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网游之超级掌门人 >

第230部分

网游之超级掌门人-第230部分

小说: 网游之超级掌门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尚可喜主动求撤,诚实可信,不如先撤。耿精忠,第三代了,年轻根浅威薄,实力也不强,再撤他,没有领头的,谅他也不敢造次。

如果把这两藩撤了,再及时跟进向广东、福建两省派驻八旗精锐,等于剪除了朝廷最忌惮的三藩最强者吴三桂的羽翼,使他们孤立。受到震慑后,即使他们想反,力量也小得多,心里也要再掂量掂量了。

至于吴三桂,实力声望功业权势,尚可喜不能比,耿精忠更不能比,则要从长计议,暂不动他为宜。云南苗蛮杂处,形势复杂,吴三桂长居此地,情况熟,底子厚,继续治理也不是坏事。另外,用八旗换防,路途遥远,复杂艰险得很。况且所有对吴三桂忠诚度的怀疑均系猜测,并无真凭实据,贸然强行撤藩,恐不能令人心服。

这些朝臣说的也是有理有据,本来就是急需要用兵,如果再腾出空来,用八旗换防,更是进一步占用了原本就紧张的兵力资源。

可惜的是,康熙毕竟还没有一步登天。成为一个万能的人物,看到尚可喜乖乖的回家之后,他立刻就决定了,撤藩之奏一律恩准,三藩同撤,马上行动!

众臣愕然,这可是他们认为的下下策啊!吴三桂们更是愕然,绝没想到,当初的如意算盘,结果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皇上怎么能这样?圣明何在?

谁让你们认识不到狡兔死的道理呢?这么多年了,还执迷不悟。就说你老吴,历来同类者,要么再占个自家独立山头,要么交出一切安当钓鱼公,有几个两头摆、走中间路线能成功的?明代沐家?毕竟是少数,何况条件还不一样,人家和皇上啥关系!

康熙大帝原本被鳌拜捏在手心,辗转反侧,也腾不出手来,如今好不容易自己亲政了,当然要过一把瘾,这样一来就体现出他杀伐果断的性格了。

康熙想的极为简单,如果成功撤除三藩,一方面可以树立自己的威望,另一方面也为自己打压鳌拜打下基础,更别说撤除三藩之后,防御三藩的八旗军队也可以腾出空来,专心对付大明华山与南宋金钱。

只是这次,康熙大帝另一面表现得不是时候。军国大事岂能儿戏?他想得太单纯、太幼稚了,纯稚得让人不可理解,简直匪夷所思。

如果给他个三两年亲自处理政事的机会,他也许会变得更为老练一些,但是现在的他,名义上是亲政了,但是其实还是被鳌拜拿捏着,哪里有这样的经验?

一失足顿成千古错!

康熙大帝对实际情况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过,更未静下心来设身处地感受一下三藩们的真实想法,迫切、冒进、固执、专断,完全占据了他的大脑,竟天真地以为,只要他的圣旨一到,他们马上会卷着铺盖回老家,困扰朝廷十几年的问题立刻就解决了。

三藩之中,耿精忠暂且不提,且说吴三桂,接到皇上恩准撤藩的圣旨,简直当头挨了一棒,可想而知那是啥滋味。热血疆场上的出生入死、云贵高原上的苦心经营、荣华在手的富贵人生、权势在握的叱咤风云、昔日君主的皇恩浩荡、今日圣上的恩断义绝,等等,犹如过电一样,在他脑海中闪现,内心翻江倒海、痛苦不解、委屈愤怒、犹豫彷徨。

手下那帮随着他西讨南征的铁杆文臣武将们,更是震惊愤慨!既然皇上如此绝情,干脆反了得了,咱兵精将勇,怕他啥?老吴本还在徘徊犹豫,今见部属们拥戴,反复衡量后,也下定了起义的决心。

其实不这样又能怎么办呢?别看朝廷现在话说得好,对撤藩工作也抓得紧,事无巨细,周密安排,力求给吴三桂们一个最温暖最舒适最可靠的安乐窝,可一旦真撤后,地盘没有了,兵权也无了,像吴三桂这等风云人物,等待他的又会是什么呢?古往今来,政治上过河拆桥的事情太多了。

