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说明朝三百年 >

第20部分

正说明朝三百年-第20部分

小说: 正说明朝三百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顺治二年(1645年),南明福王朱由崧的弘光朝廷灭亡,广西巡抚瞿式耜有意拥戴朱由楥继位。但当时南明的政治重心仍在东南,支派甚远的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兄弟和黄道周等人的支持下捷足先登,由监国而称帝。瞿式耜的愿望不仅没有实现,自己也因受朱聿键的猜忌而被调职。不久,朱由楥一病不起,朱由榔因此顺理成章地当上了桂王。

不久,隆武帝朱聿键在汀州遇害的消息传到湖广和广东、广西等地,在南明各地官绅中又一次引起极大的震动,皇室继统问题再次提上日程。在大多数官绅心目中,桂王朱由榔是明神宗朱翊钧子孙中当时剩下的唯一藩王,因而是最合适的人选。同时,虽然朱由榔生性懦弱,但却“相貌堂堂”,据说很像其祖父明神宗朱翊钧。父、兄的相继去世,使他成为最有“资格”的朱明皇朝继承人。不过,朱由榔对做皇帝的言谈举止却一窍不通。凑巧太监王坤投入他的府中,懂得宫中“故事”,为其指点仪注,使他知道如何摆出皇帝的架势,不至于出丑。

清顺治三年(1646年)一月,明朝原两广总督丁魁楚与吕大器、陈子壮等人拥立朱由榔为监国,十一月十八日,丁魁楚、瞿式耜等人又拥戴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

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朱由榔为人懦弱寡断,贪生怕死,遇事毫无主见,用人又不当,实在承担不起中兴重任,因此从称帝之日起,便在逃亡中度日,人称“逃跑天子”。

就在朱由榔称帝之前,隆武帝朱聿键的弟弟朱聿已在广州被大学士苏观生拥立,正式称帝。在抗清的关键时刻,两个南明政权却不能团结一致,为争所谓的正统地位而大动干戈,互相攻伐。但是,没过几天,就传来了清军占领广州、绍武政权覆亡的消息。于是,朱由榔离开肇庆,经广西逃往湖南。清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初一日,朱由榔到达梧州,仍恐不安全,又经平乐府逃到桂林。

永历君臣的争相逃窜,给清军以可乘之机。二月间,清军将领李成栋占领梧州后,曾经派出一小股清军跟踪追至平乐府,进逼桂林。朱由榔依然故我,在四月间逃到了武冈。武冈守将刘承胤表面上保护朱由榔的安全,实际上是挟天子以自重。清顺治四年(1647年)三月,清军将领孔有德率军向武冈进逼时,刘承胤向孔有德表示愿意献上朱由榔作进见礼。孔有德怀疑其中有诈,没有立即答应。刘承胤为了表示自己真心投降,一面下令将武冈城门严密看管,防止朱由榔出逃;一面自己剃头再次前往清军营中接洽投降。

武冈城中的朱由榔和他的一小批亲信见清军迫近,刘承胤行踪诡秘,感到情况不妙,请出刘承胤的母亲和兄弟刘承永,要求移跸靖州。在刘母出面干预下,才开了城门,朱由榔和少数朝臣带着宫眷匆忙出城逃难,象征皇帝威严的仪仗乘舆等都来不及收拾,全部丢弃在武冈,直奔广西柳州。顺治四年(1647年)九月,朱由榔到达柳州以后,瞿式耜请他移跸广西省会桂林。朱由榔却认为驻于广西内地比较安全,没有立即采纳他的建议,直到十二月初五日才再次来到桂林。

然而,事有意外,全州守军降清以后,广西门户洞开。顺治五年(1648年)正月至二月,清军孔有德部向桂林推进,朱由榔和宫眷、随驾官员不得不离开桂林,逃到南宁。四月,清朝两广提督李成栋反清复明,并派使者迎请朱由榔移跸广东。六月初十日,朱由榔由广西南宁起程,前往肇庆。由于李成栋反清归明,使朱由榔的永历朝廷管辖区域骤然扩大到广东全省以上。这本是好事,但却由此产生了以瞿式耜、李成栋为首的“楚党”和以堵胤锡、陈邦傅、王化澄、朱天麟为后台的“吴党”之争。

