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八路-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张队长带来的人的帮助下,大家终于把所有物资都搬到了根据地里,由于汽车没办法开进根据地,所在李铁把它开进一个小小的山洞里,并在外面好好的做了伪装。
看着小山般的物资,张队长乐的好几天没有睡着觉。
唯一的一支驳壳枪给了张队长,张队长终于有点领导样子了。
依现在的人员,枪支已经基本达到了人手一支,所以李铁和张队长经过研究后对游击队进行了整编。并把队员们的服装统一了起来:这次缴获的物资里就有许多服装,经过稍稍加工后就成为了游击队员们的制式服装,当然是山寨版的迷彩服了。
经过重新整编,李铁把狐狸小队扩大到了十四人,从新兵里挑选了六名伶俐的小伙子加入到小队里。全部装备了手枪和吹箭手弩背囊。另外还装备了八支冲锋枪,一支狙击步枪,一具掷弹筒,四支三八式。
其它人,从张队长小队里抽出一部分老兵成立了二队,把新兵补充了进去,然后一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边进行军事训练。
小小的根据地在慢慢成长着,为即将来临的大战作准备。
李铁为段时间也没闲着,他带着所有的狐狸小队,对根据地的阵地进行了升级。
首先是南部山坡阵地,在原先的陷阱的基础上,加上了很多用手榴弹改造的地雷。大家充分发扬自己的想象力,把一百余手榴弹做成了一百多颗引爆方式不同的地雷,把南部山坡直接变成了一片雷区。其实把手榴弹改成地雷非常简单,而且改造成后的手榴弹甚至比地雷还好用,先轻轻拧开它的底部护盖,一条连在护盖上的引绳便露了出来,引绳下面还连着一颗玻璃珠。大家知道,当玻璃珠被拉动时,珠体表面的涂料与内管壁会因摩擦而产生火花,原理与材料都与安全火柴相同,进而点燃引信,正常时引信烧至起爆药的时间大约是3~5秒。轻轻地剪掉手榴弹的引信,再将它完整如初地安装好,OK,搞定。
所有的暗堡也扩大面积,加工的更舒适,更隐蔽,直接把二队的营房安排在这附近。只要有敌人过来,总会有人第一个发现。当然,其它的营房也做了改造和伪装,即使敌人的飞机从上面飞过也不会看出来那是房屋。
再就是三面悬崖,李铁他们直接把暗哨扩建成暗堡,绝不能阴沟里翻船,使南面山城变成马其诺防线。
让小鬼子们来吧,来的猛烈些吧。
第七节
面对着接二连三的失败,小野很生气,鬼子很倒霉。
尤其是前几天山沟镇(就是李铁他们烧炮楼的小镇)发生的“惨剧”,更是使他焦头乱额。
一支帝国的特种部队失踪,一个伪军小队集体叛变,这都使小野认为附近有八路军的主力部队。
一场子大雨过后,山沟处处流水,冲毁了本来就不宽的小路,冲掉了汽车走过的痕迹。小野只知道对方去了东面,但具体在什么地方就没办法了。
于是,他一边向县城的渡边中佐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一边派出数个侦察分队,进行化妆侦察。
为了这次行动,他把这些小队有的化妆成地方游击队,有的化妆成的八路,还有的化妆成乞丐等等,他们或者三五成群,或者单枪匹马,从县城杀向四面八方。
一只无形的大网撒向根据地及附近地区。
李铁不知道这些,他正在和狐狸小队进行特种训练。
今天的训练科目是驾驶。
训练车辆就是那辆汽车,十四人一辆车。
李铁先向大家解释了基本的操作过程,特别提示了几个要点,并给大家详细参观了汽车后,准备让每人都学会开车,最起码能把汽车开动起来。
其实李铁以前会开车,二十一世纪的人,对这时候的汽车实在是有点陌生,主要是太古老太原始了,但稍一熟悉后就没什么问题了。
李铁坐在副驾驶上,让每个队员上车学习,一上午过去了,大家稍稍的会了一点,甚至有四五个人能开的有模有样了。毕竟大家都是年轻人,学习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正在这时,有一名游击队员来报告:在南部阵地外围发现一具八路军战士的尸体,请李队长过去看一下。
全队的人都称呼李铁为李队长。
到了南部阵地附近,张队长带着人呆在安全区域里,没有进入阵地。
南部阵地覆盖了整个南部山林。为了保密,穿过全部阵地的小路只有狐狸小队的队员才能依靠特殊的记号才能记住,张队长小队的人都不知道这种记号。当时,张队长也想跟着学学这种记号,但他年纪大了,老是记住这种忘了那种,最后干诡放弃了,把南部阵地的防御全部交给李铁的狐狸去做了,只是在靠近根据地的一面做出明显的记号,告诉根据地的人们不要进入阵地。
那名中招的尸体在阵地中间的地方,是被一只鳄鱼嘴干掉的。所谓的鳄鱼嘴就是一只大号的老鼠夹,平时猎人们用来逮野狼之类的用具,不过这只鳄鱼嘴上面的齿上也涂有剧毒而已。只要被这东西夹住,不等你把它掰开,毒素已经进入了你身体,所以被夹住的猎物劲儿是越来越小,最后只能是死亡。
两名狐狸队员小心翼翼的进了阵地,费了好大的事,才把那具八路的尸体抬了出来。
尸体一到面前,李铁就感觉到这不是一名八路军战士。虽然他身上的军装是正宗的八路军的灰军装,但总有一点感觉不对。这是一身新军装,一个补丁也没有,甚至连衣服边都没有磨破。
首先是这人的脸,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再就是他的武器,一支九成新的驳壳枪,近四十发子弹,平时什么样的八路军战士能有这么多子弹,那只有侦察员了,可一个侦察员会有这么新的军装吗?会穿这么新军装出来执行任务吗?
