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1912-第4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理,按照您的交待,我们已经研制成功了新式辅币!”
说话时,他将木盒转身总理,看着木盒时红绒垫上的几枚硬币,李子诚的眼前顿时一亮,同时拿出一枚硬币在手中仔细观察起来,硬币并非单一材质,硬币直径大约三厘米左右,外层为一圈约5毫米左右的黄铜,而内层则是镍……不对,应该是不锈钢,显然是为了增加制造难度。
“总理,这是1分硬币,采用钢心黄铜环,之所以采用这种双材质,其目的正是为了增加制造难度,之前我国广泛采用铜元,只需用铜饼压制即可,对技术要求不高,而这种双材质硬币,却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制造难度……”
在解释着新型辅币时,平素不善言辞、甚至有些沉默寡言的刘华成立即变得滔滔不绝起来,而在这几枚看似简单的硬币背后,却包含着他和其它造币厂职员数月的汗水和心血,总理要求的新银元很简单,银元仍旧采用袁世凯头像,只是增加了五角银行、两角银元、一角银元这三种便于使用的小额银元,这些银元,早在清末,造币厂即有制造计划。
对于造币厂而言,真正的挑战来自于铜辅币,对于铜辅币总理的要求看起来非常简单,一是辅币成本不超币值成本,最好是战前成本,毕竟对于中央而言,中央需要通过发行新式辅币,获得巨额利润用于国家工业投资,二则是需要考虑到制造难度,对于铜辅币而言,制造难度就是最重要的防伪措施。
为了达到这两个要求,在过去的一个半月间,刘华成试验了多达十数种材料,以确保铜辅币的造价不超币值,可无论是采用何种原料,不是成本过高,就是成本过底,最后,他仍然像在连云港一样,采用钢芯镀铜来解决成本问题,可钢芯镀铜并不能解决防伪问题,解决防伪问题就需要从硬币的设计上着手,初时,众人提出的方案很简单,就是通过繁锁的硬币花纹设计、以及边缘压花来解决防伪问题,但最后,这些都被否决,因为那些技术手段并不能解决防伪问题。
“……采用双材质,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小厂制造,小厂制造需要添制多台设备,如其不能形成流水线式生产,很难形成规模,而形成流水线式生产,仅设备投资就需百万元之后,而其在材质上采用软硬结合,黄铜为软质材料,不锈钢为硬制材料,在压制硬币花纹时,同样有一定的技术困难,与过去铜元采用的直压技术相比,技术困难增加数倍不说,不锈钢材质对模具的损耗也远超过铜料,过去国内各铜元局所用模具具为引进他国!而各国尚未采用的钢质材料制造硬币,因此,即便是他人试图仿制的新辅币,亦需向外商提供资金,以解决辅币压花模具问题,否则以旧式模具,一来无法印清辅币花纹,二来模具寿命不超过百枚,可谓是得不偿失……”
在提及技术上的难度时,刘华成的心下却是一阵得意,目前国内除中央造币厂之外,也就只有**公司拥有有新辅币的压花模具的生产制造能力,通过技术解决货币防伪,对刘华成而言无疑于开辟了一扇全新的天地,在完成了铜辅币的设计之后,他已经开始着手同造币厂的技术人员一同制造新式纸钞。
把玩着手中泛着铜光和银光的硬币,从硬币表面能看出来,铜环和钢心镶嵌的丝毫不差,可谓是没一丝毫缝隙,就像是一个整体一般,再拿起那个两分硬币,两分硬币更大一些,则变成了铜心钢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正面为袁世凯头像,背面花纹都是梅花,不过并不简化的梅花,而是出自丹青国手的梅花图,而且梅花图上角,带有数值,带着极浓的中国风格。
满意的点下头,李子诚询问道,
“像这样的铜镶钢会不会脱落?”
“绝对不会脱落,毛坯镶嵌采用的冷坯镶嵌,在镶嵌过程中使用了十吨压力机,除非遭到枪击,否则绝环心绝不会脱落!”
回答总理的问题时,刘华成显得非常自信,新辅币是中国制造货币之中,唯一一个按照欧美各国硬币规范,接受耐用性、耐久性试验的硬币,其耐用性甚至超过旧制铜元。
“这新辅币我很满意……”
虽说对于这硬币无论是制做还是图案,李子诚都非常满意,可面对这样的硬币,他却需要考虑到另一个问题——成本。
“可,振涛,你要知道,咱们在用这些硬币去回购市面上多达百万万元之多的旧式铜元!财政部可是没办法承担几千万的亏空。”
虽是未直接提及成本问题,但李子诚的话里还是透出了对制造成本的问题,成本问题是关键,无法解决成本问题,其它的都是空谈。
“总理,按照成本测算,其制造成本只超过战前铜元成本的的20%,这已经包括了原料以及人工涨价的影响,如果原料下降回落到战前水平,其成本将达底于铜元成本,而以其回购铜元铸锭,每十万枚可得利三十两!”
在把报告递去时,刘华成却是笑着说道。
“总理,现在您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尽快把新辅币于全国发行出去!”
第58章 连云之利(求月票!)
“摩天大楼,就是财富和权力造就的城市**,是**,更是名利!”
