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上品寒士(完结) 作者:贼道三痴 >

第183部分

上品寒士(完结) 作者:贼道三痴-第183部分

小说: 上品寒士(完结) 作者:贼道三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荆奴牵着马过来说道:“小郎君说得对,小郎君是世上第一聪明人,小主公要听小郎君的良言。”
陈操之道:“荆叔,还是称呼他小盛为好。”
荆奴尽忙道:“是是。”
冉盛任凭雨水淋漓,沉默半晌,哑着嗓子道:“小郎君,我要从军,我要做伍长。”
陈操之道:“好,我明日就带你去见行军司马,你从下层军吏做起,一步步挣扎上来,就像我从寒门子弟开始奋斗一样,我是文,你是武。”
冉盛身躯一挺,大声道:“是。”
陈操之对荆奴道:“小盛身份特殊,绝不能泄露,他现在声名不显,以后在军中名声大了,又且如此雄壮,少不了也会有人联想到冉魏王,这对小盛极为不利——”
荆奴对陈操之是佩服之极,又知陈操之是真心关爱冉盛的,便问:“小郎君说该如何做?”
陈操之道:“我以为小盛得改姓陈,叫陈裕,此后与我兄弟相称。”
荆奴瞠目结舌,仔细想想,陈操之说得有理,冉盛的身份不能泄露,而且钱唐陈氏现在是士族,陈操之更是江左俊才,认流民出身的冉盛为弟,实在是对冉盛的恩德,当即眼望冉盛:“小盛——”
冉盛也愣了神,迟疑道:“小郎君是我阿兄?”
陈操之微笑道:“小盛不愿意?”
冉盛拜倒在地,含泪叫了一声:“阿兄——”
陈操之道:“好,从现在起,你叫陈裕,字子盛,也是源出我颖川陈氏,是我远房从弟。”
陈操之、冉盛、荆奴回到凤凰山下寓所,小婵、来德等人都焦急万分,见三人平安归来,这才放心,小婵赶紧与仆妇备水给三人洗浴,又命厨娘煎红糖姜汤让三人祛寒,虽说是仲夏暑天,但淋了这么久的雨,也会感风寒的。
冉盛头脸多处擦伤,衣衫破烂,双臂红肿,陈操之命左朗去寻军中常备的跌打损伤药来给冉盛治伤,又对小婵等人说冉盛是他远房从弟,是荆奴最近才得知的。
小婵、来震、来德等人都是惊奇不已,不过既然操之小郎君这么说,他们自是信之不疑,都来恭喜小郎君和小盛。
来震这时才把陆葳蕤的信送上,先前忙着谈论陈家坞,把陆小娘子写给小郎君的信都忘了呈交了。
陈操之展看陆葳蕤的信,一叠精致黄麻纸、《华山碑》体小隶,竟是陆葳蕤写的一则一则日记,陆葳蕤从四月十六日起每日记下一些自己认为有趣、陈郎君也感兴趣的事情,想着哪一天给陈郎君看,因为她自顾恺之与张彤云结婚后就冉没见过陈郎君,二伯父管得很严,陈郎君又去了姑孰,相见时难,思念萦杯——
陈操之先前因为冉盛的事心潮起伏,现在一则则读葳蕤的日记,目蕴笑意,心绪惭平。
次日,陈操之去见谢玄,说了冉盛是他远房从弟之事,谢玄大为惊讶,却也不疑有他,当即与陈操之一道领着冉盛去见行军司马,桓温早就说要授冉盛伍长之职,行军司马当即为冉盛注军籍,注籍之名是陈裕,字子盛,隶属宁远将军桓石虔麾下。
桓石虔是桓温弟桓豁之子,小字镇恶,有才干,勇武过人,矫捷绝伦,六年前随伯父桓温第二次北伐,桓冲被符健大军围困,无法突围,桓石虔跃马赴之,救小叔桓冲于数万敌军之中而还,莫敢抗者,三军叹息,威震敌人,时关中小儿患疟疾者,谓曰“桓石虔来”以怖之,病者多愈。
注罢军籍,领了腰牌,谢玄与陈操之和行军司马带着冉盛去见宁远将军桓石虔,桓石虔近日方从荆州而来,听说这个伍长陈裕是新近名气极盛的陈掾的从弟,又且如此雄壮,当即让帐下一个身量在七尺五寸左右的牙兵与冉盛角牴斗力——
冉盛虽未学过角牴之技,但胜在力大,一力降十会,那牙兵还未近身,就被冉盛当胸一把揪住,奋力一提,竟把寻亲兵双足提离地面,随手一掼,摔了出去。
桓石虔大笑,对陈操之道:“陈掾,令弟勇力绝伦,先任什长,随军历练三月后即迁百人屯长。”
与陈操之苦读数年方得入品相比,冉盛凭借他天生的勇武,初入军伍就得升屯长,可比陈操之升迁得快,只是下级军官只须有勇力便可,而要再向上升到部曲督、军司马这些中级军阶,那就需要有勇有谋了。
这时,将军府主簿魏敞的属吏来请桓石虔赴大司马之宴,见到谢玄、陈操之二人,喜道:“谢掾、陈掾也在此,卑职正要去请两位,这就一起去吧。”
陈操之便与桓石虔、谢玄一道去将军府,冉盛则留在了子城,五日会有一日休息,可以回姑孰见陈操之。
陈操之乘马离开子城,回头望,冉盛立在城门前目送,这身如铁塔的十六岁少年从此踏上军旅之路,不复往日纯朴悠闲的时光,那代他彻夜夸赞顾恺之吟诗“妙哉”的少年一去不复返了吧,有多少人一夜之间就会改变的?这时成长的惆怅,还是命运的无奈?





