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第9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消息,使得四阿哥心中堵得慌。
虽说他早就知道九阿哥同十四阿哥是一伙的,早就晓得额娘偏心幼子,但是也没眼前这般恐慌。
就在曹颙的繁忙与四阿哥的压抑中,到了月末。
十月三十,四阿哥同李氏的生日;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往曹家送寿礼的,除了交好往来的人家,还多了不少王府宗亲。
似乎,一切有了不同;似乎,一切还是如常。
李氏借着“礼佛。之名,寿筵也免了,但是一家人还是凑到一起吃了顿团圆饭。东西两府的主子,出阁的几位姑奶奶,还有李氏的义女韩江氏都来给李氏贺寿。
用罢午饭,曹佳氏她们几个出阁的女儿就先走了。
天慧同江慧玩儿得正好,舍不得她回去,将央求祖母留人。
江慧同四姐同岁,今年十二,已经小少女的模样。
虽说韩江氏的性子冷冰冰的,不芶言笑,这江慧却是温柔和顺的性子,不知怎的,就投了天慧的缘,与四姐感情也甚好,几个小姑娘每次见面,都要难舍难分。
李氏上了年岁,不爱见外人,却是越发宠溺孙子孙女,就同韩江氏说过。留江慧在这边住几日。
韩江氏不愿扫她的兴致,自是应了,仔细吩咐了江慧几句,才带着下人走了。
兆佳氏坐在一边,看着江慧,却是目光闪烁,像是有什么话说。
李氏见状。就叫四姐带着小姑娘去东屋要。
“嫂子,我瞧着这韩江氏不会有其他心思吧?”兆佳氏嘴最快,孩子们一出去。她就忍不住开口道。
“这话的怎么说?”李氏不解。
“这两年,她几年,她来咱们家的次数可频了,而且越来越爱带这小丫头过来,莫不是打天佑他们几个的主意?这边府里,男孩儿一把。”兆佳氏说道。
李氏听了,不由皱眉,道:“弟妹想多了。孩子们才多大,再说慧儿她娘也不是那样的人。”
兆佳氏撇撇嘴,不以为然,道:“还天佑都十岁了,再过两年都有屋里人。这小丫头姿色倒也不错,只是身份低了些。”说到这里。她顿了顿,道:“不过谁不晓得韩江氏是个大财主,当年在江宁时,他们家就是数一数二的人家。到了京城,也是富裕。只走到底是商贾,又没有父兄扶持。”
说着说着,她想起早年听过的韩江氏手握百万家财之事。
韩江氏的家财是嫁妆,夫族人辖制不了她。她又没有嗣子,这所有的家产岂不都是这个养女的。
百万家产,兆佳氏想想,都觉得兴奋。
小五不是耍纳良家女为妾么?这个江慧正是好人选。素芯又是贤惠的,定不会拦着此事。虽说江慧现下小点。也没什么,明年就十三。旗人家的女孩,不就是十三开始选秀指婚么?
只是人家守着百万家产,什么样的男人找不着,会送上门给她儿子做小妾?
要是做不得妾,就说给天护为妻。天护是丫头养的。又是东府长房,往后继承不了家业,娶个有钱的媳妇也算终身有靠。
可是除了老四家的天阳之外,曹颂他们三个亲兄弟现下只有天护这一根苗“这怎么行。。。。。。
兆佳氏说韩江氏的坏话,还扯这些没影的,李氏却不爱听了,她能爱屋及乌将江慧视为外孙女,但走到底越不过亲孙子去。
这婚姻大事,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听说哪个正经人家,是私自相授的;
自家府里男孩多是不假,淘气鬼五、六个,但是女孩也不少。看来往后要吩咐下去,将这规矩都摆起来,孩子们到底大了。
东屋,炕上。
女孩们围坐一圈。听妞妞给大家讲述孙猴子大闹天空的故事,竟也听得津津有味。
这一个回合讲完,妞妞口干舌燥,不肯再讲,叫大家玩旁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也没定下来玩什么,便问江慈。毕竟,场上六人,只有江慧不住在府里。
“要不,玩嘎拉哈么?”江惹笑着说道。
这游戏是耍讲究眼明手快的,天慧怜恰是弱视,做不得这个游戏。
所以,江慧说完,没有人接茬,都小心翼翼望向天慧。
天慧小脸平静如常,只是跟着问了一句:“表姐寻来了?”