建筑,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物质上,建筑满足了人类的现实功能需求,为人类遮风挡雨,提供庇护所;在精神层面上,建筑创造出特定的空间,影响人的本能心理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由此建筑也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建筑记录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变革,承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被誉为“石头的史书”。从古至今,在所有文明中,建筑无不被视为表现人类力量的永久纪念物,在金字塔、神庙、教堂、宫殿等留存至今的著名建筑中,不仅蕴含着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特定文化,也表征了人类在浩瀚宇宙中寻求自身存在意义的漫漫征程。
就历史上看,建筑与权力息息相关。当权者喜欢建筑有其必然的原因:从最基本的方面来说,土木建设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吸收剩余劳动力,有助于社会稳定,当权者的决断和魄力也能从中很好地体现出来,而更重要的是,建筑可以作为一种手段,通过它来告诉世人建造者的丰功伟绩,建筑常城统治者用以引诱、感召以及恐吓的工具,建筑似乎从来都与权力划上了等号。
“即便是一千年后,在世人提及**公司的时候,仍然会用仰视的眼光瞻望着这家改变一个国家的公司!”
早在**公司创办之初。在连云这片滨海荒滩上。李子诚就曾对那些职员发出这样的呼喊,而这甚至成为了**公司的座右铭,在过去的四年间,这片东海海滨的荒芜海滩成为了中国、甚至远东最为繁华的城市,而现在这座年青的城市却拥有各种各样的桂冠,第一个规划城市地铁的城市、第一个建立城市轻轨交通的城市、第一个普及煤气的城市、第一个……嗯,有太多的第一了,不过对于世人而言,这座城市却有一个极为鲜明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就是——这是亚洲第一个私人城市。
是的♀是一座私人城市,尽管按照国家的城市等级规定,已经拥有六十五万人口的连云港,早应该成为一座市级城市。不过这里却没有市长,也没有政府公共机构,它是一座属于李子诚个人,或者说属于**公司的城市,这里所有的一切,**公司为这座城市提供水电、医疗卫生、教育和休闲,而最为重要的是它们做得比政府出色的太多,甚至于,在周边的扩散型居民区,亦将管理权委托给连云港管理委员会。
作为这个城市的拥有者。**公司,这家现在中国规念大、在全国拥有超过两百家直属子公司近,拥有十七万雇员的托拉斯式的巨型公司,自然而然的将公司总部设立于此,在过去的四年间,为便于办公,公司总部几经移址。
直到五个月前,公司总部再一次作出决定——搬家!
而这一次,按照公司高层的说法,将会“建设一栋在未来一百年内亦不会淘汰的大楼”。对于**公司而言,这栋大楼将意味着**公司对这座城市的“统治”,任何一个人来到这里,都会仰视这座大楼!
在占地面积超过1。5公倾的“**大厦”的建筑工地上。到处是脚手架和搅拌机,堆放着砖头、发着潮湿和新搅拌的水泥的气味。而在已经显出雏形的大厦周围,钢管镙接的脚手架周围围着一层防护网↓十部运送原料的电动升降梯不断的将换班的工人、建筑材料送往上方,而在上方,升降电梯依然在加高着,这座大楼每天都在加高,套用报纸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欲与天公试比高”。
对于全世界而言,摩天楼都是一个极为新鲜的事物,直到1885年,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大楼以54。9米高度,成为世界第一高楼,而在差不多十年后,曼哈顿寿险大楼方才以106。1米的高度,首次令人类工作居住建筑超过百米限度,而在直到六年前,纽约的大都会人寿保险大楼以213。4米突破了两百米极限,似乎摩天楼的高度是没有止境的。
不过即便是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对于建筑工程技术而言摩天大楼仍是工程上的挑战,几乎每一栋摩天楼在建设期间都需要面临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而全世界仅有的三座超百米、两座超两百米的摩天楼都集中于美国、集中于纽约,摩天楼早已经成为了美国繁荣经济的象征,或许全世界只有美国才能建造摩天楼,也只有纽约能够存在真正的摩天楼。
不过,在太平洋的对岸,在连云港,这个与纽约相似的海滨城市,同样开始建设摩天楼,对于受限于铁路用地、土地地资源有限的**公司而言,建设摩天楼似乎是解决土地紧张的唯一途径,不过这一途径,对于中国的建筑工程人员和建筑技术却是空前的挑战,而迎接这一挑战的就是林保仁,这位**公司的“首席建筑师”,在过去的三年间,他不仅设计了“**村”,同时也设计、监造了多达二十余座大楼,在高层建筑上,现在的林保仁或许是全中国经验最丰富的建筑师,可即便如此,他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任何人都明白,这栋建筑意味着什么,每个国家都要有一座“让国人仰视的建筑”,而这正是**大厦未来的“命运”。
此时,头戴藤制安全帽的林保仁,这座“世界第一高楼”的首席建筑师,在过去的五个月中,作为首席建筑师,他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工地对面礼祥饭店,和他的同事们日夜监督着工程的施工进展。当然更重要的是解决施工中面临的种种技术问题。
“不。也许我们应该考虑……”
双手拿着建筑图纸,卡斯吉尔伯特,这位设计了伍尔沃斯大楼,这栋高达241。4米的世界第一高楼的建筑师,在那里提着他的反对意见,作为美国知名的建筑工程师,在一些建筑理念上,从他接受**公司聘请的那天起,就和林保仁之间存在着分歧,尤其是在眼前的这栋十三个月后的世界第一高楼更是如此。不过最终,他还是“屈服”于公司的选择。
“我曾经再三考虑过你的方案,吉尔伯特先生,我们必须要明白一点♀栋大楼,将是中国的大楼,一栋足以让中国人仰视的建筑,所以,它的外在绝不可能是西方的,……”
一如继往的林保仁使终坚持着自己的观点,中国的建筑必须是中国式的,尽管在设计这栋高达286米大厦时,他充分借鉴了伍尔沃斯大楼的设计,而且卡斯吉尔伯特也曾提出过宝贵的意见终敲定的建筑结构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