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王 >

第384部分

宋王-第384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放心,粮食方面也能帮忙的!”明月宗并不只是一个情报机构,经济实力方面也是很不错的。他们出手,自然能让事情进展更快一些。
“嗯,不过要注意程度,还有宣传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切勿不可太过明显,引起别人注意,也就不美了!”
“公子放心,雷霆办事向来稳妥,一定会妥善处理的。”
“嗯!”对于蒋雷霆,林昭还是很放心的。
“对了,河北路'***'的信息收集如何了?”这也是一个重点,想要出其不意,就必须提前有了解。
“有进展,公子要用的时候,肯定会呈上的。”李承道:“其实,宗主在河北路早有布置,宗主到时候会亲自去大名府的,好给公子帮忙,对付那只老狐狸。”
老狐狸自然是韩琦!看样子,狄青对韩琦十分忌惮和愤恨,是早已准备啊!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韩琦是仇人,自然不必客气。狄青对父皇,对自己相当忠臣尽心了。为他出口恶气,办点私事有何不可?
韩相公,实在抱歉了!(未完待续。)


第四六二章 清水泽去哪了?
博州,大概是后世的齐鲁之地聊城一带。宋朝时期属于河北东路,州治在巢陵。不过淳化三年(公元992)黄河决口,巢陵城池毁于水灾。博州治所前往孝顺渡西,在此重修博州城。
因为黄河改道河北路,分出了北流和东流。大名府与下游的博州都因此而兴盛起来。古代的城池大都沿河而建,便于引水灌溉,同时交通也比较便利。由此可见,黄河改道也不见得全是坏处,至少大名府和博州是因此得了好处的。
比如大名府,北宋末年,为了阻止金兵南下,宋军掘开黄河,导致黄河夺淮入海,黄河北流断绝,大名府随即而衰落下去。只是这个时代的黄河着实太不稳定了,有时候就像是猛兽一样,决口还是很让人忌惮害怕的。
之前的巢陵便是一个血淋漓的教训,不过好在如今的博州城地势比较高,但是不用太过担心水患的问题。数十年下来,成为河北东路的一座大城池。来往的客商也越来越对多,逐渐兴盛繁荣。
林昭一行人进入博州的时候也不禁感叹,虽说是遭遇了水灾,可是博州的商业还是很繁荣的,仿佛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严重。不过林昭他们也知道,博州毕竟距离黄河距离远一些。受灾情况不会很严重的。
黄河决口,大水北流,真正受灾严重的其实是大名府以北的地区。那里可以说是一片王洋,房屋和土地全部淹没在河水之中,可以说是民不聊生。
倒是这临近齐鲁之地的河北东路情况还好一些,博州看起来是一片祥和,与水灾没有什么关系。可很多时候,事情因果相连,不受结果影响,却不代表完全没有关系。
大名府黄河决口的原因,可能就藏在这博州。林昭此来,就是寻找缘由的。不过在此之前,他们打算还是先往博州城里走一遭。即便是贵公子携美出游,那就该有个样子才是。
进入了博州城已经是中午时分,一路上车马匆匆,肚子已经有些饿了。林昭笑道:“走,我们先去吃点东西!”
“好!”李承随即引着林昭等人来到城中的得月楼,乃是博州城里一等一的酒楼。盖因为酒楼之后有个小湖泊,严格说是个大一些的池塘,故而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美称。加之酒楼的建筑装修,以及菜肴品味档次很高,便成了博州第一酒楼了,只是与汴京的江南居相比还是差了许多。
前来得月楼的主要是当地的达官贵人,以及南来北往的富商豪绅。唯有如此地方,才能配得上林昭和沐思虹的身份。
下了马车,李承与玉童便一左一右护着林昭走进了得月楼,几名扈从跟随在后。
门口跑堂的伙计瞧见林昭二人的衣着打扮,当即道:“两位贵客请进!”
“嗯!”
“有雅间吗?”
