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飞豹出击 >

第250部分

飞豹出击-第250部分

小说: 飞豹出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化很多。这样中国的战俘管理人员和苏军这些被管理的战俘相处的其乐融融,还真有些同志加兄弟的氛围。

每个俘管排都有一台电视,每天19点30分21点30,俘管排组织苏联战俘观看电视节目,节目的内容是,隔一天的新闻联播,鸦片战争以来八国联军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纪录片,当然重点是沙俄对中国的侵略历史;介绍苏联各少数民族历史的专题片以及苏联各少数民族和中国友好往来的纪录片;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和世博会以及中国氢弹试验的纪录片,还有就是中国和这些少数民族的文艺节目

【第二百七十八章仁义之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远东兵团政治部俘虏管理处对苏军战俘的改造,是先从他们的“胃”入手的,安排好苏军战俘的生活,是各苏军战俘收容所的重要任务之一,各俘管所定期召开苏联战俘开会征求战俘对伙食的意见,对于他们的意见在可能的条件下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尽量的予以满足。在他们的食谱中时不时的加上一两顿中餐,当然这些中餐都是出于自各苏军战俘收容所所举办的中餐烹调艺术***的苏军战俘学员的“厨师”之手。每周末晚上的中餐成了各苏军战俘收容所每个苏军战俘最为盼望的大餐。中餐的魅力对这些苏联战俘究竟有多大呢?

一位美国纽约时报驻中国的记者这样报道过:星期天的上午,我在中国新成立的贝加尔省政府所在地——乌兰乌德市的西郊,中国人民解放军远东兵团政治部俘虏管理处第89苏军战俘收容所里,见到了一群正在雪地上踢足球的苏军俄罗斯族的战俘。

“HI”我十分热情的向一名站在一边看上去有30来岁的俄罗斯战俘打着招呼并介绍自己说:“我是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威廉姆斯,怎么样,朋友,你们在这呆的还好吧?”

这个俄罗斯战俘斜着眼睛扫了我一眼,可能是因为我是美国记者,对我显得有些冷淡,有些漫不经心的回答道:“很好。”

“我对发生在你们中苏兄弟国家之间的这场战争很感兴趣,你能谈谈你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吗?”我不为他的冷淡所动继续问道。

“正如你说的那样,这是我们苏中两个兄弟之间的事和你们美国人没有什么关系。我对你的问题一点也不感兴趣”这个苏联战俘一点也不合作的说道。

我的职业要求我必须把这个采访继续下去。我避开了敏感的政治性话题,向他很友好的微笑着说:“你不介意我问一下你们在这儿生活的情况吧?比如吃的”

“吃的肯定没问题,那是相当的丰盛,这些是你们美国人想都想不出来的。我告诉你,兄弟就是兄弟,就是两人打起来也是兄弟,你们知道不?你们美帝国主义不要在这里想捞点什么便宜。”这个很讲政治的苏联战俘打断了我的话说道。

“哈,哈”我心里暗自笑道,这次我选对了他感兴趣的话题,撬开他的口也不难,我接着说:“你说的相当的丰盛是个什么概念?相当的丰盛有多丰富?”

“我说出来,你也不懂,你也吃不着,知道中国菜有多么的好吃吗?别看你是美国记者,可你吃过香酥鱼,土豆烧牛肉,西红柿炒鸡蛋,麻辣豆腐,猪肉炖粉条子,麻辣鸡丁、炖酸菜,尖椒干豆腐吗?咂,咂,咂,那叫一个好吃。”这个苏联战俘一面咋着嘴一面很有感染力的说着,他看我由于直咽口水而造成上下滚动的喉结,顿时眉飞色舞很得意的说道:“看你那样肯定没吃过。要不是社会主义的兄弟哪能有这样的待遇。你再看看中国那白酒,那才叫真正的酒呢。我想赫鲁晓夫和你们的艾森豪威尔总统肯定都没喝过。喝起来真给力。”

“给力”,这个苏联战俘说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词,我向他请教道:“给力是什么意思呀?”

这个苏联战俘牛B哄哄对我不屑一顾的说道:“这是中国话,你不懂。”

“**,这个时代真是中国的时代,连当中国的战俘都这么牛B。”我在心里暗暗的骂道。“要是告诉他,我是常住北京的记者,他是否还敢跟我牛B呢?”不过我还是压制了自己的这种冲动。

接着苏联这个满面红光的战俘又说“来到89所两个来月,我们5000多名苏联官兵的体重普遍都增加了,”他指着球场上一个大冬天,只穿一件印有第89苏军战俘收容所中国字的半袖T恤小伙子说道“看着没有,现在正在带球的那个小子,两个月体重增加了十公斤,现在天天嚷嚷减肥呢”。

这个苏联战俘的话匣子终于被我打开了,他是个很健谈的人,主动的告诉我,他叫斯特列尔尼科夫,是苏联后贝加尔军区的一名上尉。中苏两国战争那是上面的事,和他们这些当兵的没什么关系。在这里中国同志待他们的确很好。

他说:“所有的人,在这里每周要进行40个小时的劳动,主要是清理战争留下的废墟,帮助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住所的老百姓搭建一些临时性的住房。但做这些工作,中国同志是付钱给我们的,当然不叫工资,叫劳动津贴费,是一种代购卷,用这代购卷可以在服务社,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日用品,烟和酒。”

俄罗斯这个民族有着一种不服输的性格,我注意到了这个斯特列尔尼科夫上尉在同我聊天时,他尽量的回避战俘这个给他带来耻辱的名词。他说的服务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远东兵团政治部俘虏管理处苏军战俘收容所的苏军战俘服务社。我去过,我还在那里买过一件印有2月16日苏联对中国发动核袭击的爆炸时蘑菇云的照片,在蘑菇云上面用中英文印着,“我们呼唤和平”质地很好的中国制造的半袖T恤衫,这可是现在世界最流行的图案。这个服务社象个商场一样,有大到冰箱,彩色电视机,小到一次性电子打火机这样的商品。我很怀疑这些战俘能得买起这些中国制造在美国都属于高档消费的奢侈品吗?我想中国之所这样做,更多的意义是出于一种宣传。我把这个疑问交给了斯特列尔尼科夫上尉:“我看到你说的服务社里面,还有冰箱,彩色电视机,这些你们能买的起吗?”