老吴有否此种想法,不得而知,反正决心已定时,他是自信满满的。比较一下,他以为自己文韬武略天下已无双,将士们又是百战之锐、忠心之辈,要是起兵无不从命;所据云南也是经营多年,地险财富;另有一批过去的老部下如现任陕西提督王辅臣等虽已调走,却可作为外应。

再说说老吴的文武之才:四个女婿胡国柱、夏相国、郭壮图和卫朴,都是一时才具,或文或武或文武双全;另外武有吴国贵、吴应期、马宝、王屏藩、张国柱、高得捷等,文有方光琛、刘茂遐等,个个顶呱呱。

再看朝廷,皇上年方二十,乳臭未干,不堪大任,过去平定中原的名将大都凋零,剩下的及新起的一代岂是他的对手?

这边吴三桂真的开始磨刀霍霍了,而康熙那边却还浑然不知,全力做着撤藩的前期准备工作,好几万人呢,漫漫长路,线路怎么走,沿途怎么接待,到目的地后又怎么安置,一个个准备的十分充足。

康熙忙得不亦乐乎,其间有很多专门御批,足以体现他对撤藩之事的重视与对被撤之众的关切,但是康熙大帝忙了半天,竟然没有一件触及假如吴三桂等人有啥异常如何防范的问题!

吴三桂等人的谋反之箭已在弦上,岂能不发?经过一番精心谋划,吴三桂终于正式反了!

就在起事的第一天,吴三桂宣布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建国号“周”,以第二年为周元年。

自此,大清王朝又多了一股新的势力,即大周势力。

吴三桂反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前赴大明,认祖归宗!

派人前去之后,吴三桂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并没有等明皇回复,就选择良辰吉日,脱去满装,改穿汉服,蓄发复宗,率领众将士哭拜永历陵,动情之至,恸哭不止。这永历帝当年可是他从缅甸要回绞杀的,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谁还会再去计较呢?

再说,游戏中的事情,并不都是完整的。

就这样,吴三桂以哭陵为契机,以民族大义为号召,开了一个极为成功的誓师大会,做了一个尤其生动的思想动员,成效非常显著,全军上下民族情绪高涨,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誓师之后,吴三桂正式从云南北伐,而此时的康熙大帝,还没有接到反叛的消息。

原因很简单,他的情报来源主要靠NPC收集,而一些投靠的玩家,更多的看重了现在权势最大的鳌拜,投靠现在势单力薄的康熙,很少很少。

不是没有,但是很遗憾,这些玩家即使投靠了康熙,也很少能够见到他。

这一来一去,康熙大帝就犯下了第二个大错!



第三卷 远征大清
第九十八章 风起云涌' TOP '
'更新时间' 20111129 17:36:15 '字数' 5337

吴三桂原本是不想叛乱的,但是现在却不得不叛乱了。

吴三桂心里其实是极为别扭的,他觉得自己忠心耿耿,而朝廷对他也十分信任,吴三桂举办六十大寿庆典时,朝廷准许他在京实为人质的儿子吴应熊偕妻与子世б煌蠢ッ髯J佟2凰愣嗔瞬黄鸬氖掳桑匆美衔飧咝酥良孕母姑撬担骸翱杉⒉灰晌遥忝瞧绞币欢ㄒ咏魃餍!�

可惜的是,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不得不做一个决断了。

康熙还没有得到吴三桂反叛的消息,吴三桂已经开始动手了,首先是云南,那是吴三桂的大本营,起事后自然兵不血刃轻松搞定,不过康熙也没闲着。

具体的来说,康熙是做了两手准备,不论是政治,还是军事,都做了一定的调动。

政治方面,调整策略,停撤平南王、靖南王两藩,意图孤立吴三桂;无论原来老吴手下,还是有父子兄弟现在云南的官员,概不株连治罪;逮捕三桂驻京为质之子吴应熊,防止内外沟通;多方安抚各重要军镇将领,鼓励他们守御地方,奋勇杀敌;对应老吴的讨清檄文,也搞了个讨吴谕旨,同样义正词严,对人家大张挞伐和声讨。

