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全传-第2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九月,顺治在济尔哈朗护送下由沈阳来到北京。十月初一,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开国大典。清晨,在诸王及文武百官的护卫下,顺治亲至天坛宣读告天礼文,正式宣告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随之是大封开国功臣,顺治命令将多尔衮兴邦建国的伟业刻于石碑上以传告后世,还封他为叔父摄政王。可以说,尽管在隆重的大典上即位告天的是幼帝福临,但由此而威权并加的却是摄政王多尔衮。
多尔衮清楚地知道:顺治在北京登基,远非真正的中原平定、全国统一。此时,大顺军尚有几十万兵马,各地农民武装更是出没无常、防不胜防。在南京,明朝遗臣奉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南明弘光政权也是威胁清廷的另一支力量。为了清除心腹之患,十月十九日,多尔衮封英亲王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率部征讨大顺军。紧接着,又命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挥师南下,征讨南明。在清军的剿杀下,大顺军也曾一度进行反攻,但终于丢弃西安,于次年二月进入湖北,阿济格率清军紧追不舍。此后,坚持抗清的大顺军便大势已去了。偏安江南一隅的弘光政权,空有富庶的土地和明朝遗留的几十万人马,却君昏臣奸,大敌当前,还在醉生梦死、自相残杀。多铎的大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就于顺治二年四月迫近江南重镇扬州。城陷后,面对异族的屠刀,督师扬州的史可法高呼“吾意早决,城亡与亡”,从容就义。由于守城兵士和百姓的顽强抵抗给清军以重创,多铎遂下令屠城10日以示报复,至五月初二日“封刀”,扬州百姓死亡人数超过了80万,血流成河,惨不忍睹。这就是历史上血腥的“扬州十日”。攻克扬州后,清军很快攻下镇江,兵临南京城下。此时,弘光帝已仓皇出走,南明大臣多人冒雨迎降清军。弘光帝几天后被俘,在百姓的唾骂声中被解回南京。
平定江南的告捷文书传入京师,这时又传来了李自成遇难于九宫山的消息,清廷上下欣喜若狂,似乎天下已尽入清军之手。多尔衮显然被迅速得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于六月初五日下达了“剃发令”,命令江南各处军民尽行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剃发令”犹如火上浇油,激起了江南人民奋起抗清的斗争。“头可断,发不可丢!”各阶层人民纷纷揭竿而起,打出恢复明朝的旗号。江阴、嘉定先后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反剃发斗争,市民和四乡农民群情激愤,守城抗清,在重创清军后,先后遭清军血洗。满清统治者的民族高压政策激起了反剃发斗争,又进而引燃了遍及全国的抗清斗争,这的确是多尔衮和满清贵族所始料未及的。
直到多尔衮去世,他所期待的天下大一统的局面也没有出现。但起,清朝入主中原、天下初定的首功的确是非他莫属。随着地位愈加尊崇,他也愈加擅权专断,有恃无恐。他肆无忌惮地排除异己:豪格到底被罗织的罪名置于死地,济尔哈朗也因“擅谋大事”被削夺了辅政大权。一切政令皆出自多尔衮之手,他甚至将大内的“信符”置于自己府中。每当他入朝时,诸臣皆下跪行礼,多尔衮是大清国实际上的皇帝,已成为当时朝野皆知的事情。而福临不过是“惟拱手以承祭祀”而已,甚至有记载说为了保全自己儿子的皇位,顺治的母亲孝庄皇太后曾下嫁给了多尔衮。尽管这一点尚有疑问,但多尔衮被加封为皇父摄政王却是确凿无疑的。
二、少年亲政治国有方
几年过去了,福临步入了少年。他不仅骑射之术日精,更关心治国用兵之道。但是,顺治的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并没有丝毫归政的意思。历史常常因偶然的事件而改写。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坠马受伤。这次受伤后他卧床不起,于十二月初九日在喀喇城去世,享年39岁。多尔衮虽中年早逝,但他生前威比天子,富过君王,死后恩义兼隆,荣哀备至,可以称得上是善始善终、结局圆满了。但是,形势很快便出人意外地急转直下。多尔衮死后两个月,苏克萨哈、詹岱首告多尔衮曾“谋篡大位”。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为首的诸王大臣也纷纷上奏,追论多尔衮独擅威权、挟制皇帝、逼死豪格、纳其妃子等一系列罪行。顺治皇帝下诏削夺了多尔衮的爵位,没收他的财产,又命令毁掉他的陵墓。人们挖出他的尸体,棍打鞭抽,然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通过这些处置,顺治感到出了一口闷气,多年来他因容忍多尔衮的僭妄之举所郁积的种种不快,一下子发泄出来。同时,安抚了诸王大臣的愤怒情绪,并给予那些想继续预政的诸王大臣们一个暗示:想觊觎皇位、欺逼圣上是没有好下场的!
