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全传-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皓还命人将水流引入昭明宫内,后宫姬妾们若有不合意的,马上杀戮,用水冲走。孙皓杀性一起,或剥人的面皮,或凿人的眼睛,残酷之极,亘古未有,加上他宠信奸邪,残害忠良,屡兴劳役,众庶皆苦。所以,到了吴国末年,已是国无宁日、上下离心了,孙皓也已成为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
吴天纪三年(公元279年)冬,西晋派大军分六路向东吴进攻,而吴国朝廷内早已人心涣散,军队又久未征战,一触即溃。晋军所至,吴军防线立刻土崩瓦解,几乎没有抵御之人。翌年三月,晋将王濬率军攻到建业。孙皓见大势已去,只得自缚双手,带着棺材,率百官到王濬大营中投降。晋军即派兵将孙皓一家押至晋都洛阳。晋武帝司马炎封孙皓为归命侯,赐田30顷,岁给谷5000斛,钱50万,绢500匹,绵500斤,孙皓便开始了亡国之君的屈辱生活。在吴将亡之前,孙皓曾给其舅何植一封信,承认:“现在国土不守。不守者,不是粮不足,城不固,乃是将士背战。将士背战,孤之罪也,并非天亡东吴,是孤所招也。”皓又给群臣书道:“我自即位以来,思虑失中,多所荒替,旁边有奸佞小人,残暴酷虐,朝廷有忠烈大臣,皆被杀害。我错暗不觉,倾覆社稷。”最后他哀叹道:“覆水不可收,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惟有投笔而已!”孙皓亡国之后,有何反思,史无明载,但即使悔悟也为时晚了!就这样,孙皓在洛阳过了将近4年苟安日子之后,终于病死,结束了一生。
第七卷 西晋
第四十二章 武帝司马炎
一、争当太子以柔治国
公元265年,在洛阳的一处宫殿里,新皇帝正以当年魏王曹丕接受汉献帝禅位几乎一样的口吻,语言接受着魏帝曹奂的禅让,这个新皇帝就是司马炎。至此,司马氏家族经过司马懿、司马昭和司马炎三代人的苦心经营,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中原大地名符其实的统治者。司马炎,这位晋王朝的开创者,也开始了他25年的皇帝生涯,死后被谥为武帝。
司马炎,字安世,是晋王司马昭的长子。按照封建时代立嫡以长的成规,他本该是当然的王位继承人,但司马昭似乎忽略了这位长子,而对另一个儿子司马攸更感兴趣。司马昭把司马攸过继给自己的哥哥司马师为子,并打算立之为世子,他每次见到司马攸,便拍着晋王的宝座对他说:“这是桃符(司马攸的小名)的座位。”宠爱之情溢于言表。正是在这种复杂的政治背景下,不甘寂寞的司马炎开始了他争夺王位的活动。
据史书记载,齐王司马攸为人清和平允、亲贤好施,喜爱古代典籍,并且雅好文章,是一位有着浓厚的艺术气质的儒雅之士,与司马攸相比,司马炎却似乎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他在气质上几乎完全秉承了父祖的天性,既有足以左右形势的谋略,同时也有着一付宽厚仁慈的外表,更何况还有着立嫡以长这一堂皇的箭牌,总之,政治家的天性加上客观上的优势,使得他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游刃有余,许多重臣也以历史上废嫡长引起祸乱的事例与司马昭抗争。在残酷的事实面前,到晚年,司马昭不得不以强大的政治理智克服个人情感上的好恶,接受了大臣们的建议,立司马炎为世子,这样,司马炎才得以成为父业的继承人,并最终登上皇位。