“嗯!”江慧笑着点点头,将自己鼓鼓囊囊的荷包拿出来,到出里面的东西。
里面是四块朱砂染过的骨头,看着同“嘎拉哈”相似,但是个头要大上好几倍。
“嘎拉哈”本是京城女孩常玩的东西,只是百姓人家有羊嘎拉哈,俗称“耍羊拐”;大户人家,多用鹿嘎拉哈。因为更洁白小巧。
“叫人寻了羊的同猪的,还是猪的好。就是个头大,不能抓耍,咱们可以搬花儿。”江慧笑着说完,而后将这几块猪嘎拉哈递到天慧手中。
天慧的小手,哪里抓得住这些,掉在炮上两块,抓住两块。
她望向炕上那两块。一块是“针”一块是“肚”嘴角已经弯弯。
妞妞在旁见了,冲江慧伸了伸大拇指。
香玉却是盯着天慧手中的嘎拉哈,心里像是明白什么。天慧是伯爵府嫡女,身份尊贵。所以大家都围着她转。
小孩子的心里直泛酸,她竟是开始盼着表叔母再生个女儿出来,那样天慧就不在这边府里唯一的嫡小姐了”,
前院。影壁前,站着两个小少年,不是旁人,正是左住、左成两个。
虽说是双胞胎,但是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个是兄长,哪个是弟弟。
左住作为长子,已经有小大人的模样,蹙眉看着左成,道:“真决定了?”
左成重重地点了点头,道:“决定了,我要同义父说。留下先生身边学画
小一辈人物全部出场,欢迎大家配对,嘎嘎。
第十二卷 奉天运 第九百三十一章 结症
曹颙回府时,是被人扶下马车的,搀进院子的。
今日十三阿哥与十六阿哥都去了四阿哥府上,而且,风头正劲的十四阿哥也亲自过去给四阿哥拜寿,这席面上的气氛,看着那叫一个“好”,所以连曹颙都被多灌了几盅。
最让曹颙囧的是,平素不爱搭理人的十阿哥,今儿亲自敬了他一盅酒,有“致谢”之意。看来,方种公这些日子的针灸疗法,已经初见成效。
要说这位十阿哥,却是个有心的,外人只道他鲁莽,其实心中明白。
他也晓得,曹颙同自己没什么仇怨,当年时曹颙封他的王府也是为了遏制时曹颙的扩散。虽说折损了他的面子,但是隔了这些年,再说这个也没意思。
如今,经过皇父“追封”这一出,他才晓得曹颙不仅是自己的侄女婿,还是自己的亲外甥,倒是真生出几分亲近。
就连早先将方种公“封口”的想法,也淡了。
十阿哥这一示好,可是将九阿哥给恶心坏了。
曹颙这小子不简单,让人颇为顾忌,现下却成了亲戚,往后要是他再想收拾曹颙,就是“以大欺小”
为了李氏的身世,他亲自问过生母宜妃,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见平素不待见曹颙的十阿哥都对曹颙缓和了颜色,九阿哥哼哼几声,也跟着凑趣。
谁让曹颙喝酒就上脸,一副“不胜酒意”的模样,让九阿哥存了坏心眼,想要灌醉他。让他出个大丑。
这来吃酒的宗室王爷贝勒们,见这两位都对曹颙“慈爱有加”少不得就有人跟着凑热闹。
这些人,论起身份,都比曹颙尊贵;论起辈分,都比曹颙高,压根没有曹颙回绝的余地。
于是,喝来喝去,曹颙“醉了”
还是十六阿哥出面。同四阿哥说了一声,叫人送他回来。
左住、左成兄弟见曹颙如此,忙上前唤了一声:“义父!”
