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娇妻如云 >

第533部分

娇妻如云-第533部分

小说: 娇妻如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佶咬着牙,冷声道:……既是欺君,朕也不姑息。”他眼眸中闪过一丝冷色:“抄家吧,令大理寺去福建路,该问斩的问斩,该流放的流放,汴京这边,先不必动。

沈傲颌首点头,心知蔡京已经完了,这一道旨意下去,福建路那边的蔡家上下至少要死个一扯,而赵佶一旦下了这道旨意,任那蔡京有通天的本事,也再无起复的可能。世上从来没有一今天子,在抄家之后还能放心起复一个大臣的。

沈傲在心里私了口气,蔡家的事总算尘埃落定,自己谋划了这么久,足足用了三四个月时间,才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这时候最想的,就是好好歇一下。

赵佶突然正色道:“西夏议政王上书道贺。“他故意点了点御秦上的贺表,才继续道:“朕心甚慰,传旨意,西夏国率先上贺,赐五百金,赐丝帛千匹。”

沈傲懒得和他计较这个,虽然也知道赵佶打的是什么主意,不过在他看来,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赵信和李乾顺勾心斗角,让他们自家争去,到时候这些赏赐送去了西夏,以李乾顺的精明,不知会采取什么手段出来。

沈傲道:“陛下,微臣想去后宫看看安宁。”

赵佶想了一声:“去吧,顺道给太后问安,等一下,联先下了旨意,再带你去。”

赵佶朝杨戬努努嘴,八成是叫杨戬去给门下传消息,落实旨意的事。

杨戬小鸡啄米似地点头,随即呵呵一笑道:“奴才这就是。“和赵信对视一眼,两个人估计琢磨着什么不可告人的事。

沈微看到了,也不理会什么,兴冲冲地和赵佶去了后宫那边,才发现晋王也在,晋王酸溜溜地拉着沈傲到一边:“繁衡的事,你打算怎么办?

沈傲道:“晋王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赵宗继续酸溜溜她道:“安宁生孩子要上贺表,将来我家紫研生了孩子,……说罢摇头,朝太后巴巴地看过去。太后不经意地看向赵宗这边,也是饱合深意。

到底谁要做爹?怎么这些人,一个个都神神叨叨的?沈傲大致已经感觉到,后院似乎要着火了。

正文 第六百八十九章:夺嫡

龙兴腑.西夏皇宫突然又变得紧张起来.无数的内侍乱哄哄地在宫中鸡飞狗跳;偶尔几个背着药箱的御医前往暖阁;可是很快;又摇着头出来。

怀德脸上仍是木然,可是眼眸深处却有几分担忧;他垂着头,跪在软榻边沿。

前几日李乾顺只是染了一些风寒,原以为只是小事;李乾顺也没在意,昨日夜里还在批阅奏疏,一直到三更才睡下。

谁知今早起来,整个人的气色就差到了极点;朝议不得不取消,御医们过来,都是摇头叹息;又不敢说油尽灯枯,只好拼命地开药方。

这种事;宫里人不是没有见过;几个太妃临死时也都是这个样子;可是这一次不同;这一次出事的是李乾顺。

李乾顺躺在软榻上;整个人反而多了几分恬舞;他看着龙塌顶上的雕花发了一会呆;突然对怀德道:“联的时候差不多了吧;问问太医,联还有多少时日。”

“陛下”怀德趴在塌下失声痛哭:“陛下长命百岁;这些话再不要说了。”

李乾顺的精神仿佛一下子好了一些;艰难地笑了一下;这笑容有些轻视;有些傲然,接着慢吞吞地道:“谁都逃不过这一死,联未必能看得开,可是凡事都要知道自己的斤两;联还有许多事要谋划啊。

说出来的话虽然有些不甘,可是整个人却有着说不出来的镇定自若,李乾顺继续道:“去问吧。”

怀德想要答应,这时候外头有个内侍小心翼翼地进来,道:“公主殿下来了。”

