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漫画家之梦 >

第134部分

漫画家之梦-第134部分

小说: 漫画家之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比如变卖公司处理办公室里的桌椅,做完些零零碎碎的事要等到下个星期才能来大陆。
    ……梨木稍稍松了口气,面对面加深交谈的话多少能帮她们解开心结。
    归根结底,王冰语对陆玲玲最大的意见就是这位社长的态度问题。
    陆社长喜欢下陷阱,然后一锤定音,以很节省时间也很有效率的方式引导公司走向。而梨木在莫墨馨提出疑问时则会耐心解释其中原因,跟她分析未来世界的走势,最长的一次整整用了两个星期才说服她。
    一对一的讨论尚且如此没有效率,更何况说一对多的员工管理模式?但怎么管理却各有千秋,从奥列弗·谢尔顿提出至今仍无定论。有的管理者喜欢管人,有的管理者喜欢管事;有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有的则以工作结果为导向……


第一八零章:清明祭祖(一)
    一晃从愚人节过去了7天,凉子她们第二天才来大陆,“闲来无事“的梨木被迫回老家一趟。
    画漫画在家里人看来总是“闲事”,尽管赚了些小钱,却总被他们当成是闲事。
    【时间:清明时节
    【布景:雨纷纷
    【地点:路上
    【(幕启)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所撰《清明》被用来当做旧课标三年级课文、新课标四年级的课文所言非虚。
    当真是真情实景,古之人不欺余也。
    4月5曰清明节那天果然下起了小雨。2001年的清明是星期四,部分企业和学校不放假,城里的梨家人按照惯例把清明祭祖推到了7曰的星期六。但不管前推还是后推,全都脱离不出“清明时节”这个范畴。
    相传清明祭祖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曰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实际上就是春天草木丛生,大家拔草顺便祭拜祖先而已。
    梨木前段时间不是忙着考试就是忙着画画,因此一直都没回过老家祭祖,如今再也没借口搪塞。
    梨家祖籍是东北那边的,据说因当年战乱迁至江南,这点可以从梨木爷爷身高上看得出来——
    梨木爷爷梨志有1。8米身身高在南华可算是鹤立鸡群。那个年代吃不饱穿不暖,南华男子平均身高只有1。64m-1。68m。熟话说“一高遮三丑”,更何况梨志有还剑眉星目,脸型方正又略微拉长,正是可以风靡当时万千少女的大帅哥。
    若不是家境不好只能一心读书,拉拉嗓子去当个明星还是有可能的。
    等到梨木这代就不行了,遗传不到爷爷的身高,25岁那年还能长到1。72都令梨木兴奋不已。身高最矮的是梨木叔叔梨家康,他中学吸毒导致自己又瘦又小,生下来的儿子受此影响亦是瘦瘦小小。
    梨家到底是哪个年代搬来南华的,梨木对此不太清楚……只知道南华快环外的平南区郊区有一个名为【古思】的村落,村落中各个村子的名字很明显的起做“梨村”、“梁村”、“杨村”、“雷村”等,住在各村里的男姓基本都是同种姓氏。
    这次参加祭祖的人挺全,除了小姑、大姑丈、小婶外,梨家可以说是全员出动。
    小姑不来是因为离家出走;大姑丈和大姑做的是夫妻生意,必须要留下一个看场;小婶在商场站柜台,越是星期六星期天越不能离开。