“有能买的起的,”斯特列尔尼科夫上尉有些妒忌的说:“前天乌兰乌德机场的一个苏联技师就买了一个冰箱。”

“是吗”我有些好奇的问:“他是怎么得到那么多代购卷的呢?”

“他在战时帮助中国人修好了好几架米格19战斗机。”斯特列尔尼科夫上尉神色有些暗淡的说:“象他们这些技术人员赚钱比较容易。”

“他就是买了,能带回去吗?”我又问道:“苏联政府能允许吗?”

斯特列尔尼科夫上尉脸上出现了一种很复杂的表情,反问我说:“你说象他们这样的人,还能回苏联吗?”

是啊这样的工程技术人员绝大多数不可能再回苏联了。中苏两个虽然同是社会主义国家,但现在可是冰火两重天,中国有政策对中国做出特殊贡献的外籍人员可以加入中国国籍,美国不是也有不少技术人员放弃美国国籍到中国的山南特区工作的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事情。

我看着眼前这个苏联上尉说:“我能问你一个很私人的问题吗?”我得到斯特列尔尼科夫的首肯后说:“你所得到的代购卷准备买些什么呢?”

“我现在只为自己买一个装一节一号电池的电动剃须刀,如果能在这儿再工作两个月,我还准备给我的妻子买两件布拉吉,让自己的妻子打扮的漂亮一点,总是一个男人愉悦的事情。”斯特列尔尼科夫有些腼腆的解释说。

在要结束这次采访时斯特列尔尼科夫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中苏两国还是不要打仗,苏联人少地多,中国人多地少,大家同属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相互调剂一下不就行了吗。什么事为什么一定要打个你死我活呢?真不知这些政治家是怎么想的。其实中国人不错,当他们的俘虏,不但吃饱穿暖,还给些钱可以买那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真是做梦也没想到的。”

他最后很天真的说:“如果苏中两国兄弟之间能够和平相处有多好中国有技术,我们有资源,两者结合起来,那将无敌于天下。”

苏联有150多个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差不多都是沙俄和苏联扩张得来的人口,而最集中、最复杂的,当属苏联南方北高加索地区。这次中苏战争,中国方面共俘虏了将近30万苏军各少数民族战俘,通过短期的教育改造使他们能够成为本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战士,对于解体苏联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的。

对这些苏联各少数民族战俘的教育改造运动是从几个方面展开的,第一,针对战俘中“中国人是侵略者的这一想法”中国通过各种电视,广播,报告、座谈等多种形式,结合苏联各个少数民族被沙皇俄国和苏联吞并的历史,从历史上到现实阐述了苏联是如何从一个欧洲小国,通过几百年的侵略和扩张成为现在这个横跨欧亚大陆“超级大国”的。沙俄和苏联是如何通过各种无耻的手段掠夺中国领土的,中国又是如何忍辱负重、尽了最大的努力在和平解决无望的情况下,才被迫向苏联发动的这次旨在收回被沙俄和苏联掠夺的部分领土的战争,这场战争只是讨还沙俄时期欠下中国的一些旧债,使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资源配置更加的合理,中国这样做是有利于整个国际**运动的。使广大苏联战俘充分认识到,树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这场战争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否则中国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发动这场极为克制的边界战争。

第二项就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全世界人民开展“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的运动。坚决反对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剥削和压迫。引导少数民族战俘用亲身经历的大量生动事实,揭露在苏联的统治下对少数民族的种种歧视和压迫。

苏联少数民族的战俘被送到中国各战俘营后,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让他们把个人所受的冤屈和苏联对他们整个民族掠夺和压迫联系起来,揭露苏联的黑暗统治和民族歧视政策的种种罪恶,真正的认清苏联打着所谓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的旗号,实现大国沙文主义的大俄罗斯民族贪婪自私的本质,激发起他们对俄罗斯民族强烈的民族义愤,唤醒他们内心中那被泯灭的民族解放的热情,把个人对苏联的怨恨提高到“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这个总任务上来。

使用的基本方法是充分发动广大少数民族的战俘,述说自己本民族,自己家族和自己在苏联所受到的歧视和遭受过的种种不公正的待遇。通过自己教育自己,在苏联**解放战线成员的安排带动下,首先那些外围成员现身说法,带头揭露俄罗斯民族对少数民族的种种歧视和压迫,启发他们的民族觉悟。

在苏军俘虏第19收容所,一个叫迈哈迈德的车臣籍的战俘,他用自己的经历,述说了他们村里的人是怎从高加索地区被苏联的秘密警察内务人民委员部也就是现在的克格勃,强行迁至到西伯利亚地区的,同时,揭露他在后贝加尔军区第21摩步师服役时,所受到俄罗斯籍官兵的欺辱。他说:“苏联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原本人口不多,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折腾,男子就更少了。这样就让人口更少的少数民族的青年当兵服役。前年在征兵时,俄罗斯藉的集体农庄主席马舍车夫,在不征求我本人和我父母意见的情况下,强行让我来当兵。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