卷三 妙赏 六十二、美人如花隔云端
· 更新时间:2010311 23:53:48 本章字数:4291

皇帝司马丕和静皇后同日驾崩。择吉将于六月初五甲子日出葬,魏晋多有“礼教岂为我辈而设”之狂放任诞,但在帝后出殡前无论士庶军民皆不得婚姻嫁娶、歌舞饮宴,这是最起码的,然而姑孰城却好似国中之国,一切如旧,姑孰溪南岸的酒寮娼肆并未关门大吉,照样有寻欢作乐之人,只是少了军府的官吏将校而已。市井小民根本不知道皇帝司马丕驾崩之事,说起来还以为是穆帝司马聃呢,司马聃就是去年五月驾崩的。皇帝更换频繁,姑孰百姓都记不住。只知道桓大司马坐镇姑孰已经四年,桓大司马政令宽简,百姓乐见。
桓温一贯的策略是,不轻易入都、不擅离军队、不落人口实,老成持重、循序渐进,所以帝皇驾崩,桓温以洛阳危急为由,依旧不入建康。只派长子桓熙赴京向台城宫阙哭临致丧,而同时,他与郗超之间的信使往来频繁,对朝堂之事了如指掌。桓温表奏征西参军郗超为中书侍郎、荆州刺史桓豁监荆、扬、雍诸军事、江州刺史桓冲监江州八郡诸军事、并假节,朝廷不能不允,诏令将会在帝后出殡后下达,同时,会诏拜扬州刺史王述为尚书令,王述素与桓温不睦,朝廷征王述入主台城,也是为了制衡桓温,朝廷既答应桓温奏请郗超为中书侍郎诸事,桓温自也不便反对王述为尚书令,朝廷与世家大族联合起来,目前还能勉强维持与桓氏的微妙平衡,桓温现在就是想打破这种平衡——
桓温将陈操之所陈的便宜七事和谢玄、陈操之共拟的《强军策》传递给郗超参谋,郗超对《强军策》尤为赞赏,他知道陈操之沉稳、谋定而后动,既然陈操之说可以炼制出更精良的兵器,那就不会是虚妄语,郗超请桓大司马尽快施行,为第三次北伐早作准备,至于便宜七事,则要请桓温奏请有司推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阅户人、实行土断,郗超建议谢玄当此大任,陈操之、祝英台为辅,他事可缓,此事宜在今年推行,要雷厉风行、严其法禁,不能像往年检籍那般敷衍了事,世家大族的利益非触动不可——桓温深以为然。
郗超又向桓温报告了敦请祝英台入西府之事,郗超已派人去了上虞密访,确认上虞祝氏无祝英台此人,祝英台就是谢道韫,此事已确然无疑。桓熙到建康之后,郗超又与桓熙一道去乌衣巷谢府拜访,重申桓大司马对祝英台的渴慕之意,虽未见到那个祝英台,但谢氏想必明显感受到了桓温施加的压力,谢安要想入朝为官,就不能忤桓温之意,因为桓温征辟祝英台是名正言顺之事,并非无礼要求,郗超只担心谢氏在推托不得的情况下会干脆表明祝英台的真实身份,这样桓温只有作罢,但谢氏显然不会这么简单处理这种事,因为这样,祝英台固然是不用入西府了,但谢氏声誉已经受到了影响,在谢氏看来桓温也会觉得受到了愚弄,何如让谢道韫悄然入西府,一年半载之后再称病告退,这既不会与桓温交恶,又全了谢氏的声誉,而且据郗超所知,谢玄似乎是赞成其姊入西府,想必谢玄与陈操之交好,深识陈操之之才,又知其姊谢道韫一片痴心全系于陈操之身上,是以有意让陈操之与其姊谢道韫多相处。促成二人姻缘,故而郗超建议桓大司马,待帝后出殡之后,遣陈操之入建康再征祝英台入西府,然后由谢玄、陈操之、祝英台三人主谋大土断事宜——
