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国师-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小监大”、“以卑督尊”,就算是布政司,乃至巡抚、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也不愿意惹上这些人。
其实想想就知道了,明朝的言官连皇帝都敢骂,弹劾官员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天下太平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因为那涉及到他们的政绩。所以,言官们没事还要找事呢,有事更是要一挖到底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巡按御史跟锦衣卫很相似,名义上都直接受皇帝管辖,中间各有都御使和指挥使指挥调度,在地方上无所顾忌,遇到再大的官也不用低头。
刘同寿跟熊荣有过交谈,跟李崧祥也有了默契,哪怕是知府,他也可以借势压人,可对上巡按,他就借不到力了。
他更希望那人是谢家的一员,那样的话,事情就可以摆到明面上来说了,两家的仇怨,整个绍兴府都传遍了,那谢巡按明摆着以公谋私,对付起来就简单得多。
最怕的是那人和谢家的关系比较隐蔽,甚至全无关系,那就要命了。哪怕是张孚敬亲自出头,至少在这件事上,对方说不买账也就不买了,至于有可能的报复,说不定还能成为扬名的契机呢,谢御史是不会怕的。
“刘观主所见极是,说起来,谢兰和本官还有同年之谊,蹉跎半生才有机会入了都察院,在京城时也过得颇为拮据,至少在他巡按江南前,跟余姚谢家是没有半点关系的。”到了县城后,冯维世证实了刘同寿的不祥预感。
“那,他会不会被收买了?”刘同寿努力寻找着对方的破绽。
“不好说。”冯维世不置可否的摇摇托,“刘观主有所不知,以谢兰一向的为人和作风,即便没人收买,他也不会推却此事的。若说谢家发挥了什么作用,可能就是通风报信,令余姚那边配合的更紧密些罢了。”
“他要借此事邀名?”刘同寿眉头紧皱,按说如今的嘉靖朝,不应该有这种愣头青才对啊?
“邀名只是其一,邀功才是正经。”冯维世的回答大大出乎了刘同寿的预料。
“邀功?向谁?龙虎山么?”
“刘观主可知沈淮其人?”冯维世想了想,不答反问。
“不知。”刘同寿摇摇头。
“淮乃山海关卫军,师从李真,学习道……妖术,极擅蛊惑人心,至嘉靖八年,其威望日隆,蓟、辽二镇多有知其名者……”冯维世措词很小心,既不犯刘同寿的忌讳,同时也回避了朝廷的禁忌。
这沈淮跟刘同寿很像,两人都是用道术戏法吸引人,两人也都好打抱不平,惩恶扬善之类的事儿没少做,通过这些,在民间拥有了相当的声望。
沈淮成名已经是嘉靖三年,邵元节入宫,紫禁城内正式摆开了道场的时候了。按说这样的世风下,沈淮这样的道士应该如鱼得水才对,可实际上,他的下场凄惨得很。
他打抱不平惹上了当地的大户,然后被人栽了个谋逆之罪,然后就是数年的亡命天涯。东躲西藏了好几年,可最终还是敌不过朝廷的力量,于年前被顺天府抓获,最终落得一个腰斩弃市的下场。
冯维世说的委婉,但刘同寿听得分明,这个沈淮跟他完全就是同出一辙,他手段更高明些,但惹上的仇家也更强,最后,仇家们的终极大招也是一模一样。
难怪人们都说,历史是不断重复的呢。
第93章守得云开见月明
其实历史不但在重复,而且还有着某种必然性。
当初给沈淮定罪的,正是当年的巡关御史,如今的顺天巡抚张嵩张大人。说来倒也巧了,时隔数年,最终将沈淮缉拿归案,堪合其罪的,也是这位张大人。
对此,冯维世也有一番见解。
“言官固然有监察百官的职责,不过,更重要的却是匡扶天子的劝谏之责。这道术是好是坏姑且不论,今上却是太过沉迷了一些,近年来时常罢早朝,阁臣们见龙颜的时间加在一起,也没有邵真人伴驾的时间多,这毕竟是有些过了。”
“按说,天子行事有偏差,言官们就要规劝,可这些年来……刘观主,你应该明白的。”虽然已经是在推心置腹了,可有些话,冯维世还是不敢乱说,好在他说话的对象是刘同寿,倒也不用说的太直白。
朝争中,言官往往充当着先锋的角色,所以,朝争的激烈程度,往往也跟他们的平时的表现有关。
遇到好说话的皇帝了,言官想求名,可以给皇帝挑错,当年的弘治朝就相对平稳,朝堂上一团和气,因为大伙儿整天都盯着弘治呢。
碰上嘉靖这样的皇帝,言官们就倒霉了,敢直接给皇帝挑错的,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流放,有名声了不假,可前途和命都没了,这样的名声要来何用?
但职责所在,总是无法回避的,再说,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光收拾同僚,那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啊!
人都是逼出来的,言官中有的是聪明人,张嵩就是其中之一,去山海关巡视的时候,受到沈淮的启发,他想出了个迂回的办法。
虽然是军户出身,但沈淮确实出了家,当了道士,收拾他,就是打压道教,澄清世风,可以说是间接的在规劝天子。
此外,沈淮一介军户而已,居然敢聚众造势,以下犯上的向将门世家挑战!若是放任不管,王法何在?做这件事,还可以解释为维护朝廷的体面,以及礼教。
还有就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目的了,那就是卖人情给龙虎山。能消灭潜在对手,邵真人就算面上不说,心里也是有数的。
那沈淮能蛊惑了那么多人,手底下也是有两把刷子的,若是放任他折腾的话,邵真人就算有再大本事,也不可能保证皇帝一点都不动心啊。要知道,这些年,皇上已经换了三位皇后了!