在瞿式耜、李成栋的支持下,左都御史袁彭年、礼部侍郎刘湘客、吏科给事中丁时魁、工科左给事中金堡、户科右给事中蒙正发等五人结党把持朝政,招权纳贿,人称“五虎”。直到顺治七年(1650年)二月,朱由榔逃到广西梧州后,开展“打虎运动”,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但由此也使朱由榔的中兴之梦逐渐幻灭。

惨不忍睹的结局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清军尚可喜、耿继茂部攻克广州,孔有德部占领桂林,驻于梧州的朱由榔君臣再次仓促登舟,向南宁逃难。不久,清军又从柳州南下,危及南宁。

“逃跑天子”图复明 日暮途穷成泡影(2)

南宁失守后,永历朝廷基本上已经没有自己的管辖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朱由榔和他寥寥可数的廷臣勉强接受以孙可望为首的原大西军余部的安排,迁入贵州安龙府,并在此留住了四年。这时,大西军孙可望、李定国部已据有云南全境,使业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永历朝廷又增添了活力。

但是,自从孙可望把朱由榔迁到安龙以后,朝政大权已经完全被他掌握。孙可望甚至放任或指使亲信拥戴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只不过遇到了内部掌握兵权的李定国、刘文秀等将领的坚决反对,才未能如愿以偿。后来,李定国率军8万发动反攻,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使驻守桂林的清定南王孔有德战败自杀,随后又在衡州杀清军统帅敬谨亲王尼堪,“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同时,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

不幸的是,这时的大西军内部同室操戈,孙可望与李定国之间发生矛盾,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妒忌李定国功高势大,阴谋杀掉李定国。李定国不得不避往广东,希望与郑成功会师,收复广州,但是战斗失利,实力大损。他只得撤退到贵州,接走了被孙可望控制的朱由榔。顺治十三年(1656年),李定国拥永历帝朱由榔回师云南。次年,孙可望率军征讨李定国。孙可望虽兵力众多,但军心不附,阵前倒戈,被李定国所败。顺治十五年(1658年),孙可望率军降清,贵州、广西均为清军进占。

由于孙可望叛乱,朱由榔失去了大部分地盘,南明政权的力量已经大大削弱。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由降将吴三桂、洪承畴等率领,三路追逼南明政权。朱由榔无奈于12月逃入缅甸境内,被缅甸人解除武装后,安置在草房之中,处境十分困辱。

朱由榔逃往缅甸后,李定国继续在云南边境上收集人马,打击清军,准备恢复。他接连十三次派人去交涉,接永历帝回国,均被缅甸国王拒绝,朱由榔也不敢回来。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进兵缅甸,向缅甸国王索取朱由榔。缅甸国王哇达姆摩刚弑兄自立,内部不稳,无力与吴三桂对抗,只得答应他的请求,发兵三千围住朱由榔的住所,假称与朱由榔盟誓,要他的随从出屋饮咒水。朱由榔自知难以脱身,哭着写信给吴三桂,斥责吴三桂叛明助清,忘恩负义,但最后却又说,希望这位“旧朝重镇,新朝勋臣”,念及“先帝大德”,留他一条活路。吴三桂不允,仍加紧向缅甸国王催索,缅甸国王于是派兵把朱由榔抬到吴三桂军营。

朱由榔被俘后,情形惨不忍睹,随侍的只有小内官五人、宫女三四人和跛足侍卫总兵邓凯。曾经随驾至缅的官吏及后妃、侍从,或死或散,或被清军抢走。吴三桂将朱由榔押回云南昆明,据说他被押回之时,“面如满月,须长过脐,日角龙颜,顾盼伟如也”,许多百姓亲眼看到故主蒙难,“不免黯然神丧,无不泣下沾襟”。

