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娇妻如云 >

第223部分

娇妻如云-第223部分

小说: 娇妻如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魏,有一个有意思,也叫周恒,我差点儿还以为是少爷也高中了呢。”

沈傲颌首点头,不由地想,七八个名额,太学和国子监就占了一半,中央大学果然不一般,想着便拿出一张钱引来,道:“去街上买些礼物,分发出去,不管是你爹还是外府的主事,就是粗使丫头和更夫都不要漏了。”

刘胜接了钱,忙不迭地去了。

过了片刻,府里便有人来道贺,沈傲和他们说笑一番,本想打发人去遂雅山房、杨府、唐府报信的,随即一想,唐严是国子监祭酒,只怕这个消息他知道得比自己还早。至于杨戬,那更是手眼通天的人物,这消息只怕早就知道了,就是邃雅山房那边,只怕也派了伙计去看。因此也不多此一举,亲自去给夫人报了信,想去见周若,到了阁楼下叫了两声,没动静,拉了一个丫头来问,那丫头便笑道:“表少爷叫也没用,小姐不会出来的。”

“这是为何?”

这丫头对沈傲的印象极好,低声道:“表少爷还不知道吗?小姐见了你,羞都要羞死了,哪里还肯见你,咦,碧儿来了,我要走了,否则叫碧儿看见,一定会和小姐说的。”说罢,忙不迭地跑了,临走时还银铃般地咯咯一笑,那样子好像是说:表少爷真是个呆子。

沈傲只好回去,这时又听门房道:“报喜的人来了,还有不少表少爷的同窗,都是来道喜的。”

叫人去分派了赏钱,又将同窗们迎进来,这些同窗纯属吃大户的,一个个兴高采烈,喝了茶,掰着指头计算国子监考入了几个,除了沈傲和吴笔,据说还有两个人上了榜,不过进的是进士出身和赐同进士出身,倒是太学今年上榜的多,据说有十一个,太学那边早就庆祝去了。

陪着同窗坐了一会,众人喝了茶,便又要走,说是还要去给吴笔道喜,沈傲兴致倒是好,干脆道:“那我也去。”

一群人嘻嘻哈哈地去了吴府,吴家乃是世家,据说亲戚里现在还在做着官的就有七八个,历代考中科举的就有有四十多人,书香门第,属于少有的几大家族之一。

众人哄闹着进去,那门口的门子见了他们也不拦,引着他们去了大厅,吴笔据说也去看榜了,还没有回来,倒是吴家的老夫人拄着拐杖出来迎客,吴文彩陪着老夫人,忙不迭地叫人看茶,吴家今日自也是兴高采烈,虽说历代中试的人多,可是登榜进士及第也不过寥寥几人,吴笔争了气,吴家上下与有荣焉。

吴文彩一眼就认出了沈傲,将沈傲叫到一边,道:“据说沈公子也中了进士及第,是吗?”

沈傲颌首点头,吴文彩喜滋滋地恭喜了一句,想了想,又将沈傲拉到一边去,低声道:“明日就是殿试问策,你和吴笔是至交好友,我有个消息和你说。”

沈傲道:“请世伯示下。”

吴文彩道:“明日的问策,陛下出的题一定与金辽两国有关,沈公子及早做好准备吧。”

他这番透lù,倒是让沈傲意外,毕竟吴笔明日也要参加殿试的,吴文彩和自己说了,岂不是让吴笔少了几分在殿试中大放异彩的机会?

似是看出了沈傲的疑问,吴文彩轻笑道:“其实我之所以这样说,也只是猜测而已,沈公子自重吧。”

吴文彩在礼部任迎客主事,沈傲顿时想到了什么,道:“是不是金人的使者已经到了汴京?”

吴文彩不由地愕然了一下,随即道:“沈公子如何得知?”

