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当国 >

第852部分

锦衣当国-第852部分

小说: 锦衣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的家兵亲卫,现在可以说是死一个少一个,想要再补,怎么说也要五年,实在是麻烦的很,但李如松倒还是冷静,在那里粗声说道:

“也怪不得他们,打仗就要死人,难道你想着咱们死一两个,倭寇死几千一万,他们手里拿着的也是刀枪,也有火器的。。。。。。”

“滚下去,滚下去”

李如柏咆哮者把人赶了下去,李宁和查大受对视一眼,尽管都是愤愤,却还是听令下去,等人都下去,李如梅兴冲冲的跑了进来,开口说道:

“城内城外的斩获差不多有四千二百余,加上截击的,五千个脑袋怎么也凑的出来,这次去报捷,这功劳可是不小,下午送首级的大车就是启程。”

说起这个,屋中几人脸上也都是泛出喜色,李如柏搓着手说道:

“夺下平壤城,又有这么大的斩获,功劳实实在在的摆着,搞不好咱们李家这次就能主持大局了”

还没等李如梅接口,李如松在那里沉声说道:

“让儿郎们收敛些,女人这上面没人管,朝鲜百姓的脑袋不要砍的太多,到最后难道让他们去修工事干苦活,这边被倭寇杀过一遍,那里有那么多的民夫被征发”

城内城外的斩获有多少,李如松心里有数的很,昨夜激战虽然惨烈异常,可哪有当时就能弄到尸首首级的道理,至于城内四千多,加上截击一千五百多斩获,加起来五千个首级的算术,李如松也懒得揭破了,左右是杀朝鲜百姓冒功,这个知道也懒得管,不是大明子民,死也就死了,别耽误正事就是。

被李如松在这里一说,李如柏和李如梅都有些悻悻,李如梅到底和自家长兄惯些,低声嘟囔道:

“这些事你从前也没少做吧”

李如松只做没听见,在那里继续开口说道:

“这次抓了百余个俘虏,你要抓紧让辽宁那边送通译过来,抓紧在这些人里问出虚实,现在朝鲜八道咱们只控制住了一道,周围全是敌人,不能大意”

“大哥,咱们接下来一路向南吧,黄海道狭小,过了黄海道就是朝鲜的王城,拿下那汉城,这可就是天下震动的大功了。”

听着李如柏兴奋的言语,李如松叹气摇头,指着他想说什么没有开口,到最后才是说道:

“这次去义州,一定要催促粮草,再向前三十里,咱们兵马的粮食就供应不上了”



谢谢大家的订阅和月票,谢谢“心非顽石和ipooo”朋友的打赏谢谢大家

正文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余粮没有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余粮没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的士卒,骑乘驮运的马匹都是需要吃饭吃草,这后勤给养是第一等的要紧事。

这次来到平壤的明军数量超过三万,马匹也是过万,人吃马嚼,加上辎重弹药等物,需要的运力也是颇为惊人了。

每次大军出动,这粮草辎重的运输都是让人头疼的难题,在进入朝鲜之前,大明上下都有个打算,就是朝鲜大小也算是一个国家,大军入朝作战,粮食补给什么的就地解决,我大明将士为你朝鲜浴血奋战,你总不能袖手旁观,供应些粮草也是应有之义。

不过询问朝鲜君臣的结果却很令人意外,朝鲜倒是没有任何遮掩,直接就说若是一万军在平安道,或可以支撑一月,若是收复黄海道,或许能有三月的粮食,在朝鲜境内足有二十万倭寇,大明派一万兵马过来,岂不是送死?