司马炎接受禅位后心里并不轻松。他很清楚,虽然他登上皇帝的宝座,但危机仍然存在。从内部看,他的父祖为了给司马氏家族夺取皇位铺平道路,曾经对曹氏家族以及附属势力进行了残酷的屠杀,这件事所造成的阴影至今仍然横亘在人们的心中;从外部看,蜀汉虽平,孙吴仍在,虽说此时的东吴已不足以与西晋抗衡,但毕竟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内忧外患告诉司马炎,要想巩固获得的政权,进而完成吞并东吴,统一中国的大业,就首先要强固统治集团本身的凝聚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采取怀柔政策。为此司马炎在即位的第一年,即下诏使已成为陈留王的魏帝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同时又赐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第二年又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这不但缓和了朝廷内患,尤其是消除了已成为司马氏家族统治对象的曹氏家族心理上的恐惧,而且还安定了蜀汉人心,进而为赢得吴人的好感,吞并东吴取得了主动权。
为了尽早地使国家从艰辛、动乱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为统一打下牢固的基础,无为与宽松成了西晋之初的立国精神,作为当时最有权威、同时也最具有号召力的人物,司马炎更力求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中充分体现这一点。泰始四年(公元268年),他在所颁诏书中明确指出:“为永保我大晋的江山,现以无为之法作为统领万国的核心。”同年,又向郡国颁下五条诏书: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对于类似的诏令,我们固然不能排除官样文章的因素,但也不能一味地看作浮词虚语,因为它的基本精神还是符合当时现实背景的,即针对曹魏后期苛刻的政治而言的。当年,曹魏王朝的奠基者曹操继东汉的动乱政治之后,为了安定人心,恢复国力,曾实行了比较宽松开放、节俭求实的建国方针,但到了曹丕,政治渐趋严厉,社会风气亦向腐败转化,魏武当年的风范已是昨日黄花,成了绝响。皇帝往往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断把强大的物质重负转移到百姓的身上,而连绵的战乱,更使百姓于惨淡的生计之外,在心理上增添了一种恐惧与疲惫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无为而治的强国方略是适宜的。
二、攻灭吴国发展生产
正当司马炎励精图治、西晋的国威蒸蒸日上的时候,东吴却如日薄西山,处处表现出倾颓的趋势。吴王孙皓那乖戾、残忍、荒淫的天性在绝望的环境中更向病态发展,他无意中把东吴这辆气息奄奄的破烂马车,又向死亡驱进了一步。面对孙皓那顶用人血染红的皇冠,朝野人人自危,噤若寒蝉。在这种情势下,孙皓的昏庸也更衬托出司马炎的开明,处在痛苦与黑暗中的东吴人开始向西晋寻求寄托,一些将领率众倒戈,投降西晋。这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激发了晋人灭吴的欲望,于是,一时之间,灭吴成了朝野人士议论的话题。但司马炎也深知,东吴虽弱,却已立国几十年,是个不容忽视的对手,如果在策略上稍有失误,便会功败垂成。因此,虽然朝野的灭吴呼声日益增高,但司马炎始终未轻易许诺。一直到泰始六年(公元270年),他才派羊祜到晋吴交界地荆州进行灭吴的准备工作。
司马炎可谓慧眼独具,一下子就抓住了一个合适的人选。羊祜不但在人格和才略上都无可挑剔,更是一个卓有谋略的军事家。他少年时代就以清德名世,司马炎受禅后,羊祜即以佐命之功,进位中军将军。镇边后更谨慎从事,力尽职守,不负国望。他一方面立即占领要害之处和膏腴之地,使吴军在军事与物资上都处于捉襟见肘的境地;另一方面实行屯田,为日后的军事行动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羊祜上任伊始,几乎军无现粮,可到他在任的最后一年,仓内已有10年的积蓄。在此基础上,他又采取了与传统的用兵之道“兵不厌诈”相反的策略,使用攻心战术,取得吴人的信任,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对晋的亲切感与对吴的疏离感。