    于是梨木和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大姑、叔叔、表妹(9岁)、表弟(2岁,叔叔的儿子对梨木来说应该叫做弟弟,在此称呼表弟以免读者误会)、伊莎和胜男11人分别坐上一辆面包车和红色桑塔纳朝山的那边进发。
    汽车沿着水库路朝南华机场的方向一路南下,高速路没有入口可以拐入古思,而现在进村的道路只有一条。经过南华水库后就可以看到许多村落了,不过梨村是在大山内的村落,因此车子在水库路末尾要转入通往山里的羊肠小径。
    山道是泥路,铺了石子,车子路过时一跳一跳的。有的路面十分狭窄,沿着各山的山麓一路往南蜿蜒,坡度最陡峭的地方足有30°以上。
    道路两侧的树林十分茂密,坐在车里完全看不出树林后面的景色。路边偶尔出现巨大的岩石,岩石下面往往总会有一抹潺潺流水,石面上长满了丰富苔藓类植物。山路两旁全都被茂密的树林遮蔽,其实树林后面都是有村子的。
    这样的老路,路旁没有护栏,道路正中央也没设隔离线。
    时不时会有“噗噗噗”冒着黑气的柴油拖拉机迎面驶来,拖拉机头一震一颤的看起来不是很灵敏,这时双方都带小心避让才行。在这挤窄的路面要错开两辆车颇有难度,所幸道路有两旁树干的保护也不用太过担心车子会翻下山坳。
    在树干一路护航下车子翻越了十七、八座山,拐过一个写有【梨村】木质路标,进入一条更小的小道。车子被一些“痴头婆”、“田鸡草”之类路边灌木刮过之后,突入村口顿时豁然开朗,一排排屋舍映入眼帘。
    这里是梨家的本家,还有几个分家位于村后或隔着几座山的洼地中。
    “哇,汽车汽车!”
    “红色的汽车。”
    村里的孩子们欢欣雀跃。
    车子尚未停下,小孩就虎视眈眈的站在了马路一边。等车子停下便七手八脚的摸摸这摸摸那,散发着热气的车头是他们争先抚摸的重点区域。他们手上本来就沾有泥灰,摸上满是尘土的车面也毫不在意。
    大山里的孩子看见汽车就像城里的小孩看到飞机一样兴奋。他们一年到头难得遇到一辆车,红色出租车倒也算是个稀罕物。
    “来的好早,是哪家的?”
    “看那辆车子,肯定是六公家的。”
    面包车是借来的,无法辨别出是哪家的车,不过每年都来的红色桑塔纳却很容易辨认。
    “六公”说的是梨木爷爷梨志有。
    当初一起迁出村子的一共有三家,有一家具体情况梨木不太清楚,只知道这一阶段生活质量最好的就是平南村梨家。梨志有的弟弟梨财有——梨木的叔公也算是平南梨家,他们打算10点左右再回祖居。
    山里早在清明就祭奠过一次,这次是南华三家来拜祭祖先。
    时间是8点钟左右,梨木一家陆陆续续下了车。
    刚下车门,毛颖歪着脑袋打量表哥的侧脸。后者正蹲在她跟前揉抚她小腿、大腿和裙底……
    “表哥你干什么啊?”毛颖问道。
    虽然有疑问,尽管他在往自己脚上、手背上涂些奇怪的液体,但毛颖仍站在那任由他施弄。
    “笨蛋,明知道要来这里也不穿上长袖长裤!待会儿有你好受的。”梨木站在表妹面前,最后擦了擦她后颈说道。
    言毕,他又往倒了点驱蚊水,往小表弟的手背上抹去。
    尽管4月的南华已经开始变得湿热,可梨木还是穿上一套轻薄的秋季运动装,只露出双手和脖子以上的部位。经验不足的毛颖穿的则是蕾丝短裙。表弟倒是穿了长袖长裤,也不知是叔叔给他穿上的还是奶奶给他穿上的。
    ——乡下的蚊子特别喜欢吸城里人的血……
    这话不能乱说,否则会被老家人说成是忘本。
    不过这是事实,是梨木多年的经验,要问是什么原理的话……大概是蚊子吃腻了村里人的血,偶尔也想换个口味尝尝鲜吧。


