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笔花六照--梁羽生 >

第28部分

笔花六照--梁羽生-第28部分

小说: 笔花六照--梁羽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疤乇稹男稳荽牵绨岩豢爬肴旱男亲有稳菸耙徽档凸业幕鹩偷啤保言频阍瓶椋稳菸跋穸寡浚癜撞恕保话崖冒橐灰辜渚统さ妹苊苈槁榈暮有稳菸跋裥陆缦缦碌囊安菀话愦帧钡鹊龋际乔泻险飧鎏囟ǖ娜宋锏摹
舒巷城是一位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写诗,写散文,写小说,都有他自己的风格。我在上面摘录的是他小说中的文字,现在,再介绍他散文中的一些佳句。他有两篇题为《小流集》和《浪花集》的散文,形式比较特别,是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一种“意念”,来说明一个“人生哲理”,或只是像摄影机一样“捕捉”下一个有美感的镜头,既是散文,而又具有诗的韵味,我很欣赏这两组散文诗,就在其中摘录一些片段吧。

隽永的文字


如果生命停留不进,连美丽的清溪也将是一堆发臭的烂泥。这世界将会满身肮脏。
流吧,小河。


自高自大的人来自盲人国。
他把别人想象得比他矮许多小许多。


我站在窗里,你站在窗外。
一片薄薄的玻璃把我们隔开。你向我招呼着,微
笑着走了。
我打开了窗。
然后把你的微笑关在窗里。


深沉的夜。
沉睡在群山。沉睡的树林。静。
我们听夜潮拍岸。
寂寞间,有月亮升起。

这些片段,是摘录自舒巷城的《小流集》的。从这些片段,你可以品味到舒巷城文字的隽永。

智慧的火花
《浪花集》和《小流集》一样,都可以当作一组散文诗来读。不同的是,《小流集》是“无题”的散文诗,《浪花集》则是在每个片段之前,都加上题目的。这里摘录三段,以见其风格。

山泉
山泉的路是曲折的,它要越过许多障碍才能走到山下去。
穿过草丛,绕过山石,山泉缓缓地走着曲折的路。
暴风雨后,山泉很快地越过障碍,向山下奔去,向大海奔去。

瀑布
谁说对自己热爱的工作全力以赴会有一天形枯力竭呢?
我想起了瀑布……
谁说对人倾心而谈会有一天把所有的倾尽呢?
我想起了瀑布……

青春
青春向每一个人告别。
但青春对那些热爱生活的人说:“我一定会回来!”

每个片段,都含有一点“哲理”。篇名《浪花》,它的文字则是闪耀着智慧的火花的。

(刊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七日新加坡《南洋商报》)

铿然一瓣莲花去
作者:梁羽生   

——谈舒巷城的诗

连日滂沱大雨,想起舒巷城的一首小诗《雨伞》:

(一)
有人雨阻归程
在渐沥声中羡慕
一个手中有你的行人

啊,你撑起满天银雨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前。

(二)
在谁家沉睡的门外
雨伞,你在雨夜中绽开
如一朵水中的睡莲

哦,你穿过灯下的迷濛,
去时,越过路上的泥泞
归时,携着一个无尘的梦

这首诗的“意象”很美,如“撑起满天银雨”,“如一朵水中的睡莲”,“归时,携着一个无尘的梦”等等,都是很新鲜,?很有“诗境”的构思。他并不刻意押韵,但在音韵上也予人以一种和谐的美感,是一首经得起咀嚼的好诗。
舒巷城的好诗常有“神来之笔”,再举他的一首《邮简上的诗》为例:

(一)
远航的窗外,云在天涯
踏千层白浪而来
人向东行,又是向西飞去
而西飞却是向东行
谁知道我耳畔的机声
响过了多少
鲤鱼门海峡的潮音

(二)
此时在遥远的东边
正是万家灯火
这里,客中的时间
巳渡过了昨夜的银河

但你可曾想到,我的思念
竟象星光一样飞奔
向着前一夜陆地上

抬头与我共看星星的人从“耳畔的机声”,突然联想到“鲤鱼门海峡的潮音”,堪称“飞跃的联想”。从这首诗可以领悟到“时空交错”的写法。
舒巷城能写新诗,也能写旧体诗,选录他的三首七绝如下:

看羽毛球比赛(两首)
铿然一瓣莲花去,如雪飘飘眼底明。
白羽翻飞千变化,横空急鸟挟风声。

峰回路转轻盈过,看似闲云却不停。
各挽天河分界上,龙腾鱼跃扑流星。

乒球曲
横空跃马银球转,去也蹁跹急前催,
直到旋光奔似电,四方霹雳爆春雷。

写球类比赛,一要写出该种球类的特点,否则若是只用泛泛的形容词,就可能弄到羽毛球和乒乓球不分了。二要写出“动态”之美,一般而言,“动态”是比“静态”为难写的。作者在这里用上新奇的比喻,比喻又十分贴切,这就能够具体生动的写出了。例如羽毛球之如“铿然一瓣莲花去”,之如“横空急鸟挟风声”,都是设想奇特的比喻,尤其在“一瓣莲花”上用上“铿然”二字,本来是静态的莲花,也就显出“动态”了。这也可称为飞跃的联想吧。他的旧体诗和他的新诗一样,都是风格清新,时有神来之笔的。

谈罗孚的两首诗
作者:梁羽生   

1987年6月25日,上海新闻界和《文汇报》为名报人徐铸成的80大寿举行庆祝活动;徐铸成是上海《文汇报》的创办人,和上海新闻界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官式”的庆祝活动在上海举行。北京方面,徐氏一些新闻出版界的朋友,则因未能来沪参加庆祝,在他寿辰之前一个月,趁他还在北京的时候,联合欢宴他。香港《新晚报》前总编辑罗孚也是参加欢宴者之一,并即席赋诗二律,为徐氏祝寿。
罗孚这两首诗从北京传到香港,香港报纸的专栏作者亦有几位谈过。不过由于传抄之误,报上刊出的诗有一两个错字;同时由于诗中涉及一些《大公报》的故实,外人不易明了,解释亦难详尽。最近有友人从北京来,他在北京时曾与罗孚晤谈,罗孚为他解释诗意,并录原作给他。因此,特为转述。
先说第一首。诗云:

金戈报海气纵横,六十年来一老兵。
早接瓣香张季子,晚传词赋庾兰戍。
大文有力推时代,另册无端记姓名。
我幸及门惭堕马,京华众里祝长生。

今年既是徐铸成的80大寿,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60周年。故罗孚以“六十年来一老兵”誉他,至于“金戈”二字,除了是作为“报海气纵横”的形象化形容词之外,还有切合徐铸成身分之处,“金戈”是徐氏在香港某报写的文章的笔名。
在“六十年来一老兵”之下,有罗孚自注云:“张季鸾先生晚年作文,署名老兵。”这个注解是和第三句“早接瓣香张季子”有连带关系的,同时还有另一个意义。
张季子即张季鸾,曾长期担任《大公报》总编辑;徐铸成30年代入《大公报》受张季鸾赏识。“早接瓣香张季子”云云,意即谓徐铸成得传张季鸾的心法也。有人以为这一句是罗孚自咏,认为辈份不对。其实不是。这首诗前面六句都是说徐铸成的。只有最后两句是罗孚说他自己。
罗孚在给徐铸成的祝寿诗中插入“张季鸾晚年作文,署名老兵”一事,除了是含有以徐铸成可与张季鸾比拟的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一个“掌故”。
1935年,张季鸾50岁,于右任写了一首《寿张季鸾》诗。诗云:

榆林张季子,五十更风流。
日日忙人事,时时念国仇。
豪情托昆曲,大笔卫神叭。
君莫谈民主,同人尽白头。
(注:季鸾为《民立报》旧同事。)

