到底“捅咕”些啥。

李荆璞性情爽直,说话、办事从来当面锣、对面鼓,真就把一些人找来问是怎么回事儿,问了几个就不好意思再问了。

李荆璞知道宁安有共产党,后来知道于洪仁就是共产党。于洪仁也给他讲讲党的知识,有意引导他。李荆璞觉得这个党挺好,就想入党。于洪仁说:入党得有三个条件,一是服从组织,遵守党的纪律,二要坚决反日到底,三要把队伍交给党,个人群众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