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妻如云-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笔作画?
这个题目还真不简单,须知山水画最重要的是打底,单这打底就不止百笔”更何况画的是闹市,笔画友少”很难勾勒出那热闹非凡的情景。
沈傲想了想,收拢扇子,要将笔画限定在百笔之内,除非不先打底”而是直接作画,这样的画法,除非对布局有相当精湛的水平”画笔能分出轻重,用画笔的粗犷和细腻两种形态”来绘出整幅画的层叠感沈傲深吸了口气”见这面白无须的书生含笑望着自己,面带挑衅之色,微微一笑道:“好”那我就来试一试。”随即走到文房四宝之前,捉笔蘸墨”想了想,心中开始布置格局,回忆方才熙春桥的几处特点,足足用了一炷香的时间,才张开眸来,落墨下笔。
他作起画来显得有些草率”先是用两笔直接勾勒出熙春桥的雏形,面白无须的书生在旁一看,忍不住摇头,不打底色,不做布局,直接勾勒出桥的形状,这人除非是个天才,要嘛就是个疯子,世上哪有这样作画的。
接着沈傲继续笔走龙蛇,全神贯注极了”全然想不到身边的人在旁不断摇头,看到后来,那面白无须的书生看出了一点端倪,忍不住看了沈傲一眼,忍不住想,这画倒也不错,可惜还是差了一点什么,虽然用墨的浓淡分出了层层叠叠的布局”可是之前没有布局,总是有些凌乱,尤其是那熙春桥,在波光粼粼的河水以及画中的画舫中并没有凸显出来”反倒是画舫在画中更加突出。
不管作什么画,最重要的是需要突出一个中心,譬如画桥,那两岸的杨柳”和桥下的河水,以及河中的画舫都只是陪衬,而熙春桥才是重心,如此,方能算是佳作。
沈傲一边画一边数:“一画……七画……四十五画……”等他快要数到第一百画时,一幅画已渐渐落成,最后一笔以浓墨落在画中的熙春桥上,赫然之间,这一笔如画龙点睛一般,顿时凸显出来。
面白无须的书生一看,顿时愕然,随即叫了一个好字,沈傲的画,有一种别致的感觉,这种风格他前所未见,既没有王羲之的痕迹,也没有顾恺之的特色,可是乍眼一看,却又似融合了这两大画师的特点”该细腻的地方细微如丝,该豪放之处热情奔放”最后一点浓墨,更是将整幅画的布局巧妙的凸显而出”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便是古色古香的熙春桥,熙春桥下,则是河水似是潺潺流动,河中的画舫微微倾斜,仿佛一阵微风吹拂,整个画舫都要颤动起来。
“好画!”书生忍不住击节叫好,朝沈傲躬身一礼:“县尉高才,学生自叹不如。
”深深的弯下腰,满是年颜之色。
沈傲道:“画舫可以走了吗?”
“可以,可以。”书生连忙道,随即出舱,对船夫们吩咐一声”那*夫立即解下了缆绳,画舫一颤,随即顺着河水向下游驶去。
沿岸的看客们见画舫动了”心知沈傲已过了第兰关,顿时哗然”鼓噪不已,更多人开始击掌叫好”往年的灯节”那些县尉能过第二关”已是非常难得,须知人的精力不是无穷的,杂学更是如此,能够精通一门,已能令人佩服,而沈傲连过三关,便说明这位新上任的县尉博学多才,绝对不亚于杭州顶尖的才子”便是那些压了赌注买杭州士子胜得人”此时也忍不住为沈傲叫好了。
酒楼的顶层厢房里,众多杭州官员面目不一,有的摇头,有的微笑,有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嫉恨之色,那转运使江炳捋须轻笑”忍不住道:“好一个汴京才子,早就听陛下说过这个沈傲有一套,想不到当真是名不虚传”好。”
他这一番话”引得一旁的安抚使李玟脸色漆黑,嘴唇颤抖了一下,李玟对沈傲的印象一般,可是转运使江炳如此褒奖这个沈傲,倒令他有些不快,江炳的话中有两层意思,一层似是在表明这个沈傲是他的人,另一层又隐喻他与皇帝的密切联系,每一样听了”都令李玟心中很是不爽。
李玟微不可闻的冷哼一声:“旁门左道罢了。”
这话被江炳听了个清楚,只是捋须微微一笑,并不搭腔。
反倒江炳身后一人道:“当今狸下也善诗词、书画,李大人的意思莫非是陛下也爱钻研旁门左道吗?”
