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 >

第118部分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第118部分

小说: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起来把日记本打开,熟悉的芬芳浓郁的芬芳扑面而来——是的,是那束风干的野兰花,它夹在日记本里面,时间越久,它就越香,它的香味,和小影的香味一样。
打开,就是那首小诗:
“我呀,我也想
把我的芬芳,留在大地上,
告诉后来的人们,
告诉他们,
我曾经来过这里”
……
我熟悉的细细密密的小影娟秀的笔迹。
我不知道她还写诗。
真的不知道,她从来没有和我说过。
日记本里面的内容,我至今也没有看过。
我就那么赶紧合上了。
小菲拿出那个泥猴子:“这个也是小影的,你如果要带走也可以;不过我希望,你把它留给我,好吗?”
她真诚的说。
我点点头——我更不敢看这个泥猴子了。
我闭上眼,泪水又刷刷的流。
小菲的手在我的眼睛周围擦拭着,也没有劝我。
我就那么默默的流泪。
她又伸出一只手,颤抖的声音,她也在哭:“你要难受,就让我抱着你吧。”
我一下子扑在她的怀里哇哇大哭,跟个孩子一样。
小菲紧紧的抱着我也哭出声音。
我哭着没命的哭着我知道自己不是男子汉,但是我的小影消失了你们凭什么不让我哭呢?!凭什么呢?!
小菲就那么紧紧的抱着我也在哭。
我真的是心如刀割,真的是心如刀搅。
我知道我再也见不到小影了,她真的就这么消失了——她在军区总院的床都空了,你们说我还到哪儿去找我的小影啊?!——我的小影都消失了,就那么在我的眼前我眼睁睁的看着——你们凭什么还要我继续当这个兵啊?!你们谁有这个资格说我不是个合格的军人不是个合格的战士不是个合格的特种兵啊?!——良心啊!你们的良心都哪儿去了啊?!——我连我最心爱的女孩都保护不了我一身武艺有什么用啊?!
我不是铁血战将我不是我就是喜欢我的小影!我就是为了她才参军的,我没有那么伟大那么崇高的理想我就是为了爱情参军的!——她就消失在我的面前我无能为力啊!
人啊!你们的良心都哪儿去了啊?!
你们只会指责我小庄为什么不继续从军为什么不继续当兵——甚至还有的说要能在必要的时候牺牲小影在所不惜——我要问你们一句话就是——这么说的读者,你们还是人吗?!
——我哇哇大哭真的是撕心裂肺。
小菲紧紧的抱着我也在哭。
我扑在她的怀里我从来没有告诉别人我有多伤心——我爸爸我妈妈至今也不知道这些事情,他们都不认识小影,中学早恋那点子事情谁会跟家长说啊?我退伍以后更不敢提及这些事情了。
我扑在小菲怀里哭——这是小影消失以后我哭的最痛快的一次。
她紧紧的抱着我也在哭。
我们都不知道没有了小影该怎么活下去。
真的不知道,起码我是不知道,当时真的是不知道——我用了很久很久才学会什么叫没心没肺,不然我怎么活下去啊?!
我就那么在小菲的怀里哭,我不知道我还能到哪儿去哭。
你们凭什么不让我哭啊?!你们算个蛋子啊?!你们是人吗?!
我就是哭了而且是在小菲的怀里哭在一个女兵的怀里哭。
我就是哭了哭的很久很久——你们18岁的时候谁敢说经过我这样的磨难就站出来跟我叫板!
——我就是那么在小菲的怀里哭。
她就紧紧抱着我流泪。
都没有语言。
我哭的真的是很伤心很伤心。
她轻轻的吻我的光头,小心的一点点的,泪水不断的滑落到我的光头上。
我就那么,哭着,一直哭着。
她轻轻的流着眼泪吻我的额头:“好了,别哭了。”
我还是哭。
她吻我的眼睛,吻去我18岁的泪水。
她吻我的鼻子,吻我的脸。嘴里轻轻的说着:“好了,别哭了。”
然后,轻轻的吻我的嘴唇:“别哭了。”
她的唇轻轻的在我的唇上点着。
“好了,别哭了……”
然后,紧紧的贴在我的唇上。
抽泣着,把她的舌头伸进来。
还在说着:“好了,别哭了……”
我哭着,紧紧的抱着她。
我们紧紧的吻在一起。
脸上,还流着眼泪。
心里,还流着鲜血。