李乾顺手伸出塌沿,仿佛要穿破虚空.要去抚摸爱女的脸颊;随即;他的声音却瞬间冰冷起来:“不要惊动了她的胎气;告诉她;联已经歇下了;联已经吃过了药,过几日就能调理好身体;叫她不必牵挂。”他艰难地咳嗽一声,继续道:“谁要是敢胡说八道,怀德;你记着;杀无赦;还有.去把杨真等人找来;联有话要吩咐。”

怀德泪流满面地道:“陛下,要不要紧闭宫城;以防宵小”

李乾顺疲倦地打断他:“不必;跳梁小丑;不足为患。去.把杨真叫来”

怀德擦了泪,飞快地去了;过不多时,杨真匆匆过来;清早他就得到了消息;早就在宫外等着.这时候看到李乾顺这个样子;已是悲不自胜,扑到在地道:“陛下”

李乾顺淡淡一笑;眼睛转到杨真身上:“联享国四十余年;唯一的憾事;就是不能等到淼淼的孩子出世了。”接着断断续续地道:“天下的事;联托付给议政王;你要好好地辅佐议政王,将来等到那个孩儿知...长大了些,再敦促议政王归政,杨爱卿;这些事;联都交给你去做。”

杨真噙泪应下。

李乾顺继续道:“现在立即传召;速召议政王归国.联赐他摄政王,西夏天下军马大元帅。在此之前,先不要将消息走漏出去;若是联等不来摄政王,你和怀德商议一下;暂时封住消息,秘不发丧;待摄政王到了龙兴府;再令他为联扶棺下葬吧。”

杨真道:“下臣立即派人去.八百里加急;定要教摄政王尽快归国。”

李乾顺微微一笑:“传召李清。”

“李清……

所有人都呆了一下,怀德最先反应过来:“奴才这便去。”

按道理;这时候陛下是不可能去见李清的,可是这时候召见,却不知是什么用意。

李清带着数百武备骑兵校尉,已经把明武学堂办了起来;足足三千个西夏校尉正在加紧操练;除此之外;武备校尉的手上还有六千多骑随军,这些骑随军也是日夜操练,如今又是另一番模样。可以说,李清在龙兴府,虽是以宋国教官的身份;却已掌握了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诏使飞马出宫.在半个时辰之后;一身戎甲来不及更换的李清踏入暖阁,身为宗室;上一次入宫.还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时候;一场清除太后的风暴正在龙兴府酝酿;李清一系因为与后党走得近;也成了李乾顺剪除的目标;李清这才不得不含恨出走;可以说李清对李乾顺并无多少好感,他站在龙塌上沉默了一下,最终还是屈膝跪下;朗声道:“陛下。”

李乾顺淡淡一笑;道:“李清;联命你做龙兴府揽五军使;公主和沈傲的孩子,就尽皆托付给你了。”

李清呆子一下,听到沈傲的孩子五个字时,已经再没有迟疑,郑重地道:“李清在一日,王子殿下必能平安无恙。”

只是短短的一句话;李清便从暖阁里出去;接着里头传来焦急的声音:“快,传御医,

陛下不又晕过去J

从宫里集来,李清与几个在外头候着的校尉道:“立即给王爷传信,不要耽误;明武学堂和骑随军全部警戒起来;谁有异动;杀无赦!”

几匹战马飞奔而去。只过了一炷香;杨真微微颤颤地出来;钻入在外头候着他的轿子;擦拭了眼角中的泪水,对轿夫们吩咐道:“把所有人召集起来;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就不必来了,叫个人去给兵部递条子,叫他们立即加强禁宫防护,户部那边,下个月供给各处边镇驻军的粮秣暂时先只给一半出去。再叫心腹;不必通过衙门;直接去宋国,传召摄政王。

龙兴府霎时又紧张起来;若是有心人一定会发现;龙兴府的防禁一下子加强了不少;到处都是明武学堂校尉和骑随军的身影;一队队的带刀在街上走过去。各处城防;也都暂时由骑随军接管。

