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暖玉-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母见王夫人咬死不认,恨得几乎要直接提了拐杖往王夫人身上戳,只是想到王夫人身后的贾圆春,又听到门外传来“宝二爷回来了”的声音,只能愤愤地忍下心中的气,暂时放过了王夫人。
可看着王夫人眼梢微微带着的得意,以及语气中再也掩饰不住微微抬头的傲慢,贾母的眼底,渐渐变得阴沉起来。
第59章
且不说黛玉叫人送回贾家的“礼物”引发了什么样的反应,黛玉如今可顾不上管他们家的事情;她看着眼前的林霁;不过几天的时间,身上的气质却似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这种变化;让黛玉觉得惊讶,也一时之间分不清楚;这到底是好是坏。
林霁几天之内,消瘦了许多,原本还带着点儿婴儿肥的脸颊;如今有了冷硬的棱角,原本纯真热情的眼睛;如今也带了点儿深沉的色彩,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很多的男孩儿,正坐在黛玉的面前,表情沉稳,气息平静。
“姐姐,关于我舅舅的事情,我已经调查清楚了,虽然我可以让林栖告诉你,不过,我还是想要亲口对你说,有些事情,我希望你可以转告母亲,我……想过了,虽然有点儿难过,但我是真的不希望,我们家被别人利用算计。”
黛玉对林霁一直都是疼宠有加的,虽然只比自己小了一岁,但这个弟弟一直以来都是被庄煜欺负着的,所以黛玉对林霁,更多的像是一个保护者,故而直到现在,黛玉才似乎是恍然发现,她的这个弟弟已经长大了,至少单论个头,已经比自己还要高了。
黛玉对林霁的态度,忍不住变得平等庄重,她安静地坐着,平静地看着林霁,等着他告诉她他想说的话。
“那个舅舅……呵,他确实可以算是我的舅舅,这一点不必否认,他叫古建。”林霁的语气很平淡,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他努力地不将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入,“我的生母……古姨娘,她和古建的关系并不好,甚至是……很糟糕。因为古建是个很不孝顺的人,娶的媳妇又是个泼辣的,当年姨娘进了林家之后没几个月,外祖他们就死了,因为操劳过度又吃不饱的缘故,病了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所以,姨娘一直都很恨古建夫妇,甚至和他们断了来往,就当没有这门亲人。可是古建却不这么想,他的妹妹成了大官的小妾,手里自然是有钱的,却不知道救济一下亲兄弟,实在是没有良心,便一直……作践姨娘的名声。不过可惜,姨娘并没有妥协呢。她曾经狠狠地斥骂过古建,说……反正她不过是个妾,还图什么好名声儿……”
林霁说着说着,突然沉默了许久,他对他的生母是真的没什么印象,可当他听到她曾经经历过的痛苦,他还是忍不住会觉得心疼。母子血缘亲情,大略便是如此了吧。
黛玉看着林霁带着痛苦的眼神,忍不住像以前那样摸了摸他的头顶,林霁并没有闪避,反而眷恋地蹭了蹭黛玉的掌心,喃喃地道:“姐姐……”
黛玉心底终于一松,林霁这般姿态,结果应该不坏。
“古建……也是拿姨娘没办法的,只能骂骂咧咧地作罢,后来姨娘……去了,父亲和母亲念……姨娘……有功……”林霁有些吃力地挤出这段话来,停顿了好一会儿才接着道,“便给了姨娘娘家一笔银子……嗤……姨娘娘家当时就只剩了古建一家,拿了银子,半句也没问过姨娘的事情……其实他们也是打得好算盘,想着等我大些懂事了,就来认亲,有个林家家主的外甥,可不是顶天的好事么……”