伙计歉然道:“对不住,雅间已经客满了,两位可否在二楼大厅将就一下,我给你们找个临窗的座位,可以看得见湖光,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好!”林昭倒是不太在意,此番外出本就比较低调,自然不会做那强词夺理之人。再者,来博州本就有明察暗访的意思,坐在大厅也是有好处的。随便听上几句闲话,说不定都会有用处。
伙计见两位贵客如此随何,也就松了一口气。最怕是便是贵客们坚持,不善解人意,那时候为难受气的始终是他们。他一路引着林昭与沐思虹来到二楼,选了一个临窗的位置,抬头看出去,水波荡漾,周围也是亭台楼阁,隐约还有丝竹声传来,也是相当雅致的。
“你们也坐!”李承与玉童下意识站在了一边,尊卑有别,主人入席他们只能站着。林昭却没有那么多的规矩,直接要求他们落座,可是两人却十分坚持。没办法,几千年来的等级制度形成的习惯,绝非一时一刻能够改变的。
林昭也不强求,当即命伙计在二楼另开一席,让李承与几个扈从吃饭。至于玉童,男女有别,只要留在沐思虹身边了。有个侍女倒酒夹菜,这才像是大户人家该有的规制。
“两位贵客,你们吃点什么?”伙计这才有机会仔细打量两位客人,男的风度翩翩,器宇不凡。女子则是花容月貌,楚楚动人,当真是一对少年璧人啊。就连随侍的婢女都姿色不俗,看起来非同一般啊!
“捡你们这里有名的菜肴上几个!”
“好嘞,本店小菜精致可口,两位一定会满意的。”
林昭点头道:“对了,听说博州有道名菜,是什么鱼跃龙门是吗?”
“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这道菜,伙计的表情便开始微微有些不自然了。
“夫君,我也听说了!”沐思虹道:“听说要用博州清水泽特产的锦鲤鱼来烹制,味道不俗,我们品尝一下可好!”
“嗯!”林昭点头道:“对,就这道菜,鱼跃龙门。其他的随意,来些精致小菜或者是地方名吃便可!”
“两位贵客不是本地是对吗?可是第一次来博州?”伙计的脸色顿时有些不自然了。
“是啊,我们是从杭州来,途径本地,想要品尝一下博州特产,有什么问题吗?”林昭佯作不知,抑或询问。
伙计一张笑脸憨态可掬道:“别的都没问,唯独这鱼跃龙门吃不到了……”
“为什么?制作比较麻烦还是怎地?”林昭不解道:“在下夫人喜欢,我愿另加费用,烦请帮忙。”
“贵客见谅!”伙计连连告饶道:“实在对不起,不是钱财的问题,制作也不麻烦,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你什么意思?没有鱼?”
“是啊,这鱼跃龙门一定要清水泽的锦鲤鱼才够味,才正宗。”伙计压低了声音道:“可是清水泽现在不产锦鲤鱼啊,我们不能以次充好,欺骗你对吗?我们得月楼是出了名的诚信经营,不弄虚作假。”
林昭心中一动,使个颜色,沐思虹立即道:“怎么会?清水泽数百里的湖泊,怎么可能不产锦鲤鱼?总不能被你们全都捕完了吧!”
“夫人低声些!”伙计似乎很忌讳此事,立即压抑了声音劝阻道:“夫人是外乡人有所不知,锦鲤鱼或许还有,可是清水泽已经……”
“怎么可能?”沐思虹道:“我们还打算是去清水泽游玩呢!”
“算了吧,夫人还是另做打算吧!”
