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架空)再世为王-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陀豆叵档男纬桑沟檬止ひ嫡叱沟椎卮邮粲谏倘耍涑闪艘晃匏械墓陀独投摺械募壑当痪】赡艿陌鳎と嗣浅な奔涞睦投焕醇土谋ǔ辏び胪さ谋ǔ杲鲇兄炼嗳种弧
北宫棣虽然已经率先规定了男女同酬,并且所有十岁的儿童必须上义学(在与六部的激烈争执下,最终妥协另成立了女校,男女不同校),变相避免了童工这样惨无人道的悲剧,但他可以料想到的是,就纯粹追求利益方面,人性是共通的残忍……
北宫棣回过神来,看到方静玄深沉而又带着一丝希望的眼睛,慢慢道:“自扬州之后,我会与王善商议颁布的。”他叹了口气,想到今日见到的上层权贵奢靡之景象,与方静玄不忍卒是的表情中隐隐透露出的东西,形成截然相反的鲜明对比。天子一念,苍生百代。然而一步的先知是远见卓识,步步先知就是灾难,只会造成不可预料的悲剧。
他不由紧紧反握回去:“你我夙愿俱是家国强盛,百姓和乐——朕若是连百姓都保不下来,要这些官何用?”
第四十六章 平江见宁王
五月正是盛夏,扬州的雨水却极为充沛,淅淅沥沥的细雨洒遍了水乡。在蒙蒙云烟中,一艘乌篷船自窄窄的水道上漂荡而来,船身不急不缓的前行着,在水面上荡出了一波波的涟漪。玲珑河道上的岚气与落水的雨气混杂在一起,晕染出入画的景致。白墙、黑瓦、横过河道的高高青石拱桥,在眼前如一帙卷轴缓缓展开。
船只外舱一个身穿蓑衣的船父摇着橹,舱中坐了三人。其中两人正在手谈,黑子白子在棋盘上纵横着。另一人斜坐在帘边,看着窗外风景,目光悠远涣散,泄露出主人正兀出神。
“方兄棋高一着,我甘拜下风。”蓝衫的青年投子认输,叹服道,转头问向了轩窗边的人,“不知黄兄可要来上一盘?”
北宫棣回过神来,微挑了下眉梢,似笑非笑道:“原老弟缠了一个上午方才得偿夙愿,我怎好夺人所好?”
方静玄眸中飞快掠过一丝笑意,一本正经得对原允志道:“可要再来一盘?”
原允志扑倒在桌案上:“不妙,不妙,你二位钦差大人一唱一和,少爷我是双拳难四手哇!黄兄,我好歹也与你相逢一场,你怎地总偏向方兄?真是大大的不该。”
北宫棣快语反击道:“不偏向他,难道偏向你?”他斜眼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原允志,“啧啧”得摇了摇头,一脸看不上眼的模样。
“本少爷真真被你这话伤透了心。哎,到了城中可得找人安慰一番。”原允志一副痛心疾首,哀愁不已的样子。
北宫棣翻了个白眼:“我二人来平江是找宁王来的,你偏要跟着来凑热闹。凑热闹也罢了,一路上你闹出了多少鸡飞狗跳,好在你运道不错,否则早就小命不保。”
这原允志颇有几分狗屎运,眼瞧着每每闯祸到了危急时刻,总有人来救了他三人,直让未动用厂卫的北宫棣心生叹服。