第一八一章:清明祭祖(二)
    梨木多年回乡祭祖的经验还告诉他——
    回老家最好穿自己不常穿、不喜欢穿或快要丢掉的衣服,否则出来爬一次山就把喜欢的新衣服搞得破破烂烂的,那可就得心疼死了。
    走路要看地面,说不准刚从车门下来就踩中牛粪中了大奖。
    出门记得带本书或GBA自己寻乐子,在乡下会很无聊。
    自带杯子或矿泉水,否则只能用油油腻腻的碗接水喝。
    ……
    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看着那些个蜂拥过来的堂叔堂婶,梨木觉得这才是当下最需要解决的事情。
    “梨木、他就是梨木吗!?”喊话的人远远指到。
    只见村口两辆车子边下来了十一人。长者有六,小儿有三,外加一个白发的外国女人和一个粗壮的黑汉子,想从里面分辨出符合“11岁”、“男孩”两个特征的人并不困难。
    经那人一喊,祖宅那边立刻有四个青壮年迎了过来。此时与其它原地呆着的本家人相比,他们与城内梨家的亲疏远近立显无疑。
    “梨木还记得你五哥不?”
    “怎么可能记得,上次见都是8岁时的事了。”
    “怎么可能不记得,十七弟那么聪明,两年多不见都成了名人。”
    “待会儿上山你可得好好感谢祖宗。”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把梨木等人拥进村内。
    村里说的是平话,这令梨木很烦恼。
    他们世世代代说的都是平话,然而梨木只有粤语、白话、普通话还算得心应手,对于抑扬顿挫的平话他只能说些不连贯的词“嗨饭”(吃饭)。
    平话说的不是很流利,但他却听得懂平话。
    祖屋大堂内,男男女女坐在一起,梨木被围在四散的凳子中间。
    “当时我就说我们梨家有人上报纸了,你二哥非说不是我们家的。”
    “天底下那么多人同名同姓,谁知道是不是梨村出去的啊。”
    二哥和三哥,准确的说是梨木的堂二哥和堂三哥。年纪比梨木大十几二十岁,两人生的孩子随便挑出个都能把梨木打趴下……辈分上管梨木叫“叔”。
    “呵呵……嘿嘿,后来怎么弄清的。”梨木干笑两声搭话道。
    “从喜妹那听来的呗,上次拿果子去的时候听四婶婆讲的,回来再跟我们一说还不清楚了嘛。当场我就带着她去找二哥,之后那消息在村里传得可快啊,杨村、雷村那边都知道我们这又出了个能人……”三哥滔滔不绝地说。
    村里第一个能人是梨木爷爷,读了高中,上过大专,在以前那贫穷的时代做电路开发很赚钱。
    至于喜妹是谁梨木还算清楚,她每年都会往城里跑两趟,捎来一大麻袋杨桃、杨梅、豆捻(北方叫捻子或捻捻子)、番薯和萝卜。来城里住上两三天,卖了土鸡土鸭就算完成了任务,之后会“贪心”的多住上一天。
    梨木在村里唯一谈得上熟悉的就是那十几岁的喜妹了,毕竟她每年都会来家里做客。其他人——包括二哥三哥对他来说都相当陌生。村里的分家实在很多,曾爷爷好像是娶了四个老婆,因此爷字辈的起码有十几个分家。
    在红色时代“人多力量大”的号召下每个爷字辈又都生了七八个孩子……梨志有只生4个算是少的了。等到梨木这一代,二哥三哥的孩子全都和梨木差不多的年纪,特么双方一年不见一次谁还记得住他们的啊!
    二哥、三哥他们家与城里梨家比较亲,按照他们的说法——“二爷”“六爷”“七爷”都是同一个妈生的,肯定比其它曾祖母生的要亲一些。三位爷与其他爷都是同父异母,现在过了三四代,这关系可就远了不止一倍两倍了。
    他们的小孩是四代,梨木则是三代,可无论哪代梨木对他们都不太熟悉。
    与此相反,每次回来他们却都能很清楚的记得梨木。前世只要看到那辆红色桑塔纳就能联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