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臣 >

第264部分

乱臣-第264部分

小说: 乱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兴,机会就在眼前。咱们现在还在犹豫,那些朝鲜、南折的商人就把银子都赚去了,等到我们回过头,再想混口汤喝,嘿嘿,”做生意协就见缝插针一样。等到他们在关内立住了脚跟,咱们还有空隙可插吗?”

几个粤商犹犹豫豫的点头,叶澄衷这话儿倒是有几分道理,这大新与前清的区别他们是看得见的。都不是瞎子,当年收了那些维新党的当。不代表如今大新朝也会令他们血本无归况且眼下大新开朝以来,似乎还真有一番新气象,这一次大新与英国倡导国联,他们也在报纸里看过,也都曾研究过时局,这国联大新有一个常任理事的职位,应当不算是前清签订的条款,至少与列强也是平起平坐,因此也不虞将货物出口到海外去,只要价钱低廉,质量尚可,也不怕赚不到银子,据说南洋、印度、非洲的人口就过了大新朝的三四倍还要多,这是多大的市场?

叶澄衷见众人犹豫,愈来了精神,道:“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候。真要等到繁荣的时候,这银子还轮得到咱们赚,叶某人做了一辈子生意,眼光不算准,可也在商海里熬了一辈子,风浪也都见过,这个机会若是失去,便再也没有了,叶某人愿出资二百万两白银,购买四成的股权,至于其他的,还要请诸位想想办法,这总共五百万两白银,共要购买二十条大货轮,其余的银子作为储备,还有招募水手、管轮,七七八八也正好管够,这大轮船要下水。至少也需要半年的时间,等船坞交付了商轮,这江南的生意也就来了。在下负责在江淅一带招揽生意,两广这边,就全靠诸位朋友撑着场面,不管在场的今日有没有入股,将来叶某在粤的生意还得需诸位的关照。

众粤商听叶澄衷出资两百万,都忍不住动容,这绝对算是大手笔了。江淅富果然够豪爽,接而又想。人家敢冒这个险,出了两百万两白银,自己还怕什么,于是有人咬牙道:“叶老板该关照我们才是,在下左思右想,既然叶老板说了话。兄弟们也没有无动于衷的道理,我出三十万两吧,在下家底就是这些,倒是让叶老板见笑了。”

有了开头,后面的人就好办,众人纷纷出资,片刻功夫,便凑足了四百五十万两白银,至于其余的五十万两,叶澄衷也就不急了,到时候再拉拢一些商人入股也就足够。其实他的心里头还真不希望这些粤商把剩余的六成股给分了,毕竟这些粤商都是抱成团的,他虽然占了四成的股份,也不一定能说得上话。匀出一些给其他中小商人也多了一个制衡,他笑了笑,拿起茶盅道:“诸位,咱们既然说定了,今日在下就以茶代酒,敬诸位一杯,愿咱们合作愉快!”

众人纷纷起立,端起茶盅遥敬。有几个没有入股的粤商显得有些讪然,其实他们倒不是对这前景不看好,实在是手凹曰况姗旬书晒)小说芥伞瓦川二活银子。步前大量的银午都凡经投入了新设的厂房。“叮紧且需要有点儿银子垫底,这才不得不放弃眼前的机会。

一个粤商笑道:“叶老板可吃得惯我们广东的茶吗?”

叶澄衷哈哈一笑:“广东的茶浓了一些,却也别有风味,过几日我就去朝鲜下定买船,届时少不得诸位入股的朋友推出一个代表来与叶某同去,一来见识见识仁川的风景,二来呢大家伙儿一同去洽谈如何?”