“张季子”之称,就是首见于于右任此诗的。张季鸾虽然署名“老兵”,其实年纪并不很老,他卒于1941年,享年不过56岁。当然,论起张季鸾在报界的资历和贡献,足可称为老兵;但若论年纪,则徐铸成从事新闻工作60年,是“实指”的。于右任给张季鸾写祝寿诗,罗孚给徐铸成写祝寿诗,两事相类。
“晚传词赋庾兰成”,庾兰成即南北朝时代梁朝的文学家庾信。杜甫有诗云:“庾信平生最萧索,暮年诗赋动江关。”这一句是把徐铸成比作庾信。不过我以为这个比拟略为牵强。
不错,徐铸成的“平生”,固然也可用上“萧索”二字;但他晚年的作品,却不是以“词赋动江关”,而是以他愈老愈辣的文章名闻中外的。
“大文有力推时代”也有双关意义,即“大文”二字,固可解释为徐铸成的“大文”;但也可以作为《大公报》和《文汇报》的缩写,徐铸成在抗战胜利后离开《大公报》,在上海创立《文汇报》,其后又在1948年来香港办港版《文汇报》,任总编辑。“大,文”二报推动时代的进步是有贡献的。
“另册无端记姓名”,说徐铸成在“反右”及文革的遭遇,人所共知,不细述了。第七句“我幸及门惭堕马”,才是罗孚自述。“堕马”二字,用得很妙。
再谈第二首。

桂岭何曾鬓有丝,巴山长夜史如诗。
江南风雨挥戈际,海角欢呼奋笔时。
万里神州欢五亿,廿年恶梦痛三思。
老来一事尤堪羡,依旧冰河铁马姿。

报上刊出的这两首错了两个字,一是“鬓”字作“髯”,一是“如”字作“为”字。
先说“本事”,40年代初,徐铸成任《大公报》桂林馆的总编辑,其时罗孚刚入《大公报》不久,他们就是在桂林相识的。但徐铸成当时不过三十五六岁,怎能“鬓有丝”呢?原来这个“丝”字不是指白头发,面是徐铸成有个笔名叫做“银丝”。他曾用这个笔名在《大公报》副刊写文章。(徐铸成用“虬髯客”,错作“髯”字更不可解了)
桂林沦陷后,罗孚、徐铸成先后到重庆,又同事于《大公报》重庆馆,“巴山长夜史如诗”说的就是这段时间事。其时是抗战的最后阶段,是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但也是长期抗战的壮丽诗篇。罗孚与徐铸成巴山夜话,都感到这个长期抗战有如壮丽史诗。若把“如”字改作“为”字,虽亦可通,但徐铸成和罗孚都没有把抗战史写为诗篇之事,就无实事可指了。
“江南风雨挥戈际,海角欢呼奋笔时”,说的是1948年,1949年两年,他们在香港的事。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罗孚任副刊编辑:同年,徐铸成来香港办《文汇报》,任总编辑。其时是大陆“解放战争”的后期,1948年下半年的“淮海战役”共产党取得决定性胜利,1949年4月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下令渡江,徐、罗写的文章都曾为解放军的胜利欢呼。
“万里神州欢五亿,廿年恶梦痛三思。”这就说到“四人帮”垮台之后的事了。“四人帮”垮台之后,徐铸成获得“平反”。从1957年的“反右”算起,约数是20年。20年恶梦虽成过去,惨痛的教训,还是值得三思的。
“老来一事尤堪羡,依旧冰河铁马姿。”徐铸成近年已70多岁的高龄,依然“奋笔”为文,言人之所不敢言,故罗孚以“依旧冰河铁马姿”赞他。“冰河铁马”云云,说的既是品格,亦是文格。罗孚此诗亦堪称“善颂善祷”了。
罗孚本是擅长写杂文、散文的,写旧体诗似乎是70年代以后的事。就我曾见过的而论,以这两首诗写得最好。


从两首诗看徐訏
作者:梁羽生   

《鬼恋》的序诗
名作家徐訏已于本月五日病逝,终年七十二岁。他写的小说很多,其中如《风萧萧》、《吉布赛的诱惑》、《荒谬的英法海峡》等等都是流行一时的小说。他的处女作则是《鬼恋》,处女作亦成名作,《鬼恋》的“知名度”是不在上述三部小说之下的。《鬼恋》最初在林语堂编的杂志《宇宙风》(一九三七年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