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清当军阀-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哥,这傻逼哪蹦出来的?你们郑家人?”萧远摆出一脸不可议的模样,一个劲的摇着头,“三哥英雄了得,这位公子……啧啧啧……”
萧远不屑一顾的模样气得郑子鸣用手上的扇子指着萧远,半天说不出话来。
“三哥,你家的人可该管管,若是他再敢用手上的破扇子指我的鼻子,老子就把他的手剁下来,三哥,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我可不是不给你面子!”萧远冷冷的说道。
本身就是从战阵当中打出来的萧远这么严肃起来,透着一股浓浓的肃杀之气,没有人会傻到认为他只是说着玩玩。
郑子鸣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扭头又看着郑三,可是郑三却是一声不吭。
“好……好……好……”郑子鸣叫了一串的好,威胁之意再明显不过。
萧远不屑的哼了一声,你他娘的威胁谁呢,老子怕你不成,这么一大群海盗老子都防住了,还怕你搞别的事?供求关系可在那摆着呢,你们需要我多于我需要你,萧远也知道,从他这里走出去的商品倒底有多大的利润,商队的十艘商船所带的利益硬是撑起了船厂这个吞金兽的一半资金左右,可见强悍之处,这还只是大明朝那边沿海地带的内销,若是能开出新的航路来,赚得更多更狠。
“年青人,火气盛了一点,萧大人不理他便是了,不如我们喝一杯?”郑三笑道。
第3卷 第450节:招安 (2)
“好,好!”萧远一个劲的答应着,一起进了大人府,萧远安排了一声,准备了几个小菜,抱上一坛酒来,二人边吃边喝,高谈阔论,但就是在这种气氛之下,萧远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成功的夺回了新城商船的护卫工作。
但是萧远也仅仅是达到了这个目的而已,而郑家在新城仍然拥有很多特权,比如更低的进货价格什么的。
萧远也没有逼得太紧,郑家的老窝在台湾,但是势力辐射的中心却是在两广和福建一带,而一带又是大明的经济重要地区,萧远也不好逼得过紧。
郑三需要新城的各种商品来达到利益最大化,所以让出海上护卫这块肥肉来,保住其它到嘴的肥肉也是不得已的举动。
二人喝得痛快,至于郑子鸣,连酒杯都没他摆上一副,至少在萧远看来,郑子鸣根本就没有与跟他喝酒的资格,郑子鸣虽然气得脸色发黑,但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却也不得不稍有收敛。
二人喝酒吃菜,有说有笑,直到酒足饭饱,萧远亲自摇摇晃晃的送郑三出门,到了大人府,也就是这个小院落的门口时,萧远笑呵呵的随口说了一句。
“郑三哥,日后你们郑家船队前来,还请三哥多管教好自己的手下,我新城如今已经全面实行新法,为了保证一个公平,万一三哥的手下哪个触犯了新城的律法,挨了鞭子,可不是萧某不给三哥面子!”
“好说好说!”郑三的心里微微一动,接着拱了拱手,心中暗道,这姓萧的搞什么鬼,这根本就不是商量,而是直接通知,似乎要采取什么手段呐,带着不解,领着郑子鸣向港口处的客栈走去。
萧远一脸冷笑的看着这郑家叔侄二人走远,哪里还有一点醉态,清醒得很呢,他之所以今天敢这么强硬,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自从他们直接干败了海上联合的海盗之后,大明京城,南京城内原本还争论扯皮的声音一下子就消失了,用最快的速度派出了使者乘船北上,正往新城来呢。
萧远花了大价钱,充当苦力搬运各种通讯器材也没有白废,留在京城里的暗桩发回来的消息,似乎那些大员们并不拿郑家当一回事。
要说这中国哪一样一直流传,从未失传甚至越来越发扬光大,绝对不是文化,也不是实力,而是政治斗争,所谓的帝王心术,所谓的力量制衡一直持续到现代,古代勾心斗角,背地里整人那一套,在官场里发扬得越来越高大,越来越有艺术感了。
无论郑家拥有什么样的实力,哪怕当年被赐姓郑,可是在大明朝上头那些正统出身的官员眼中,不过就是一群海盗罢了,而且郑家独霸海上,货物往来,大发横财,那些当官的早就眼馋得要命了,明朝,绝对是贪污腐败仅次于清和现代这两个时代,排行第三。
第3卷 第451节:招安 (3)
特别是那些东林党余员,与江南商户的关系紧密得超出想像之外,否则的话也不会有明朝重农轻商,轻商得连商税都收不上来的地步,官场的大网一罩,根本就容不得任何人插手,而郑家吃着独食,只拿出一小部分来,哪能满足得了那些官员的贪婪之心。
若是有新城制衡一下郑家的海上势头,不怕不将这个海盗出身的郑家玩弄于股掌之间。
果然,不到十天,官船就已经驶进了新城的港口,港口中,鞭炮齐鸣,敲锣打鼓,迎下了这支大明正统的招安队伍。
一行足足有百余人,领头的正是当朝掌权大太监崔学的义子崔小苗。
第3卷 第452节:封官许愿 (1)
至于这一行人当中掺了多少锦衣卫多少探子,萧远已经懒得去想了,三拜九叩接了圣旨,这世新皇帝,或者应该说是催学大太监也不大方,只给萧远封了一个四品总兵的官职,倒是萧远最重要的助手楚雄,也封了个四品。
好嘛,两人平级,这上头的意思也再明显不过了,分明就是想让这两个头目之间再争上一争,他们越争,对大明朝就越是有好处,只是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萧远对新城的控制力倒底有多强。
不得不说,这招安有好有坏,好处是大明朝送来了价值数十万两银子的赏赐,倒是可以缓缓的燃眉之极,坏处就是,官帽子一顶顶的扣下来,自四品以下,几大部分的长老、司法长、监管长还有长军各自封上官职。