众人连忙安下。

谈好了事,喝了茶。叶澄衷总算是松了口气,这时,一个商人却急匆匆的进来,看到了四周,最后目光落在叶澄衷身上,拱手作礼道:“这位就是叶老板?实在抱歉,收了叶老板的名帖,因为路上出了点儿小事,因此耽搁,陈某在此赔罪。”

“这个是陈启源陈老板?”叶澄衷笑了笑,今日确实有几个人没有来。其中就是这位姓陈,原以为他不来了,想不到是路上耽搁,连忙道:“陈老板就不必多礼了,久闻你的大名。原本还以为见不到呢,来。大家一块儿坐下。”

陈启源点点头,在粤商之中,他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因此被安排坐在叶澄衷的下,叶澄衷是客,自然是坐在主个。陈启源世代以农桑为业,而他本人则广泛涉猎诸子百家,星象舆地诸书,并曾和外国人有所接触。膨年,启源的二哥去越南谋生,不久。他也前往越南经商,从事杂货、纱绸生意。经十多年经营,成为知名侨商。因他一度曾在遢罗经商,看到当地缘丝厂有用法国式机器在绳丝。不仅缥丝效率高,且丝质精良。非常羡慕,于是他即筹办绿丝机器。刃2年,他回到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绳丝厂。他采用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机器技术,并加以改造,实行半机械化生产,以蒸汽机为动力。使用机器缘丝,这种新法所缘之丝粗细均匀,丝色洁净,弹性也较好,获利丰厚。产品很快畅销于欧美和东南亚各地。继昌隆缥丝厂由此驰名于世。当地资本家有见机器源丝远胜于土法绳丝而纷纷仿效,至鳃;年已有;旷,丝机功多架。

但这新生的近代工业却遭到土法强丝业界的嫉恨,也遭到了时人的非议,说是“男女同一厂房里工作,有伤风化”云云。即使陈启源以开办杂货、米店、药店来繁荣简村经济,以办学、兴建水利,对乡民施米赠药来争取乡人的支持,仍无法令人满意。酚年,一家名叫裕厚的级丝厂,遭反对机器绿丝的两三千民众持械捣毁,还酿成*人命,事态十分严重,地方官府费了不少周折。才把风潮平息。陈启源所办的继昌隆绳丝厂,为避风头曾一度迁往澳门。

数年后,等到光绪维新之后,陈启源又重回家乡,开办全部机械化的继昌隆绳丝厂。

而在此时,意大利、法国国家开展科学养蚕,当时英国在华最大的生丝出口商怡和洋行的派美哲引进了四台西欧绿丝车,在上海开办了仿丝局。这是前清出现的第一家机器绿丝厂

陈启源见状,亦开始大肆购买英法机器投入生产,在广东,曾一度垄断缘丝业,风光一时,由于他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丝布质量较好,因此到了朝鲜货物在内6倾销时,许多厂家纷纷到闭,唯有他坚持下来。非但如此,他还将工厂的规模扩大了近一倍以上,货物出口南洋,很是畅销,南折的丝商曾一度将他视为竞争对手。

可以说,在内6商人眼里的那个维新时期是黑暗时代,可是对陈启源,却是他的黄金时期,就在那四年,他的资产几乎翻番了数倍,由于大量的些厂倒闭,他几乎只用了原价不到三成的价格便收购了数十家较大规模的丝厂,等到维新后期。陈启源几乎已经成为了内6丝业巨头。除此之外,他还投资钱庄、购买煤矿,房产,具体有多少身家谁也不知道,不过有人预估,此人的财产加尖不动产折银至少过五百万两。绝对算是广东富的不二人选。

陈启源早就听说了叶澄衷来广东的风声,对投资货轮公司也很感兴趣。接到名帖之后,他其实已经做好了投资的准备,只是他在广州的寓所距离商会有些远,又是坐汽车来的。而正好广州城内如今已在大兴土木。到处修缘道路,挖掘排水沟。因此这汽车坐着反而没有走路快,耽搁了不少的时间。

“叶老板,货轮公司的事陈某已经听说了,只是一些章程,能不能和陈某说一说?”