当时话说到这个地步,大明的官员也是无奈,索性降低了要求,说如果大明带着银钱过来就地购买如何,朝鲜人素来小气,或许是舍不得白出粮食,这一仗大明又是非打不可,因为大明不能容忍有这样的大敌存在于朝鲜。

但朝鲜的回答更让人无奈,朝鲜境内几处粮仓都落在倭寇之手,就算是天兵想要购买,朝鲜也无粮可卖,朝鲜这里没有办法可想,也只能是按照大明出境作战的规制,自家组织粮草和辎重的运输。

说起境外行军输送粮草,实际上朝鲜到大明境内的距离并不比归化城到大同的距离远多少,可王通当日在大同镇向归化城进军的时候,已经提早汇集了各处的运输队伍,山西的商人们也都是多方出力,大同镇本身作为一个边境重镇,也积储了足够的粮草,最关键的一点,当时王通只携带了十日的军粮,其余的都是准备去往归化城筹措,用敌人的粮食存储补充自家,这其中有风险在,到最后只不过博对了。

辽镇这边看似距离近,可实际上却有种种不同之处,首先辽南和朝鲜毗邻的边界之地,是辽宁的荒凉穷苦地方,人烟稀少,辽南总兵这一镇本身还需要辽西和辽东供应粮草,还是这两年有边墙外垦殖农庄不断的输入粮食,情况才算有好转。

在这样的状况下,在辽宁东南的义州一带设立大本营,大军自此出发去往朝鲜,粮草后勤都要从辽宁和关内各处调进来,然后汇总在义州,再向朝鲜进行运输。

运输需要人力和畜力,人和牲畜也需要吃用,运输途中也是个不断消耗粮草的路程,物资用人力和车马从关内和辽西辽东运往辽南,运输本身的消耗就非常的巨量,而且现在王通率领大军正在进入辽宁,对这些兵马的供应也是个大数目,各处折抵,汇集在义州的粮草存量有限的很。

而且以李如松为首的辽宁兵马对粮草的消耗,虽然兵马人数比王通率领的大军规模小,可消耗的粮草却少不了多少。

不说别的,那过万匹马的耗用就是惊人,而且李如松这一路兵马与禁军不同,他们还是从前的老规制,平日里对步卒民夫苛待的很,但一到了战时就尽可能的吃好吃饱,军需上下其手这个不必说,各处产生的浪费又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平安道不过是大明大府的面积,运送粮草需要的距离有限,运输本身的耗用还算有限,能够维持供应。

但现在义州大本营的积储就很紧张,给这支前头部队的供应也是吃力的很,虽然现在人马吃的都饱,粮道也没有断,但却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摇摆,稍微过分就要出麻烦。

相对于依旧粗疏轻佻的李如柏等人,李如松在宣府历练几年,见到听到的多了,性子沉稳了许多,他对这军需粮草的计算则是上心的很,这一路进击,他一直在粮草上留心,粮道那边也安排了足够的护卫部队。

不过让李如松失望的是,不管是平安道的各个村镇,还是这平壤城,都没有太多的粮食积储,不足以支撑更长时间的作战。

所谓向南三十里,军粮恐怕就接济不上了,并不是夸张之语,而是眼下这个局面,运送军粮的距离越长,运输本身耗费就越大,现在本身就在一个临界线上维持,稍微过量,就要出问题了。

“大哥你想得太多了,等咱们再向前百里,拿下这朝鲜什么道,军粮就地就可以筹措”

看着李如柏满不在乎的说这个,李如松终于是动了火气,直接站起身来说道:

“混账话,倭寇在城内积储了多少粮食,抓到的朝鲜民夫不是说,倭寇的粮食也要从京畿道运过来吗?黄海道那有什么粮食,没了军粮就咱们手下的这些儿郎,恐怕马上就要乱,到时候哭都哭不出来”

李如柏还想顶嘴,可看到李如松眼睛瞪起,满脸怒色的摸样,嘟囔了几句也不敢出声,李如松转头对李如梅说道:

“护送首级的事情,你自己亲自跑一趟,报功是次要的,军粮辎重的事情一定要盯紧了,粮草断三天,我们连这平壤城都呆不住,你明白吗?”