他每次与吴人交战,总要等到日出,从不作掩袭之举。有一次,晋军俘虏了吴人的两个孩子,羊祜不但不加以讯挞,还送他们回家与家人团聚,孩子的父亲因此很感激,不久举家降晋。东吴有一位将领叫邓香,在攻打夏口时被俘虏,羊祜亲解其缚,为了报答羊祜的不杀之恩,他也率部降晋。还有一次,羊祜带兵巡视边境,因军粮不足,便沿途以吴境成熟的庄稼充饥,但事后立即让士兵送绢给农田的主人作为偿价。羊祜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吴人开始改变了敌视晋的态度,甚至有人敬称他为羊公。此时与羊祜对峙的是东吴名将陆抗,他知道,微笑有时比千军万马更具有杀伤力,于是他也采取了与祜同样的态度。有一次,陆抗生病,羊祜送去药物,左右怕有毒,建议不要服用,陆抗说:“羊祜岂是害人之人。”然后毫不犹豫地服下。陆抗还告诉部下:“羊祜怀之以德,而我们却加之以暴,这是不战自败,现在我们只需保守边界,不要追求蝇头小利。”于是,边境日渐平安。但羊祜并没有满足于这一点,暗地悄悄地加紧灭吴的准备。可是,朝中权臣贾充等人却从中阻挠,使司马炎始终下不了灭吴的决心。时光飞逝,数度春秋后羊祜已进入暮年,虽然司马炎在各方面对他备加礼遇,但仍然慰藉不了他壮阔的情怀,当老友中书令张华去看望他时,他满怀忧虑地说:“吴国的政治太酷虐了,如果现在进攻,唾手可得。万一孙皓一死,吴人另立新主,即使我们有百万大军,也难以跨越长江天险。”他又嘱托张华:“我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就靠你了。”终于,这位灭吴的奠基者没能看到“一片降幡出石头”的一天,于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含恨而逝。
羊祜临终之时推荐了另一位名将杜预接替了他的职务。这位风度儒雅的将军有书生的头脑,却无书生的弱点,能力不亚于他的前任羊祜。羊祜死后,他担任了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杜预没有辜负羊祜的期望,上任伊始,就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首先袭击了驻守在要害之地的吴军,并且大获全胜,吴将张政恐朝廷怪罪,将此事隐而不报。杜预深知张政是一个不易对付的敌手,决定借此事除掉他。杜预派人把战俘送还东吴,孙皓闻之大怒,调离了张政。就这样,杜预轻而易举地赶走了自己的劲敌。这时,担任训练水军重任的王濬已是70高龄的老人,他向朝廷上了一份情真意切的文表,表达他灭吴的心愿,与此同时,杜预也向司马炎请求伐吴之期,杜预的疏表送到的时候,司马炎正和张华下棋,张华没有忘记老友羊祜的嘱托,便推开棋盘,乘机鼓动:“陛下聪明神武,朝野又清平和乐,可谓国富兵强,而吴主荒淫暴虐,诛杀贤能。如果现在讨伐东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在杜、王、张等人的敦促下,司马炎终于下定了灭吴的决心。
战事按照羊祜生前提出的方案进行:在灭吴的六路大军中,王濬率领的巴蜀水军是中坚力量。吴人为了阻挡晋军的进攻,也早有准备,他们在长江的险要之处,布下长长的铁链,又在江中埋下长丈余的铁锥,企图阻挡晋军的战舰。但这一情况早被羊祜预料到,所以在进攻之前,王濬就准备了大小竹排,并在上面放上披有盔甲的稻草人,使之前行,挟去江中的铁锥。他又制作了巨大的火炬,灌上麻油,放在船前,遇到铁链便点上火炬,使铁链熔为铁水。就这样,吴人自恃的长江天险,在王濬的计谋下化作了平地,晋军几乎兵不血刃,迅速攻下了夏口、武昌,直驱吴都建业(今南京)。但此时晋国内却出了麻烦。身为六军统帅的贾充想阻挠晋军伐吴,向司马炎上书:“现在正值春夏之交,吴地瘟疫流行,应该召回各路大军。并且要腰斩张华,以谢天下。”这一次,司马炎没有听信他的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