叶澄衷见陈启源有兴趣,连忙将自己的思路说了一遍,陈启源认真的听,不断摇头,最后道:“在下也愿入股。”

第二百六十章

卜澄衷的目的凡经世到,货轮公司所需的资金巳经筹聊毖呛,了。陈启源说要入股,其实他心里头还是不愿意的,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货轮公司他这个。大股东实力最雄厚,说的直白一些,他拥有百分之四十的股权,在货运公司拥有很大的话语权,而其余的股东大多还只是一盘散沙,最高持股的也不过一成。这货运公司将来说到底还是由他说了算的。

可是陈启源不同,陈启源是广东第一富,若是他入股,必然不是个小数目,这还是其次,更为重要的是。陈启源在广东商界很有威望,若是他团结广东的这些小股东,至少可以和他叶澄衷分庭抗礼。不管是从政还是经商,任谁都不愿意任人摆布。虽然他相信以陈启源的能力。掌控了货轮公司同样能给他带来丰厚的回报,可是这货轮公司不掌握在他的手心,终究还是放心不下。

他犹豫了片刻,脸上作出一副欢欣的样子道:“怎么?陈老板也对货轮公司有兴趣?。

陈启源道:“眼下这时局已经平稳了,商贸早晚会鼎盛起来,朝廷鼓励大家将商货卖出洋,将来货轮公司必然是获利最高的行业。其实陈某也早有这个打算,只是找不到契机而已,叶老板这一次筹资正是一个机会,陈某怎么能错过

叶澄衷呵呵一笑,遗憾的道:“只不过眼下筹资已经差不多了,只有五十万两白银的空额,陈老板若要入股,这五十万便算是陈老板的股本吧。”

五十万两银子只有一成的话语权。这倒是在叶澄衷的接受范围之内。

陈启源微微一笑:“若只是五十万两银子,陈某人哪有这样热心,来之前,陈某已经准备了两百万两现银。只要诸位点点头,这两百万两银子就算是在下入股的资金。”

众粤商吸了口气,想不到这位陈大老板竟也这样大的手笔,同时也信心十足了一些,一开始,他们还有些犹豫。若不是憧憬于叶澄衷描绘的前景,他们也不会下定决心眼下看到陈启源一次出手二百万两白银。一个个又是羡慕又是高兴,羡慕的是这位大亨年纪不大便积攒了这么多钱财,高兴的是这位大亨能拿出两百万两银子出来,就必然对这项生意很有把握,这令他们心安了不少。陈启源是什么人,前清还在的时候,无数人家破人亡,破产倒闭。唯有他如日中天,几年功夫赚到了无数人做梦都想象不到的财富,有了这个前例在,妒忌的人自然是说狗屎运,可是就算再怎么不服气,谁敢说这位陈老板没有眼光?

陈启源既然对海运的事放心。大家也就自然而来的放心了。

叶澄衷脸色现出犹豫,两百万两白银,这就等于他与陈启源的股本相当,这可不太妙啊,他想融资是不错,可并不代表合伙的人越多越好。他想好了理由,道:“陈老板。这恐怕就有些为难了,货轮公司所需的本金只要五百万两,这还是叶某往多里算的,陈老板一次拿出两百万两银子,这公司的本金就有了六百五十万两,这该如何是好?”

陈启源抿抿嘴笑道:“叶老板还怕银子多了烫手?五百万有五百万的公司,六百五十万有六百五十万的花法,多订购几艘船也就是了 至于生意,陈某名下的丝厂、布厂有三十多家,大多数是卖南洋的,届时出的货,全部委托自己的海运公司也就是了。”

“好,有陈老板这句话,这海运公司就是一本万利了,哈哈”。众粤商纷纷点头,有了叶澄衷与陈启源这两个巨头,投进去的银子是断然不会折本的,这二位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他们一致对海运的前景看好,肯定出不了差错。

“叶老板,陈老板说得很有道理。咱们还怕钱多烫手吗?既然陈老板愿投钱,咱们欢迎还来不及呢。”

叶澄衷迫于压力,亦不好再说什么,怕被人看穿了心思,只好道:“既然如此,那么,就如此吧,公司具体的章程,咱们改日还要坐下来细谈。”

陈启源见叶澄衷应承下来,笑吟吟的道:“这些都是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