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阴阳脸 >

第60部分

阴阳脸-第60部分

小说: 阴阳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正在这时,在酒精与丝竹中昏睡的另一个柳亚子突然又醒来了。一九二一年七月当后来与他关系密切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南湖红船上召开成立大会,颓唐疏狂的柳尚在距此不远处的嘉善西塘乐国酒家与一帮新老酒友聚饮轰谈,狂歌酬唱。如果翻检汇集这次同人雅集的诗歌专集《乐国吟》,就会发现其中光柳的个人应景之作就有三百首之多。是什么使他在短期内又对政治与暴力革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柳无忌在为其父所作的年表里披露,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马克思、列宁著作在中国的大量传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布尔塞维克主张武力夺取政权的新奇理论,与柳内心崇尚权力、习惯通过极端手段解决客观事物矛盾的思想几乎一拍即合。此后不久柳突然申请加入在苏俄指导下改组的新国民党,并从此热心党务,不妨看作他再次打算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大显身手,致君舜尧的一个明确信号。与此同时他振臂一呼组织发起新南社,争取到廖仲恺、何香凝夫妇、汪精卫、于右任、叶楚伧、邵力子等知名人物参加,走的依稀还是当年吴梅村出山前召开复社大会,隐隐以在野党领袖自居,谋取政治上的更大资本与利益的路子。事实也证明他的策略相当成功。一年后的一九二五年他欣然出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次年更是在该党第二
次党代会上被推选为中央监察委员,无不预示着这位自命有宰辅之才,感慨时运不济的人物在权力的阶梯上正一步步逼近他梦想中的高度。也许,对于作为政治家的柳亚子来说,一九二六年五月去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是他个人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同当年孙中山的浑浑噩噩、有眼无珠一样,当时国民党内的第一号实权人物蒋介石对柳自觉惊人的政治才华同样也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这不免使他的热情与信心再次遭受到重大打击。在以政事为由主动约见蒋理论一番依然未果后,衔恨而去的柳当晚即神秘地出现在中共高层人士、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教官的恽代英家的客厅里,极力建议后者立即采用极端手段杀蒋举事。据首次披载此事的陈迩冬先生《一代风骚》一文介绍,柳献计除蒋一事系柳生前亲口对自己所说。可以想见.这样的荒谬计划理所当然为其时正打算与国民党全面合作的中共方面所拒绝。据说恽当时甚至还这样开玩笑地对柳说:人家叫我们共产党是过激党,我看你老兄是“过过激”,因为你比我们还要过激呢!(柳无忌《柳亚子年表》)从后来恽逝世柳所作悼诗自注里有“余在广州,曾建议非常骇人之事,君不能用”这样的用语来推断,此则传闻应该不是出于什么空穴来风。 
也就是在这次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的会议的某个间隙,两位相互慕名已久的诗人一一柳亚子与后来成为中共最高领袖的毛泽东在珠江边的一间茶楼上初次晤面,并畅叙平生。相同的个性、志向、政见、才情以及书生意气,这是他们此后长达二十余年的友情的基础与养料。从柳抗战期间赠毛诗中“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以及毛柳唱和中著名的“饮茶粤海未能忘”等诗句来看,这次意外会晤在两人内心似乎均留下了相当美好的印象。当时刚满四十的柳也许因为年龄上比毛大了六岁,参加革命的资历也自觉较毛为早,言语之间不免时时以兄长自居。前述陈迩冬文也谈到会面中柳在毛同样拒绝了他主张杀蒋的建议后,曾扬言“你们不听我的话,将来要上当的!”口气中不无斥责与教训之意。二十年后在重庆重逢时两人友情关系上大约也是如此定位,这方面前文提到的出自著名篆刻家曹立庵之手,其时柳已正式开始使用的“兄事弟畜”“大儿小儿”的两方印章就是最好的例子。此前在柳所作《怀人四截》一诗中,他甚至还运用战国毛遂的典故将毛比作自己的门生:“平原门下亦平常,脱颖如何竟处囊? 
十万大军凭掌握,登台旗鼓看毛郎”。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政治版图上尚处于弱势,这样的夸夸其谈倒也无人与他较真。等到在一九四九年春季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北京依然狂态不改,咄咄逼人,恐怕就显得有些不自量力和有欠周详了。从事件后来的发展与结果来看,尽管柳对毛权威的冒犯表面上看并没受到任何惩罚,但一个扬言要回家归隐的人终其一生不得不老老实实呆在北京,这一事实本身也许就已经宣告了柳的失败。 
第四章
柳亚子的牢骚(4)
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抗战烽火构成了新时代以及中年柳亚子思想与精神的悲壮画面一一在为援助东北义勇军创办的国难救护队的队伍中,在国民政府缉捕赤色分子与持不同政见者的黑色名单上,在举办义卖画展、营救爱国人士,奔赴全国各地巡回演讲等各类救亡活动的前列,柳精神抖擞,大义凛然的身影犹如一面代表气节与力量的旗帜,旗下是他的战友何香凝、蔡元培、茅盾、郭沫若、马寅初、廖承志等著名爱国人士。对于当时国内剑拔弩张,内乱外患的复杂的政治格局,这是一支介乎于南京政府与延安红色政权之间的特殊力量,因此也就势必成为彼此对立的政治势力都想要争取与拉拢的对象。由于柳与蒋之间的私人恩怨,加上对其政策与个人品格的一贯不满,思想的天平最终倾斜于西北的红色根据地也就理所当然。一九二二年以后“独拜弥天马克思”的坚定信仰在这里也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许多研究者对柳毛之间思想上的迅速靠近既感兴趣又觉意外,其实这里头的关系应该并不十分复杂。柳一生崇尚暴力革命的心志由毛手中的铁锤镰刀大声说出,并发扬光大。反过来,毛对柳的推崇既有后辈诗人对前辈尊敬的成分,同时也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善于驾驭各种对自身有利的政治力量的成功典范。从本质上说,两人倾注友情的目光也许
