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 >

第121部分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utumn  2007):  79。  对政治接班的一般论述见  Michael  D。  Swaine;  The  Military  and  Political 
Succession in China: Leadership; Institutions; Beliefs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1992)。  对 
野战军人事背景重要性的介绍,一本早期的全面研究是 William W。 Whitson; with Chenhsia Huang; 
The Chinese High mand: A History of munist Military Politics; 192771 (New York: 
Praeger; 1973)。 
'1864'Cheng  Li  and  Lynn  White;  〃The  Army  in  the  Succession  to  Deng  Xiaoping: 
Familiar Fealties and Technocratic Trends;〃 Asian Survey 33; no。 8 (August 1993): 772。 
'1865'Morton H。 Halperin; China and the Bomb (New York: Praeger; 1965)。 
'1866'Evan A。 Feigenbaum; China's TechnoWarriors: 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ic 
petition  from  the  Nuclear  Age  to  the  Information  Age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1867'但是邓小平在 1975 年必须解决负责导弹和航天工业的七机部的派系斗争,见 Ibid。;另见 
程中原、夏杏珍:《历史转折的前奏》,页 87112。 
'1868'Feigenbaum;  China's  TechnoWarriors。  对中国在边境地区的行动的论述见  Fravel; 
Strong Borders; Secure Nation。 
'1869'M。  Taylor  Fravel;  Active  Defense:  Exploring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forthing)。 
'1870'Ellis Joffe; 〃People's War under Modern Conditions: A Doctrine for Modern War;〃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12 (December 1987): 555571; Harlan W。 Jencks; 〃People's War 
under  Modern  Conditions:  Wishful  Thinking;  National  Suicide  or  Effective  Deterrent?〃  The 
China Quarterly; no。 98 (June 1984): 305319; Paul H。 B。 Godwin; 〃Mao Zedong Revisited: 
Deterrence and Defense in the 1980s;〃 in Godwin; ed。; The Chinese Defense Establishment: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1980s; pp。 2140。  另参见 U。S。 Department of State; 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  〃Chinese  Military  Reforms:  Social  and  Political  Implications;〃 
Confidential Intelligence Report 1205AR; December 6; 1985; available in DNSA。 
'1871'Joffe;   The   Chinese   Army   after   Mao;   pp。   8586;   Godwin;   〃Mao   Zedong 
Revisited。〃 
'1872'Joffe; 〃People's War under Modern Conditions;〃 pp。 568569; John Wilson Lewis 
and Litai Xue; China's Strategic Seapower: The Politics of Force Modernization in the Nuclear 
Age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Alexander C。 Huang; 〃The PLA Navy 
at War; 19491999: From Coastal Defense to Distant Operations;〃 in Ryan; Finkelstein; and 
McDevitt; Chinese Warfighting; pp。 241269。 
 
 
'1873'《邓小平军事文集》,第 3 卷,1979 年 7 月 29 日,页 161。 
'1874'Joffe; 〃People's War under Modern Conditions;〃 p。 565。 
'1875'发展核潜艇和潜基弹道导弹计划的具体内容见  Lewis  and  Xue;  China's  Strategic 
Seapower。 
'1876'SWDXP2; p。 284。 
'1877'Skebo;   Man;   and   Stevens;   〃Chinese   Military   Capabilitie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pp。 663675。 
'1878'SWDXP2; pp。 269275。 
'1879'SWDXP2; pp。 269275。 
'1880'《邓小平军事文集》,第 3 卷,1980 年 10 月 15 日,页 179。 
'1881'SWDXP2; p。 284。 
'1882'张星星:〈中国军队大裁军与新时期经济建设〉,页 7。 
'1883'Richard  Baum;  Burying  Mao:  Chinese  Politics  in  the  Age  of  Deng  Xiaoping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121124。 
'1884'SWDXP3; p。 104105; November 1; 1984;  《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84 
年 11 月 1 日,页 10111012。 
'1885'SWDXP2; p。 271; March 12; 1980。 
'1886'SWDXP2; p。 271; March 12; 1980。  对 1980 年代军队教育的一般介绍见 William R。 
Heaton; 〃Professional Military Educ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Godwin; The 
Chinese Defense Establishment; pp。 121137; Dennis J。 Blasko; Philip T。 Klapakis; and John 
F。 Corbett; Jr。; 〃Training Tomorrow's PLA: A Mixed Bag of Tricks;〃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46 (June 1996): 488524。 
'1887'《邓小平军事文集》,第 3 卷,页 130。 
'1888'Lewis and Xue; China's Strategic Seapower; p。 100。 
'1889'Mulvenon; Soldiers of Fortune; pp。 91104。 
'1890'John  Frankenstein  and  Bates  Gill;  〃Current  and  Future  Challenges  Facing 
Chinese Defence Industries;〃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46 (June 1996): 394427。 
'1891'Tai  Ming  Cheung;  Fortifying  China:  The  Struggle  to  Build  a  Modern  Defense 
Economy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9); p。 76。 See also Frankenstein and Gill; 
〃Current and Future Challenges Facing Chinese Defence Industries;〃 pp。 394427。 
'1892'Cheung; Fortifying China; p。 57。  这个时期的大趋势见 pp。 5077。事实上,对所有这 
些活动难以进行监督,尤其对于基层单位,因此并不存在准确的数字。 
'1893'Ezra F。 Vogel; One Step Ahead in China: Guangdong under Refor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1894'Mulvenon; Soldiers of Fortune; pp。 5963。 
'1895'Barry Naughton; 〃The Third Front: Defence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s Interior;〃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15 (September 1988): 382。 
'1896'Barry Naughton; 〃The Third Front: Defence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s Interior;〃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15 (September 1988): 382; Cheung; Fortifying China; pp。 6063。 
'1897'《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8 年 6 月 2829 日,页 334335。 
'1898'Cheung; Fortifying China; pp。 52100。 
 
