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说明朝三百年 >

第41部分

正说明朝三百年-第41部分

小说: 正说明朝三百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觉得自从这几个人得势以后,背着他干了不少坏事,便有所醒悟,开始疏远曹吉样。

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曹吉祥之嗣子曹钦动用私刑将人打死。英宗以此为突破口,令锦衣卫严查此事,并下诏谕告群臣,不准臣下自行其是干涉法典。曹钦心惊胆战,急忙找曹吉祥商量对策。曹吉祥也深知大祸将要临头,决定铤而走险,先下手为强。与曹钦商定,由曹钦领兵冲入皇宫,他在宫内领禁军接应,一举废了英宗。但风声走露。英宗急忙令人逮捕曹吉祥,并下令关闭皇宫四门和京城的九个大门。在与守门禁军进行了一番博杀之后,曹钦投井自杀,曹铎及其家人,不分老幼尽被屠杀。

曹吉祥一家发动的兵变,一夜之间即被镇压。三天之后,曹吉祥被处以分裂肢体的酷刑,其党羽汤序、冯益等都被诛。

特务头子汪直

汪直像汪直是瑶族人,先世居广西桂平西北的大藤峡。因先人反叛明廷被抄家。明宪宗时被掳入宫为宦官,在万贵妃宫中服侍。汪直为人狡诈,善于察颜观色,奉承讨好万贵妃。万贵妃于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为刚刚登基的宪宗生了一个儿子,便在后宫飞扬跋扈,从此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一心想当后宫的主宰。可是,她生的儿子没活上一年就死了。万贵妃非常害怕别的宫女或妃子生儿子,篡夺她的宠位,便让汪直在宫中细心侦察,发现哪个宫女、嫔妃怀孕,立即向她报告。从这时,汪直特务的生涯就开始了。许多怀孕的宫女、嫔妃被万贵妃逼迫堕胎。因此,汪直深得万贵妃的欢心,汪直凭借讨好万贵妃,进而获得了宪宗的宠爱,很快升任御马监掌印太监,御马监是明朝宦官十二监之一,掌管御马、兵符等事务,有一定的权力。成化十三年(1477年)至成化十七年(1481年)四年之中,汪直又掌管“西厂”,恃宠弄权,滥杀无辜,屡兴大狱,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冤案,朝野官民惨遭劫难,堪称有明一代臭名昭著的“特务头子”。

西厂是明代一个镇压官民的特种机构,是维护皇权、强化统治的特务组织。汪直本来是靠讨好万贵妃得以升官的奴才,当了西厂提督之后,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忠心,显示声威,他派出爪牙四出侦察、捕人审案。汪直诡计多端,颇具做特务的天分,经常带领一两名校尉化装成市井平民,四处打探,上至朝廷的大政方针,下至民间的繁杂琐事,他都细心搜集。尤其是官民们对朝廷和皇帝的议论都详细探听,然后直接向英宗奏明。汪直行动诡密,历时一年有余,竟未被人发觉。汪直控制下的西厂对官民言行的箝制,比先前的锦衣卫、东厂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官民因为西厂而生活在恐怖之中。汪直用一种叫“弹琵琶”的酷刑来陷害朝臣,排除异己,壮大自己的声威,这种酷刑就是用锋利的刀来剔活人的肋骨。

汪直提督西厂后,威风甚至超越皇帝。当朝御史徐镛曾说:“今天下之人,只知有西厂而不知有朝廷,只知畏汪直而不知畏陛下。”汪直每次出行,都带上一大班随从,前呼后拥,朝中的公卿大臣都要给他让路。兵部尚书项忠因正直而遭汪直谗害。有一次项忠没有主动给汪直让路,汪直就当面凌辱项忠,最终使项忠被革职为民,汪直方才罢休。由于汪直掌握了朝廷重权,以至于人们把当朝的阁臣们戏称为“纸糊的三阁老”、“泥塑的六尚书”。

成化十四年(1478年),曾经发生了一起假汪直案。崇王府内使下人杨福,因相貌酷似汪直,便假称汪直。从芜湖、常州、苏州,到杭州、绍兴、宁波,所到之处,各地官员争相奉承,甚至有人找上门托他打官司。当他南下到福州时,被福建镇守太监识破,杨福被斩杀,轰动一时。此案虽然颇令汪直难堪,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汪直的权倾一时。