黛玉从未见过林霁这般冷嘲热讽的模样,她的弟弟,总是纯善热诚,还带着点没心没肺的天真,如今这般,实在是叫她心疼,可她却无力制止他的蜕变,甚至,帮不上忙。
林霁对那个所谓的“舅舅”很显然半点好感欠奉,连名带姓地叫着。说来,这个古建不过是个农户,贪婪不孝顺的人,不论什么时候,在哪里,人缘都不会很好。而古建夫妻俩,当年拿了林家给的银子,不劳而获的感觉太好了,而且夫妻俩都是好吃懒做的人,坐吃山空的,那些银子早就用完了。可惜,林家进了京,他们的手伸不了那么长,想要和林霁认亲,更是想都不用想了。
按理说,照着这般情况发展下去,古家和林家,该是越行越远,再无多少交集才是。奈何这人心险恶,有心人利用,竟将古建找了出来,还带着他进了京,捏造了贾敏害死古姨娘的谎言,妄图叫林霁对贾敏生了恨意,若是林霁冲动行事,跑去质问贾敏,就算不把贾敏气个半死,母子二人的感情也是决然要破裂了的。
只是事情不小心转了个弯,黛玉住回了林家,对林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林霁没有贸贸然回府就跑去质问贾敏,更有庄煜给了林霁人手,让他得以亲自调查真相,不至于被蒙蔽。
古建大略是想着林霁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孩子,看起来又是天真懵懂、很好骗的样子,便没有遵从带他进京的人的计划,跟林霁说完“所谓的真相”就打道回府,反而留在了京城,想着若是贾敏一病死了,他的外甥林霁可就成了林家的继承人,到时候他这个做舅舅的,怕不得吃香的喝辣的了?
古建想来想去,觉得回乡种田哪里有坐等外甥上位来得轻松?而且京城繁华地,哪里是个破落农村比得上的?古建便喜滋滋地留在京城,乐不思蜀了。
古建的逗留,让林霁的调查得以顺利进行。庄煜给林霁的人手,可不都是善茬,哪怕不动手交古建吃足苦头,便只是用些手段吓唬古建一番,也不怕他不说了实话。
林霁从古建的嘴里得知了真相,知道有人算计着想叫他亲口质问贾敏,甚至巴望着他气死贾敏,当真是后怕不已,当时若非在府里看到了黛玉,叫他有了犹豫,冷静下来,也许到今日,别说得知真相,恐怕早已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了。
不过,古建背后的人是谁,古建自己也说不上来,只知道有个中年男人,拿了五百两银子给他,叫他上京找林霁说那么一番话,其他的,古建却是压根不知。
至于古姨娘的死,古建虽然信誓旦旦地说一定是被贾敏害死的,林霁却也是不相信的了。古建自己的立场就不正,所谓的“证据”更是来路不明,林霁真的找不出相信他的理由来。
林霁叫人将古建赶出了京城,搜刮净了他身上所有的银钱,若是他有毅力,不管是一路做工、还是一路乞讨,或许还有回到老家的一天;若是他软弱无能、运气不好,也许就会死在半路上。
林霁低垂下的眼眸中,有种冰冷悄悄泛起,心底竟对自己的这种做法,竟并无太多的犹豫或是不忍。
黛玉听了林霁述说的经过,有些心疼,有些不安,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怅惘。
林霁提出要见贾敏,这些日子以来,他虽请假在家,到底没有如原先的想法来给贾敏侍疾,当然发生了这许多事情,黛玉也是不会怪他的。只是如今林霁想要见贾敏,黛玉却不能如原先一般觉得欣慰,反而有了些犹豫。