当然,做这种事也是要冒风险的,谁也保证不了嘉靖听到消息之后的反应。当初的冯维世,就不敢对王老道硬来,怕的就是这个。
别人不敢,御史却是敢的,他们就干这个的。比起直接上疏让皇帝回心转意,放弃长生不老的打算,老老实实的早起上朝,对付几个草根道士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好处一大堆,风险又不算太大,更有张嵩这个先例在,再有谁看不清里面的玄虚,那还当哪门子御史啊?回家卖红薯才是正经。
收拾沈淮之前,张嵩不过是个巡边——巡视边关的御史,虽说也是代天巡狩,但巡边关和巡江南,肯定不会是一个概念。搞定了沈淮之后,如今他御史的头衔前面,已经加了个‘都’字,出巡的时候,也是抚臣了。
他升迁的速度肯定比不上张孚敬、夏言这些惊才绝艳之辈,但比上不足,比下却绰绰有余。十三道御史一百多人,多少人在下面苦熬了半辈子,还不就是个没名没分的御史——朝争中冲在最前面,论功行赏时排在最后面那种。
“那谢兰在京中素来有愚直敢言之名,虽然没有明言上疏,但人前人后却时常论及天子崇道之时,表现得极是深恶痛绝。前两年,桂阁老和心学相争,引得朝野上下哗然不止,他在国子监很是慷慨陈词了一番,差点就把学子们拉到承天门去!”
说到这里,冯维世语调突然变高,一脸的后怕:“好悬就是旧事重演啊!汪尚书时任左都御史,闻讯后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可又不好对他怎样,只好向皇上举荐,把他派来了江南。”
“确实……”刘同寿点点头,真拉过去了,那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嘉靖打人,从来就不会手软。而这个谢兰,不是绝顶的演员,就是迂腐不化的老顽固,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一样不好对付。
凝神想了片刻,刘同寿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连左都御史都头疼的人物,他想借势反击,至少也得借嘉靖的势,这又谈何容易?
“冯大人,你年龄阅历地位都远在贫道之上,对朝堂事更是熟识,可有什么指点?”
“刘观主,这位谢御史来势汹汹,你最好还是谨慎些,千万莫要轻举妄动。”冯维世早就等着刘同寿这句话了,在他看来,小道士还是值得下注的,眼前的难关看起来虽然艰险,其实却没想象中那么严重。
“最好的办法,就是镇之以静!”
“愿闻其详。”刘同寿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刘观主与那沈淮虽有相似,可毕竟是不同的。”冯维世轻捻长须,缓声道:“道法见识之高下,自不待言,机遇也大是不同。嘉靖八年时,邵真人精神还算旺盛,事无巨细,尽可顾全周到,沈淮之名虽响,所在距京城虽近,但却全然进不得京城,更别提入得天听了。”
冯维世冷笑道:“入不得天听,他也不过是乡野间的一凡人罢了,官法如炉,民心似铁,他又能翻腾出来多大动静?”
“而刘观主你就不同了,如今你不但已经简在圣心,地方上也多有臂助。前次在杭州,李大人和熊大人对你都是颇多赞誉,加上本县以及崔明府,加之你在士林,乡绅中的威望……呵呵,大势已成,谢兰一个巡按御史,又能奈得你何?”
“巡按御史可以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大事小事,自是存乎于心,不过,一定要说标准,那也是有的,入得圣听之事,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小事。但凡是谢兰还有一丝理智尚存,他就不会在你身上搞对付寻常人那一套。”
刘同寿皱着眉头问道:“照冯大人这么说来,对付不了贫道,东山镇的乡亲们跟他又没仇,那,他到底折腾个什么劲呢?”
“棋从断处生。”冯维世侃侃而谈:“他若是什么都不做,那就只能眼看着你奉召入京,反倒是攻你无备,倒有可能打你个措手不及,使你自乱阵脚。你的应对只消稍有不妥,就有可能被他抓到破绽,进而置你于万劫不复之地!”
想了想,他补充道:“他定计时,想必也是根据你以往的行事风格,若是你再有类似余姚行之类的举动,那他的计划就成功了。当初的沈淮,就是被人所激,一怒冲冠之后,杀了军中主事,然后才彻底断送了自家的希望。”
“嗯,他是想欺负我年少莽撞,又不懂官场上的道道……嘿嘿。”刘同寿嘿然冷笑,穿越以来,都是他用信息不对称的法宝欺负别人,这次却是差点被人给欺负了。
“那我若是不冲动,不去救人呢,他岂不是枉做小人?”
“也不尽然。”冯维世一摆手,“你声名鹊起,方才数月时间,其他地方的人都只是人云亦云,只有上虞百姓才真正受了惠,当然,也连同本官在内。余姚过来拿人,一路招摇而过,已经搞得人尽皆知,若是你坐视不理,一来有损你的名头,二来也不免教人齿冷……”
刘同寿的最大的神奇之处就是无所不能,如果救不得人,这层光环肯定就会被削弱一些了。另外,镇民纵然能体谅他的苦衷,可心里总也不是个味儿,万一再有人挑拨离间,说不定能拉拢一批人过去,比如被抓那些人的家人。
光是几个镇民的口供,也许还撼动不了他,但若是有三五成的镇民异口同声的指证他,那就很有力度了,就算把官司打到御前去,那个谢兰也不会发憷。
这就是个连环计,强行救人,只会布了那沈淮的后尘,坐实谋反的罪名;不救人,又会留下隐患。成名无侥幸,认真起来的世家果真不好对付。
“所以,依本县之见,此事只能以静制动,任他千般挑衅,万般撩拨,你只巍然不动。忍到圣旨来时,便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冯维世捻须微笑,就差一把扇子,就可以扮诸葛孔明了。
“当然,也不能任他横行,至少在舆情民心上,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