14岁的顺治此时才成了真正的一国之主。顺治八年正月十二日,他御太和殿亲政。
由于宫廷中良好的学习条件,顺治6岁时就对读书颇具兴趣,为了学习中国历代帝王的治国修身之道以提高自己的水平,亲政后更奋愤攻读。他以少年人所特有的热情和勤勉,阅读了大量汉文书籍,包括左史庄骚、先秦两汉、唐宋八大家、宋元著述。后来,他还曾回忆起这段读书生活说,那时除了处理军国大事,便是读书,但因当时顽心尚在,多不能记牢,就五更起来再读,到天大明时便能背诵了。勤奋读书使他摆脱了先辈那种游牧民族的草莽之气,而颇具文人学士之风,给他的政策以十分深刻的影响。从此,他不再像自己的先辈一样单靠“武功”治天下,转而以“文教”作为治国之本。
针对多尔衮摄政时期实行的一些弊政,经过与大臣们反复商讨,顺治决定首先采取一些措施缓和民族矛盾,在军事上,他决定首先采取以抚为主的怀柔政策和先西南后东南的战略措施。当时,江、浙、闽、粤一带有郑成功的水师出没,滇、桂、川、黔的大部又被南明西宁王李定国等分据,清军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因此,集中兵力于一隅,改变两个战场同时作战的被动局面,是尽快结束战争再造一统的上策。八旗劲旅娴于骑射,固习于陆战。郑成功指挥的3000多艘船只云集在厦门附近的港湾河口,令清兵望而生畏。因此惟有采取先西南后东南的战略才为适宜。为了实现这一战略部署,顺治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方面极力争取招抚郑成功,以便集中兵力对付西南战场;一方面任命洪承畴为五省经略,直接负责西南的战争。他还谕令兵部,对各地小股农民武装,不管人数多寡,罪行大小,只要能真心改悔,主动投诚,全部赦免其罪,由当地政府安置。命各级官吏将文告遍布通衢要道,使之家喻户晓。
顺治十年五月,洪承畴出任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经略,总督军务,兼理粮饷。顺治给予他节制升迁地方文武官员、决定进兵时机的大权,特令他遇到紧急情况,可以“便宜行事,然后知会”。这种知人善任、事权划一的作法,有利于指挥者主动灵活地捕捉战机,为西南战局的根本改观提供了重要保证。洪承畴对皇帝的意图自然心领神会,他谋略很深,又十分熟悉西南的山川形势,到任不久便有了起色。他先是控制了湖广,在南下时机业已成熟之际,适逢南明所封的秦王孙可望为权欲所驱,袭击李定国,后来又走投无路投靠清军。孙可望“开列云贵形势机宜”作为进见之礼,使洪承畴尽知义军内情,遂大举向西南进军。清军相继攻克贵阳、重庆、遵义等地,于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一月进入云南,在永昌磨盘山一带歼灭了李定国主力,桂王朱由榔逃入缅甸。至此,最后一个维系明朝遗民之心的南明政权已经名存实亡。
西南形势出现根本好转后,东南的郑成功仍在坚持抗清拒不受抚。这时,顺治的态度开始强硬起来。顺治十四年三月,他下令对郑成功“当一意捕剿,毋复姑待”,一个月后又将其父郑芝龙及其亲属子弟等“俱流徙宁古塔地方,家产籍没”。在顺治的招抚下,郑氏部将黄梧、施琅、苏明相继降清,抗清形势趋于低潮。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率师东渡,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持续了近20年的大规模武装反清斗争已接近尾声,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终于在刀光剑影中完成了草创。