第一一八节
更新时间200444 3:46:00  字数:13

 由于出现盗版,我删除了


第一一九节
更新时间200444 4:29:00  字数:11

 由于出现盗版,删除


第一二零节
更新时间200444 4:39:00  字数:23

 120.骊歌
由于出现盗版,删除


关于《子弹》的创作心得1
更新时间200447 3:11:00  字数:5714

 我的“后现代主义文本试验”
——浅谈《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的创作心得
刘猛
实际上这篇文章不该由我来写,但是我发现中华之大,想引起某种文学评论关注的小说尤其是网络小说其实是很难得到主流文艺批评界很快承认的。当然据我所知有很多文学评论和文艺创作专业的大学老师在关注着《子弹》,昨天我就见到一个教中国文学的文学硕士,在北大旁边的“醒客”咖啡馆和我谈了半夜的《子弹》。我当时真的是感到了欣慰,因为终于有一个人能够从文艺批评的角度来认识《子弹》了,而且真的是一下子点到我创作最开始的初衷,也是我反观过来的那四十天难以忘怀的创作经历,在那些不眠的夜晚,跃动在我的头脑中的文字和思路,在一瞬间进行素材的筛选和重新结构、组织——实际上我用四十天写完50万字左右的长篇小说,不可能有什么成形的大纲或者提纲,一切都在我的头脑中完成,一切都在一种比较亢奋的创作状态中,在火花闪烁的瞬间完成的。跃然纸上的真的是随心所欲之作么?
我不这么想,真的不这么想写完《子弹》这么久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一个人真正从文艺批评的角度来谈。她和我根本就是两代人,等于是我的老师辈分,所以我和这位老师的会见其实是小心翼翼的。但是在谈话的过程中间,我开始明白原来超越了军队这个层面去看《子弹》的读者,其实是最好的读者,也是最幸福的读者——因为他(或者她)更容易去为里面的故事和人物所打动,去思考我到底想在小说里面说些什么。
那么我在小说里面到底想说些什么?到底是用什么语言来进行文本的叙述的?
其实,真的是一直没有人——起码是我还不知道——去把握这些核心的东西的或者说,真的没有人从文学的角度去思考《子弹》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应该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实际上是我个人在进行的一次“后现代主义文本试验”。而大多数的读者被我用语言构筑的故事和人物所迷惑,在迷宫里面兜着圈子——或者有人在探究到底“小庄”那个年代是不是有95步枪大批量的装备部队这种跟小说基本上一点关系都没有的问题(当然也包括那种考究军区副司令是不是应该是上将的无聊的问题);或者有人在里面试图去寻找什么振奋军心民心的东西(其实这是最没有意义的,依照我的个性是绝对不会写那种文章的,那些什么振奋民族精神和军心民心的东西和我是没有一点关系的
其实想说的话很多,我抽了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自己坐在“醒客”咖啡馆的一个僻静的角落里面。我想应该要对自己的这部小说作一个简单的总结,虽然不过是我的人生当中的一段回忆,但是毕竟是一个重要的经历。
感谢那位老师,给了我一点信心和勇气,让我能够对自己的小说进行总结——如果说都是要跟我谈什么军队什么民族什么责任什么义务,那我根本就不会再看《子弹》这个东西,我就当我从来没有写过。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不是军事小说
很多人都觉得奇怪,这样一部以特种部队和维和部队为背景的小说,怎么会不是一部纯粹的军事小说呢
我非常不喜欢的就是简单的要把《子弹》划入“军事小说”的范围内,因为我从一开始就没有定位为军事小说。我是个极端反对战争的人——谁也不要跟我说什么让我厌倦的政治和军事争端,给我讲述某种所谓的民族危机感,我对这一切是非常厌倦的,况且我知道的真的不比你少;当然我是有最基本的价值和道德趋向的,在我们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真的到了最需要的时候,我是不会吝啬自己的生命的,但是那不是我要天天叫嚣战争危机的理由——我的反战是骨子里面的,我对军队、对武器、对战争有着骨子里面的厌恶。有人会问,那你怎么会对武器、对特战等等有那些理解和分析呢?我的答案就是——关你何事?有的人喜欢探究别人的事情到了一个让我觉得很无聊的地步,我已经说过了是我的想象力,你干吗还要跟我问这些东西呢?
我对军队也是没有什么好感的,我觉得那是最压抑人的个性的地方,而我是个天生喜欢自由的人,我不喜欢对我进行任何的个性扭曲——但是我对军人却是有好感的,这个也是我不需要解释的。
那么《子弹》是一部什么小说呢?
其实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
特种部队不过是一个背景罢了,没有更多的意义。
小说贯穿的主线,是一个孩子的成长。但是是一个完整的抛物线,而不是那种单纯的上升线。成长到了一个高度,就进入了下滑,这是必然的一个人物走向的过程。——很多人跟我说看不得小庄最后的走向,觉得这个小说写出来就不应该是我一个人的,是读者的,要满足大家对什么或者什么的愿望或者幻想——我的答案就是,一个作品没有作者的个性就是不可取的,就是生产线上的罐头,而不是手工作坊里面的艺术品。换句话讲真的是这样,艺术创作就是很个人化的创作,这个还需要解释吗?
从文章的一开始,我就已经奠定了整个小说的基调。很多人对我最后那样处理小庄的人物走向不满意,我觉得是很让我苦笑的事情——小说开始的时候小庄是个什么生存状态?而且那种生存状态有什么错误?——如果认为我会因为读者的意见而改变我的创作初衷,那真的是把我看得太简单了。这个跟逆反心理没有关系,因为我一开始就想到了这个小说的整体基调是个什么样子,故事和人物该怎么走;如果我会因为某种不同意见而改变自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那么这个小说到底是一部什么小说呢?
实话说,除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小说,跟很多小说的类型都是沾边的;但是又真的不是某种类型的小说,当然也不是什么“杂烩”。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文艺概念——“后现代主义”。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这部小说,如果要我说的话,就是一部我自己的“后现代主义的文本试验”。
小说里面的后现代色彩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其实是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的
“后现代(postmodern)”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且是很让人头疼的问题。与其他的一些文艺概念,如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有所不同,“后现代”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概念。想给“后现代”作一个什么定义是基本上不可能的,至今世界文艺理论界也没有一个什么得到公认的定义。
但是我个人比较认可的是法国后现代理论家利奥塔在那本名扬四海的《后现代状态》的“引言”部分以“简化到极点”的语言进行的总结:“可以把对元叙事的怀疑看作是后现代”。
这个概念解释起来——尤其是对于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