李如松的突然暴怒,让李如梅也是吓得够呛,在那里连连点头。

万历二十一年的正月,宣府总兵李如松入朝大捷,这个消息传播的极快,远远超过了正常军报公文的传闻。

辽宁上下都是心知肚明,辽西李家近千骑兵就用来干这个了,各处快马加急,将这个大胜的消息传到天下各处,尤其是京师那边,已经有言官提出了谏言,说李家这般大胜,是个极好的势头,不如顺水推舟,就让李家担任主帅,趁胜追击等等,这样的说法,自然被嗤之以鼻,现在不过是在平安道一地的胜利,而且是逐敌军出城,并未有什么太大的歼灭战,倭寇仅仅是退却而不是溃败。

至于送过来的首级,这里三千那边三千的,凑起来斩首过万,这战绩实在是辉煌的很,想当年戚大帅纵横东南,打了那么多年,斩首的倭寇是多少,也不比这个多很多。

但对这个辉煌的战绩,辽宁巡抚徐广国和锦衣卫派驻在辽宁的人员在奏疏和公文上都有说明,对这个数目都是认可,但都在公文上提了一句“其中有朝鲜百姓首级,数量不详”。

杀良冒功在大明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了,有这么一句,大家也就明白,这大捷中掺有水分,至于这水分是多少,大家没有办法判断明白,但心里的折扣是免不了的。

李家在京师上上下下的活动,李如梅却在义州这边活动,原本以为押送首级过来报功是个大好的差事,最起码人人给个笑脸,这个倒是没错,巡抚徐广国和辽南总兵这一边,在点检首级上颇为配合,李家还很是担心对方在首级上做手脚,这个倒是白担心了。

但李如梅请求徐广国给平壤城的李家兵马加送粮草,这个提议却是被拒绝,辽宁巡抚徐广国回答的很是明白:

“辽国公所率大军将至,义州本地粮草尚有不足,那有余力加送平壤,请宣府李总兵据守平壤扫荡平安道和宁安道倭寇残敌,等待大军来援。”

离开平壤前,李如松和李如梅说的明白,粮草不到就不可能扩大战果,李如梅别的不知道,却知道这扩大战果对李家的意义,自然是不肯罢休。

抡起扯皮水磨工夫,谁也比不上文官,徐广国那可是从地方上一步步熬上来的,这等功夫更是炉火纯青,几次交道打下来,李如梅连这个年都没有过好,每天都是求恳,辩论,吵架。。。。。

李家人会做官,李如梅也不是懵懂的生手,看到这个摸样,自然是备齐了重礼,辽宁上下谁不知道徐广国贪的厉害,是个见钱眼开的角色,却没想到这次的重礼没有丝毫的用处,差役门房什么的都是得了吩咐,送礼的连门都不让进的。

“抚军大人莫非是看不得我们李家立功,只等着辽国公过来捡这个现成便宜?”

你来我往的折腾了几次,李如梅也是急了,直接撕破脸说出了这番话,徐广国眼里可进不得沙子,当即就是拍了桌子。

“本官是此次入朝兵马的统制,辽国公之下就是本官统筹安排,如何做轮不到你李大人来说话,若不是看你李家世代在此,你当本官请不得天子剑吗?”

真要撕破脸,徐广国心肠可不软,而且完全没有一点理亏的地方,话说到了这等地步,李如梅只能是自己请罪,表明失言。

“你既然有这个心思,本官索性领你去仓库看看,到底是不是本官诓骗你,故意卡你们李家的脖子。”

徐广国还真是坦坦荡荡,仓库之中,源源不断的粮食运来,源源不断的运向平壤,但的确没什么存粮,更不要提什么加派了,李如梅哑口无言,只得是再行请罪。。。。。。

正文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父子相逼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父子相逼

“宣府李总兵所率的兵马每日吃用多少,李大人你想必明白,辽国公所率大军数量更是超过,每日吃用多少,你大概也能估算出个数字,存储军粮的地方就是这里,等下本官回去,李大人可以骑马走走,没有你不能进的地方,若有多余的军粮,本官给你赔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