 
第 19 章 

政治的潮起潮落 
1980 年 8 月 18 日,一位中国公民对中共干部作出了严词批评,堪称邓小平时代最辛辣、最全面的批评之一。 
他指责他们「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 
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 

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这位公民是谁?邓小平。'191'他和毛泽东一样,也希望确保中共干 
部能一如既往地得到人民的支持。 
当邓小平在 1980 年 8 月说这番话时,东欧的共产党正在失去人民的支持。他讲话前一个月,波兰团结工会发动 
了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罢工。很多中共领导人最初同情团结工会,认为工人应当有自己的组织,但他们也担心如 
果中国工人罢工会发生什么情况。邓小平和胡耀邦试图打消干部们对出现类似混乱的担忧,他们说,中国的领导层不同 

于东欧,不必屈服于苏联不得人心的要求。此外,中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欢迎。'192'但是 
邓小平和胡耀邦也非常担心,所以他们决定要降低这类问题在中国发生的风险,他们要扩大自由,使人民有机会对干部 
表达合理的意见,努力解决使群众有意见的问题。 
邓小平 8 月 18 日的讲话是他对允许更多自由的一次高调表态。在讲话中,他对民主作了积极评价。他没有走到 
主张实行投票选举或改变中共角色这一步。事实上,他用「资产阶级思想」、「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一类 
套话批评了西方民主。但是,邓小平将批评的锋芒主要指向了「封建主义」——极左思想的代名词——及其对敢讲话者 
的迫害。他主张扩大自由,要求党的领导人倾听批评意见,这使知识分子产生了期待,以至多年以后他们仍把这篇讲话 
视为希望的灯塔。 
讲话过了几周后,波兰的乱局仍在持续,中共上层的气氛也开始发生变化。领导层担心邓小平给了抗议者太多鼓 
励,中国的局势也有可能很快像波兰一样失控。邓小平讲话刚刚一个月,胡乔木给胡耀邦总书记写了一封长信,希望明 
确支持对骚乱作出更坚定的回应。胡乔木的信也反映了陈云的观点,虽然陈云从前当过上海的工会领袖,但他在江西苏 
区时就对工人说,现在是无产阶级掌权,工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增加生产。胡乔木在信中警告说,独立的工会可以使异 
见分子团结在一起,造成大麻烦。 
胡耀邦较为同情中国独立工人组织的发展,没有给胡乔木答覆。他仍然相信波兰给中国的真正教训是必须加快改 
革开放。'193'  然而风向已变。10 月 9 日,胡乔木的信发出两周后,中央书记处将此信稍加修改后下发各单位。保守的中 
宣部部长王任重指示说,不要再讨论邓小平的 8 月讲话。在 1980 年 12 月 25 日中央工作会议的闭幕会上,邓小平也 

变了卦,宣布进行政治改革要慎重。'194' 
邓小平对 1980 年波兰罢工的反应,类似于 1956 年毛泽东对匈牙利和波兰起义的反应。先是允许开放言论,意 
在帮助改正官僚体制中最严重的弊端,争取那些感到需要有所改变的批评者。但是一旦发现对党的敌意威胁到了党的领 
导,就要进行压制。邓小平知道,毛泽东在 1957 年开展无情的反右运动断送了知识分子的拥护,因此他在 1980 年试 
图走温和路线,既要限制言论自由,又要让知识分子继续积极支持现代化。 
邓小平没有像 1957 年的毛泽东(在邓的帮助下)那样开展全面打击知识分子的运动。但他显然进行了压制。在 
1980 年 12 月的讲话中,邓小平没有直接否定自己 8 月的讲话,他继续从正面使用「民主」一词,但他仍旧坚持「民 
主集中制」,即党的决定一旦作出,党员就要执行。此外,胡乔木的信下发后,邓小平小心地不再像 8 月那样宽厚,他 
重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邓并没有放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想法,但只有在断定时机成熟后他才会重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