“平江与度阳也有几分商贸往来,这次宁王府中喜事,我也好来讨一杯喜酒。想来看在你二人的面子上,王爷总不至于赶我出门。”原允志厚脸皮嘿嘿一笑。
二人斗了几句嘴,在天近傍晚的时候在码头上下了船。此地是平江府辖下的一座小镇,正值雨水初停,地砖未干,码头的四周充斥着卖鱼人的吆喝声,很是热闹。北宫棣三人轻装简行,便抬脚向镇子里走去。
付了船资离开的三人都未注意到,后舱站立船父木讷老实的眼中闪过一丝诡异的光亮,喃喃道:“钦差……”他的目光划过方静玄与原允志,最后定格在了北宫棣身上。
原允志那日打听之下知道了二人的身份后,不由新奇万分,但也一副没放在心上的样子。照例跟着北宫棣二人游山玩水,后来听说要去扬州的平江,原允志顿时死缠烂打得要一同来此地,北宫棣顾忌着江南官场中的排外惯例,便同意了他这个知府之子同行,也好在路上方便些。
只是多了一人,北宫棣便不好再带着太监左常,以免被人瞧破了太监之身,进而推断出他的真实身份。他便吩咐左常等人走陆路前往平江等候着。不过北宫棣耍了一个心眼儿,暗中令他不准告知宁王他要前来平江之事,将微服贯彻到底。
且不论这其中的帝王心术,三人踏着夕阳,乘马车赶至了平江城郊的宁王府。来到府邸大门后,北宫棣打量了一下,就见这座依山而建的建筑幽静而不失华贵。不过宁王显然是个聪明人,他没有按照亲王的规制建府,而是低了一等,按郡王府所造。
门口的宁王管家正笑呵呵的迎着客人,一转头看到他们三人,北宫棣手上一块玉佩在他面前示了下,老管家就立刻变了颜色。
北宫棣倒背双手,噙着笑道:“带我们去王爷那儿。”
管家急忙应是,陪着笑脸安排了一位人站在门口接替他,便恭恭敬敬得带着三人进了王府。原允志吹了声口哨,凑到北宫棣耳边小声问道:“黄兄,你给他瞧了什么?这般灵光。”北宫棣摸了摸手中收起的那块刻着“京务御制”的玉牌,笑而不答。
宁王府的管家八面玲珑,不可能不识得这块“禁宫”之牌。只怕这时候也不敢猜测他三人的身份。
来到挂着“春荣堂”匾额的会客厅中,宁王北宫栒笑着迎了上来:“几位贵客千里而来,本王有失……”他甫一看清北宫棣的脸,那剩下半句“有失远迎”就怎么也说不下去,瞪大眼睛,结结巴巴的叫着:“皇……皇……”
“哎,真是贵人多忘事!不过几年未见,王爷怎么连我的名都忘了?我姓黄名天。此番受皇命先一步来扬州代天子巡视,如蒙王爷不弃,唤我一声大人便可。”北宫棣截住了他的话头,飞快的把在外化名的身份报了出来。
宁王见他饶有兴致打量四周的样子,不由微微冒出冷汗,转瞬间就收起了刚刚震惊过度的模样,提心吊胆着干笑了一声道:“黄——大人,请坐,请坐。”他心中暗暗叫苦,听闻御驾尚在徐州与扬州交界的瓯鹿府,北宫棣却来到了他这儿,还用了化名,个中复杂他不愿多加揣测,单单只求这几日平江可千万不要出事。
方静玄紧跟着露了脸,宁王北宫栒也认出了他,不由抽了抽脸颊,苦笑一声,踟蹰着不知如何见礼。方静玄颇善解人意的先开口道:“在下方景。听闻王爷迎娶佳人,特与黄大人一同来此,相贺一二。”
宁王北宫栒有些麻木不仁的应了一声,眼珠子转向最后一人:“这位是?”
