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说明朝三百年 >

第36部分

正说明朝三百年-第36部分

小说: 正说明朝三百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倭寇和北方蒙古骑兵更加猖狂地进攻明朝,边疆呈现严重危机,而身为首辅的严嵩却束手无策。由于政治黑暗,上下官员竞相贪污搜刮,导致赋役日增。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民不聊生,民怨四起,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明朝的统治面临着严峻的危机。

这样的国家状况,使世宗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后,对严嵩开始逐渐不满,转而信任大学士徐阶。方士蓝道行和严嵩素有矛盾,乘机借仙人之口指出严嵩父子是奸臣,使世宗产生了罢免严嵩的念头。御史邹应龙探知明世宗的这个意图,在徐阶授意下,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上疏弹劾严嵩父子收受贿赂,卖官鬻爵,广置田宅,霸占民田,奏请斩杀严世蕃,罢免严嵩。嘉靖帝于是以严嵩放纵严世蕃有负皇恩为由,将他罢免,籍没家产,并将严世蕃下狱。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严世蕃论罪依法被斩。严嵩也被罢黜为民,寄食墓舍,于隆庆元年(1567年)死去。

严嵩死后,江西巡抚成守节奉嘉靖帝命令抄查严嵩的家产,共得黄金二万多两,白银二百零二万两,府第房屋六千六百多间,田地山塘二万七千余亩,珍珠宝石更是不计其数。

晚节不佳的徐阶(1)

徐阶像徐阶(1503~1584),明朝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明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子升。嘉靖二年(1523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后来先后担任福建延平府推官﹑江西按察副使、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进入内阁,四十二年成为首辅,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退休。万历十一年(1584年)病死,时年81岁,死后赠太师封号,谥号文贞。

据《明史》记载,徐阶刚周岁的时候,不慎掉进一口枯井中,当时昏迷过去,家人都以为他活不成了,但是三天后他竟然神奇地苏醒过来;五岁的时候,有一次他从悬崖峭壁上摔了下来,大家认为他肯定没命了,但是他的衣服居然挂住一棵大树使他保住了性命。这使人们感到十分惊奇,都说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徐阶个子不高,皮肤白皙。生性聪颖机敏,善于谋略,喜怒不形于色。年轻的时候曾经跟王守仁的门人交朋友,所以他在士大夫中间有很高的知名度。

嘉靖二年,徐阶考中进士。被授以翰林院编修的职务。他在翰林院时,内阁大学士张孚敬大权在握,嘉靖帝听从张孚敬的建议,想去掉孔子的王号,同时想降低祭祀孔子的标准。嘉靖帝让大臣商议这件事情,其他大臣由于惧怕张孚敬而不敢多说什么,只有徐阶坚决反对这样做。张孚敬很生气地训斥他,徐阶据理抗争。张孚敬大怒,说:“你想背叛我。”而徐阶从容地说:“背叛生于依附。我没有依附你,怎么能说我背叛你?”结果他被贬为延平府推官。在担任延平府推官期间,徐阶审理冤狱,把三百名无辜受害者放出大牢,创乡社学,捣毁淫祠,捕获为害乡间的盗贼一百二十人。后来,升迁为黄州府同知,之后依次担任浙江按察佥事、江西按察副使、国子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侍郎。在担任吏部侍郎时,他一反过去吏部官员接见庶官不多说话的常规,见到下面来的官吏总是仔细询问边腹要害﹑吏治民情,所以各级官吏都很愿意和他打交道。他还知人善任,经过他推荐的官员大多是谨厚长者,深得朝臣赞誉,不久他又升为礼部尚书。