林霁经历了这些事情,倒是真的成熟了许多,他似乎看出了黛玉的犹豫,有些飘忽地笑了笑,倒也实诚,开诚布公地对黛玉道:“姐姐,我想要见母亲,并非是想……奢求恢复原本的母慈子孝,我知道,我和母亲之间,好像真的……已经很难回到从前的相处方式了。我只是想要消除母亲的疑虑,想让她知道,我真实的想法,我要选择走的路,不会成为弟弟的绊脚石。我只是希望,我们之间不要存在那般尖锐的矛盾,会让别人利用来摧毁林家的矛盾,这对母亲、对我、对弟弟,还有姐姐你,都不是好事情。”
黛玉的眼眶不由得泛红,她的弟弟,那个即使哭着也会拦在她的身前保护她的傻孩子,也许已经悄悄地消失不见了。
黛玉最终还是带着林霁去见了贾敏。
因为黛玉瞒得紧,贾敏并不知道古建的事情,也不知道林霁对她曾经产生的怀疑,故而虽然不满林霁这么多日子以来都没来给她侍疾——哪怕她不稀罕,作为儿子的林霁也不该这么怠慢,贾敏倒也没直接给林霁甩脸子看,只是态度很是冷淡。
林霁的眼底略过一抹伤心,但很快便垂下眼眸,也不与贾敏多拉扯,因为他知道贾敏并不耐烦听他的关心之言,所以他干脆开门见山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母亲,儿子想要从军。”
贾敏对林霁的感情十分复杂,既不满、又有些不忍,便也不与林霁对视,然而在林霁说到要“从军”的时候,贾敏吃惊地回望过来,却看见林霁沉稳了许多的眼神,以及消瘦了许多的脸颊。
“你……”贾敏的心底掠过一抹不忍,但立刻便被她甩到脑后,“你说什么?”
林霁话一出口,心下便觉得松快许多,也不觉得接下来的话难以出口了,道:“母亲,儿子知道,我是占了弟弟的位置,不过自古以来,并没有自请废嫡的先例,儿子也不好开这个头,否则父亲会很难做。不过儿子会把属于弟弟的东西,还给他。儿子想过了,其实我很向往军营、战场,比起当一名文官,儿子更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第60章
林霁出人意料的话,不仅让黛玉有些惊讶;便是贾敏;也觉得非常意外。
贾敏怔怔地看着林霁,发现一段时间不见,这个她亲手养大的孩子;已经变得那么陌生了。
林霁的眼神有些哀伤,表情却是坚毅的;可他毕竟只是个孩子,稚嫩的脸上露出这般表情,看起来就像是一种故作坚强的脆弱。
贾敏的心里不由得一酸;她一直都希望林霁能够为林雩让路,她甚至也觉得林霁很该这么做;但是听到林霁这样说了,真的打算这么做了,她的心底,竟是又产生了一股奇异的失落的感觉。
林家祖上虽说是军功起家封侯的,但是传承至今,不说已经没了爵位的传承,更是没了在军中的人脉势力。林家如今所倚靠的,都是林海渐渐经营起来的人脉,且几乎都在文臣之中。林霁弃文从武,便意味着他不再能够从林家的人脉上受惠,更甚至可以说是辜负了林海的期待,林海是个典型的文人,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子承父业,所以,一旦林霁从了军,那么林雩将会成为林海仅有的选择,林雩便能够得到林海的全力支持。
当然,林霁从军必然会得到来自诚恪亲王府一系的照应,但是这种照应贾敏倒并不稀罕,因为她是绝对不希望林雩去军营那么粗鲁的地方的,更何况战场上又是那么的危险。
“霁儿,”贾敏喊道,似乎是太久没有喊过他的名字了,出口的声音竟有那么几丝生硬,“你可知道,你究竟在说什么?你要知道,你既然这样说了,我可不许你后悔。”
林霁的眼底窜过一抹伤痛,忙低下头去,不让落下的眼泪叫人看见,闷声道:“儿子知道,儿子不会反悔。儿子从武、弟弟从文,这样……相互扶持对林家会更好一些。”
林霁说的是实话,林海经营起来的人脉关系就那么多,不可能无止尽地用来给兄弟两个铺路,林霁比林雩大上许多,自然更占优势,这也是贾敏忌惮林霁的地方之一。
可当林霁选择了从军,一文一武相互扶持,反倒更有利于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