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谋高手李鸿章 (实体书版)作者:雾满拦江 >

第18部分

权谋高手李鸿章 (实体书版)作者:雾满拦江-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俞斌,是替吴煦管理商号的,闵钊则是替杨坊管理钱财的,这两个人的工作主要是埋头于算盘与账本之间,技术含量不是太高,这就注定了两人未来悲哀的下场。

应宝时以得体的态度带着李鸿章来到了城外的兵营,前面迎上来两个金发碧眼的中国人。李鸿章活到四十岁,头一遭见到中国人长成这个模样。这两人正是常胜军的正副队长,华尔和白齐文。

三千年未逢之强敌

这一年美国南北战争正式爆发,打得轰轰烈烈不可开交。可这两个来自美国南方的牛仔,不说快点儿回美国去打仗,却为了能够在中国的内战中打出名望来,甚至不惜加入了中国国籍。

华尔这个人,因为娶了杨坊的养女张梅,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和李鸿章之间还有一种淡淡的认同感。白齐文也渴望能够快点儿娶一个中国女子,但这个愿望却始终未能达成,他身上保留着太多的美国人的自行其是与雇佣军人的剽悍作风,与中国式的森严等级文化格格不入,让李鸿章心里顿生厌恶。

见过两个奇怪的中国人之后,李鸿章的目光转向士兵,顿时生出艳羡之意。华尔的常胜军是用巨额经费供养起来的,区区六千人,每个月就是六万两银子。他们一个个号坎儿鲜明,衣装干净整洁,精神气质是湘军和淮军无法比拟的。他们肩扛的武器,是李鸿章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最优质量的新式洋枪。此时李秀成亲统大兵,正向松江城逼近,华尔正要带着这些士兵返回松江的常胜军大本营,所以他们还携带了新式火炮等武器,那泛着寒意的金属光泽,让李鸿章看得艳羡不已。

华尔和白齐文很愿意让这名中国人看看他们的优势,就命令士兵们操练起来。一声令下,常胜军忽左忽右,忽站忽卧,忽蹲忽立,更让李鸿章目瞪口呆。要知道,他所带领的淮军,使用的都是竹矛大刀等冷兵器,训练的第一个课程就是扎稳马步,岂有一个蹲下或趴下之理?那岂不是等着挨揍?

等到士兵们开始实弹射击,李鸿章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常胜军的训练如此怪异,原来人家是为了方便火器的使用。第一排的士兵趴下射击,是为了不妨碍第二排士兵。第二排士兵蹲下射击,是为了不妨碍第三排站立的士兵射击。火器的射程极远,杀人于无形,让李鸿章的心,顿时颤抖了起来。

洋枪射击演习过后,华尔又让李鸿章开开眼,拉出最新式的火炮。这些火炮,与淮军营中明朝时代的劈山炮完全不同,填充了炮弹之后,只要士兵一拉炮绳,轰的一声巨响,数里之外但见硝烟弥天,烈火熊熊。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逢之强敌!

华尔告诉李鸿章,拥有如此犀利火器的常胜军,还有武器同样精良的英法联军,却时常在战场上被太平军打得认输。因为许多传教士暗中支持太平军,把大量的西式火器出售给了太平军。所以太平军那边的武器装备,丝毫也不亚于常胜军。

在上海,正在进行着的,是一场以火器为主的现代化战争。

这就是华尔要对李鸿章说的。

这种始料未及的情形,让李鸿章只觉得两眼一片漆黑。

这样的对手,这样的敌人,让他拿什么去赢?

