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经验中学习,能够把事情办得更好。
同时,由曾做过华国锋和胡耀邦秘书的郑必坚牵头的一个写作班子,写出一个对邓小平在深圳和珠海的讲话作了
系统总结的稿子。他们先是拿到了广东干部准备的一份两到三万字的邓小平南行讲话纪要,和邓小平一起作了数次修改
后,把它浓缩为一个七千字的报告。与邓小平在行程中的生动讲话相比,这个报告看上去官方色彩更浓一些,它在邓小
平离开上海前完成。'2346'
邓小平在上海停留期间,陈云也住在上海,但邓小平没有安排与他见面。不过杨尚昆主席和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
亲自去给陈云拜了年。'2347'像陈云这样老练的领导人自不难理解邓小平这些精心谋划的动作在政治上的微妙之处,也不
难了解邓小平加快改革的努力所得到的军界的强力支持,以及浦东开发计划所得到的上海市委的热烈拥护。
邓小平十年来一直忙于工作,从未逛过商店,但是他有一天上午去了当时中国最大的零售商店枣上海第一百货
公司。他在这里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消费品,这与 14 年前改革刚开始时消费者在货架上看到的可怜的供应状况形成了
鲜明对比,这只会使他对中国的进步感到更加自豪。'2348'在女儿邓榕的帮助下,他给孙子们买了几枝笔,作为送给他们
的礼物。
当邓小平踏上回京的列车时,他有理由期待自己的南行达到了目的,现在江泽民要加快发展与改革了。'2349'确实,
从 2 月 20 日邓小平离沪回京到 3 月 6 日,《深圳特区报》的人对邓小平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相当乐观,大胆发表了八篇
详细报道邓小平南行的系列文章。'2350'虽然北京宣传部门的领导试图阻止这些文章进入北京,但最终仍无法避免它们被
全国的读者看到,当然也包括首都北京的人。
2 月中旬,邓小平回京前几天,江泽民已经在公开说,他拥护邓小平进一步改革的呼吁。'2351'江泽民通过从珠海
得到的报告认识到,邓小平已经下定决心,假如他不大胆推进改革开放,邓小平就会让他靠边站。江泽民从邓小平的南
行中,能够看到他争取到了北京和地方重要领导人的很多支持。后来江泽民也承认,当时他断定邓小平的观点会占上风,
他的明智之举就是支持这些观点。'2352'
郑必坚整理出的邓小平特区讲话概要完成后,江泽民经政治局批准,把稿子发给了人数有限的最高层干部。与邓
小平的即兴讲话相比,整理后的讲话稿已不那么咄咄逼人,但依然有力,直截了当。当党内领导层开始意识到邓小平南
行所受到的关注并读过报告后,他们认识到邓小平尽管已经年迈,但他在发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他的拥护者正在迅速
增加。'2353'上海、广东等地的领导人希望加快市场开放,对其结果更加乐观,所以都站在了邓小平一边。即使没有邓小
平的南行,外国制裁的逐渐取消和保守派在降低通胀压力上取得的成功,也会使中国的领导层提高发展目标。但是邓小
平的南行及其成功地让江泽民转变立场,使变化来得更早,并以更快的步伐持续下去。
尽管江泽民开始转向邓小平的观点,全国性的媒体仍迟迟没有宣传邓小平的南行和讲话内容。2 月 20 日,邓小
平回京的前一天,保守派的双月刊《当代思潮》为维护计划官员的谨慎观点作出了最后抵抗,发表了邓力群的一篇无疑
是反映陈云观点的文章。该文称,主要危险不是来自左,而是来自右。「信奉自由主义执迷不悟的人,正是打着反『左』
的幌子,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如不加以反击,结果必然是各种反共思想的大泛滥。」'2354'
然而潮流已变。文章登出来之后,保守派的声音日渐衰落,因为江泽民及其同事开始让民众作好准备,他们要回
应邓小平加快发展的呼吁。2 月 21 日,即邓小平回京当天,《人民日报》刊发了根据郑必坚整理的讲话稿撰写的社论,
题为〈更大胆地进行改革〉。'2355' 社论仍然未提及已被香港媒体大肆报道了一个月的邓小平南行。但是一周后的 2 月
28 日,北京领导人下发了根据邓小平一周前的讲话写成的中央 2 号文件,在更多的高层干部中传阅。就像大多数党的
文件一样,它措辞慎重,四平八稳,失去了邓小平最初讲话的力量与活力。文件的标题是〈关于传达和学习邓小平同志
重要讲话的通知〉。它只印发给了全体中央委员和个别团体,例如中央党校的 2;000 名学员和教师。'2356'
在 3 月 9 日至 10 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全部 15 名政治局委员讨论 2 号文件时,形成了一致支持文件的意见。邓
小平以地方干部的支持作为后盾奋力前行,他利用了香港媒体并动员军队的支持。但是他也利用了经济领域传来的喜讯。
不但通胀在陈云的努力下得到控制,工业也开始增长,出口强劲,外国开始放松制裁。经济扩张的气氛已经大为改善。
在政治局会议上,杨尚昆主席首先发言大力支持文件,江泽民随后也表示完全拥护邓小平的意见,承认自己在推
动改革上行动不力。'2357'政治局一致肯定了邓小平南行讲话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观点,同意把它作为将在年底召开的
中共十四大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后来也同意将 2 号文件作为三卷本的《邓小平文选》的最后一篇文章。熟悉邓小平言行
的人,不会对他的意见的基本思想感到意外:更大胆地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
3 月的政治局会议之后,邓小平南行讲话的要点就成了官方政策的指导方针。3 月 11 日,政治局会议后的第二
天,也是邓小平开始南行两个月以后,新华社终于正式报道了邓小平南行的新闻,并在相关社论中提出要更大胆地实行
改革开放。但是直到 3 月 31 日,《人民日报》才终于「归队」,刊登了邓小平视察深圳的详细报道。
气氛的变化
随着邓小平南行的消息得到全面报道以及政策开始发生变化,邓小平的讲话也成了著名的「南巡谈话」。「南巡」