后来,吴三桂担心如将朱由榔押送北京,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夺的危险,经清廷批准,于4月14日,将朱由榔及其眷属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绞死,又命昆明知县聂联甲派人搬运柴薪,把棺木焚化于北门外。次日,清军从火化处拾取大骨携回作证。但是当地的一些老百姓不忘朱由榔,以出城上坟为借口,寻得未烧烬小骨葬于太华山。至此,南明政权的最后一个皇帝烟消云散,历史的车轮完全驶上了大清帝国的轨道。

F0 3  明代的后妃

皇帝富有四海,天下只不过是皇帝一家一姓的财物,能把这江山传给二世、三世,乃至无穷世,这是所有开国皇帝的愿望。为了确保皇帝有子嗣,中国古代的皇帝都广纳嫔妃。

深宫里的莺莺燕燕们

深宫里的莺莺燕燕们——明代后妃制度

皇帝富有四海,天下只不过是皇帝一家一姓的财物,能把这江山传给二世、三世,乃至无穷世,这是所有开国皇帝的愿望。为了确保皇帝有子嗣,中国古代的皇帝都广纳嫔妃。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在明代,皇后以下则有皇贵妃、贵妃、九嫔、才人、婕妤、美人、昭容、选侍、淑女等。其中淑女为最末等,初选入宫即为淑女。而皇贵妃是到了宣宗宣德年间才开始有的,皇帝特别宠爱一个妃子,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立她为皇后,就把她从贵妃加封为皇贵妃,以示恩宠。俗言:“后宫佳丽三千。”如果单算皇帝嫔妃的话,当然没有那么多,但如果连那些做粗使杂役的宫女也算进去的话,就远远超过三千了。明末,内廷宫女多至9000人。这些宫女大多数可能一辈子也没见过皇帝面,也没和皇帝说过一句话,默默无闻,老死宫中。

章圣皇太后宝前朝选妃十分注重门第,嫔妃多是名门闺秀、世家大族,这往往会使后族势力过大,威胁到皇权。如东汉有大将军梁冀,他的一个妹妹是皇太后,另一个妹妹是当朝皇后。梁冀权倾朝野,行事肆无忌惮,皇帝成了梁冀手中的傀儡,被称为“跋扈将军”。明朝吸取外戚干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后族的势力,因此明朝的皇后多为小家碧玉,来自民间。后族爵位虽高,却基本没有实权。朱元璋还在宫内挂了一块红牌,上面镌刻着警戒妃嫔不能乱政的话。而明代历代的皇帝也一向对此严加防范,如万历皇帝对郑贵妃恩宠有加,但也绝不允许她干政,当时有一个太监叫史宾,能诗善文,一直伺候在皇帝的身边。一日,文书房缺员,万历皇帝开玩笑地说:“史宾可以补这个文书房的缺!”郑贵妃因为与史宾关系很好,因此在一旁大说史宾的好话。万历皇帝一听大怒:皇贵妃图书印“这是你应该关心的事吗?”郑贵妃马上伏地请罪。正因为如此,明代的外戚始终未造成什么大的祸乱。

但是明代宫廷里有一件极端残忍的事,就是后妃殉葬。每当皇帝驾崩,皇宫里就哭声一片,她们并不是在哀悼死去的皇帝,而是哀悼即将陪葬的自己。皇帝一死,太监们便把那些没有生育子女的后妃,赶到一间小偏殿。地上放着一排小凳子,上面的横梁上悬着一条一条的白绫,这些是为后妃们上吊准备的。朱元璋死时,殉葬的后妃有四十六人;永乐皇帝朱棣有十六人;仁宗死时,有五个妃子殉葬……明初的皇帝死时都有妃子殉葬。有一个贤而有文的嫔女叫郭爱,她入宫还不到一个月,可能连皇帝的面还没见过,却要为刚刚死去的皇帝殉葬,自知死期后,满怀愁苦的她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首绝命诗: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

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

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直到英宗死前,口占遗命,吩咐以后不要用嫔妃殉葬,这种惨绝人寰的殉葬制度才最终废除。以下我们将近距离地去观察这群深宫里的莺莺燕燕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