汪直为了巩固其受宠地位,先后在成化十五年(1479年)和成化十六年(1480年),两次出征任监军,谎奏捷报,冒领军功,使其两个爪牙陈钺和王越分别升任兵部尚书,被封为成宁伯。汪直被累加禄米,数额是正一品文武官禄米的数倍。

善于诙谐表演的中官阿丑曾经在宫中装醉谩骂,周围的人说皇帝驾到,阿丑仍谩骂不停,有人叫道,汪公来了,阿丑立即惊慌失措地逃走了。问其原由,阿丑回答:“现在的人哪知皇帝,只知道汪太监啊。”阿丑曾在宪宗面前表演:穿着汪直的衣冠,手持双斧,并说:“我领兵打仗,全仗此两钺。”两钺,即陈钺和王越,都是汪直的亲信。宪宗看过阿丑的表演后,感到汪直权重镇主,逐渐开始疏远汪直,派他外出,总镇大同、宣府等处。

成化十七年(1481年),明朝北部边境遭受蒙古骑兵侵扰,宪宗命汪直、王越前往宣府御敌,敌兵退却后,其他人均奉调回京,却让汪直移镇大同。朝臣们看到这个情况,知道汪直在宪宗面前失宠了,才敢上告汪直的罪行。首辅万安领衔上疏,要废除西厂。万安因向万贵妃献媚,向宪宗献房中术,为人们所鄙视。但他奏请罢置西厂,大家都认为他办了件好事。

西厂的命运与汪直的命运紧密相连。成化十九年(1483年)六月,汪直与总兵官许宁发生矛盾,兵部认为应早作处分。过去,文臣武将很少敢与镇守太监抗衡,即使发生争执,皇帝也是偏向太监。但这次宪宗却责备汪直不以“边寄为重”,遂剥夺了他的兵权,将他调任南京御马监太监。不久,科道官再次奏劾汪直妄报功次,侵盗钱粮,擅作威福,交结朋党。于是,汪直被降为奉御,不久又被罢了官,汪直遂跌入他政治生涯的最低谷。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汪直去世。

“立皇帝”刘瑾(1)

刘瑾像刘瑾,生于陕西兴平的一户普通人家,自幼净身,本姓谈,因投身于镇守太监刘顺门下做义子而改姓刘,明英宗天顺初年入宫。在宫中,刘瑾很仰慕英宗时的宦官王振的做派。刘瑾在少年和青年时期,苦心钻营,学会了察言观色、见机行事、阳奉阴违、挑拨离间等一系列本领,在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三月,被宦官李广推荐,成为皇太子朱厚照的侍臣。刘瑾处处小心谨慎,挖空心思争取太子的欢心。太子朱厚照和孝宗对他都产生了好感。

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病死,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武宗。在武宗周围,有八个太监对他影响最大,即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和刘瑾,人称“八虎”。而刘瑾乃“八虎”之首。

“八虎”以游戏引诱武宗,每天向武宗进献鹰犬、歌舞、角觝等,又引导武宗微服出宫,置武宗于他们的控制之下。刘瑾爬上去的手段是陪皇帝玩,满足武宗寻欢作乐的要求。武宗贪图玩乐,觉得刘瑾等称他的心意,十分宠信他们。刘瑾每天给武宗安排许多寻欢作乐的事,等武宗玩得正起劲的时候,便把大臣的许多奏章送给武宗批阅。武宗很不耐烦,说:“我要你们干什么?这些小事都叫我亲自处理?”说着,就把奏章撂给刘瑾。打这以后,事无大小,刘瑾都不再上奏。

刘瑾的才干高于其他人,尤其是伶牙俐齿,善于狡辩,这是刘瑾的一个特点,这使他在后来的官场中如鱼得水。刘瑾的另一个特点是他有强烈的权力欲,群臣的弹劾给刘瑾创造了机会。他对其他宦官说:“使瑾入司礼,可使科道结舌,文臣拱手。”他曾经对武宗说:“弘治间,朝权俱为司礼监、内阁所掌,朝廷不过虚名而已。如天下镇守、分守、守备等项内官皆司礼监官举用,大受贿赂。如不信,只将司礼监掌印太监抄了,金银可满三间房屋。若将天下镇守内臣取回,别用一番人,令彼各备银一二万两,进上谢恩,胜赂司礼监。”于是,刘瑾逐渐博得了武宗的宠爱与信任,武宗把刘瑾视为心腹。