这年头还讲究一个正统,特别是萧远手下这些泥腿子出身各级官长,被封了官,哪怕仅仅是七八品呢,也是一个个激动得不得了,万岁之声,连绵不绝,着实给萧远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特别是圣旨最后,竟然还要求萧远进贡火枪一万支,火炮一千门,萧远嘿的笑了一声,大叫一声接旨,接过了圣旨,小心的收好,这要是流传下去,可也是一件了不得的古董。
“萧大人,萧总兵,不知这朝贡何时能备齐呀!”崔小苗笑眯眯的用湿冷的手扶起了萧远温和的问道。
萧远被这太监湿冷的手一扶,再加上他身上那股被浓烈香气半掩的臊气,更是让萧远全身的汗毛乍竖,稍退了一步,不着痕迹的挣开崔小苗的扶持。
“崔公公,您是有所不知啊,最近海盗盛行,陆地上满清鞑子又是袭扰不断,我新城损失惨重,器械大损,兵员折损更多,甚至连工匠都被杀死颇多,一时之间,难以为继啊!”萧远睁着眼睛说着瞎话,说得理直气壮。
除非他的脑袋让驴踢了,他敢保证,今天把这些武器交上去,明天大明朝的精锐就会卷土重来,一口把新城吞下,连碴都不剩。
“萧大人,如此推脱,何意?”崔小苗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了。
萧远才懒得理会这一行人什么感受,自己接受招安,也不过就是图个名份罢了,出入明朝地界的时候,也是理直气壮,至于武器,是万万不能卖的,别说是枪炮,就算是他把导弹卖给大明朝,在明朝如今这混乱的体系之下,只怕也难有作为,何况这年头,明朝的武器方面本就居于世界前列,这年头,就没有大明朝造不出来的武器,当然,指的是同时代的武器,而不是萧远手上这种超时代的武器。
崔小苗虽然对萧远这种推三阻四的态度不满,但是试探之下,却发现萧远对明朝在新城设立行政机构并不排斥,当下心头大喜,这可算是大功一件了。
第3卷 第453节:封官许愿 (2)
而崔小苗这头拖住萧远,另一头那些随行人员在新城里转个不停,专门向那些重要的工厂,比如造船厂,比如钢铁厂还有兵工厂里转悠。萧远下了命令,他们爱转就转,甚至让他们看着如何加工出枪管来,就算是他们把工匠都撬走萧远都不怕。
新城现在最重要的自保力量就是兵工厂了,但是新城的兵工厂的技术含量绝对远超这个时代,就拿看着更加简单一些火炮加工来说,钢料的配方是萧远在现代找的,配方不泄漏,什么问题都没有,就算是泄漏了,他们也没有实力使用车床进行炮膛内部修整。
步枪的技术虽然简单一些,但是对现代工业的依赖更加严重,特别是小小的子弹,离了那一整套机器,想靠手工打制,根本就是做梦。
萧远完全就是光明正大的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生产着,馋死他们。
技术弄不到手,但是却可以驻派官员,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崔小苗甚至顾不得再多呆几天,匆匆的就返回南京,抽调官员往新城派。
新城被招安,被封了官许了愿,使得下面各级官员明显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日常工作也变得焦躁了起来。
玉伶虽然是一介女流之辈,可是却也机灵,一边给萧远按着肩膀一边小声的嘀咕着。
“萧大人,你可要管管了,再这么下去,人心可就散了!”玉伶说着,手上用的劲道稍大了一些,又酸又麻,爽得萧远都哼了起来。
“是啊,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萧远似笑非笑的说道,低头看着桌子上的文件,是司法会递交上来的,却是民调局与参事局调查到下级官员当中,竟然井喷似的出现了贪污现象,一下子就冒出来一百多个。
萧远冷笑了一声,还真把自己都当成大明朝的官了,这才招安不过十天而已,就开始向天朝的官员素质靠扰了。
大人府算一级机构,下面的长老会、司法会、管理会和军会属于二级,再下面是三级,一级级的机构数下去,一共五级,到了第五级,就已经像树根一样深入民间,管理到十户左右了,可以说这种管理机构极大的加强的新城的统治力,再加上平行的机构相互监督,哪一家都不可能独大。
萧远扭了扭脖子,在这些文件上批示了同样的四个字,依法办事。
这四个字一下,只怕就要上百名三级以下的官员要被处理掉了,新城还不实行死刑,贪污者没有死刑,直接人捋到底,然后将其公布出来,永不录用,而且还要按着金额的不同,追回赃款,判处劳役五到十年不等。
新城的这种一切按着法律条文办事的行政机构当中,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识字超过三千,能够看懂文件,能够书写一些简单的汇报文章就可以当官。
第3卷 第454节:封官许愿 (3)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查查涉及到本部门的法律条文和行事规则,就可以依照其规则进行处理,如果实在查不到,直接以书面形式向上一级管理机构汇报,一级级的报上来,最后交到司法会和管理会形成的联合机构,设计出新的条文来,经过萧远的批示同意之后就可以交到下面去实行了,可以说,将做官的难度降到了最低。
第3卷 第455节:明朝官员 (1)
萧远最不怕的就是撤换官员,你不行就让别人上,官员,其实就是一个处于调处位置的角色,根本就不属于什么重要的职能部门,与工人,农民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就是多了一个官这个好听的名声罢了。而且新城所有的行政机构,从行政官,到书办等,都由大人府统一支配资金,不像明朝的官府,一个县太爷只拿那么一丁点勉强糊口的奉禄,却要养师爷、书办等等一大班人马,不贪污只能喝西北风,这个问题在新城却没有。
虽然经过招安以后,新城出现了官员体系的人心浮动,但这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