第四章 空降巡抚的立足之道

官场任何时候都是暗流涌动,几个不同的派系永远处于合作与激斗之中。官场最危险的时候,往往是官场生态发生变化的时候。比如说,李鸿章来到上海,就导致上海的官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圣人对事不对人

岛人疑谤,属吏蒙混,逆众扑窜,内忧外侮,相逼而来。

这是李鸿章初到上海的感受。

上海人蔑视他,当地的官员戏弄他,淮军将士眼巴巴地看着他,而城外,则是数万太平军正向上海城扑来。他的部队,有过大战经验的,只有程学启的开字营,而且装备极其低劣。把这样的部队派到战场上去,只能任人屠杀。可要是想凑钱买武器,一来吴煦杨坊拒绝给他一文钱,二来洋人明确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就算有钱也不会卖武器给他。

曾国荃为什么不来上海,就是因为人家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形。

陷入困境的李鸿章,从早到晚待在军营之中,自朝至夜,手不停批,口不息办,心不辍息。他断绝了与各地朋友的书信往来,没时间,只是不停地给老师曾国藩写信,述说自己这边的情形,并表态:他以“不要钱、不怕死”六字为标榜,刻刻自讼。卧薪尝胆,不敢苟慕荣利;少聆逸乐,决心冲破险阻艰危。

但是有一点,他一定要把话说清楚。火器时代,武器是战争的决定性要素,任你多么凶悍的强兵猛将,也顶不住子弹飞来一枪毙命。所以他告诉老师,要想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就必须要先解决武器这个问题。

收到李鸿章的来信,曾国藩连连摇头,对幕僚们说:鄙意攻守之要,在人而不在兵,每戒舍弟不必多用洋枪,而少荃到上海,复盛称洋枪之利,舍弟亦难免习俗之见,开此风气,殊非所欲。洋人号令严明,队伍齐整,实不专以火器取胜。

曾国藩严厉批判了李鸿章的唯武器论。最让曾国藩上火的是,李鸿章不再带淮军士兵每天高唱曾夫子苦心编出来的白话励志歌,而是悍然散布唯武器论的歪理邪说,带坏了曾老九曾国荃。因为曾国荃天天蹲在战场第一线,最是知道洋枪比长矛大刀顶用,所以他强烈支持李鸿章的观点,这让曾国藩忧心忡忡,不得不考虑搞一次整风运动,以便统一思想。

经过潜心研究,曾夫子开创出一个怪异的理论体系:劈山抬鸟八股论。

他老人家指出,打仗这种事,就是武器越落后越有优势。原始的抬枪和鸟枪,就不如长矛大刀管用。而明朝年间的劈山炮,又不如抬枪鸟枪管用。但在效用上,明朝的劈山炮,明显优于西方最先进的火炮。

这个结论,可不是曾国藩他老人家瞎掰的,他是有理论推演的。为了让李鸿章在唯武器论的错误道路上及时回头,曾国藩高瞻远瞩地论述称:以洋枪比诗赋杂艺,而以劈山炮、抬、鸟比经书八股。譬之子弟经书八股之外,兼工诗赋杂艺则佳,若借杂艺以抛弃经书八股则浮矣。

李鸿章认真学习了曾国藩的理论之后,哭了,写信给老师说:

用兵在人不在器,自是至论。我李鸿章岂敢崇信邪教,求利益于我。惟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日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而能战之。

李鸿章这封信的意思是说:老师你好,我认真学习了老师的理论,顿时擦亮了眼睛,改正了错误的认识。如果不是老师在关键的时候拉我一把,那我就会在唯武器论的歪理邪说上继续走下去,从此万劫不复。教训啊,警钟长鸣……不过老师,算我求你了,就帮我凑点儿钱,弄点儿洋枪吧,哪怕是少弄几条。不然的话,光脚板的淮兵们上了战场,铁定会被人家活活打死的啊。

曾国藩收到李鸿章的来信,连连摇头,心里说:少来了,你当老师缺心眼儿啊?弄出来这么个劈山抬鸟八股论,都是因为咱们太穷太穷,根本就买不起最犀利的火器,可是买不起火器也得打仗,所以才用这套怪异的理论,忽悠那些可怜的大头兵去当炮灰。要是让你李鸿章把盖子掀开,士兵们突然醒过神来,根本不再相信咱们的精神胜利法,这仗咱们不打就输了。

唉,没办法。这世上所有的怪异理论,都是钱给憋出来的。你看人家洋人,什么怪异理论也没有。为什么?因为人家有钱,有最先进的武器,根本不需要编造怪异理论忽悠大家。

所以这世界上,举凡怪异的理论,都不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能够解决问题,任谁也不会憋出那些怪异理论,忽悠大众。