沈傲叹了口气,道:“以世伯的官职,再提及到金辽两国的事,学生岂能猜测不出。”

吴文彩点点头:“金人的使者已经安顿下来了,正与我们商议联合灭辽的事项,我想陛下这几日都在权衡此事,说不定明日的问策,会以此事为题,既可作为考校,陛下好也多了几分参考。”

沈傲颌首点头:“学生明白,多谢世伯。”

二人回到正厅去,正好见吴笔回来,自是一番热闹,闹到正午,大家这才作罢,吴老fù人要教大家留饭,这些同窗也不客气,只是沈傲知道府里头夫人一定盼望自己回去,毕竟今日自己也中了试,算得上是主角,岂能跑到别人家做客太久,便告辞回去。

这一天很快过去,到了第二日清早,刘文那边已经来叫了,今日是殿试,不可耽误。

已经有了艺考殿试的经验,沈傲倒是一点都不紧张,按部就班地起床,先去洗漱沐浴一番,穿戴一新,听说夫人已经起来了,先去请了个安,听了一些安嘱,便登上马车,直接入宫。

清早参加殿试的人并不多,一共也就是七个,都是中了进士及第的,到了正德门外,马车停下,吴笔便迎过来,道:“沈兄怎的来得这么晚,我昨夜一宿未睡,丑时就出门了,在这里吹了一个时辰的风,哎——早知如此,也学沈兄这般晚些来。”

沈傲心知他的激动,笑呵呵地道:“你这是痛并快乐着,别人想在这吹风还没这资格呢。”

吴笔忍不住地笑了,连忙说是,脸上也颇带得意之色。

沈傲看了看这正德门外头,程辉和徐魏两个也都来了,在另一边低声说话,除了他们是个年轻人,另外三个都是糟老头子,最年轻的也有四十岁,其中有一个竟是须发皆白,让沈傲很是无语,这老先生也算倒霉了,孙子都要娶妻生子了才中了弟,入朝做了官,过个两年只怕就要致仕了。

他心里忍不住腹诽,却也觉得有些悲哀,自己和吴笔都是幸运的,这幸运的背后,又不知有多少人的心酸——

汗,那个谁谁谁,一万二的更新票,老虎伤不起啊。

未完待续)

正文 第四百二十一章:殿试问策

与吴笔闲聊几句,那边的徐魏见了沈傲,只是朝他冷冷一笑,倒是程辉踱步过来,朝沈傲拱了拱手道:“沈兄,我们又见面了。 ”

对这个程辉,沈傲接触不多,只是看此人生得欲树临风,平时的穿着虽然朴素,可是举止之间,却有几分君子之气。这个人也不知怎么的,年轻轻就养成了一副成熟稳重的模样,有一种让人礼敬的气质。

沈傲微微一笑,道:“是口阿,程兄来得早。”

程辉上下打量沈傲,沈傲的事迹无疑是在太学中听到最多的人,先是艺考状元,如今又中了进士及第,琴棋书画无一不通,皇帝亲自下旨赐婚,这一桩桩的事,哪一样都是许多人求之而不得的,偏偏这个少年,甚至比自己还年幼几岁,竟是悉数包揽。

提起沈傲,就有人想起国子监,提起程辉,就会有人想到太学,这二人各自代表了两个至高学府的招牌,从一开始,他们就陷入了水火不容的境地。

程辉心中甚至在想,沈傲若是太学生,或许这般的风流人物,已经是程某人的至交好友了吧。心里唏嘘一番,那英俊的脸庞微微有些落寂,只是这种表情稍显即逝,被一股卓傲取代,对着沈傲道:“今日殿试,考的是策问,以沈兄的大才,这状元只怕已是囊中之物了吧?”

