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皇帝全传 >

第56部分

中国皇帝全传-第56部分

小说: 中国皇帝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便奉行前诏。如果天命已改,晋朝大运已去,我请退位,以避贤路。”桓温见状,只好不再坚持诛杀,但还是将司马晞废为庶人,全家流徙到新安郡。此时的朝廷大权完全被桓温一手把持,司马昱日夜提心吊胆,惧怕被桓温废黜。他常常夜观星象,判断是否有被废黜的征兆。他悄悄地向桓温的亲信、中书侍郎郗超探听:“安危祸福,我并不计较。但我想知道,不久前的废立之事,还会不会重演?”郗超说:“请陛下放心。大司马正忙于安顿内政,经营外事。我以身家性命担保,决不会再行废立。”司马昱才略为安心。当郗超请假省其父时,司马昱感慨地说:“国家之事,一至于此,不可收拾。全由我无回天之力,深为惭愧。”又哽咽着吟咏庾阐的诗句:“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说着,泪下如雨,打湿了衣襟。

司马昱一生,处于东晋政权多事之秋,本身又无才智挽回江河日下的颓局。面对权臣,惶惶不可终日。政治上不得志,个人婚姻生活也不美满。他先娶骠骑将军王述的从妹为妃,生下5个儿子,其中3个早夭,剩下老大司马道生和老二司马郁两。道生立为世子,却无德无才,不堪造就,终于和母亲王氏被幽废而死。老二倒是聪明孝顺,见他哥哥的无礼行为,常常规劝,因而深为司马昱所看重,可是,长到17岁时,竟得病死去。诸姬10余年皆不生育。司马昱因无子嗣,十分烦恼,便请来善于相面之人,逐个相看其姬妾,希望能找到可以生子之人。不料全部相看一遍之后,相面者说:“都不是能够生子之人。”于是只得再把家中粗使的婢妾也叫来相面,轮到一个叫李陵容的织坊丫环时,相面者忽然惊叫起来:“这才是能生子的人!”只见此女长得又粗又壮,皮色黝黑。司马昱盼子心切,也顾不得美丑,便让此女与他同居。没想到这个丑女人真的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昌明,老二叫道生。有了后嗣,司马昱的心情自然好了一些,不过,一见到那位黑塔似的夫人,总还是提不起精神来。

自当皇帝以后,看到国家危机四伏,江河日下,面对桓温那种咄咄逼人的样子,司马昱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忧惧中生活。虽然50岁刚出头,登基不过半年多,他那本来星星点点的白发,却已经迅速扩展,满头苍苍,他的身体也日见虚弱。成安二年(公元372年)七月,司马昱终于一病不起。临死之前,他仍对大司马桓温心怀恐惧,一日一夜连发四道诏书,请桓温来安排后事。傲慢无礼的桓温却一再推托不至。司马昱自感将亡,不能再拖,遂立了11岁的儿子司马昌明为皇太子,但惧于桓温的淫威,又遗诏:“请大司马桓温按周公之例,居摄执掌政权。”并仿照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的做法,在遗诏中战战兢兢地写上了这样几句话:“我儿子可辅佐的话,就请你辅佐他。如不成器,请你自取天下。”司马昱的遗诏当即遭到大臣的反对。侍中王坦之生气地把诏书当着司马昱的面撕得粉碎。司马昱有气无力地说:“天意不保佑我大晋,又有什么办法。我也是不得已呀。你何必想不开。”王坦之痛心地说:“天下是宣帝创基、元帝中兴的天下,陛下没有权力白白断送掉。”司马昱见大晋有这样忠心耿耿的大臣,十分欣慰,深受鼓舞,胆子也壮了一些。便让王坦之改写遗诏,说:“国事家事都要尊重大司马的意见,如同诸葛亮和王导一样。”写完遗诏的当天,司马昱死去,时年52岁,葬于高平陵。庙号“太宗”,谥号“简文帝”。

第五十四章 孝武帝司马曜

东晋会稽王司马昱在绝嗣多年之后,终于盼来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出生时,正当东方始明,司马昱因此给他取名曜,字昌明。