顺治深知“帝王临御天下,必以国计民生为首务”,为了迅速改变国穷民匮的局面,他十分重视恢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顺治十年,他采纳了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在北方推行屯田开荒。在四川等地,则实行由政府贷给牛犋种银,任兵民开垦的鼓励政策。由于当时清政府自身财政困难,无力筹措大量牛种银两,因此收效不大,也未能推行全国。此后,他先后颁发了督垦荒地劝惩则例和官员垦荒考成则例等,鼓励垦荒。顺治十四年,清政府以明代万历年间的赋役额为准,免除天启、崇祯年间繁重的杂派,不久又编成《赋役全颁行天下。政府还向税户发放“易知单”作为缴纳赋税的凭据,以防止各级官吏的加征和私派。第二年,河南巡抚贾汉复奏上了清查垦荒地9万余顷、每年可增收赋银408000千余两的报告。鼓励垦荒的措施立见成效,使顺治十分喜悦,他对贾汉复大为称赞,并立即加以提拔重用。
圈地,这是多尔衮摄政时期一项很大的弊政。这一时期曾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圈地。开始声称只圈无主荒地和明朝勋贵的土地分给满族官兵,实际上随意将民地指为官庄,把私人熟田硬说成是无主荒地,后来索性不论土地有主无主,一律圈占。田地一旦被圈,田主也马上被驱逐,家中一切财物都被占有。许多百姓被搞得倾家荡产,无以为生。被圈的土地中只有少量分给了八旗旗丁,大部分落入皇室王公和八旗官员之手。由于兵役繁重,旗丁的土地往往抛荒不能耕种,由此给生产造成了极大破坏。鉴于圈地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顺治亲政后便下了严禁圈地的谕令。他认为,田野小民全仰赖土地为生。听说各地都在圈占土地作为打猎、放鹰的往返住所,便迅速令地方官将以前所圈土地全部退还原主,使其抓住时机耕种。后来,他再三重申,永远不许圈占民间房屋和土地。以后,虽然零星圈占土地的行为时有发生,但在顺治期间再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圈地,这种危及千家万户的滋扰总算暂时中止了。
清朝初年,多尔衮对文武官员的烧杀掳掠、贪污行贿多持放纵态度,造成吏治腐败。这些人奸淫劫掠、刻剥民财、强买强卖、占产索食、私受民词、草菅人命,可谓无恶不作。官吏惊人的腐败威胁着清政权的巩固和稳定,也影响着与南明的军事斗争成败。顺治十分了解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说,朝廷要治理国家、安抚百姓,首要任务就是惩处贪官污吏。他下达了惩治贪官的谕令,明示臣下。谕令督抚对所属官员严加甄别,对那些扰民的官吏立行参劾。他又派出权力很大的监察御吏巡视各地,让他们对违法的总督、巡抚、总兵进行纠举。临行前,顺治亲自召见了他们,对注意事项一一作了指点。不久,漕运总督吴惟华、江宁巡抚土国宝、云南巡抚林天擎等人就因贪污不法,苛派累民被革职。巡按御史顾仁执法犯法,“违旨受赃”,被立即处死。据记载,仅顺治九年被革职的贪官污吏就达200余人。
顺治的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