当时严嵩专权,徐阶起初不肯依附严嵩。于是严嵩经常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徐阶的处境一度十分危险,这使他认识到不能以卵击石,于是他改变策略,事事顺着严嵩,从不与他争执。为了得到他的信任,还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表面上十分恭顺。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十分霸道,多次对他无礼,他也忍气吞声。同时,徐阶向嘉靖帝靠拢,专门挑皇帝喜欢的话说,终于讨得嘉靖帝的喜欢,不久,加徐阶少保头衔,接着兼任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预机务。后来他密奏咸宁侯仇鸾罪状,使嘉靖帝杀掉仇鸾,得到皇上的信任,加太子太师头衔,地位进一步提高,仅次于严嵩。后来嘉靖帝居住的永寿宫发生火灾,暂时住到了玉熙殿,但是这里地方太小,于是嘉靖想营建新宫殿。他问严嵩,严嵩请求他回到大内住,嘉靖帝很不乐意。然后问徐阶,徐阶猜透了嘉靖的心思,于是建议用被烧毁宫殿的剩余材料,营建新的宫殿,他的建议得到嘉靖帝的赞同。后来由他主持建造成万寿宫,嘉靖搬了进去。徐阶因此加封少师,兼支尚书俸。而严嵩渐渐被皇帝冷落。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邹应龙告发严嵩父子,皇帝下令逮捕严世蕃,勒令严嵩退休,徐阶则取代严嵩为首辅。

严嵩被勒令退休后,徐阶亲自到严嵩家去安慰。他的行为使严嵩十分感动,甚至叩头致谢。严世蕃也乞求徐阶替他们在皇上面前说情,徐阶满口答应。徐阶回到家里后,他的儿子徐番迷惑不解地问:“你受了严家父子那么多年的气,现在总算到了出气的时候了,你怎么这样对待他们?”徐佯装生气骂徐番说:“没有严家就没有我的今天,现在严家有难,我恩将仇报,会被人耻笑的!”严嵩派人探听到这一情况,信以为真,严世蕃也说:“徐老对我们没有坏心。”其实,徐阶这样做是因为他看出皇上对严嵩还存有眷恋,而皇上又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严嵩的爪牙还在四处活动,时机还不成熟。后来,嘉靖帝果然后悔,想重新召回严嵩,在徐阶的力劝下,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徐阶继任首辅之后,大力革除严嵩弊政,十分注重选拔,他先后举荐高拱﹑张居正等人进入内阁。他十分爱惜人才,大力营救因上疏指责皇帝过失而被定死罪的户部主事海瑞。他还十分勤政,凡是皇上交给的任务,即使一夜不睡,也要准时完成,因此他更得嘉靖的赏识。同时,他还经常劝说皇帝停止动辄捕杀边镇大臣的做法,缇骑因此省减,诏狱渐少。后来因为指挥明军抵挡蒙古骑兵南下有功,升为建极殿大学士。

嘉靖帝朱厚熜死后,徐阶起草遗诏,将大礼议中因反对嘉靖帝而获罪的大臣全部平反,存者招用,死者优恤。诏书颁布的那天,许多大臣感激涕零。徐阶执政期间,还减轻百姓负担,清理盐税。景王死后,他上奏将景王霸占的陂田数万顷给了百姓,使老百姓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他还废除朝中的许多浪费项目,尤其是皇帝信奉道教的开支。他的做法,得到朝中上下的拥护,人们称他为“名相”。

由于穆宗行为荒诞不经,徐阶经常劝阻他,所以穆宗十分讨厌他。徐阶也很失望,于是上疏请求退休。正好给事中张齐因为私人恩怨弹劾他。于是穆宗乘机允许他退休回家。朝中百官纷纷上奏章请求留下徐阶,但是穆宗说什么也不同意。

晚节不佳的徐阶(2)

徐阶退休回家后,纵容自己的子弟横行乡里,大量购置田产,徐家占地多达二十四万亩,加上他的子弟、家奴为非作歹,致使告他的状纸堆积如山。应天巡抚海瑞、兵宪蔡国熙秉公办案,惩治了他的家人,于是徐阶用三万两黄金贿赂给事戴凤翔,又通过张居正命令给事陈三谟罢免了海瑞和蔡国熙,可谓一手遮天。所以当时人称他:“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有人因此把他称为“权奸”。

万历十年(1583年),徐阶80岁高龄,皇帝专程派人前去慰问,并赐玺书、金币。第二年,徐阶病死。赠太师,谥文贞,著有《世经堂集》。

恃才傲物的高拱(1)