真的没办法。

他正要继续深挖狠批李鸿章的错误思想,忽然得报,李鸿章的两支新募淮军,正走陆路向上海逶迤开进。曾国藩接报大喜,立即下令调集主力部队,从左右两翼包抄这两支土匪武装,立即消灭他们。

湘军出动,在荒野上堵住了两支正匆忙赶路的淮军,这两支军队的统领,一个是淮上巨捻张树声,另一个就是庐州团练之首吴长庆。这两个人已经跟随李鸿章,去了上海。但李鸿章发现自己区区六千五百人,武器装备又极差,根本没办法打仗,所以派这两人返回家乡招募新兵,不提防被曾国藩以制造摩擦为名,将这两支“匪军”俘虏了。然后押送到了无为、庐江这么两个没有战事的地方,等于是关进了战俘营。

李鸿章接报,义愤填膺,立即写信揭发曾国藩。但话又不能说明白了,真要说透了,把关系弄僵,失去曾国藩的支持,他李鸿章就算是彻底死定了。

李鸿章的书信,是这样写的:

新募各营,其有成军起程禀报到辕者,求通行沿途营卡放行,张树声等五营,李世忠来咨,疑为奸细,竟有留难之意。即都(兴阿)、黄(彬)各处,嫉忌多端。千里募军,殊为耽心。

书信上,李鸿章不敢提老师曾国藩搞他,假装懵懂,把事情都推到别人身上。这是因为,无论曾国藩用什么法子搞他,他仍然是李鸿章唯一的希望。

在这世上,所有人都会搞他,谁让他这么爱出风头呢?但是,别人搞李鸿章,是对人不对事,曾国藩搞李鸿章,是对事不对人。

也就是说,别人搞李鸿章,是针对李鸿章这个人,目的是想搞死他。而曾国藩搞李鸿章,是针对李鸿章错误的事儿,李鸿章的错事要搞,但对的事,曾国藩仍然会无条件支持。

圣人对事不对人,这就是曾国藩了。

1862年4月25日,在曾国藩一边恶搞、一边力荐之下,朝廷下旨,授予李鸿章署理江苏巡抚。

这一天,距离李鸿章到达上海,仅仅十七天。

官场,就是这样残酷

任职命令突然下达,当时就把苏松太道吴煦和他的搭档杨坊两人吓坏了。

尤其是吴煦,他把肠子都悔青了。之前,他花费了那么大的心神力气,就是为了让李鸿章来上海。好不容易把李鸿章请来了,谁知道李鸿章只是个遗缺道,一个副厅级待岗调研员,连个正式职务也没有。所以吴煦判断,这个李鸿章只是带兵路过上海,捞一笔银子走人。所以他为了上海人民的利益,骗李鸿章说沪上关税厘金才不过二十万两银子,瞒报了四十万两之巨。

岂料这不靠谱的朝廷,你既然要授予李鸿章这个署理江苏巡抚,就早点儿授予啊,你偏偏故意拖上这么十几天,这可把吴煦坑惨了,欺骗上司,李鸿章岂会跟他有完?

这可倒好,费尽心机帮忙,落得个让人恨死自己的结果,真是何苦。吴煦想来想去,唯一的解决办法,只能是以退为进,向李鸿章递交辞职书了。毕竟李鸿章是刚刚任命,还没有配备起一个成熟的行政班子,上海离不了自己,递了辞职书李鸿章也不可能批准。只要把目前这难挨的光景熬过去,以后再慢慢说吧。

这就是官场上笨官的尴尬了,工作你全都做了,付出比谁都多,可最后的效果不理想,莫名其妙就把人得罪了。究其原因,是吴煦缺乏识人的眼光,没看出李鸿章此人雄才大略,结果铸下大错。

吴煦的辞职书递上去,李鸿章那边悄无声息,就好像没收到一样。杨坊见状大喜,急忙也搞了份辞职书,递了上去。他心里琢磨,就当这个辞职书是向李鸿章赔罪吧,估计李鸿章也未必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