是帝制时代皇帝巡视南方(指长江流域,不像邓小平南下那么远)时使用的说法。为了消除邓小平像个皇帝的印象,官
方的说法换成了更为中性的「南方谈话」。
保守派干部意识到了邓小平讲话得到的普遍拥护,勉强同意了反映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文件。在 3 月 20 日全国人
大的年度会议上,人大代表中间的政治气氛反映着邓小平南行带来的干劲。'2358'知识分子和军队干部利用已经变化的气
氛,在各自单位向左倾思想发起了进攻。杨白冰在 3 月 23 日宣布,军队要「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这是在明确警告
那些拖后腿的人。
5 月底,党中央印发了旨在贯彻邓小平政策的 4 号文件。文件宣布开放长江沿岸的 5 个内陆城市和 9 个边境城市,
并宣布 30 个省会城市一律享有和经济特区同样的特殊政策。'2359'
南行后的几个月里,邓小平并没有同江泽民见面,告诉他如何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也没有明确表示支持江泽民。
实际上,据江泽民说,他觉得邓小平仍在考验他,潜在威胁犹在:假如江泽民不全力支持改革,得到军队拥护的邓小平
有可能用乔石把他换掉。
江泽民决心在邓小平的最后考试中过关。春季,在公开场合,他变成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大力鼓吹者。他仔细拟
定了 6 月 9 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学员毕业班上的讲话。'2360'在这篇题为〈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讲话的重要精
神,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的讲话中,他全面说明了贯彻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需要做些什么,总结了邓
小平自 1978 年三中全会以来的贡献。江泽民说,要加快改革步伐,把增长目标提高到每年 9%至 10%(当时五年计
划的官方目标仍是李鹏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所说的 6%)。江泽民说,要大胆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没有必要讨
论改革姓「资」还是姓「社」。江泽民进而把这些想法概括为一个他估计能得到邓小平赞成的说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2361'
6 月 12 日,在作了这次重要讲话三天以后,江泽民这位后辈抱着希望去问师傅,是否同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说法,显然它是被打算用来取代陈云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邓小平说他喜欢江泽民的讲话,这让江泽
民如释重负;邓又说:「其实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江泽民的考试过了关。随后,邓小平仿佛仍然是最后的决
策者那样,他让江泽民把中央党校的讲话在内部传阅,如果反响好的话,可以作为十四大的主题。不出意外,反响果然
不错。
陈云是谨慎保守的政坛元老,但也是一向拥护中央决策的严守纪律的党员,他接受了政治局关于加快改革开放的
一致决定。1992 年初他为过冬去上海住了数月,他看到浦东的进步,与负责开发浦东的上海干部进行了交谈。4 月 26
日,陈云回京的前一天,听了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和市长黄菊的汇报,他不但赞成他们搞活上海的努力,而且让他们胆
子更大一些。
大约三个月后的 7 月 21 日,陈云在纪念他的长期同事、一个月前去世的李先念的文章中写道:他和李先念从未
去过特区,但是他们都认为这种试验是必要的,「我们要从特区的经验中学习,把它们办成功」。他说,他对深圳的现
代建筑、它所取得的出口增长率远高于进口增长率的巨大成就印象深刻。他还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变得规模更大,比
过去更复杂,很多过去有效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新的形势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探索,解决新问题。」
'2362'陈云一直在努力将通货膨胀降下来,使计划体制平稳运行。1992 年,多亏他在 1988 年开始实行的紧缩政策,通
胀得到了控制,出口克服了外国制裁的影响开始增长。陈云在他的毕生事业即将结束时,承认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更加复
杂的新时期。实际上他是给下一代领导人投了信任票,他们将带领中国走上另一条道路,这与他过去为之奋斗的道路大
不相同。
到夏天时,邓小平已巩固了自己的胜利。地方干部获准提高投资比例,扩大对外贸易,沿海地区的试验也被推广
到内地。邓小平可以把精力用于国家在今后几十年将面对的另一些问题了。7 月 24 日,在看了为即将召开的十四大准
备的文件草稿后,邓小平提出了几个有待思考的问题:农村体制、他本人在中国的发展中的作用、统治制度、国家安全。
关于农村政策,邓小平承认,包产到户和取消公社对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新的农业技术的出
现和发展,耕作小块土地的农户单靠自身财力无法提升技术,到一定时候仍然需要大的集体组织。邓小平建议领导人在
这件事上不要操之过急,要等待农户主动要求改变体制。
在考虑自己的思想遗产时,邓小平说,领导人不能夸大本人的作用,要实事求是。推动改革开放是一个宏大而复
杂的过程,没有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