刘瑾的羽翼丰满以后,权势不断扩张,完全控制了朝政。他一手栽培的亲信死心为其效力。主掌内阁的大学士焦芳称刘瑾为“千岁”,自称“门下”,凡出自内阁的票拟章奏,都完全遵从刘瑾的旨意。各种公文,均称刘太监而不呼其名。都察院所奏本章,直称刘瑾之名,没有称“刘太监”,刘瑾阅后大发雷霆,都御史闻讯急忙率属下前往刘瑾府中跪伏请罪,才免遭刘瑾的惩治。

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宫廷内外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外朝大臣必欲铲除“八虎”。内阁、部院、科道等官纷纷上言。武宗看到这些奏章,不禁大吃一惊。武宗派外朝官僚与内阁联系,商议处置刘瑾等宦官的办法。外朝官僚便认为处置“八虎”已是手到擒来。刘瑾等人事先得到风声,大惊失色,赶忙召集其他七人连夜到武宗面前哭诉求情。武宗做了相反的决断,不但不听大臣劝谏,反而提升刘瑾为司礼监,又让刘瑾的两个同党分别担任东厂、西厂提督,将王岳等支持阁议的太监贬充南京净军,局面一夜之间突变。

正德二年(1507年)三月,刘瑾令群臣跪于金水桥,宣示奸党名单。列入奸党的有大学士刘健等几十人,罗织的罪状是“递相交通,彼此穿凿,曲意阿附,遂成党比”。宣示奸党,便把异己逐出政治舞台;让廷臣跪而听诏,造成他们心理上更大的压抑感,这是刘瑾树立权威的一个重大步骤。

正德三年(1508年)夏,早朝时发现攻击刘瑾的匿名书帖,刘瑾令群臣跪于奉天门下曝晒。宦官李荣同情被罚大臣,送去一些冰块为他们解渴消热,遭到刘瑾的喝斥。宦官黄伟见因一封匿名信连累众人,气愤不过,发了几句牢骚,触怒了刘瑾,当天就被放逐到南京。文武百官被罚跪一天,也没有找到投信之人,傍晚,刘瑾下令把五品以下官员全部收入锦衣卫狱中,而主事何销、顺天推宫周臣、进士陆伸三人因中暑身死。后来,他听说此书是内臣所为,方释放诸臣回家。

刘瑾依靠其淫威,数兴大狱,众多官员被抄家。他设计了一种大枷,有150斤重,被他迫害的大臣戴上这种枷后,没几天便被拖累致死。刘瑾知道负责劝谏的言官们对他是一种很大的威胁。刘瑾掌权后,对言官除了借故进行罢免、廷杖以及诬陷定罪外,在平时还命他们在早晨寅时(三点到五点)入朝,一直到下午的酉时(五点到七点)才让走。一天在朝时间竟达十四五个小时,刘瑾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没精力弹劾自己。

正德四年(1509)十月,设内行厂,刘瑾亲自掌管。内行厂的酷烈更胜于东、西二厂,内行厂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就是监视东、西二厂,即监视可能对刘瑾构成威胁的另一些大太监。朝臣和宦官都在刘瑾的监视之下,每天都担惊受怕。都给事中许天锡想弹劾刘瑾,奏章写好后再三思量,担心不能成功,把奏章揣在怀里,悬梁自尽了。

在畏惧和讨好心理的作用下,各衙门职官奏事,先把章奏送到刘瑾处。刘瑾也往往将章奏携回私室,与同党捏写旨意。一些王公大臣,知道送给明武宗的奏章,皇上是看不到的,因此,有什么事上奏,就先把复本送给刘瑾,再把正本送给朝廷。当时,京师流行“两皇帝”之说,称武宗为坐皇帝或朱皇帝,称刘瑾为站皇帝或刘皇帝。

“立皇帝”刘瑾(2)

刘瑾究竟拥有多少家产呢?据史家考证,刘瑾的家产近乎天文数字——合为33万公斤黄金、805万公斤白银,而李自成打进北京时收缴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