司马昱做了9个月的皇帝,临终前把11岁的司马曜立为皇太子。这位皇太子在他父亲灵前一滴泪也不掉,左右人提醒他,应按常礼大哭一场表示悲痛。他却回答:“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拥有重兵的大司马桓温,驻扎在姑熟(今安徽当涂)。要不要先请示桓温,然后再让司马曜继皇帝位,群臣对此有意见分歧。有的主张:“当须大司马处分。”王彪之却说:“皇帝驾崩,皇太子理应继位,没有请示臣下的道理。”这样,司马曜才算顺顺当当即了位。

桓温本来指望司马昱临终禅位,由他来当皇帝;起码也会像周公一样居摄,当个代理皇帝。但司马昱遗诏却让他以诸葛亮和王导为榜样,辅佐司马曜,自然十分恼火。他断定这是大臣谢安等人从中作梗,恨得咬牙切齿。

宁康元年(公元373年)二月,桓温带着大兵,杀气腾腾地向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赶来,谢安和王坦之带领满朝官员前去迎接。这时,上上下下人心惶惶,传说桓温要杀王、谢两人,灭掉东晋,改朝换代。

谁知桓温到了建康不久,忽然生起病来,后来病势越来越重。桓温几次暗示朝廷给自己加九锡,并屡次派人催促。桓温的亲信袁宏起草好加九锡的诏文,草稿送给谢安审批,送一次,谢安改一次,拖了几十天,还没定稿。这样一直拖到七月,这个权臣寿终正寝,司马曜被废黜的危机总算度过去了。

在同桓温周旋中表现出超人胆识的谢安,从此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太元元年(公元376年),14岁的司马曜亲政,任命谢安为中书令、录尚书事;第二年,又任命为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这样,谢安掌起了东晋的军政全权。

这时,氐族在北方建立的前秦日益强大,经常骚扰东晋的北部边境。司马曜颁发诏书,寻求良将。谢安的侄子谢玄应征。谢玄在当时称为“北府”的京口一带招募士兵,组织起一支新军,得到了刘牢之等猛将。刘牢之率领精锐部队为先锋,战无不捷。这支新军号称“北府兵”。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八月,前秦王符坚以符融为前锋,亲自统率骑兵27万、步兵60万南下攻晋。这支号称百万的大军,旌旗相望,钲鼓千里,大有把东晋捣为粉末之势。司马曜和谢安派遣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统兵8万,进行抵抗。

十月,秦军前锋到达寿阳(今安徽寿县),与前来抵抗的东晋前锋隔淝水对阵。谢石和谢玄分析形势,认为:倘若百万秦军到齐,是难以为敌的。应当乘其各路军队还没会齐之时,迅速出击;只要击败了这支前锋军,整个秦军就会崩溃。

谢玄派使者对符融说:“你们远道而来利于速战,但你们逼近水滨安营扎寨,这是持久战的阵势,并不是速决战的阵势。请你们把阵营向后撤退一下,在水边腾出一块空地作为战场,让我们晋军渡过淝水,与你们决一胜负。”符坚计划把前秦军向后撤退一下,乘东晋军渡江之时,派骑兵冲杀,没有不胜的,符融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下令向后撤,谁知这一撤,秦军立刻大乱,谢玄乘机率晋军渡过淝水,攻上岸来。符融来到阵前,想押住阵脚,坐骑竟被乱兵撞倒,他自己也被攻上来的晋兵所杀。秦军失去主帅,全线溃败。晋军乘胜追杀,秦军自相践踏,尸体蔽野塞川。

前秦其他各路军队,听说前锋溃败,都调头逃跑,听到风声鹤唳,也疑心是追赶的晋军来了,昼夜不息地逃奔。依附于前秦的各少数民族贵族也纷纷叛离,因此秦军损失十分之七八。

淝水之战胜利了,司马曜又逃过了一次亡国的危机。

司马曜的同母弟司马道子,9岁时封为琅邪王,食邑多达7600余户。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九月,正当前秦南侵时,20岁的司马道子被委以录尚书事的重任,得以干预朝政。淝水之战结束后,他便开始倾轧谢安。