这句话刁钻之极,直接给李玟栽了个目无君上的帽子,李玟循目望去,说话之人乃是杭州造作局督造朱酚。这朱酚从前巴结童贯”此后又成了江炳的得力干将,最会见风使舵,他这话掷地有声,摆明了是不给李玟面子。李玟冷哼”却是不敢反驳。
朱酚正是洋洋得意”江炳却是斥道:“朱大人,不可无礼。”
朱励立即道:“是。
在座的官员看到这个苗头”更是唬的不敢说话”两淅路两大主官斗嘴”谁敢插言,这不是找死吗?
沉默了许久”江炳突然饶有兴趣的道:,“快看,那画舫要登岸了。”,众人一齐往窗外看,果然画舫在河中的孤岛上靠岸”那孤岛方圆只有数百丈,设了一个简陋的栈桥”画舫稳稳在栈桥边停住,随即船夫绑了缆绳”便看到沈傲从新架设的舢板上慢慢走出来。
栈桥的尽头种了不少垂柳”垂柳之下,一人负手而立,这人的年纪不小”须发洁白,穿着一件满是补丁的青衫”寻常人见了,还以为是个授馆的穷酸先生,但凡认得他的,都忍不住为之叶舌,沿岸的看客们已经鼓噪起来:“是奇石堂掌柜周大福周先生。”
“原来是他?连周先生也出马了,看来这一次沈傲想要过关,只怕难如登天了。”
这叫同大福的老看见了沈傲过来,面不改色道:“县尉大人且慢!”
沈傲见他年纪不小,倒是没有方才对待其他人的倨傲之色”尊老是传统”虽然对方刁难,至少表面功夫却是少不了的,朝他拱拱手:“请同先生高姓大名。”
周大福道:“闲云野鹤,做了些小买卖”贱名不足挂齿,沈县尉能连过三关,足见大人的才智,老夫倒是佩服的很,不过大人既要进百花楼喝酒”却要先过老夫这一关。”
沈傲微微一笑:“请先生出题。”……
老虎不算是什么很有实力的作者,但是自问却是一个勤快的写手,对于一个写手来说,每天五千字有点难”可是每天六千字,就更加痛苦,网上叠加到一万字,基本上不要想有什么休息的时间了,基本上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码字”天天如此,除了有一次挤出一点时间出去外面玩了一天,其余的时间都扑在这本书上。
老虎从前也是个读者,知道作者更新慢的痛苦,所以老虎下了承诺,每天一万字,永不断更,这个承诺对于读看来说,或许并不算什么,可是对于作看来说,却相当于从此以后”你再也没有休息的时间,你的女儿病了只能让老婆带去打点滴,你不能陪朋友出去玩,就走出了房子抽烟,也要不断的在想,接下来怎么写”怎么样让剧情更紧凑”让读者满意。
这不是诉苦,只是说明一下老虎现在的状态,老虎一直会坚持”而且尽量做到在更新快速的同时”让剧情更加丰满,绝不会凑卓数,更不会拖延剧情,这一点,相信大家有目共睹。
因为老虎一直坚信,付出就有回报。老虎的订阅成绩,属于扑与不扑之间,说好谈不上,说不好还勉强能糊口,老虎从来没有奢望过成为大神,只求温饱而已,大家有能力的,就订阅一下吧,老虎辛苦一天,也不过要大家花一毛多钱而已,这年头一毛钱只怕连白菜叶子都买不到”放到地上也没有人愿意弯腰去捡,真的不算什么。
当然,还是那句话,如果你在读书,还没有赚钱的能力,或者正在失业状态,也不要有什么负担”老虎理解的”缺钱的日子很难过,能省点就省点吧。喂,这不是鼓励你们看。版啊。!。
正文 第三百三十九章:杀的你们片甲不留
周大福微微一笑,很是欣赏地打量了沈傲一眼,在他的身侧,已摆上了桌案还有两方锦墩,他朝沈傲扬扬手,道:“大人请坐。”
沈傲坐下,心知这貌不惊人的老头非同寻常,单看这气度,只怕在杭州城中也算是头面人物,况且他的衣饰虽是朴素,但腰间悬挂的一支吊坠却不像是寻常之物。
周大福笑了笑,从手中取出一个扳指,放在桌案上,道:“前几日老夫的店铺里收来了一个扳指,只是不知价值几何,沈县尉能给老夫看看吗?”