桓石虔、谢玄、陈操之三人来到将军府时,见沈劲也在,却原来是桓温以洛阳危急为由不能入京为哀帝致丧,大司徒司马昱与尚书仆射王彪之等人商议,决定准桓温所奏。诏以沈劲补冠军长史,不待哀帝出殡。命沈劲先率自募勇士北上助冠军将军陈佑守洛阳,桓温今日乃是为沈劲壮行。
简单宴席之后,沈劲即拜辞桓温。即日率众渡江北上,桓温命桓石虔、谢玄、陈操之代他送沈劲一行至姑孰溪入江口,由西府水军船只渡其过江,陈操之见桓温并未给沈劲补充兵员,随沈劲渡江北上的依旧是沈劲从吴兴带来的千余壮士,心里暗暗一叹。
沈劲与其手下勇士却是意气风发,与上次自发北上不同,此次是奉命而行,沈劲已是七品冠军长史,其部众皆有荣焉。
临上船,沈劲与桓石虔、谢玄等人一一道别,临到最后,执着陈操之之手,说道:“陈掾力荐之恩,但叫沈劲不死,定当后报。”长揖到地,大步上船。
十艘西府水军船只将沈劲千余人一次性送过江去,炎阳朗照,船帆鼓风,兵船很快离南岸远了。
陈操之望着江上的帆影,他知道沈劲诸人的结局,大约两年后,陈佑以救许昌为名,率众而东,只留沈劲五百人守洛阳,慕容垂攻陷洛阳,沈劲殉国。
陈操之心道:“洛阳应该是可以固守的,但桓温却不派兵去救,这次沈劲北上,桓温连五百军都不肯助,难怪当年王猛不肯随桓温南下——”
桓温第一次北伐时数败秦军。屯军灞上,关中父老箪食壶浆来迎,北海王猛披着粗布衣来见桓温,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桓温惊叹王猛之才,问:“吾奉天子之命,将锐兵十万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王猛对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今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王猛话中的含意是说桓温北伐非是恢复中原,而是意在威服江东,这说中了桓温的心病,桓温嘿然无以应,徐徐曰:“江东无卿比也。”任命王猛为军谋祭酒。旋又迁高官督护,可谓恩遇,但王猛辞而不就,不肯随桓温回江东。
史载王猛不肯南下是因为看清了桓温必然要篡晋自立,担心追随桓温玷污了自己清名,还不如继续留在中原以待时变,其后苻坚即位,重用王猛,秦国大治,后世人称“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让陈操之略感奇怪的是,王猛不愿追随桓温却愿意殚精竭虑辅佐氐羌人苻坚,臣事异族和辅佐桓温篡晋都是同样玷污清名的,那应该是个托辞吧,江东世家大族盘踞,王猛一介北地寒士,很难有作为,这才是王猛不肯南下的主要原因。
陈操之融合了千年后的灵魂,忠君思想淡薄,既然司马氏可以篡魏,桓温篡晋亦无不可,他辅佐桓温并无声誉上的顾虑,但现在的问题是,桓温值得辅佐吗?桓温固然是雄杰,但年过五十,寿命也不长了,桓温的几个儿子都是庸碌无能之辈,不然的话桓温也不会遗命其弟桓冲掌权,至于桓玄,现在还没出世,也不知能不能出世,先且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