军事上,立足防御,视中原重镇荆州为最关键的战略要地,派遣满蒙八旗领衔的帝国最精锐也是最铁杆的部队驻防,抵抗大周势力正面主力进攻;侧翼川陕也不能忽视,严防大周势力经此线威胁京师,再辅以兖州、太原分做南北东西的中继站;笼络广西孙延龄,以牵制大周势力北进;安抚福建耿精忠等,防止胁从,跟着吴三桂一块“闹革命”。

但是,从上面的举措来看,康熙的措施也是中规中矩,算不上多么的英明,但是想到他刚刚执掌政事,也算难得了。

不管如何,这套战略防御体系仅是正常之举,没有值得特别赞扬的地方,且预防性过重,收缩性过大。等于把长江南岸送给了吴三桂,要不然,帝国精锐越过长江,进驻湖南,与北上吴军针锋相对,或者更好一点。

吴三桂一开战,就立刻展现了他一代名将的风采,吴军便气贯长虹,一路所向披靡,勇不可当,很快饮马长江,遥指北京了。

如此迅猛的攻势,立刻给所有参与大清王朝战事的势力,上了生动的一课,此时,浮云为路还在山海关外徘徊,寻找战机,与鳌拜一决胜负,而封鹿偏于台湾岛,日月公子更是致力于经营琼州半岛,一直没有动静。

吴三桂云南起兵后,不到二十天轻松搞定曾总管云贵时的老地盘贵州,先遣部队紧跟着攻入湖南,迅速拿下由黔入楚的要地沅州。

随后吴三桂正式称“周王”,废弃康熙年号,称周王元年,这时候才派人前去大明,以正自己的声势。

吴三桂称王改元后,未作丝毫停留,旋即亲率主力北上,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湖南常德、辰州、长沙、岳州、衡州等战略重镇纷纷被拿下,不到三个月全境皆归。前锋更是直抵长江南岸湖北境内的松滋,与清军大本营荆州隔江相望。

吴三桂兵锋强盛,其他人也不弱。

先说西北方的一代枭雄葛尔丹,这个葛尔丹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如果抛开正史与野史不谈,他本身也了不得,传说葛尔丹九岁时,就读遍汉唐史书,对其中之人文趣事都烂竹与胸。

有一天,他的叔父见状笑侃道:“葛尔丹啊,人家都以弓弩和蒙古摔为自身修身的目标,而你怎么对他族的东西更畅怀呢。”

而葛尔丹却磕了个头,对叔父大声的说:“我的叔父啊,我其实也非常崇拜那些哥哥的搭弓本领,好厉害,无不佩服的。可是,我其实更崇拜我们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祖先,想想,别人的弓在硬,摔更厉害,也不能在千军中占得一点便宜。而只有厉害得兵法和对他族得历史了然于胸才能让以前我们的土地能重新臣服于我们啊。”

可见葛尔丹也不是一个一般人物。

游戏之初,大清王朝并不是统一的,准确的说,大清王朝的历史,并不是统一的,每一个地区都有每一个地区的背景。

葛尔丹所在的准噶尔部也是这样。

准噶尔部落并不强大,在大清开国之初,准噶尔只是蒙古三大部之中,漠西厄鲁特蒙古之下的四大部落之一。

大清朝立国之初,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在今内蒙古地区的是漠南蒙古,在原外蒙古一带的是漠北喀尔喀蒙古,游牧于天山以北一带的是漠西厄鲁特蒙古。厄鲁特又分为四部,即和硕特(游牧于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准噶尔(游牧于今伊犁河流域)、土尔扈特(游牧于今新疆塔城地区)、杜尔伯特(游牧于今额尔齐斯河流域)。四部中,准噶尔部势力最强,先后兼并了土尔扈特部及和硕部的牧地,迫使土尔扈特人转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和硕特人迁居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