这是考验沈傲的断欲之术了;沈傲面带微笑,捡起扳指上下端详,扳指的概念在满清时代才让人耳熟能详,主要用途是shè箭时保护手指,不过这当然不会是满清时代的扳指,事实上,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有扳指出现,只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崇武的精神逐渐被压制,是以到了唐朝后期,扳指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眼前的这个扳指,内壁是梯形结构,明显带有中原文化的特征,满清时期的扳指则是以圆柱形为主,区别很大。
那么有一点至少可以证明,这扳指应当是唐朝以前的古物,因为唐朝后期,扳指的制造几乎已经绝迹;沈傲再看这扳指的艺术风格,便忍不住笑了笑,这种风格明显带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那个时候豪门大多爱佩戴欲饰,而欲制的扳指也一度成为时尚。
沈傲又看了扳指的内壁,随即又明白,这应当不是单纯的装饰品,它的主人应当是一位经常领军出征或者爱好游猎的王侯将军,因为内壁里有明显弓弦牵扯的磨痕。
他将扳指放在桌案上,微微一笑,心里想:春秋时期的扳指,不过这扳指好像又有点不同,制式上有一点燕赵文化的特点,那么这扳指应当是燕赵时期的古物。
不对,应当不是燕人制造的,燕人地处偏北,天气异常干燥寒冷,因此制造的欲扳指不多,反而鹿骨为材料的扳指比较常见,因为佩欲容易生汗,而在寒冷的天气,汗液若是凝结,佩戴起来很不舒服。
那么就是赵国贵族的扳指了!沈傲心念一动,赵国曾经历两个阶段,一个是胡服骑shè之前,一个是之后,这两个时期对于赵人来说改变的不止是风俗,甚至还有审美观,之前的赵多以精美的欲饰为时尚,而此后,赵人逐渐开始趋向于实用主义;这个扳指很精美,欲纹的表面明显有雕刻的痕迹,乍,虽然精美绝伦,可是实用性大打了折扣,对于shè箭来说甚至还有阻碍作用。
他呆坐在案前,眼眸一亮,口里喃喃道:“如此说来,它应当制造于赵武灵王之前。”
沈傲拿起扳指试着在自己手上戴了戴,这扳指显得有些狭小,显然不是成年人佩戴的;沈傲的双眸闪过一丝疑云,随即笑呵呵地道:“赵武侯的戒指,自是非同一般,依我看,这戒指若是遇到识货之人,便是开价五千贯,也没有问题。”
周大福呆了呆,道:“大人是如何得知的?”
沈傲撇了撇嘴,道:“简单得很,这枚扳指明显是公侯的常用之物,又有春秋时燕赵的工艺特点,燕人极少用欲扳指,而赵人最为常用;再加上这扳指过于精美,与武灵王之后的赵国风尚不符,那么它应当是武灵王之前的扳指了。”
沈傲顿了顿,随即又道:“此外,这扳指颇为狭隘,应当不是成年人佩戴的,在武灵王之前的赵国公侯之中,是谁年纪轻轻就继承了赵国的爵位?我记得在战国策中曾经提及过,赵国的第二任君主赵武侯,幼年便继承了爵位,且生性尚武,好游猎,只不过因为年幼,国事都掌握在权臣手中,此后这个武侯还未成年,就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