谢安的女婿王国宝品行恶劣。谢安厌恶他的为人,不重用他,让他做不那么重要的尚书郎。王国宝自以为像他这样出身于琅邪王氏名门大族的子弟,从来都是做清显贵重的吏部郎的,因而对谢安怨恨在心。王国宝的从妹是司马道子的妃子。王国宝经常在司马道子面前说谢安的坏话,司马道子便把这些坏话当做在司马曜面前攻击谢安的炮弹。谢安在淝水之战中立有大功,那些嫉妒他的无耻之徒也都竭力败坏他。司马曜听任谗言,对谢安的信任大不如以前了。

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谢安被排挤出建康,出镇广陵(今江苏扬州),过起闲居生活。九月,谢安病逝,东晋失去最后一根顶梁柱。司马道子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全面操掌起军政大权。司马道子势倾内外,远近奔凑,司马曜意渐不平,兄弟二人开始闹起矛盾起来。

司马道子专权奢纵,他所亲信的赵牙和菇千秋,一个原是唱戏的,另一个原是捕贼小吏,都靠谄媚和贿赂做了大官。赵牙为司马道子建筑了一所府第,里面筑山穿池,费用巨万。菇千秋则卖官招权,被人揭发出来。司马曜对他弟弟的行为越来越厌恶,但碍于手足情分,下不了废黜的决心。于是,他选拔一批有名望并为自己所亲信的大臣,如王恭、郗恢、殷仲堪、王珣和王雅等,委以地方要任,来防遏司马道子的势力。司马道子也引王国宝和他的弟弟王绪为心腹。这样,朝廷内部形成了两帮对立势力。

司马曜最先宠爱的两位美人,后来因失宠均被打入了冷宫,在后期他最宠爱的是张贵人。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九月的一天,他和张贵人在后宫饮酒,妓乐相陪。张贵人年近30,司马曜带着醉意,跟她开玩笑说:“你已到了失宠年龄,我正在物色更年轻漂亮的。”张美人想到前两位美人的下场,对玩笑话认了真,怀恨在心。傍晚,大醉的司马曜酣睡在清暑殿。张贵人将大大小小的宦官灌醉,打发他们各自安歇。然后,她让侍女用一条厚厚的被子蒙住司马曜的头,把他活活憋死。她又用重金贿赂左右的人,说是“因魇暴崩”。当时,太子司马德宗年幼无知,专权的司马道子昏荒无道,这件弑君大逆之事,竟没人过问,蒙混过去。

司马曜死时35岁。太元二十一年十一月,葬于隆平陵。庙号“孝武帝”。

第五十五章 安帝司马德宗

晋代奠基者司马懿以谋略著称于世,他的后代偏偏出了两个白痴,一个是西晋惠帝司马衷,另一个便是东晋安帝司马德宗。

司马德宗不会说话,连寒暑冷热都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白痴,竟然做了22年皇帝!他登基于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做皇帝时15岁。

司马曜在世时,司马道子专权,司马德宗继位以后,亦是如此。接着,经过一番强藩朝臣的争斗,司马德宗这个傀儡,又由司马道子父子手中转到桓温之子桓玄手中。

桓玄初入建康,新官上任三把火,装模做样地黜奸佞、擢贤才,京师居民稍感安稳。但是他豪奢纵逸,政令无常。三吴一带发生大饥荒,户口减半,有的郡县甚至荒无人烟;富民也往往穿着绫罗,捧着金玉,全家饿死。连皇帝司马德宗也经常受冻挨饿。但桓玄对这一切均置之不理。

这时的桓玄在加紧着僭位的步伐,逼着司马德宗禅位。元兴二年(公元403年)十一月,司马德宗被桓玄亲信卞范之扶着手,写下了禅位诏书。他又被带到大殿上,由司徒王谧捧出玉玺,宣布禅位。事后,他被安置到浔阳,封为固安王。十二月,桓玄做了皇帝,国号楚。

“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