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明朝三百年-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明朝的战争不仅使也先损兵折将,而且使他失去了明朝的赏赐以及与明朝交易的机会。当时的瓦剌是一个游牧部落,如果失去了来自明朝的生活必需品,部落民众的生活将会非常艰苦。北京大败之后,也先开始与明朝讲和,宣称“迎使朝来,大驾西去”。
当时景泰皇帝朱祁钰已经坐稳皇位,不想派人迎回朱祁镇,对从瓦剌迎回朱祁镇的建议极为冷淡,多次从中作梗。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十五日,在众大臣的不断建议下,明朝满足了也先的各种要求,在漠北整整过了一年俘虏生活的朱祁镇被送回北京。但回到北京后,朱祁镇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短暂的仪式之后,朱祁钰令其哥哥、已被视为太上皇的朱祁镇入居南宫(今北京南池子缎库胡同内),实际上是将其软禁。在惊恐与饥饿之中,朱祁镇度过了七年的软禁生活。但软禁在南宫的他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连做梦都想再登大宝,夺回失去的权力。
两登帝位称传奇 曲折人生谁与知(2)
偏偏事情很具戏剧性,也是朱祁镇命中有第二次当皇帝的运气。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夜晚,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人乘景泰皇帝朱祁钰得重病之机,潜入南宫,夺门出宫,帮助朱祁镇复辟,希望成功后能够飞黄腾达,史称“南宫复辟”,或称“夺门之变”。五天后,朱祁镇第二次即皇帝位,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朱祁镇复辟后,他的弟弟、景泰皇帝朱祁钰在一个月后就病死了。朱祁镇以亲王之礼将他葬在了北京西山,由此便使朱祁钰和下落不明的明惠帝朱允炆一样,成为明朝历史上两位仅有的未能埋葬在皇家陵园的皇帝。
朱祁镇复辟之初,对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等人恩宠无比,视为心腹,言听计从。而他们也经常以“功臣”自居,骄纵恣肆,不可一世。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极力劝说下,英宗以谋逆罪冤杀了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大学士王文等人。当时,因朱祁钰被废而受株连的人很多,除于谦、王文外,还有不少在朝官吏和妃嫔家族以及朱祁钰信用的太监等。据说,朱祁镇杀了于谦后可能有过一点后悔。于谦死后,边境的局势又开始紧张,朱祁镇很是担忧,这时有人跟他说:“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他听了只是没话说,没有更多的表示。
由于朱祁钰被废,于谦等人被杀,景泰时期的点滴改革也被废除,政权又一次把持在宦官邪党手中,明朝更加积弱。也许是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朱祁镇渐渐成熟起来,看到石、徐、曹等人的所作所为,终于慢慢地意识到,这帮“功臣”原是奸诈险恶之徒,不可久留。于是便采取措施,一步一步地收拾他们,明英宗朱祁镇像以巩固皇权,整顿朝纲。同时,朱祁镇又重用李贤、王翱等贤臣,减免各地百姓的赋役,发展经济,因而从总体上看,天顺年间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政治与正统年间相比,也要清明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朱祁镇也可算是一位仁君。
盛德之事应该说,朱祁镇的本性并不坏,只是由于他过于宠信宦官,忠奸不分,才导致自己贸然出征,沦为阶下囚,命运可谓是一波三折。也许是一年难熬的俘虏生活,再加上南宫六年又五个月的煎熬,使他尝遍了人世间福祸相交的沧桑,他在复位之后,曾做了几件为史家赞为“盛德之事,可法后世”的好事。
其一,恢复宣宗废后胡氏名号,并使之葬礼如仪。据当时人王锜著作《寓圃杂记》记载,在朱祁镇在位的最后一年,朱祁镇才从皇后钱氏口中知道自己本是宫人之子,但由于年长日久,他已无法知道生母的身世和下落,只好把一腔同情寄托在被废的胡皇后身上,为她重修陵寝,一切按照皇后的规制办理。钱皇后为什么要替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废后胡氏说话?原来,作为英宗的皇后,钱氏并没有生过皇子,而当时周贵妃却有一子,即后来的宪宗。这种情形跟当年胡皇后无子、孙贵妃有子的情形极其相似。也许正是由于这一情形,使得钱氏深为同情胡皇后吧。不过,钱皇后很幸运,并没有因无子而被废。
其二,释放建庶人。建庶人即建文帝朱允炆次子朱文圭。明成祖朱棣攻入南京之后,建文帝及其长子朱文奎不知所终,次子朱文圭则被朱棣幽禁起来,称为“建庶人”。到天顺年间,建庶人已经在长期的幽禁岁月中从两岁幼童长为50多岁的老翁了。大概由于也曾经历过长期被囚的生活,朱祁镇突然有一天想起了这位远房叔叔,动了恻隐之心,不顾左右近侍的反对,派人给建庶人修建了房屋,任其自由出入,并供应生活。据说释放建庶人一事在当时曾遭到很多人的质疑或反对,但却受到百官和百姓们的真心赞叹,也算是给50多年前的纠纷做了一份补卷。
其三,废除殉葬制度。明太祖朱棣死的时候,许多宫人陪葬。自此之后,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等去世以后,都以宫妃殉葬。朱祁镇觉得这样做很残酷,临终前遗诏停止殉葬。此后明代各帝都遵从这个遗诏,不再以宫妃殉葬。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朱祁镇病逝于文华殿,享年38岁,走完了他复杂曲折而又传奇的人生之路。
力挽狂澜建大功 心胸狭窄命多劫(1)
力挽狂澜建大功心胸狭窄命多劫——明代宗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像明代宗朱祁钰(1428~1457)是明朝历史上第七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次子,与明英宗朱祁镇是同父异母兄弟。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朱祁钰登上皇位,力挽大明王朝狂澜于既倒,景泰八年(1456年),又因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而失去帝位,在位时间仅有八年,一生可谓命运多劫。