“清水泽到底怎么了?”林昭大惑不解道:“莫非是黄河水患,像巢陵城那样被淹没了。”
“贵客就不要多问了。”伙计连连摆手,这似乎是个犯忌讳的话题。
“嘿,为何就不能多问,清水泽到底怎么了?”沐思虹故意高声询问。
伙计似乎很是为难,说道:“如果两位实在想知道,可以自己去看看,当然了,我劝你们还是不要前去的好。”
林昭与沐思虹对望一眼,旁边的李承也是心中有数。清水泽围湖造田的事情他们已经听说了,就是想要进行验证。来之前他们便知道了清水泽特产的锦鲤鱼,是得月楼以前的招牌菜。
明知道没有,却故意说出来,不是想要为难伙计,就是想要套几句话。别人兴许不知道清水泽的状况,可得月楼是肯定知道的,锦鲤鱼没有了,这是掩盖不了的事实。尤其是伙计而今时不愿意多说话,就更表示其中有猫腻了。
“小哥,那清水泽到底如何?可否如实相告呢?”林昭压低了声音道:“实不相瞒,在下是做水产生意的,看中了贵地的清水泽,有意……”
“这……”伙计摇头低声道:“贵客还是请回吧,清水泽已经没有了。”
“嘿,一个湖泊怎地就没有了!”林昭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呼喊。
“不为别的,因为清水泽已经成了良田土地,百里湖水早已不见踪影。”伙计尚未回答,边有人高喊一声,道出了其中缘由。
林昭回过头来便瞧见一个书生摸样的青年,一副愤愤不平的表情,似乎很是恼怒。
“哦,良田?”林昭心中一动,佯作不解道:“湖水怎地就成了良田了……”
“这有什么奇怪的!”那青年高声道:“围湖造田呗!”
“胡公子,且莫胡言乱语啊!”伙计很是着急,急忙对林昭道:“贵客莫要相信,是此人胡言乱语罢了!”
“谁说是胡言乱语?”那青年书生喊道:“他们做的,我就说不得吗?”
“胡公子,小心啊……”伙计似乎也是好言相劝。
林昭瞧见此情此景,心中一动,这可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找到了苦主,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胡秀才,你又乱说什么?”没想到三楼的雅间里突然走出几个人,瞧见那位青年顿时破口大骂。
“有意思……”林昭与沐思虹站在一边,完全是一副看热闹的状态。
楼上之人本来指责青年书生大骂,居高临下,向下瞟了几眼,目光不经意间恰好落在沐思虹的脸上,顿时眼前一亮,炙热非常。(未完待续。)


第四六三章 张冠吕戴
大名府衙,韩琦看着天空中云卷云舒,脸上却没有一丝笑意。
工部侍郎林昭已经动身来河北了,已经在来大名府的路上。韩琦一直密切关注着林昭的行踪,对这位年轻的朝廷新秀,他并不害怕,而是想要通过林昭来了解皇帝赵顼的意图。
可是慢慢的,韩相公还是有些忌惮了。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最近眼皮老是跳,心中也隐约有些不安。从政数十年,站在汴京的朝堂上也不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可是这一次,却格外的不放心。
真是自己老了吗?韩琦心里不平静,心想着是不是有些太过低估林昭了,赵顼能派他来,自然有非凡之处。韩相公自然而然就有些担忧了,他想要尽快会会林昭,看看这个年轻人到底有什么能耐,也好心中有数。
只要林昭到了大名府,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一切事情都好说。至少可以防备,可以及时采取应对之策。面对面的出招拆招,这比拼的是实力和惊讶,怕的不知道对手的行踪和诏书,那可就当真束手无策了。
可是林昭却迟迟不来,虽说道路泥泞难行,却也不至于拖延这么久才是啊?尤其是林昭担任治河大臣的重任,治理黄河刻不容缓,是比较着急的事情,他自己该尽快赶来才是。何以这般磨磨叽叽的?不但走不快,甚至似乎还拖延,行程缓慢的有些过分了。
不对,不正常!
韩相公略微推敲,顿时大惊失色。只怕那工部侍郎的仪仗是个幌子,林昭只怕已经瞒天过海到了河北路了?可是他在这里呢?大名府?抑或者是其他什么地方?
这个可就不好说了,整个河北路都是在治河范围之内,哪里都是有可能,他有去任何地方的理由和**。林昭这么做是要干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