有了半年多前那一场浩大的清洗,至今大家还是心有余悸;整个街市,又是萧条了许多。

而这个时候,杨真的府上;却是一个个人坐着轿子停滞在了门口,许多人凝重的整了整衣冠,随即快步进去;这不大的厅堂里,已经坐了几十个人.全文最快}}迟来的都不分官阶;各自靠着门坐下。

杨真一脸疲倦地出来;先是叹了口气,看着这么多人;才道:“诸公,要保全身家性命只在今日了。”

听到这句话,所有人更是肃然,这一天许多人已经等待了太久;隐隐有几分企盼;又有几分害怕。该来的总是要来.这一身富贵,是李乾顺给的,可是若是李乾顺接下来如何;他们心里清楚;这一次是决一生死的时候.摄政王能不能真正掌握西夏;还是个未知数。

也有不少人,听到杨真这句话,忍不住垂起泪来;没有李乾顺,自然没有他们如今的地位,如今李乾顺病重,听杨真的口气;想必已经不行;免不得唏嘘感慨。

杨真这时候却是无比地冷静;轻轻地喝了口茶,慢吞吞地道:“龙兴府应当没有问题;怕就怕各地的边镇和驻军;一旦掌握不住;就会彻底地糜烂;若是这时候金人抓住机会;只怕西夏随时可能覆灭。内忧外患;到了这个时候,诸公与我.只能全力以赴。”

他淡淡地继续道:“眼下最重要的是,王子殿下还未出世;陛下若是这时候驾崩,便是群龙无首。老夫已经令人速去汴京传信,可是摄政王要到这龙兴府;至少也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住;否则在座之人,都要家破人亡。”

“大人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就是。”人群有人道。

众人纷纷附议道:“王子殿下是西复国储君;是我大夏正统,我等以杨大人马首是瞻,共保公主殿下血脉;绝不惜身。”

杨真精神一震道:“诸位暂时先回衙门,户部那边,钱粮不要急于拨付出去。兵部下条子到各地随军,令他们原地待命,谁若是有异动,都以谋反处置,当地随军可临机处置。城门司的差役暂时调拨到城中去,监视国族一举一动;其余的也不要闲着;传信出去;给各地在职的亲友传递消息口”

暂时也只能做这么多;杨真最后道:“宫中有老夫去;陛下那边老夫会照看着。”

转眼功夫;七八个信使飞马出城,向南的人信使竟有三四个之多,除了杨真和李清的信使,另两路就不得而知了。

而在城中一处角落,却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正端着一碗烈酒喝下,朝坐下七八个西夏弃士道:“截住沈傲;告诉他们;不杀他;到时便是南蛮子要杀我们。”

“先”

站起来的老者;脸上有着说不出的冷峻,他头上戴着银色的发箍,脖子上的项圈金灿灿的发着光芒;穿着一袭传统的党项白衣.赤着足,在木制的地板上走了两步,身后的武士仍然恭谨地跪着;一动不动。

“便是我乌刺的卓外孙;也决不能让他登上大宝。”他突然叹了口气;苍老了一些;说出了这一番之后;却又变得无比镇定起来,额前点了一点殷红的圆点.那圆点在枯瘦的脸上.显得很是妖异。

还差几十票;悲催;最后七个小时了,老虎求了一个月;现在是最后的攻坚阶段,老虎再求月票;否则之前投了月票的朋友和老婆一个月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

正文 第六百九十章:一门三王

第六百九十章:一门三王

汴京城已是一阵哗然,平西王生子,却是要各部各藩国送上贺表,这又是一桩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事。

不过眼下不比从前,若不是这个风口浪尖,说不定还真有人要据理力争一下,毕竟这种事实在太过匪夷所思。只是现在这个时候,却恰好是蔡京倒台的时机,诸位大人们哪里有这个闲心去计较这个?

结果就是明明一件预料中要闹出一点惊天波澜的事,却是无疾而终,所有人都成了瞎子聋子似的,任由事态发展。

礼部那先率先上了贺表,接着各部各寺纷纷跟上,再之后就是各藩国。

而这时候,汴京城里也传出一个消息,据说是大理寺的姜敏姜大人放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