捡来的皇位明代宗朱祁钰出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他的生母吴氏,原本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汉王朱高煦府邸的一位侍女。明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平定自己叔父、汉王朱高煦的反叛后,将汉王宫中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在返京途中,朱瞻基深深被吴氏的美貌与聪灵所打动,于是吴氏得以陪伴宣宗皇帝直到带回京城。
回京后,按照当时的惯例,身为“罪人”的吴氏是不能被封为嫔妃的。于是朱瞻基将她安排在了一个紧贴宫墙的大宅院中,并时常临幸。吴氏珠胎暗结,为他生下了次子,取名朱祁钰,吴氏也因此被封为贤妃,但继续住在宫外。宣德八年(1433年),朱瞻基病重时,派人将朱祁钰母子召进宫,并托付自己的母亲张太后善待朱祁钰母子。托孤之后,一代帝王朱瞻基驾鹤西去。由于时逢皇帝的大丧,无人顾及吴氏母子的身世,他们就这样被大家接受了。后来朱祁钰被封为郕王,朝廷并为他们母子修建了王府,供他们居住。
明将官胄甲明代手铳如果没有土木堡的狼烟,也许朱祁钰母子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但是“土木堡之变”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明英宗朱祁镇被漠北元朝余部势力之一的瓦剌部落首领也先俘获,消息传到北京后,朝廷内外一片惊恐。当时前朝皇帝、宣宗朱瞻基只有两个儿子,长子朱祁镇即为正统皇帝,次子就是郕王朱祁钰,当时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不过才两岁,如何能治理国事?临朝议政的诸般事务,自然落在郕王朱祁钰身上。于是,为安定人心,皇太后孙氏下诏立朱祁镇二岁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又命郕王朱祁钰为监国,总理国政。
即使作为监国,朱祁钰也从来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因为,按正统(朱祁镇复辟前的年号恰巧是正统)的传承,应该是朱祁镇二岁多的儿子、皇太子朱见深继位,作为郕王的朱祁钰只能监国。再加上朱祁钰的性格比较软弱,很担心自己能否执掌好朝政,最初想逃避这件事。但是历史却偏偏给了他这样一个特殊的机会。
朱祁钰临危受命,担任监国后,惩处了土木堡之变罪魁太监王振的党羽,使京中的局面有了些起色,确立了在朝臣中的威望。面对这种情况,大臣们纷纷上书皇太后孙氏,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君”,眼下明英宗朱祁镇返国无望,皇太子年纪又太小,只有另立一帝,才可使国家度过这危难之秋。尤其是时任兵部侍郎于谦向孙太后请命,说“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皇太后孙氏虽不情愿,但也再无良策,只好下旨由朱祁钰继承皇位。
虽说朱祁钰最初很不愿意称帝,只愿做监国。但是面对瓦剌军队凌厉的军事攻势,面对北方防御军队几尽丧失的严峻形势,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政权,朱祁钰似乎感到了自己应该承担保卫大明王朝江山社稷的历史重任。为了国家和皇族的利益,他不得不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继承皇位,遥尊已被也先扣押的正统皇帝、自己的兄长朱祁镇为太上皇,并立兄长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第二年(1450年)改年号为景泰,史称景泰帝。
朱祁钰继承皇位后,重用忠臣于谦,将之由兵部侍郎升为兵部尚书,并对明朝政治、军事进行了一些改革,以防御瓦剌军队的侵犯。在也先率领瓦剌精锐骑兵浩浩荡荡杀奔北京后,由于于谦战前准备非常充分,北京军民空前团结,领兵将帅作战勇猛,终于在北京城外给也先军队以沉重打击,顺利地解除了对北京的军事威胁,迫使也先不得不退回草原。危急一时的大明政权终于在这一战之后稳定了下来。
易储风波朱祁钰在位期间,许多被太监王振排挤的忠志之士重归庙堂,吏制为之一新,因而这一时期与朱祁镇执政时期相比政治上较为清明。但是朱祁钰在处理自己兄长、太上皇朱祁镇的问题上,尤其是在更换太子的问题上犯了重大的错误。
景泰年间所制掐丝镀金龙耳瓶朱祁钰在坐稳帝位之后,就不愿迎接太上皇朱祁镇回京,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地位,并因此与朝臣发生了一些冲突。这时又是兵部尚书于谦站了出来,他向朱祁钰保证,“天位已定,宁复有他”,朱祁镇归来不会影响他的位子,希望能遣使去迎接。最终朱祁钰被说服,但是他只是派出使者打探消息,并没有提出迎接。谁知派去的使臣杨善随机应变,竟真的将朱祁镇迎回。生米煮成熟饭,朱祁钰也只好接受了这个事实。
景泰年间所制掐丝珐琅花觚朱祁钰将太上皇朱祁镇迎回了北京,遂将他软禁在南宫(今北京南池子缎库胡同内),果然如于谦所说英宗的回归没有影响到朱祁钰的帝位。可以说,在处理朱祁镇回归问题上,朱祁钰表现得心胸过于狭窄,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恐怕也是导致他日后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力挽狂澜建大功 心胸狭窄命多劫(2)
如果说这一点还能让人理解的话,那么下面的事情也许就更让人想不到了:朱祁钰私心太重,为了巩固皇权,不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能够取代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于是他一手导演了贿赂朝臣的闹剧:授意太监去贿赂当时的重要大臣,希望他们在重建储君的问题上能站在自己这边。朝臣们不愿公开反对朱祁钰,只好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太子朱见深被废为沂王,而朱祁钰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被立为太子。
谁知,天违人愿,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