从一开始就并非平行,而像相互交叉运行的铁轨有着各自的方向与目标仅在某一站头或某一时间契点上才有可能交汇切合。如果谁看到并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感慨几年后柳在北京所发的那场怒气冲冲的牢骚显得多么的迂腐与不合时宜。 
当然,浑身散发着与生俱来的诗人气质,却一心想成为政治家的柳亚子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这种局限。在漫长的为期八年的异国统治下面,他先是效法明末清初家乡苏州一带的某些文学前辈,将自己在上海辣斐德路的寓所题名为“活埋庵”,闭门读书,蓄须明志,埋头撰写他的史学巨著《南明史纲》。有一段时间还在著名的西南联大任过教。一九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乘坐亚洲皇后号离沪赴港的那些逃离战难的神色惊惶的旅客们,当天晚上也许会在甲板或船上豪华的西餐厅用餐时遇见一位衣衫不整、脸色肃穆的矮胖的中年男子。这也是柳整个抗战期间的标准表情。此后五年他作为一名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一直活跃在九龙、香港、桂林、重庆等后方城市,从事宣传、营救、筹款、结社、义演等各种具体活动。其间发生的皖南事变是他与自己的政党彻底决裂的一条醒目分界线。由于与宋庆龄、何香凝、彭泽民等公开联名发表批评蒋的言论,竟被后者断然开除党籍一一简直就是他当年对朱鸳雏采取的极端手段的一个绝妙翻版。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当然,这样显然有损自尊的打击事实上并不能让柳屈服,相反,这势必促使他与延安的共产党人在感情上更为接近。此后一个仿佛火焰与炸弹般的柳亚子以更激进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这也是郭沫若何以慷慨赠之以“今屈原”这一冠名的出典。而用柳自己的话来说。也许应该叫做“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西山采蕨,甘学夷齐,南海沉渊,誓追张陆,不愿向小朝廷求活也”。 
山城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嘉陵江边,曾是三国英雄刘备栖身的地盘,抗战期间成为国民政府在中国最后的军政中枢。那里的政治景观向来与它迷雾茫茫的自然气候一样不可捉摸,并时常出现某种戏剧性的转折。一九四五年秋天当中共主席毛泽东突然应邀前往与蒋共商国事,曾让这座日照稀疏的城市一度出现和平的熹微,而事后证明这不过是一场长达四年的残酷战事在双方唇齿间的预演。但不管怎么样,对于其时正和郭沫若、田汉等人发起组织革命诗社,致力于统战工作的柳来说,这至少给了他与毛重晤的机会,并促成后者一首著名诗篇《沁园春·雪》的问世与广泛流传。正如柳在和词跋文中“展谈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的高度评价一样,原词以及柳的唱和之作先后公开发表后,不仅立即引起轰动,并成为当年中国文化界的首件大事,在政治评判与个人魅力上,也始料未及地为毛挣来了漂亮的分数。由于柳愿望中的第一读者是他的政治对头蒋介石,因此,在所和词中说上几句“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这样的大话吓唬吓唬对方,其内心衷曲倒也完全情有可原。但四年后在北京,当这个被旧友林庚白称作“故人五十尚童心,善怒能狂直到今”的可爱老头一脸天真,打算假戏真做,这玩笑恐怕就开得过
于大了。其情景颇类似于一出眼下流行的肥皂剧的两位主创人员,也许,作为编剧的柳亚子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构思剧本,但他无法阻止这出戏的导演毛泽东大刀阔斧对剧情进行局部甚至整体性的修改。 
第四章
柳亚子的牢骚(5)
黎里镇中心的柳亚子纪念馆目前依然是国内保存柳的生平资料与遗物最丰富最完整的地方。图片、书籍、衣物、手迹、用品,从藏有他童年幻想的矮柜与衣镜,到几张边角泛黄的自印方格稿笺,甚至一管秃笔与一张用红线勾划出重要段落的旧报纸,无不印有他生前手温与思想的生动痕迹。磨剑室的正墙上依然挂着南社社友傅纯根所赠的那幅有名的对联“青凹前身辛弃疾,红牙今世柳屯田”,而主楼第四进当年曾侥幸躲过军阀孙传芳特警缉捕的那层复壁虽然不会开口说话,但当有关它的传奇故事,由讲解员不无骄傲地一次次向参观者娓娓复述时,我得赶紧承认自己不是一名合格的听众。因为在我不久前对那里所进行的一次用心叵测、意有所图的短暂拜访的几乎所有时间,我的思想都为在陈列室偶然看到的一帧柳的旧照所吸引。像片上的柳风度儒雅,意态自得,身体斜倚在劈波斩浪的巨轮的舷栏边。目极远天,精神抖擞,简直就是当年吴伟业去北京前在苏州逗留时那种踌躇满志的得意劲儿。从时间与所摄地点上来推断,大约正是他一九四九年二月底应毛泽东电邀赴京途中,在所乘坐的华中轮上的留影。如果我的记忆不错的话,当时与他同行的应该还有他的夫人郑佩宜,以及陈叔通、马寅初、郑振铎、叶圣陶、万家宝(曹禺)等社会各界名人。此前
作为一名老资格的民运分子兼文学泰斗,柳一直在香港从事地下党主持下的统战工作,在此期间他还被推选为刚成立的民革中央的监察委员会主任。也许在他看来,即使不论自己与毛泽东的特殊关系,仅以革命元老与民主党派高层领导的身份,在即将组建的新政府中坐把交椅,应该算不上是什么奢望。然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