曹颙哪里是真醉了,不过是见九阿哥歪缠不过,“酒遁”脱身。
如今进了自己院子,他就推开扶他的人,自己站得好好的。
“你们两个怎么跑到这来了?用了晚饭没?”曹颙摸了摸这小哥俩的脑袋,说道。
“义父”儿子”左成养着小脑袋,支吾着。
曹颙虽没喝醉,到底多喝了几盅,觉得有些口渴。见两个义子有事要说,他就带着两人到前厅说话。
听说是想要跟着郑叟出京,曹颙有些皱眉,道:“这是你的主意,还是夫子对你说的?”
这一刻,他心中有些恼。
他就是因郑燮品行有瑕疵,会影响孩子们的名声,才想着以捐官的名义,打发其离开,怎么还会让左成跟过去?
只是左成十岁,能自己有这样的主意么?
“是儿子想同夫子学画。”左成的回答到是毫不迟疑。
“哦?那夫子怎么说?”曹颗端起茶盏,用了两口,追问道。
左成涨红了脸小声说道:“还没同夫子说,昨儿同我娘说了。娘说,要听义父的。”
曹颙看了他一眼,倒是颇觉欣慰,还好这孩子没有直愣愣地跑到郑燮面前求学。
他撂下茶盏,道:“你想要学画,义父不拦你;但是随同夫子出京,不妥。夫子是外放当知县,乃一地父母,公事繁忙,哪里有授课的功夫?”说到这里,顿了顿,道:“如今内廷有几位供奉,都是画坛高手。你要是真心求学,义父为你张罗。”
左成听了,却不见欣喜,小心翼翼地说道:“义父,就同夫子说不行么?儿子不会给夫子添乱的,服侍夫子笔墨,做个书童也行了。”
前面曹颙还耐心听了,听了这“书童”二字,曹颙的脸就黑了,盯着左成。
要是真让左成做了郑变的“书童”那还了得。郑樊喜欢男人还是喜欢女人,这是私德,曹颙管不着,但要是敢牵扯到自己孩子,他可不管是不是历史名人。
气氛一下子凝固下来,过了半晌,曹颙才开口道:“父母在,不远游。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童?你这么大,固然不怕长途数涉辛苦,也要体恤亲长。况且,明年还有童子试,学问不能耽搁。”
这些日子,他也想好了,让左住、左成兄弟参加童子试,好入顺天府官学。说起来,比八旗官学还名正言顺,往后就算不走科举仕途,混个举人功名,日后不管选择做官,还是选择为民,都两相便宜。
左住、左成到底头一回听说这个,望着曹颙,说不出话。
说起来,曹家子弟,曹颙这一辈还真没有人参加童子试的,都是纳捐成监生。就是东府的探花郎曹项,也没有经过童子试。
“好好用功,考出功名来,也给你娘赚个诰命出来。”曹颙对左成道:“既渐大,要分清轻重缓急。课阻竹冲,画画为后你要孝顺你娘。迈要娶妻生子,。琰画画为生。”
不是曹颙古板,而是这个时候的职业画师身份低微,画作也不值钱。只有那些士林名家、名臣名宦,才会偶尔风雅一把,挥毫一次,赚得丰厚的润笔费。
左成听了,小眼神有些暗淡,点了点头。
左住倒是对童子试留心,开口道:“义父,大哥与恒生弟弟也参加吗?。
曹颙笑着点点头,道:“自然参加,只是听说,这童子试也不好考,现下到明年秋还有十个月,你们可得用功!”
科举传家,才是这个社会家族不败的根基。凭借的帝王的恩宠与姻亲关系,不过一代人富贵。
左住听了,眼睛发亮。
东府两位叔叔都走进士,他的未来岳父也走进士,使得小家伙这两年也存了好强,一心要考进士。
原还以为要等到十五、六后,才能跟叔叔们一样,参加乡试,没想到明年就要考试。
左成耷拉个脑袋,晓得义父说得是正经。
曹颙这几日正犹豫请什么人到家中做馆,秀才的话,怕学问不够;举人的话,这每次会试就要耽搁一年,做不长久。
太年轻的,怕不安分,往后生出事端,连累曹府邸名声;太年迈的,不知变通,不会带孩子。
虽说是家学,但是对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