高拱(1512~1578),明朝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高拱自幼受到严格的家教,“五岁善对偶,八岁诵千言”,十七岁参加乡试就一举夺魁,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年)考中进士,授为庶吉士。第二年升任翰林院编修,九年后升翰林为侍读。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高拱被选入裕王(后来的穆宗)府,成为裕王侍讲。当时皇太子已死两年而没有另立储君,裕王和他的异母弟景王都住在京城,按资格他应该被立为太子,但是世宗好像更喜欢景王。一时之间,朝廷内外,议论纷纷,不知所措。而高拱尽职尽责,精心辅佐,还经常开导裕王,给他很大的安慰。

当时,内阁首辅严嵩和次辅徐阶勾心斗角、互相倾轧,而高拱作为裕王讲官,前途无量,所以两人都很器重他。在严嵩、徐阶的推荐下,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高拱被升为翰林侍讲学士,拜太常寺卿、掌国子监祭酒。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又被提拔为礼部左侍郎兼学士,次年改为吏部左侍郎仍兼学士。四十四年,高拱升为礼部尚书,四十五年三月,在徐阶荐举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仍兼任礼部尚书。

进入内阁后,高拱依仗着是太子的旧臣,并不听从徐阶,徐阶对他很不满意。后来吏科给事中胡应嘉上奏弹劾高拱。而胡应嘉又是徐阶的同乡,因此高拱怀疑胡应嘉是受徐阶的指使,对徐阶也心怀不满,两人矛盾逐步加深。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世宗嘉靖帝驾崩,徐阶和张居正没有和内阁同僚商议就密定遗诏。高拱、郭朴等人十分不满,因而与徐阶矛盾更深。穆宗即位后,徐阶仍为首辅,后来又推荐张居正进入内阁,高拱更加愤愤不平。在议论朝政时常常跟徐阶抗争,两人矛盾日趋尖锐。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胡应嘉被贬官,朝臣认为是高拱公报私仇,于是群起而攻之,纷纷上疏弹劾他。高拱被迫请求退休,穆宗没有批准。徐阶出于面子也好言挽留,但没有批评攻击高拱的朝臣,高拱越发生气。于是他以徐阶弟子和家人在乡里横行不法等事攻击徐阶,并授意门生齐康弹劾徐阶。于是徐阶上疏请求退休。但徐阶很受朝中大臣的拥戴,所以大家纷纷上疏挽留徐阶,并当面辱骂齐康、高拱,三个月之内弹劾高拱的奏章竟多达三十余份,高拱只好连上十二道奏章,请求退休。穆宗也只好批准他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尚书、大学士衔回乡养病。

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徐阶退休。第二年,张居正奏请皇帝重新起用高拱。当年十二月,高拱以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身份回到内阁。高拱再度上台后,尽心尽职。他办事干练,不循规蹈矩,在吏治、筹边、行政等方面成绩突出。高拱还建立了严格的官员考察制度,使朝廷上下官僚风气为之一新。

隆庆年间,北方蒙古鞑靼俺答部经常南下侵扰,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高拱建议在兵部增加侍郎二员,负责巡阅边务,了解边疆情况,力争做到对边疆险隘、蒙古军队实力、将领是否称职、兵马强弱等情况都很熟悉。这样一来,边疆问题有人专门负责,将领空缺了,他们也能补上。他还主张选拔有勇有谋的人担任边疆将领,而且不能随意调走。高拱还建议对边疆将领的待遇应该特别优厚,提拔赏赐应该优先,其他官员不能和他们相争。只要有军功,就能得到提拔。这些措施大大鼓励了戍边将帅和边疆官员,使他们认真操练,苦练杀敌本领。

高拱故居隆庆四年(1570年)八月,蒙古骑兵南下侵犯,高拱周密布置,严密防范,蒙古兵只好撤退。十月,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与祖父发生冲突,率所属前来投降。高拱与张居正力排众议,奏请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