“小生原允志,家父度阳知府原争云。”原允志行了一礼,方才见宁王与黄天似乎相熟,只是这重逢的气氛怎地没来由怪怪的。
北宫棣坐在首位客座上,笑吟吟开口道:“王爷莫非还惦记着那件事?只是我身为侍行学士,总有些不得已之处,还望王爷体谅则个。”一句半真半假的话,既给外人解释了这尴尬的会面,也给正手足无措的宁王找了台阶。
屁股只挨了三分之一凳面的北宫栒哪敢说不,连连摆手。原允志登时有些恍然,原来黄天是天子近臣,或许宁王早先在京之时曾被抓住了小辫子,这才让二人见面这般微妙。
原允志也插了话:“黄兄说的在理,王爷亦是宽宏大量之辈,今日乃是喜日,大家一同和乐才是。”
北宫棣点点头,意味深长的道:“王爷在平江勤恳于商税,我自然也会美言一二。”宁王闻言连道不敢,心中则为原允志敢这般和北宫棣说话暗暗心惊,不知者不畏,要是他却不敢和北宫棣这般对话,倘如他真这么做了,只怕明日就能见阎王爷去了。
宁王绞尽脑汁找了话题,勉强宾主其乐融融的聊了起来,北宫棣询问了一番平江的风土人情,言语间颇有些神往的意思。
“果真是人间天堂!”北宫棣真挚赞叹道。宁王陪着笑,眸中光芒一闪而逝:“不知皇——大人要在此兜留几日?本王也好接风洗尘,聊尽一把地主之谊。”
北宫棣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含糊道:“不必麻烦王爷了。我倒也想在平江多留几日,乃至常住。只可惜尚有官命在身,只好抱憾了。”
宁王不经意的松了口气,邀请三人在王府中四处转了转。落后一步的宁王北宫栒抬头就见到北宫棣与方静玄二人在前,无视了他这主人同行言笑的样子,不免心头有种奇奇怪怪的感觉。想到前几年方静玄升了镇北公,加从一品少保,圣眷正浓,权位反比之他这个亲王更重,但若单以君臣和睦来解释,似乎又有几分差池。
宁王北宫栒瞧见落单在后头,津津有味独自品景的原允志,心中念头一转,不由凑了上去热络的问道:“原兄台,不知你是何时与黄大人、方大人相识的啊?”
原允志脸上顿时露出了暧昧的笑容,直看得宁王嘴角一抽,他不答反摇头晃脑得吟了首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言罢深深看了沉思的宁王一眼,跟了上去。
北宫栒放慢了脚步,此句乃是诗仙之作,莫非是指几人相遇在山中?然而原允志之前那诡异的笑又是怎回事,百思不得其解之时,一道思绪忽然划过他的脑海,“桃花流水”还是度湖有名的一款丝织纹饰,寓意是祝福恋人两情相悦,莫非……
一时间宁王如遭雷殛,目光紧紧得划过北宫棣二人,停在方静玄与北宫棣交错的目光,隐晦而又明显的动作上。他呆在原地用力甩了甩脑袋,语无伦次着:“……不会吧……四哥……这……”
宁王虽被改封,夺了兵权,但毕竟是一代亲王,当今皇上的七弟。北宫棣也不是让他当了闲王,而是令他负责试点平江一地的商税承包。这几年大陆上南北贸易体系贯通以来,占据天时地利的平江商业发展迅速,此种先进管理制度的优越性顿时体现出来。
在大学士王善到了江南后,放开了商业税承包制度的限制,不少也想效仿平江承包制度的地方府一级官员,在通过他的批审之前,便来找宁王取取经。
而平江本地想要投标的商人,也大有卖宁王一个面子的意思,来到王府贺喜一二。虽然宁王迎娶的只是侧妃,但人家可是当地大儒金隽徵的千金,母家颇有影响力。当下王府中热闹非凡,各行各业的人在庭院内外走动着,乘机攀谈。
迎娶侧妃虽然不能按照王妃的正妻规格,有六礼三拜,但王爷对这门亲事颇为重视,完全没有亏待金家大小姐的意思。新娘热热闹闹见礼后送入了洞房,而宁王在众人面前喝了会儿酒,便推脱退了下去。谁也不知道,众人口中急着去与娇妻相会的宁王,却一脸肃穆的在书房中站着。
北宫棣坐在位子上,翻了翻手中的账册,感慨道:“七弟,这几年你劳心劳力,朕看在眼里。这平江的商业分门别类,整理的井井有条,是朕下江南以来见到最明白的了。”
宁王连忙推辞:“皇上过誉了!臣弟不过是奉命行事,这治理有道,还是平江府知府的功劳。”
北宫棣知道他是怕被摊上一个“聚拢民心,图谋不轨”的莫名罪过。为人臣者,做的太差遭上责骂是办事不力,做的太好遭夸奖又会被上位者猜忌,过犹不及,其中就见这“中庸”之道悟了几分。
想到各地效仿平江的商税治理,颇有些东施效颦的不伦不类,北宫棣心中有些苦恼。治理一方之道莫过于“因地制宜”,而一味照搬硬套,只能画虎类犬。但是因着动一发而牵全身,江南之官又不好动,他总不能砍了半个江南……要怎样才能换下那些贪固之辈,换上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