沈傲哪里会不知道程辉的心思,程辉即是太学,而自己无疑是太学的眼中钉,程辉这是向自己挑衅,想在殿试中将自己击败。国子监对于沈傲,既是母校,也干系着老丈人的名誉,对方高傲,沈傲比他更傲,哈哈一笑,道:“哪里,哪里,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而已。”

这句话寓意明显,程辉只是含笑道:“到时再向沈公子讨教。”说罢,与徐魏又走到一边去。

晨鼓响起,七个进士及第的考生径直入宫,殿试的地点仍在讲武殿举行,此时满朝文武身着朝服早已等候多时,赵佶身着朱冕,头戴通天冠,肃然而坐,眼见考生鱼贯而入,便见到了那熟悉的人影,心中微微一暖,待他们要行礼时,虚手一抬,道:“免礼吧。 ”

他话音刚落,便有太监宣布旨意:“制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朕得而用之,钦命,即此。”

七个考生连忙躬身聆听,这是一封求贤诏书,大意是说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不!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

这些话自是老生常谈,几乎成了定制,沈傲等人谢了恩,随即赵佶赐坐,又说了一番朕心甚慰之类的话,这冗长的前戏,让沈傲有些犯困,明明醒来时还精神的不行,被这般折腾一下,精神松弛下来,便哈欠连连了。

赵佶目光恰好落过来,见他这副模样,口里还在说着漂亮话,却是瞪了他一眼,颇有警告的意思。沈傲看了,连忙欠身坐得笔直。

好不容易进入正题,赵佶悠然道:“今次问策,问的乃是国事,诸位好好听题吧。”

“今金人崛起,屡战屡胜,辽人不能克,近有战报传来,说是金人与辽人于上京一役,辽军二十万人全军而没,金人占上京,虎视辽人临潢府,此番金使已抵达汴梁,便是要与我大宋会盟,相约夹击辽人,事成之后,我大宋夺回燕云十六州,金人得西京、临潢,诸位以为,可以盟誓吗?”

听到辽人的上京竟被金人夺了,除了沈傲、吴笔之外,其余人且惊且喜,宋辽有不共戴天之仇,双方百年来屡有摩擦,辽人骄横,年年来索要岁币,一旦得不到满足,便立即叩关而击,边境的冲突更是不断,一直以来,宋人都将辽国视为心腹大患。 

可是另一方面,对于辽人的国力,宋人也大多持恐慌态度,数次的交战,虽然双方互有胜负,可是在宋人的心目中,辽人的彪悍早已熟知,谁也不曾想到,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敌人,竟被什么金人打得落花流水。

在场的人中,恐怕只有沈傲心里为之叹气了,他想不到,金人如今已经攻占了上京,若是袖手旁观或是落井下石,辽国的覆灭只怕也只是时间问题。

辽国的国土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一个是上京道,上京道占地极广,差不多相当于后世内外门g古的全部领土,那里是辽人的龙兴之地,辽人曾在那里建造都城,政治地位极为重要。

第二个部分是东京道,东京道与后世的东北差不多,如今已被金人悉数占领。还有临璜府,这临璜府位处上京之南,其实就是辽人的中央管辖区域,是都城的位置,金人占住了上京,临璜府相当于完全暴lù在金人的铁蹄之下,随时可能陷落。

现在的辽国,剩下的领土只怕也只有西京道、南京道和中京道还可以积蓄力量了,这三道位于长城以南,属于南院大王管辖的领地。

现在的时局应当是金人完全占据了长城以北,而辽人几乎已做好了退入关内的打算,金人擅长马战,在关外自是纵横无敌,可是要入关,却要突破长城屏障,只怕并不容易。所以金人才会想到宋朝,希望与大宋盟誓,南北夹击,那么辽人一旦遭受腹背之敌,必然方寸大乱,只要金军入了关,其他的事就一切都好说了,到时莫说是辽人,便是大宋也一样可以一举收拾掉。

沈傲熟知历史,又岂能不明白金人的如意算盘,只不过他看了看殿内诸人的脸色,一个个都是略带兴奋之色,哪里有人会想到大祸临头。

心里叹了口气,其中一个老进士捋须摇头晃脑道:“陛下,臣以为这正是北伐的大好时机,想我太祖皇帝当年,征辽无功,留下弥天大祸,今日可一举克辽,报仇雪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