经过搜身,在他身上没有发现任何证明他有鬼子嫌疑东西。倒是发现了一张证明信,证明此人叫张祥瑞,八路军六八六团一营一连的,是到此地公干的。
张队长脸上露出难过的神情,说实话,自己布置的阵地,没有把鬼子消灭,反倒是害了自己的同志的性命,任谁也不会好受的。
李铁虽然也不确定这个人是不是鬼子化妆的,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难道去问问一连长有没有这个人?
自己是二连的,虽然同在一个营,但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归队了,真不能确定是不是能认识一个连所有人,更不用说一个营的了。
“先把他埋了吧。”张队长挥了挥手。
两个队员过去抬起来,想把他抬到根据地里找副棺材。
“停。”
李铁一眼看到了那具尸体上穿的鞋。这时候大家穿的鞋都是老乡们给纳的千层底,所以底都比较厚。此人虽然也是穿的是千层底,但是一双新鞋,象是新换上不久的样子,而且鞋邦的地方硬邦邦的象是有什么东西。
李铁脱下他的鞋,把鞋邦用刺刀挑开,一个小小的东西掉了下来。
一个椭圆形金属制品。这个小小金属牌一面刻着:甲四四た一四。另一面刻着:六国守中一番五○。
这是日军的“认识票”。
日军将其军人用于身份确定的“军牌”称之为“认识票”。“认识票”每个出征的官兵都有,有的用绳系于衣内右肩左肋下,也有将“认识票”镶在佩挂军刀之用的腰带,即所谓“略刀带”上的。上面刻印有佩戴者所属联队、中队及个人的番号,军官还有姓名和军衔,以便在军人战死或面部受伤、军服破损的情况确认其身份。
从这枚“认识票”上,李铁认为此人为北方面军士兵;“六国守一中番五○”应为第六国境守备队一中队五○号。
这下尸体的身体确认了,两个刚才抬他的队员朝着尸体吐了口唾沫。张队长脸上的表情马上由沮丧变成了兴奋,但紧接着就变成了担忧。
处理了尸体,李铁和张队长回到驻地,两个人回到屋里,对面坐了下来。相互看了看。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这件事的不简单。
“我认为,这是鬼子派出的侦察队,他们已经对这块地方起了疑心了。有可能这里马上就是暴露了。”
“有这种可能,我们要及早做好准备。”
两人达成一致意见,马上招集大家开会。
“同志们,今天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多说了。现在我要提醒大家的一点就是:战斗有可能马上就要发生,请大家做好准备。同时严密监视根据地所有的地方,特别注意陌生人的动向,一有陌生人到根据地里来,马上报告给张队长或者是我。大家明白吗?”
“明白。”
全体队员异口同声。
“现在请大家回去做好准备,同时通知根据地的乡亲们,把这件事告诉他们,也请他们注意陌生人的动向,一有情况立即报告。”
“是。”
布置完了,李铁回到了他的“家”。
自从把干娘接来后,他就给干娘盖了两间房子,还用树枝给夹了个小院,小院里开了块菜地。只要有空他就来到这里陪干娘啦啦家常,偶然还给干娘捎点野物和鲜货,倒也其乐融融。而干娘也没闲着,整天不是做军鞋就是给大家补补衣服之类的。还和其它乡亲们一起劳动,一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拥军活动中去。
家里没有人。干娘出去了。
一直到天黑了,干娘才回来。
“三儿,你回来了?”
“嗯,干娘你怎么才回来啊?”
“噢,刚才,有人说要大家注意生人的活动,我去村口呆了会。我给你烙个饼去。次你给带出来了白面还有不少呢。”
干娘一边活着面一边和李铁拉的呱,享受着这难得的天伦之乐。
“鬼子可能要来了,我们这里也要打仗了。”
“这天杀的鬼子,就不让人过几天安生日子。你干爹和两个哥哥也不知怎么样了。”
想起老伴和两个儿子,干娘的眼有些湿润了。
“娘,您老别担心,他们不会有事的。过几天我准备出去一趟,兴许能碰上他们也不一定。”
吃了饭,李铁回到驻地,张队长自己正在抽着闷烟。
“上级的同志还没消息吗?”
“没有,只说是已经出发了。”
几天前,李铁托地下党的同志给部队带信,请给派个话务员来,虽然有了电台可没有会用啊。如果有了话务员,那么就能和部队保持联系,有什么自己处理不了的问题就可以请上级帮忙了。
“我准备近几天出去一趟,在外面弄点动静出来,转移一下鬼子的注意力,顺便接应一下部队的同志,可能的话,找一下我干爹。”
李铁有个干爹的事张队长和游击队的同志都知道,也对这位可亲的大娘充满了敬意。
张队长自从这次李铁带着狐狸小队出去一趟带回来的大量物资后,就对李铁言听计从了。
在他看来,这小伙子不简单,自己整个游击队就那七个心眼比较多的后生,却被人家一下子全部挑了去。自己带着几十号人在这片山林里转了好几年,闹的差点吃不上饭,人家一来,武器有了,给养有了。看来正规部队就是正规部队,咱还得好好学着点,别看人家现在敬着自己,可自己也不能有架子是不,虽然自己是队长。
趁着天黑,狐狸小队又出发了。
谁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李铁的目标是车站,
第八节
车站所在地叫柳镇。这是本是一块稍微平整的地,后来这里修了铁路,慢慢的就有人在附近居住,再后来,人越来越多,就成了一个小小的镇子,再后来,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小小的火车站,因为这里有很多的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